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康镜像理论下观众视角的解读--以电影《绿皮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颖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电影《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与最佳原创剧本奖的赢家,不仅通过声画表现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风情呈现于银幕之上,更是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典范之作。白人托尼与黑人博士谢利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人,但他们却在这段... 电影《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与最佳原创剧本奖的赢家,不仅通过声画表现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风情呈现于银幕之上,更是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典范之作。白人托尼与黑人博士谢利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人,但他们却在这段旅途中从格格不入到惺惺相惜,彼此互为镜像,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以拉康的镜像理论来分析在观众视角下主人公谢利从不完整的自我认知到认可自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皮书》 镜像理论 观众视角 自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解析电影《你好,之华》 被引量:2
2
作者 裴雨晴 王平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8期82-83,共2页
雅克·拉康作为西方精神分析批评学影响最大的批评家,在继承弗洛伊德"本我"的基础上将其对儿童"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得出著名的"镜像理论"。本文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对电影《你好,之华》... 雅克·拉康作为西方精神分析批评学影响最大的批评家,在继承弗洛伊德"本我"的基础上将其对儿童"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得出著名的"镜像理论"。本文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对电影《你好,之华》进行探析,对主人公的自我、自我与他者的镜像关系,以及观者的自我进行研究,对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建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影片深层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好 之华》 镜像理论 自我建构 镜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性”在首饰设计中的体现——基于拉康镜像理论
3
作者 赖迪菲 鲍蕊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基于当前时代人际交互多样化的背景,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互动性设计不仅是对人际交互问题的一种可靠的解决办法,也是对人际交互形式更为生动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进而予设计创作以启发。本文以艺术设计领域的互动设计为研究对象,将其立足... 基于当前时代人际交互多样化的背景,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互动性设计不仅是对人际交互问题的一种可靠的解决办法,也是对人际交互形式更为生动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进而予设计创作以启发。本文以艺术设计领域的互动设计为研究对象,将其立足于材料、形式、功能三个大方向进行探讨,挖掘互动设计的基本方式,并将其运用在首饰设计创作中。本文所研究的互动首饰设计是基于心理学中的分支,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之上,探讨如何运用拉康镜像理论来支撑互动首饰设计,以首饰为媒介来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及其本质,通过首饰的形式来对设计的主题进行艺术性的表达,力求动态展现出主题所针对的人际互动关系本质。旨在拓宽首饰的功能性,并在新的人际交互主题下对互动首饰设计的形式加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饰设计 互动性设计 精神分析学 镜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逐无的欲望——《嘉莉妹妹》的拉康式解读
4
作者 朱晓萍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8期180-181,183,共3页
《嘉莉妹妹》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德莱赛的力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位18岁的农村姑娘嘉莉不满小镇生活,到芝加哥城追寻梦想,最后成为纽约的著名演员,获得了曾经一度渴求的名和利,却只感到寂寞与虚空,没有丝毫原本想象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该... 《嘉莉妹妹》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德莱赛的力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位18岁的农村姑娘嘉莉不满小镇生活,到芝加哥城追寻梦想,最后成为纽约的著名演员,获得了曾经一度渴求的名和利,却只感到寂寞与虚空,没有丝毫原本想象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该文将运用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的主体理论解析嘉莉的欲望,从而找出嘉莉的这种寂寞与虚空感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莉妹妹》 的主体理论 欲望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八四》中温斯顿主体建构的拉康式解读
5
作者 穆阔阔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期161-162,共2页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未来为视角,以主人公温斯顿为中心,描述了主人公在社会环境与他者影响下的自我精神变化的故事。笔者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理论依据,主要从现实界、想象界、象征界这三界域...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未来为视角,以主人公温斯顿为中心,描述了主人公在社会环境与他者影响下的自我精神变化的故事。笔者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理论依据,主要从现实界、想象界、象征界这三界域解读出主人公温斯顿主体建构之路。作为主体的温斯顿一直寻找真实的自我,从执着到深陷,最终精神的幻灭,温斯顿主体建构的失败,表明了极权主义的恐怖和个体面对极权政治时的孤独与无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八四》 的镜像理论 三界域 主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被引量:19
6
