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跋焘灭佛辩误及奉儒立国之策新探
1
作者 王怀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曾真正信仰佛教,他对佛教的理解和需求缘于部分高僧的"神通"和道术,故灭佛并不是其长期国策。因此,所谓佛、道冲突和儒、佛冲突,以及统治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都不是拓跋焘灭佛的主因。盖吴造反及...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曾真正信仰佛教,他对佛教的理解和需求缘于部分高僧的"神通"和道术,故灭佛并不是其长期国策。因此,所谓佛、道冲突和儒、佛冲突,以及统治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都不是拓跋焘灭佛的主因。盖吴造反及拓跋焘在长安寺中的见闻,只是刺激了灭佛的念头和行动,但其灭佛的真正原因是北魏佛教的发展与拓跋焘以儒治国的路线不协调。早期《魏书·释老志》及《高僧传》等史料的误载,造成后人对拓跋焘灭佛过程及成因尚有诸多误解。其实,拓跋焘于真君五年正月庚戌所下的诏书,并非专门针对佛教而言,而是将一切阻碍儒教立国的因素包括阴阳、谶纬、方伎之书以及巫师、沙门、金银巧匠等皆在限制或废黜之列。而真君七年的灭佛诏书,才是在天师道被悄然冷落的背景下,拓跋焘实施的真正灭佛之举,为的是效仿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魏书》 拓跋焘 灭佛 奉儒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宋文帝元嘉时期北伐失败之影响与原因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永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3-154,共12页
宋文帝元嘉时期面对北魏不断南进的压力,为收复河南,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失利,招致北魏进军江淮,直抵建康北岸之瓜步。宋文帝诸次北伐的失败,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军事装... 宋文帝元嘉时期面对北魏不断南进的压力,为收复河南,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失利,招致北魏进军江淮,直抵建康北岸之瓜步。宋文帝诸次北伐的失败,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军事装备和人员损失严重;魏军南侵,江淮地区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刘宋国势转衰;刘宋与北魏的对抗从此处于被动状态;军事失败加剧了刘宋内部社会心理危机和政治斗争。宋文帝北伐何以遭到失败呢?究其内因,主要有:宋文帝在北伐决策方面固执己见,导致战略性错误;刘宋疏于淮北边镇的经营,导致劳师北征得不偿失;宋文帝疏于军备筹措与军队组织、训练,以致北伐中张皇失措;战争中宋文帝"遥制兵略"等不合理的军事制度限制了前线将领的主动性;刘宋长期诛害精英良将、自毁长城,而文帝尤不善择将,诸将无能,遇战则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文帝 元嘉北伐 北魏南侵 拓跋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浩之死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兹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共5页
北魏崔浩是中国中世纪史上一位才华出众、见识过人的大政治家,一位天才人物。他辅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祖孙三代统一北方,立下功劳。晚年不幸,在拓跋焘盛怒之下遭到杀害。由崔浩被杀,株连到宗族姻亲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 北魏崔浩是中国中世纪史上一位才华出众、见识过人的大政治家,一位天才人物。他辅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祖孙三代统一北方,立下功劳。晚年不幸,在拓跋焘盛怒之下遭到杀害。由崔浩被杀,株连到宗族姻亲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多被族灭。崔浩之死,是北魏史上一次大狱。由于史册记载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浩 拓跋鲜卑 河东柳氏 北魏 拓跋焘 太武帝 贵族 政治家 魏书 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均田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65-72,86,共9页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历时近三百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史学界很重视对均田制的研究,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一九七八年以来,又展开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再探...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历时近三百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史学界很重视对均田制的研究,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一九七八年以来,又展开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再探讨。据统计,建国以来先后发表的专题性论文已达六十余篇,若再加上各种涉及均田制研究的文章,那数量就更多了。现在,我们试将建国以来均田制研究和讨论的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均田令 拓跋焘 土地制度 永业田 研究综述 大土地所有制 农村公社 农民 唐长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说与辛词“元嘉草草”有关的一些史实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昌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0-31,共2页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学及中师语文教学参考书都说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未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结果失败;中学教参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中师教参说此次北伐是刘义隆听信了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学及中师语文教学参考书都说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未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结果失败;中学教参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中师教参说此次北伐是刘义隆听信了王玄谟的话。所有这些,都与史实不符。刘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义隆 十七年 辛词 拓跋焘 《通鉴》 《资治通鉴》 元嘉之治 殷景仁 《宋书》 三次北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重视对北朝后期民族融合的研究
6
作者 孔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0-101,共2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民族融合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无不渗透着民族融合的内容。因此,民族融合的问题,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关键,对于北朝史的研究,尤具典型意义。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程...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民族融合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无不渗透着民族融合的内容。因此,民族融合的问题,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关键,对于北朝史的研究,尤具典型意义。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程,以北魏分裂为界,划为前期和后期。对于北朝前期民族融合情况,研究者颇多,论述亦甚精详,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北朝的民族融合,就往往将它与北朝前期拓跋珪、拓跋焘、元宏等人的活动加以联系,划上等号。历观研究北朝民族融合情况的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北朝后期 魏晋南北朝 拓跋焘 北魏孝文帝 军事 封建化 政治 典型意义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的经学与儒者
7
作者 孔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9-85,共7页
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又转入北朝,与南朝对峙。于时“宇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然而,正是在这戎马纷争,干戈日举之乱世,汉族封建统治思想儒学复兴盛于北朝,并产生出一个新的经学学派,即后世所谓... 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又转入北朝,与南朝对峙。于时“宇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然而,正是在这戎马纷争,干戈日举之乱世,汉族封建统治思想儒学复兴盛于北朝,并产生出一个新的经学学派,即后世所谓“北学”;同时,涌现出大批习礼诵经的儒者。但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个“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儒者 北学 少数民族 经济文化 统治思想 汉族 十六国 拓跋焘 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索虏传》标点二误
8
作者 钟益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宋书·索虏传》 标点 拓跋焘 北魏 “卤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