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淑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6,共7页
批判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构成马克思文化观的一个独特视角。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实践说明思想观念,批判近代形而上学对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关系的颠倒,对阶级利益对立的遮蔽。古典政治经济学用"等价交换"遮蔽人与... 批判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构成马克思文化观的一个独特视角。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实践说明思想观念,批判近代形而上学对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关系的颠倒,对阶级利益对立的遮蔽。古典政治经济学用"等价交换"遮蔽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论证,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但也指出资本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文化的作用。在当代,西方文化从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走向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它们与形而上学仍有一定的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价值指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西方的"普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抽象同一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式同一性:共产主义的辩证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理论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庆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5,共6页
后形而上学语境下,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对于同一性的不同规定时,既要看到唯物主义同一性与唯心主义同一性的对立,也要区分抽象式同一性与共生式同一性的对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包含着共生式同一性逻辑,揭示以差异性... 后形而上学语境下,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对于同一性的不同规定时,既要看到唯物主义同一性与唯心主义同一性的对立,也要区分抽象式同一性与共生式同一性的对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包含着共生式同一性逻辑,揭示以差异性为始源性关系的现实的个人经历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最终将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实现自我。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在于,它以物象化和人象化等抽象式同一性,否定差异、压抑个性。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否定,它指明了在差异性前提下构建共生式同一性人类史的现实道路。在人类日益走向交往和对话的当代世界,把握共产主义的共生式同一性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现实的个人 差异性 共生式同一 抽象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指明了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
3
作者 张传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72-77,共6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曾经谈到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问题。对“从抽象到具体”如何理解?它只是逻辑思维方法呢?或者既是逻辑思维方法同时又是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呢?这个问题在哲学界和经济学界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曾经谈到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问题。对“从抽象到具体”如何理解?它只是逻辑思维方法呢?或者既是逻辑思维方法同时又是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呢?这个问题在哲学界和经济学界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同志一看到“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谈经济学的方法时提到的,就往往只讲它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认识 抽象到具体 马克思 黑格尔 两个阶段 抽象同一 逻辑思维方法 理性思维 抽象规定 抽象和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同一性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4
作者 王永祥 《河北学刊》 1985年第1期47-49,共3页
针对过去着重斗争性,贬低同一性,把斗争性看作积极的、革命的,而把同一性完全看作消极的、保守的理论倾向,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辩证同一性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这就首先涉及辩证同一性的本质问题,这是探讨它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前提。一些同志... 针对过去着重斗争性,贬低同一性,把斗争性看作积极的、革命的,而把同一性完全看作消极的、保守的理论倾向,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辩证同一性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这就首先涉及辩证同一性的本质问题,这是探讨它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前提。一些同志虽然也口称他们说的是“辩证”的同一性,但是,却又把它规定为只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维持矛盾统一体的因素和作用,即是把对立面的同一仅视为相对静止的状态。然而我们知道,所谓抽象的同一性就是把事物看作静止、僵死或不动、不变的同一。可见,照他们那种说法。岂不就从本质上将辩证同一性解释成了抽象的同一性?这样,辩证的同一与抽象的同一还有什么区别? 诚然,正如革命的辩证法也有保守方面,其保守性是相对的,而其革命性则是绝对的一样,辩证的同一性也有其保守的方面,其保守性也是相对的,而其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因此,如将辩证的同一性完全归结为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维持矛盾统一体的保守因素或作用,这显然是不符合辩证同一性本质的。它在本质上恰好不是保守性和稳定性,而是革命性、变动性。对于这一点,黑格尔在他的《大逻辑》和《小逻辑》中,都尖锐地批判了那种把同一性看作僵死的、不变的抽象同一的观点,为辩证同一性下了一个明确的、与那种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同一 辩证法的核心 辩证的同一 对立面的统一 列宁 带证 自然观 六要素 抽象同一 《哲学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性含义的层次分析
5
作者 胡贤鑫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6期57-60,共4页
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过去我们惯常的说法是包括两个方面,即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近来,有的同志主张把“相互转化”的含义从同一性中独立出去,作为与同一性、斗争性并列的概念。这样做,我是同意的。问题是,同一性是否仅是相互依存?有... 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过去我们惯常的说法是包括两个方面,即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近来,有的同志主张把“相互转化”的含义从同一性中独立出去,作为与同一性、斗争性并列的概念。这样做,我是同意的。问题是,同一性是否仅是相互依存?有的同志作了肯定的回答,有的则主张有两个基本含义,即在相互依存之后还要加上“相互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形式 相互依存 马克思恩格斯 抽象同一 矛盾同一 康德 不可分离 相互关系 形式逻辑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论抽象
6
作者 周正刚 《湖湘论坛》 1995年第6期45-48,共4页
抽象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理论思维的根本手段,任何科学的认识活动都离不开抽象。列宁在其《哲学笔记》中,对抽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论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观。提高主体认识能力和科学抽象的水平,学习和研究列宁这些思... 抽象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理论思维的根本手段,任何科学的认识活动都离不开抽象。列宁在其《哲学笔记》中,对抽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论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观。提高主体认识能力和科学抽象的水平,学习和研究列宁这些思想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抽象同一 科学抽象 列宁 唯心主义 抽象上升到具体 认识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思维 自在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7
