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颖 杨成德 +2 位作者 薛莉 崔月贞 杨小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3~1.5×10^5 cfu/g,根内为49~630 cfu/g;马铃薯的根部横切面、根毛和根表皮等部位均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菌株ZA1-gfp菌体或聚集菌落。利用灌根法施入生防菌后,土壤中细菌、放射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真菌数量在中期下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消长。该结果说明菌株ZA1-gfp能够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定殖且不影响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内生细菌 GFP标记 马铃薯 定殖动态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拮抗内生细菌102菌株的分离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叶小梅 常志州 +3 位作者 季国军 黄红英 马艳 张建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4-297,共4页
通过对峙拮抗与盆栽试验,进行了番茄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并研究了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与促进番茄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获得了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102菌株,初步鉴定该菌... 通过对峙拮抗与盆栽试验,进行了番茄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并研究了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与促进番茄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获得了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102菌株,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土生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terrigena);该菌株能在番茄植株体内定殖,对番茄青枯病室内盆栽防治效果达55.6%,并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拮抗内生细菌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防病效果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小杰 李成军 +4 位作者 胡亚静 李淑君 邱睿 白静科 陈玉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1,68,共6页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7 mm,且在转移5~6代后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依据16S r DNA序列,将拮抗菌Rsa3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细菌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菌体本身,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发酵液的防病效果可达79.17%,同时具有促进烟苗根系生长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拮抗菌Rsa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抑菌和防病作用,同时对烟苗的根系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烟区 烟草青枯病菌 拮抗内生细菌 筛选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木薯拮抗内生细菌CEB33的鉴定及田间防效初步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奕鹏 霍姗姗 +4 位作者 时涛 李超萍 杨扬 蔡吉苗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04-2408,共5页
以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病菌为靶标,从健康木薯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生理生化测定、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为类芽孢杆菌属。拮抗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疫霉根腐病菌、棒孢霉叶斑病菌和... 以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病菌为靶标,从健康木薯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生理生化测定、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为类芽孢杆菌属。拮抗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疫霉根腐病菌、棒孢霉叶斑病菌和胶孢炭疽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拮抗内生细菌 类芽孢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炭疽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林平 张仪平 +4 位作者 陈静 高一欣 陈言柳 吴斐 郭春兰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健康的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菌株125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筛选出对油茶炭疽病病菌有抑制作用内生细菌23株,再通过发酵法复筛,筛选到6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Y55和Y57... 从健康的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菌株125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筛选出对油茶炭疽病病菌有抑制作用内生细菌23株,再通过发酵法复筛,筛选到6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Y55和Y57鉴定为Bacillus cereus,Y56鉴定为Lysinibacillus xylanilyticus,Y76鉴定为Lysinibacillus sp.,Y77鉴定为Lysinibacillus boronitolerans,Y112鉴定为Bacillu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拮抗内生细菌 炭疽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芸豆根腐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杰 田琼金 +4 位作者 聂蔓茹 池吉平 马福嵘 赵晓军 郝晓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226-1232,共7页
为获得对红芸豆根腐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苍耳中分离内生细菌,以红芸豆根腐病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采用共培... 为获得对红芸豆根腐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苍耳中分离内生细菌,以红芸豆根腐病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采用共培养法研究拮抗细菌对尖镰孢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拮抗细菌抑菌谱及其对红芸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苍耳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6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到对尖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xj-1-2。结合形态学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xj-1-2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j-1-2能导致尖镰孢菌菌丝分枝增多,产孢量减少;在4、6、8 h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79.45%、73.54%。该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厚垣镰孢菌、三线镰孢菌、芬芳镰孢菌等8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分别用浓度为1×10^(7)、1×10^(8)、1×10^(9)cfu/mL的xj-1-2菌悬液和发酵液处理红芸豆种子后,发芽率和芽长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xj-1-2对红芸豆生长具有安全性。