作者 陶曦 李雯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5,共2页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涉及后结构主义电影理论体系里的阿尔都塞理论、拉康理论及符号学等方法论,力图解释观看过程本身和电影叙事与文本符码上的两性差异。本文力图展现女性主义运动与当代西方批评话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和实践相互碰撞的...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涉及后结构主义电影理论体系里的阿尔都塞理论、拉康理论及符号学等方法论,力图解释观看过程本身和电影叙事与文本符码上的两性差异。本文力图展现女性主义运动与当代西方批评话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和实践相互碰撞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电影研究 拉康理论 莫尔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样的“视”界——从镜像理论看悬疑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翼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通常看来,悬疑电影带来的感性印象往往与惊悚恐怖片类似:阴云密布般的氛围、张皇失措的主人公、晃动的镜头、怪异的场景,甚至二者都含有峰回路转意味的结局。但是,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悬疑类电影毕竟又有其独特之处。"身份/认同"... 通常看来,悬疑电影带来的感性印象往往与惊悚恐怖片类似:阴云密布般的氛围、张皇失措的主人公、晃动的镜头、怪异的场景,甚至二者都含有峰回路转意味的结局。但是,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悬疑类电影毕竟又有其独特之处。"身份/认同"问题,便是这样一种独特的要素。在悬疑电影(尤其当下的悬疑电影)的设置中,迷雾重重的身份常常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身份/认同"问题在悬疑类电影中具体是如何展现的,该策略又指向何方?从拉康镜像理论角度切入,有助于探讨这种"身份/认同"问题的展现方式以及该策略所蕴藏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疑电影 镜像理论 “身份/认同” 身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走”的寓言式叙事模式下觉醒女性的镜像探究——读里尔克的《布里格手记》
8
作者 李思贤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20世纪初,中外文学作品中觉醒女性“出走”主题的创作风潮引领了女性“出走”的寓言式叙事模式的形成。基于此叙事模式,《布里格手记》中第39章节的内容采用非线性叙事,呈现了从原生家庭、婚姻家庭“出走”的觉醒女性群像。基于拉康镜... 20世纪初,中外文学作品中觉醒女性“出走”主题的创作风潮引领了女性“出走”的寓言式叙事模式的形成。基于此叙事模式,《布里格手记》中第39章节的内容采用非线性叙事,呈现了从原生家庭、婚姻家庭“出走”的觉醒女性群像。基于拉康镜像理论和小说文本语境解读文本,在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和后镜像阶段,“出走”的女性们经历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也遭遇了镜像辨别和身份认同的危机,她们试图用沉浸于文艺的方式去达成现代女性的自我建构,但仍面临着“出走”后的去向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格手记》 “出走” 寓言式叙事 镜像理论 里尔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斯拉电影火爆背后:观众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英瑞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电影是观众的镜子,观众在看电影时看到的是自己的镜像,并不可避免地将自身的心理情感投射进影片中。根据镜像理论,个体建立自我认同是自身理想自我的建构和他者评价的综合。随着美国传奇影业分别在2014年、2019年和2021年上映了《哥斯... 电影是观众的镜子,观众在看电影时看到的是自己的镜像,并不可避免地将自身的心理情感投射进影片中。根据镜像理论,个体建立自我认同是自身理想自我的建构和他者评价的综合。随着美国传奇影业分别在2014年、2019年和2021年上映了《哥斯拉》《哥斯拉:怪兽之王》和《哥斯拉大战金刚》,哥斯拉在国内收获了大批的观众,在各个社交平台引发了激烈讨论。本文从自我认同角度解读哥斯拉电影何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斯 镜像理论 自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镜像理论分析电影《阳光普照》中的成长现象
10
作者 曾玉 廖华清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期103-104,共2页
电影《阳光普照》讲述了三位少年成长和夭折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主人公阿和在"他者"的映照下的成长。阿和在他者和自我中迷失,摇摆,最终寻找到了自我,完成了他的成长。阿和、菜头、阿豪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映照关系,暗合了拉康... 电影《阳光普照》讲述了三位少年成长和夭折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主人公阿和在"他者"的映照下的成长。阿和在他者和自我中迷失,摇摆,最终寻找到了自我,完成了他的成长。阿和、菜头、阿豪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映照关系,暗合了拉康的镜像理论。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阳光普照》中的成长现象,对当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理论 《阳光普照》 成长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叙事学中的无意识语境
11
作者 方汉文 《长江学术》 2007年第2期62-68,共7页
后现代叙事学中无意识语境成为重要的中心概念,无意识语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后精神分析的语言结构无意识论,法国后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学说中提出,无意识语境存在于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之中,伴随人的想象级、符号级与现实级等不同... 后现代叙事学中无意识语境成为重要的中心概念,无意识语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后精神分析的语言结构无意识论,法国后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学说中提出,无意识语境存在于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之中,伴随人的想象级、符号级与现实级等不同阶段,无意识具有语言结构。这种无意识语境观念改变了传统叙事学理论的理性中心主义,从女性主义到新历史主义等各种流派无不以这种语境与文本的关系来建构自己的叙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学 无意识语境 后精神分析 拉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将自己投射于女主人公——评《欲望号街车》
12
作者 张维肖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从拉康的镜像心理学理论分析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剧中女主角白兰琪在许多方面照应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处境。同样成长于美国内战后南北方文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田纳西·威廉斯与白兰琪形成了一对相... 从拉康的镜像心理学理论分析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剧中女主角白兰琪在许多方面照应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处境。同样成长于美国内战后南北方文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田纳西·威廉斯与白兰琪形成了一对相对镜像。白兰琪神经质的戏剧角色和她因为社会无形的压抑与不友善的精神暴力而癫狂的命运,实为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本身创作的移情与自我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白兰琪 欲望号街车 镜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