作者 周新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5,共5页
近来,学术界对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为了弄清问题,笔者想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关键词 矛盾同一 抽象同一 斗争性 辩证法 相对性 对立面 相互依存 作用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辩证思维的具体同一律
8
作者 汪馥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10-16,37,共8页
在我国逻辑学界,围绕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到底有没有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如果有的话,这种基本规律是什么?它们同辩证法的一般规律是何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深入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辩证思维应有自... 在我国逻辑学界,围绕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到底有没有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如果有的话,这种基本规律是什么?它们同辩证法的一般规律是何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深入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辩证思维应有自己的基本规律;辩证法的三条规律是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三个领域都普遍具有的最一般规律,对最一般规律的研究丝毫不能代替对某一特殊领域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受着辩证法一般规律的制约和指导,然而又体现着思维活动本身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辩证逻辑这门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我试探性地开始研究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根据现有的初步认识,我认为具体同一律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抽象同一 同一 思维过程 客观对象 规定性 “劳动”概念 对偶性关系 客观世界 否定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差异与嫉妒
9
作者 易小明 陆升合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8-61,共4页
人的差异与嫉妒易小明,陆升合康德在其《道德的形而上学》中提出了嫉妒的完整定义。他说:“嫉妒是忍着痛去看到别人幸福的一种倾向,是一种间接的、怀有恶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一种不满,认为别人幸福会使本身的幸福相形见绌,因为我们... 人的差异与嫉妒易小明,陆升合康德在其《道德的形而上学》中提出了嫉妒的完整定义。他说:“嫉妒是忍着痛去看到别人幸福的一种倾向,是一种间接的、怀有恶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一种不满,认为别人幸福会使本身的幸福相形见绌,因为我们懂得在衡量幸福时,不是根据它的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 心理位差 差异化 比较劣势 嫉妒心理 情绪体验 自我否定 心理平衡 社会差异 抽象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黑格尔与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思想之比较
10
作者 王淼 李桂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1,共4页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及其困境,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予以了深刻的批判。然而,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此选取了不同的路径——前者是通过理性批判、后者是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即...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及其困境,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予以了深刻的批判。然而,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此选取了不同的路径——前者是通过理性批判、后者是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即黑格尔虽然力图超越形而上学但却重新陷入其中,而马克思则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文章试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做一番比较,以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形而上学变革思想以及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性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二元对立 抽象同一 理性 社会历史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诡辩论的实质及其根源
11
作者 蔡陈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2,共4页
诡辩论貌似辩证法 ,实质上是形而上学 ,是一种排斥差别和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
关键词 诡辩论 形而上学 抽象同一 认识论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的批判与形而上学的超越——马克思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批判思想探析
12
作者 王淼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的独特之处。马克思深入到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层面上对产生形而上学的理论现实根源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批判。通过对资本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抽象同一性的原则和特征... 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的独特之处。马克思深入到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层面上对产生形而上学的理论现实根源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批判。通过对资本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抽象同一性的原则和特征,正是现实世界中资本的抽象同一性即资本逻辑的原则和特征在理论上或观念上的表现,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马克思的这种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从根基处颠覆了形而上学,对形而上学予以了革命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社会历史批判 资本逻辑 抽象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章太炎《齐物论释》看现代中国平等观念之转向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丁徐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9,共6页
