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肌钙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凤敏 赵莹 乔智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7-757,共1页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同时也带来了心肌的损伤。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增高。本研究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与阿托伐他汀标准调脂比较,观察PCI术后cTnT的变化,旨在寻找一种更有效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同时也带来了心肌的损伤。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增高。本研究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与阿托伐他汀标准调脂比较,观察PCI术后cTnT的变化,旨在寻找一种更有效降低PCI术后cTnT水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肌钙蛋白 阿托伐他汀 介入 强化治疗 肌酸激酶同工酶 PCI 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归芪通痹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张浩 倪代梅 +2 位作者 吴美娴 任翔 潘天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绞痛患者服用自拟归芪通痹汤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随机... 目的:探索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绞痛患者服用自拟归芪通痹汤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归芪通痹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C反应蛋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归芪通痹汤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和C反应蛋白的整体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归芪通痹汤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气虚血瘀型 心功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的感知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霞 董彩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了解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的感知控制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患者-般资料问卷和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对98例择期行PCI术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得分范围为12~31分,平均分为(21.49... 目的了解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的感知控制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患者-般资料问卷和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对98例择期行PCI术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得分范围为12~31分,平均分为(21.49±3.96)分,处于较低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入院诊断为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得分较低,需制定能有效提高择期行PCI术病人感知控制力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病人的应对潜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择期 感知控制 主观感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梗死相关动脉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处理时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巫刚 宋海峰 孙德醒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同时机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伊宁市第十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EMI住院患者160例...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同时机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伊宁市第十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EMI住院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55例,年龄(63.1±9.6)岁。根据患者择期PCI干预Non-IRA的时机不同,分为≤14 d组(n=92)和30~60 d组(n=68),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Non-IRA平均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Non-IRA支架植入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组住院期间PCI相关并发症较30~60d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5%vs7.4%;P=0.034)。两组术后1个月MAC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0~60 d组MACEs发生率较≤14 d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vs 16.3%;P=0.042)。结论 30~60 d择期干预Non-IRA降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发生MACEs的风险,可能为择期PCI干预Non-IRA的较理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病变 择期经冠状动脉介入 多支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左国兴 陈书中 王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血栓四项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莫显文 宋仁义 +5 位作者 梁棱 李炎梅 朱金月 覃远文 吴承杰 覃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70-73,82,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老年患者血栓四项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接受复杂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老年患者血栓四项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接受复杂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在复杂PCI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的血栓四项、血小板功能,记录两组复杂PCI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个月后,两组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酶调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个月后,两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腺苷二磷酸抑制率、腺苷二磷酸诱导的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和血小板反应指数均高于用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6个月内,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ACS患者复杂PCI后抗血小板方面效果良好,可降低血小板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经皮冠脉介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血栓四项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胡顺 陈红莉 +2 位作者 王焕 段宇清 王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6期23-28,6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STEMI患者并于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STEMI患者并于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术后1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的不同程度,将患者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ST段回落率≤50%)和ST段回落良好组(ST段回落率>50%)。比较两组STEMI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手术相关情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p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STEMI患者pPCI术后1 h内出现ST段回落不良的发生率为43.31%。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首次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入院首次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均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低于ST段回落良好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到球囊扩张时间(SOTBT)<3 h的STEMI患者在术后ST段回落良好组中占比明显高于ST段回落不良组(P<0.05)。而SOTBT为7~12 h的患者在ST段回落不良组中的占比明显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SOTBT、入院首次NT-proBNP均为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43.31%的STIMI患者pPCI术后可能出现ST段回落不良,年龄、SOTBT、NT-proBNP是STEMI患者pPCI术后出现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T段回落不良的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回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建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冠脉扩张剂、抗凝剂、硝酸甘油,抗心律失常和镇痛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冠脉扩张剂、抗凝剂、硝酸甘油,抗心律失常和镇痛治疗。治疗组74例养心汤(党参、郁金、五味子、陈皮、川芎、桂枝、甘草炙、元胡各10g,菖蒲、丹参、山萸肉、玉竹、何首乌、葛根各15g,砂仁、麦冬、檀香各20g),1剂/d,水煎400m L,早晚口服,200m 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候积分、LVEF、LVEDD、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24%。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0.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真心痛 胸痹 养心汤 症候积分 LVEF LVEDD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静静 高传玉 +2 位作者 王宪沛 张优 肖文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9例,冠脉造影后分为A组(行PCI术,25例)与B组(行药物保守治疗,24例)。术前行双核素检查,根据梗死区有无存活心肌分为有存活心肌组(31例)与无存活心肌组(18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 (1)无存活心肌组: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均无改善(P>0.05)。(2)有存活心肌组:行PCI术者术后3个月LV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行药物保守治疗者(P<0.05)。行药物治疗者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无改善(P>0.05)。结论双核素评价AMI患者存活心肌,能预测延迟PCI治疗后室壁功能改善情况,为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全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152例AM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4.07%,病死率2.63%,平均住院13 d。结论:对于胸痛...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152例AM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4.07%,病死率2.63%,平均住院13 d。结论:对于胸痛>12 h但<24 h,仍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急诊PCI仍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心脏介入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成剑 罗捷 +2 位作者 石黎元 许辉 王若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择期心脏介入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前进食半流质清淡饮食,量为正常量的70%~80%;对照组50例术前禁食8h、禁饮4h。观察两组口渴、饥饿、低血容量、误吸的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择期心脏介入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前进食半流质清淡饮食,量为正常量的70%~80%;对照组50例术前禁食8h、禁饮4h。观察两组口渴、饥饿、低血容量、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口渴、饥饿、低血容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误吸病例。