从苍耳中分离筛选到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j-1-2菌株,为红芸豆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根腐病 拮抗内生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组织分离法 平板对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卓文 卢彩鸽 +4 位作者 蔡淑琳 张涛涛 董丹 赵娟 张殿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 为筛选对芦笋茎枯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优良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北京密云区野生芦笋根部的5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内生细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测定和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细菌对芦笋茎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为63.70%~85.00%,其中菌株YS-G10的拮抗活性最高,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菌率高达85.00%。温室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S-G10能够有效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3.44%。生防相关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推测菌株YSG10可能通过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类物质破坏病原真菌细胞壁或抑制病原菌致病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芦笋茎枯病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拮抗内生细菌 筛选 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骆驼刺拮抗内生细菌XJAS-AB-13的分选·鉴定及其对玉米斑点病菌的生物防治潜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孜 吾甫尔.米吉提 +1 位作者 阿依乃再.孜亚克 阿力木江.阿合幼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088-21093,21102,共7页
[目的]从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内生菌中筛选出对农作物致病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拮抗菌株,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物防治能力。[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常见的农作物致病菌做拮抗试验,结合传统病情统计和不同处理组玉米叶片中... [目的]从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内生菌中筛选出对农作物致病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拮抗菌株,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物防治能力。[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常见的农作物致病菌做拮抗试验,结合传统病情统计和不同处理组玉米叶片中总蛋白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测定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防能力。[结果]筛选出对玉米大、小斑点病菌具有较强活性拮抗菌株XJAS-AB-13,根据拮抗内生细菌XJAS-AB-13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最终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班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32.8和24.6 mm。活体试验结果显示,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防效率分别达到45.00%和63.33%。[结论]拮抗菌株XJAS-AB-13在玉米大、小斑点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拮抗内生细菌 XJAS-AB-13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叶片内生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其对无核白采后曲霉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9
作者 张苗苗 杨怡中 +9 位作者 张雨晨 马杰 徐贞贞 王玮 张丽娟 王宁 范盈盈 王成 黄伟 刘峰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190,共10页
从葡萄叶片中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并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评估,为开发葡萄曲霉腐烂病生物防治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无核白葡萄叶片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 从葡萄叶片中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并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评估,为开发葡萄曲霉腐烂病生物防治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无核白葡萄叶片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拮抗细菌鉴定至种。从拮抗菌发酵上清液中提取脂肽粗提物,利用超高效液相-离子淌度-飞行时间质谱(UPLC-Vion-IMS-QTof)检测其脂肽类型,活体条件下验证拮抗菌发酵液对葡萄果实采后曲霉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从无核白葡萄叶片中分离获得对黑曲霉具有抑菌效果的拮抗内生细菌25株,其中,菌株TLF4-3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27.27±0.05 mm,抑菌效价达18.27±0.53 cm/mL。经鉴定,拮抗内生细菌TLF4-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使用UPLC-Vion-IMS-QTof技术明确该菌株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杆菌霉素D2(C15 Bacillomycin)和伊枯草菌素C(C14 Iturin)。TLF4-3发酵液浸泡处理后,3 d时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葡萄果实病斑直径降低了2.3 mm,抑菌率达68.26%±0.91%。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葡萄采后曲霉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内生细菌 脂肽 黑曲霉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兰内生拮抗细菌gt19-1的鉴定及对辣椒胶孢炭疽菌的防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磊 邵红 +1 位作者 刘莹 徐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45-7146,7154,共3页