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平等观念的嬗变表现出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从康有为到刘师培,现代中国早期平等观念的基本规定是以无差别为中心的抽象同一观念。章太炎《齐物论释》是超越这一观念的重要尝试,即从价值平等转向事实平等,从主体... 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平等观念的嬗变表现出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从康有为到刘师培,现代中国早期平等观念的基本规定是以无差别为中心的抽象同一观念。章太炎《齐物论释》是超越这一观念的重要尝试,即从价值平等转向事实平等,从主体差别转向本体差别,从抽象同一转向具体同一。章太炎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转变,首先是由于深深卷入革命党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实践经验把价值理念转换为理论认识;其次是基于对唯识学的独特理解,得以在本体层面重构平等观念;最后是对清代古音学传统的继承为突破早期平等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章太炎《齐物论释》把差别提升到本体层面,形成了以差别为中心的新平等观,体现出平等观念发展的实践性和辩证性的统一。但他否定了平等观念的客观性和历史性,这也成为现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深刻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平等 抽象同一 本体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主体性的解释模式——审视“实践→主体性”模式及其当代运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竭长光 王庆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无论是"实践→主体性"模式中的"实践"概念还是其所坚持的从观念出发的考察方法都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与要求的,而且这种主体性理论一旦运用到哲学以外的人文学科中,更会导致以之为基础的理论的抽象化。转换主... 无论是"实践→主体性"模式中的"实践"概念还是其所坚持的从观念出发的考察方法都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与要求的,而且这种主体性理论一旦运用到哲学以外的人文学科中,更会导致以之为基础的理论的抽象化。转换主体性的解释模式,探讨符合马克思哲学本性的主体性理论仍然是当前有待完成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主体性 历史性 抽象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西方哲学中有关共相问题的辩证沉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新民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2-18,共7页
共相问题或者说一般及其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是古老而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当今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一九七八年在西德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上讨论的八个专题中就有一个是共相问题。而且共相问题还与专门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 共相问题或者说一般及其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是古老而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当今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一九七八年在西德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上讨论的八个专题中就有一个是共相问题。而且共相问题还与专门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究领域,如“共相语言学”。总之在共相问题上,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究竟什么是共相,共相的本性是什么?共相在认识上是否可能?共相在事物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其客观性、独立性如何?共相与共相、一般与个别的相互关系怎样?等等。对这些问题,现代西方的有些哲学家重复了过去哲学家的老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相 现代西方哲学 规定性 唯物辩证法 类事物 抽象同一 独立性 个别事物 形而上学 存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运动中的特殊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沙青 《河北学刊》 1985年第3期37-42,共6页
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也是思维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它在思维领域中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人们用... 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也是思维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它在思维领域中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人们用对立同一律或具体统一律来标志这种不同。对立同一律或具体同一律就其反映思维运动的基本矛盾来说是思维领域的最基本的规律,但它对作为宇宙基本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说,则又是特殊的规律。本文旨在从辩证思维的基本矛盾出发,研究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运动中的特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同一 思维运动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思维 特殊表现 抽象同一 抽象规定 基本矛盾 绝对同一 具体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差异与矛盾的若干问题
17
作者 章自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讨论差异与矛盾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分岐主要集中在差异是否就是矛盾的问题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差异就是矛盾,另一种看法认为差异不是矛盾。与此相联系,涉及到其他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讨论差异与矛盾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分岐主要集中在差异是否就是矛盾的问题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差异就是矛盾,另一种看法认为差异不是矛盾。与此相联系,涉及到其他一些问题,如对同一、差异如何理解?二者是什么关系?二者与矛盾又是什么关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问题 黑格尔 学术界 内在差异 非本质 形而上学 同一 抽象同一 对立同一 对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研究的再审视——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的分析
18
作者 张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从理论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视角看,在近年来的资本逻辑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应重新审视的倾向性问题。其一,将资本逻辑研究等同于资本逻辑批判的倾向,无法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资本文明作用的实践要求;其二... 从理论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视角看,在近年来的资本逻辑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应重新审视的倾向性问题。其一,将资本逻辑研究等同于资本逻辑批判的倾向,无法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资本文明作用的实践要求;其二,将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进行二元对立处理的倾向,未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理想化的生活逻辑本身就是资本逻辑建构的产物,难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合理的说明与引导;其三,默认资本逻辑具有抽象同一性的倾向,脱离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主体性的特点,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步伐,等等。有鉴于此,精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文的基础,分析上述倾向性问题,重构资本逻辑研究的前提预设,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学理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批判 生活逻辑 抽象同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诡辩论思维方式新探
19
作者 蔡陈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诡辩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通常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殊利益,任意地利用虚假的根据和错误的逻辑,对某一命题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论辩,其本质是形而上学,即排斥差别和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诡辩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 诡辩论 思维方式 抽象同一 主观主义 特殊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性在辩证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0
作者 宋剑 邵允振 郑永辉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知性认识 客观事物 本质属性 抽象概念 抽象同一 辩证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具体 感性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