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拉康镜像理论下观众视角的解读--以电影《绿皮书》为例 |
刘颖
|
《戏剧之家》
|
2021 |
3
|
|
2
|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解析电影《你好,之华》 |
裴雨晴
王平
|
《戏剧之家》
|
2019 |
2
|
|
3
|
“互动性”在首饰设计中的体现——基于拉康镜像理论 |
赖迪菲
鲍蕊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
2023 |
0 |
|
4
|
追逐无的欲望——《嘉莉妹妹》的拉康式解读 |
朱晓萍
|
《海外英语》
|
2017 |
0 |
|
5
|
《一九八四》中温斯顿主体建构的拉康式解读 |
穆阔阔
|
《海外英语》
|
2019 |
0 |
|
6
|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
陶曦
李雯倩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7
|
异样的“视”界——从镜像理论看悬疑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
张翼飞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5 |
1
|
|
8
|
“出走”的寓言式叙事模式下觉醒女性的镜像探究——读里尔克的《布里格手记》 |
李思贤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9
|
哥斯拉电影火爆背后:观众的自我认同 |
程英瑞
|
《戏剧之家》
|
2021 |
2
|
|
10
|
从镜像理论分析电影《阳光普照》中的成长现象 |
曾玉
廖华清
|
《今古文创》
|
2021 |
0 |
|
11
|
论当代叙事学中的无意识语境 |
方汉文
|
《长江学术》
|
2007 |
0 |
|
12
|
他将自己投射于女主人公——评《欲望号街车》 |
张维肖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