[目的]鉴定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内生拮抗细菌gt19-1并研究其防效。[方法]从春兰内生细菌中筛选到一株可拮抗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菌株gt19-1,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 [目的]鉴定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内生拮抗细菌gt19-1并研究其防效。[方法]从春兰内生细菌中筛选到一株可拮抗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菌株gt19-1,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并通过温室盆栽生防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炭疽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菌株gt19-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菌株gt19-1发酵液对胶孢炭疽菌导致的辣椒炭疽病有一定抑制作用,防效达到22%。[结论]为辣椒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拮抗内生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胶孢炭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姜瘟病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党柯柯 彭俊伟 +3 位作者 孙阳 谢子煜 董元华 李建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5-593,共9页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型病害,该病害严重制约生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生姜根内细菌进行分离,初步筛选出7株青枯菌的拮抗细菌,经鉴定,所得拮抗细菌属于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和印...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型病害,该病害严重制约生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生姜根内细菌进行分离,初步筛选出7株青枯菌的拮抗细菌,经鉴定,所得拮抗细菌属于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和印度假单胞菌Pseudomonas indica。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青枯菌拮抗活性,其代谢物对青枯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同时,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铁竞争优势,其代谢物中嗜铁素含量显著高于青枯菌代谢物。盆栽试验发现,所筛选的拮抗细菌能够在生姜根内有效定殖,并显著降低生姜根际青枯菌密度,姜瘟病发病率由90.10%降至21.43%,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该研究为生姜地区姜瘟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瘟病 拮抗内生细菌 阿氏肠杆菌 印度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内生拮抗细菌L-4-2的鉴定及定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英化 李爱霞 +5 位作者 冯丽娜 孟庆芳 李亚宁 张汀 刘大群 赤国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1,共4页
从棉花健株茎内分离筛选到一株棉花黄萎病内生拮抗细菌L-4-2,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逐步提高药物质量浓度的方法,获得能在含利福平100mg/... 从棉花健株茎内分离筛选到一株棉花黄萎病内生拮抗细菌L-4-2,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逐步提高药物质量浓度的方法,获得能在含利福平100mg/L NA培养基中生长并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拮抗活性稳定的L-4-2抗性菌株,测定L-4-2在棉花根、茎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拮抗菌L-4-2能在棉花根、茎内很好地定殖和传导;接种第7天根内的定殖数量达到最大,为2.3×105 cfu/g;接种第14天茎内定殖数量达到最大,为1.6×105 cfu/g;随后在根、茎内的定殖数量有所下降;接种35d后在棉花根、茎内仍有很强的定殖能力,定殖数量分别为9.6×103 cfu/g和3.24×104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内生细菌 鉴定 解淀粉芽孢杆菌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根部拮抗枯萎病菌或黄萎病菌的可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玲 王明江 周益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内生细菌 多样性 枯萎病菌 黄萎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及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布婷婷 周国英 +1 位作者 刘君昂 李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了确定与分析Y13的亲缘关系及其抑菌机理,以一株对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细菌Y13为研究对象,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3 16SrDNA全长共1 475 bp,菌株Y13与芽孢杆菌属... 为了确定与分析Y13的亲缘关系及其抑菌机理,以一株对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细菌Y13为研究对象,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3 16SrDNA全长共1 475 bp,菌株Y13与芽孢杆菌属菌株的同源性较高,通过Clustalw,Y13菌株和B.subtilis的亲缘关系最近,最终确定Y1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有抑制、致畸作用,且能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同时培养的滤液对热、酸碱的抑菌作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细菌 16SrDNA 分子鉴定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美琴 陈俊美 +1 位作者 薛丽 贺运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41-445,共5页
针对番茄生产上灰霉病和叶霉病两大病害,为寻找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生防菌株及其最佳培养条件,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出642个内生细菌菌株,并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拮抗作用强且稳定的两个... 针对番茄生产上灰霉病和叶霉病两大病害,为寻找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生防菌株及其最佳培养条件,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出642个内生细菌菌株,并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拮抗作用强且稳定的两个菌株Thyy1和Jcxy8。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鉴定Jcxy8属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菌株Thhy1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内生拮抗细菌在以豆饼粉为原料的6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发酵滤液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强。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以豆饼粉培养基、初始pH6.7、培养时间48h、温度30℃、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内生细菌 灰霉病菌 叶霉病菌 分离鉴定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腐烂病内生拮抗细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金海强 贾斌 李熙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5,共5页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杨树枝条中分离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23株为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室内对峙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发酵液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抑菌作用以及室内离体枝条防病试验,证明杨树内生拮抗细菌Y-S-Y12菌株对杨树腐...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杨树枝条中分离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23株为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室内对峙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发酵液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抑菌作用以及室内离体枝条防病试验,证明杨树内生拮抗细菌Y-S-Y12菌株对杨树腐烂病的抑菌防病作用最显著,其次为Y-S-Y 2菌株。