结论择期心脏介入术前适当进食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且不增加误吸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择期 介入治疗 禁食 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志 宋耀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常规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择期(起病后7~28 d)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并观察术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超声波心动图的检测显示:在治疗1周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3.6±3.4)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4.3±3.1)mm,左室射血分数为(41.6±3.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2.3±3.1)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3.3±3.3)mm,左室射血分数为(40.2±3.8)%。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79、1.5617、1.9162,P>0.05)。治疗1年之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7.3±3.0)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8.5±3.4)mm,左室射血分数为(40.6±3.2)%;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2.5±3.2)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3.4±3.3)mm,左室射血分数为(48.4±3.1)%;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379、7.6111、12.3794,P<0.05)。观察不同治疗后MACE发生率,1年内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16.0%(8/50),观察组为4.0%(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使用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线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经冠状动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49-2550,共2页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其中心电图ST...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段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其中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45例为回落组,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41例为非回落组。随访1 a,比较两组术后MACE发生率,并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与术后MACE发生率相关性。结果随访1 a,回落组术后MACE发生率[15.56%(7/45)]较非回落组[41.46%(17/41)]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具有相关性(r=0.752,P<0.001)。结论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MACE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可根据其ST段回落情况度预测MACE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电图ST段 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AMI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控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杰 齐林 王焕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方法将2021.03-2023.10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116例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住院期间心...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方法将2021.03-2023.10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116例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两组。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统计学有差异的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对每项因素进行预控措施。结果116例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中,住院期间37例(31.90%)发生心血管事件,79例(68.10%)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单因素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年龄≥68岁、既往有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3.91 mg/L、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肌钙蛋白Ⅰ(cTnⅠ)≥7.24μ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3 mmol/L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患者占比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数据中得出,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是年龄≥68岁、合并基础疾病、hs-CRP≥23.91 mg/L、NYHA≥Ⅱ级、LDL-C≥2.83 mmol/L、cTnⅠ≥7.24μg/L;术前强化他汀治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8岁、合并基础疾病、hs-CRP≥23.91 mg/L、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cTnⅠ≥7.24μg/L、LDL-C≥2.83 mmol/L是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保护因素为术前强化他汀治疗,临床可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者进行密切关注,并开展实施针对性预控措施,以降低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不良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冯胜义 焦保义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均行PCI术,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均行PCI术,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高,ET-1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GPⅡb/Ⅲa、CD62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抑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提高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勇 杨慧娟 申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32-34,5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确诊为老年STE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术(PCI)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量组(n=48)和半量组(n=4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确诊为老年STE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术(PCI)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量组(n=48)和半量组(n=48)。全量组经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联合术后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半量组经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5μg/kg联合术后0.07μg·kg^(-1)·min^(-1)静脉泵入。观察两组心肌酶指标、PCI后冠脉血流情况、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分级(TIMI)3级、ST段回落、校正的TIMI帧数(CTFC)、无复流/慢血流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半剂量的替罗非班出血不良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替罗非班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谷新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析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非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挑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运用的治疗方法进... 目的探析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非急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挑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运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60例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手术组,另60例经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则为药物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型钠尿肽(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凝聚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BNP水平及血小板凝聚率均较药物组低(P<0.05);LVEF水平及血小板抑制率则均较药物组高(P<0.05);同时,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88.33%)优于药物组(70.00%)(P<0.05)。结论择期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及血小板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治疗效果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景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全程护理效果。方法 184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比...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全程护理效果。方法 184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为2.17%(2/92)、并发症发生率为3.26%(3/92),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为16.30%(15/92),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16/92);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更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文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232-233,共2页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 3级发生率、无复发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接受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肌血流,增加围手术期安全性。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血栓抽吸护理、出血事件护理、术后MACE观察与护理等,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导管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志杰 闫雅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2月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根据HbA_(1c)以及餐后...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血糖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2月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根据HbA_(1c)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HbA_(1c)〉6.5%)67例和对照组(HbA_(1c)≤6.5%)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患病情况、HbA_(1c)等水平、治疗后心血不良事件发生以及LVDd、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多支动脉病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bA_(1c)、餐后2 h血糖、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以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LVDd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时HbA_(1c)与血糖水平偏高容易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发糖尿病、多支动脉病变的概率更大。临床上采用HbA_(1c)与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水平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