对Y-S-Y12菌株采用16S rDNA的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腐烂病 内生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梨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梨火疫病的生防潜力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琳赟 古丽孜热·曼合木提 +3 位作者 韩剑 蒋萍 黄伟 罗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该研究以健康香梨树的新鲜花器、当年生新生枝条、叶片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内生细菌分离法获得内生细菌菌株,培养菌落,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发酵液复筛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梢枯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该研究以健康香梨树的新鲜花器、当年生新生枝条、叶片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内生细菌分离法获得内生细菌菌株,培养菌落,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发酵液复筛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梢枯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和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将筛选获得的拮抗梨火疫病菌的菌株通过喷施香梨离体花序和盆栽杜梨苗测定其防病效果,以发掘内生细菌的生防资源,为探索梨树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从香梨枝条、叶、花和果实组织中共分离出337个内生细菌菌株,其中有1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进一步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梢枯病菌和腐烂病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分别有8株、9株和4株,其中ZN5、SN19和HN9菌株对梨梢枯病菌和腐烂病菌均有拮抗作用,HN89菌株对3种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共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抑菌作用的7个菌株(SN37、HN89、HN98、HN143、HN126、TN68、TN16)和具有竞争作用的TN50菌株。(2)内生菌株TN50预处理(喷施)对预防香梨花腐的效果显著,其防效(52.36%)与农用链霉素(60.67%)相近;HN89的防效(39.66%)其次;内生菌株TN50、HN89和SN37预处理(喷施)能够显著降低盆栽杜梨苗嫩枝的枝枯率和病情指数(P<0.05),7~15 d的平均保护性防效分别为67.20%、54.32%和45.91%,治疗性防效分别为63.88%、52.10%和36.17%。(3)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DNA序列分析,TN50、HN89和SN37菌株分别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内生细菌 筛选 病害 防效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A16对小斑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立新 董章勇 +2 位作者 纪春艳 李云锋 王振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2,26,共4页
从甜玉米植株中分离获得90株内生细菌菌株,用平板对峙法获得对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A16。抑菌谱测定表明,A16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A16对甜玉米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显示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苗期盆... 从甜玉米植株中分离获得90株内生细菌菌株,用平板对峙法获得对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A16。抑菌谱测定表明,A16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A16对甜玉米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显示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苗期盆栽表明,经A16处理过的甜玉米植株的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低46.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A16为枯草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LM培养基、28~32℃、pH6.0、振荡培养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内生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白粉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英元 栾非时 +1 位作者 马鸿艳 王学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从高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植株内分离筛选出对甜瓜白粉病有较好防效的内生拮抗细菌菌株,为甜瓜白粉病生物防治探寻新途径。[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盘漂浮法分离筛选有较好防效的内生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 [目的]从高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植株内分离筛选出对甜瓜白粉病有较好防效的内生拮抗细菌菌株,为甜瓜白粉病生物防治探寻新途径。[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盘漂浮法分离筛选有较好防效的内生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高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MR-1’植株内分离获得31株内生细菌,其中1株内生菌Mg15对甜瓜白粉病盆栽试验防效达到74.3%。在离体叶盘上,经Mg15发酵液处理12 h后白粉菌孢子萌发率仅为9.29%,14 d后产孢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6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Mg15发酵液处理后的病菌菌丝皱缩生长,甚至产生畸形。Mg15发酵原液温室防病效果达80.66%。[结论]Mg15对甜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 内生细菌 鉴定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的定殖能力及其对土著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芹 周国英 +2 位作者 刘君昂 李冬琴 孟庆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67,共6页
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定期取样、平板稀释法回收等方法,检测拮抗菌株Y13在油茶叶片内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16S rDNA法分析菌株Y13对油茶叶片内土著细菌种群的影响,为油茶炭疽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株Y13在油茶健株和... 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定期取样、平板稀释法回收等方法,检测拮抗菌株Y13在油茶叶片内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16S rDNA法分析菌株Y13对油茶叶片内土著细菌种群的影响,为油茶炭疽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株Y13在油茶健株和病株叶内均能稳定定殖,接种30 d时仍分别能检测到6.60×103CFU/g和3.56×103 CFU/g的标记菌株;油茶叶片内可培养内生细菌主要属于5个属的7个已知种,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鞘氨醇菌属(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菌株Y13对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内的群落结构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能促进土著细菌群体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油茶叶片内的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有利于抑制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炭疽病 内生细菌 定殖 土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