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1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联合PD-1抗体对黑色素瘤小鼠血液成熟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谢圣浩 张少童 +3 位作者 李凤 梁文华 鞠振宇 陈陟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和多潜能祖细胞1、2、3(multipotent progenitor 1、2、3,MPP1、2、3)。(1)流式细胞术分析卡铂处理后野生型小鼠骨髓中不同类型LSK细胞的比例;(2)构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卡铂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PD-1抗体组予以注射PD-1抗体,联合处理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及PD-1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LSK细胞数目;(3)全血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比例,脾脏中LSK细胞数目,以及骨髓中红系分化各阶段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1)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2)PD-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PD-1抗体组及联合处理组小鼠脾脏中LSK细胞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3)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HSCs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骨髓LSK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4)联合处理组小鼠成熟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且上游红系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卡铂处理可降低野生型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PD-1抗体处理可增加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联合处理并未加重卡铂对骨髓中LSK细胞数目降低的效应,但可降低外周血髓系细胞数目及白细胞数目,并且能促进髓外造血发生,降低骨髓中成熟红细胞数目并促进上游细胞数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卡铂 pd-1抗体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
3
作者 孙彩红 胡涛桃 +4 位作者 肖幸幸 袁梦男 江思民 陈寅琪 阮国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依沃西单抗是一种靶向结合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IgG1亚型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于2024年5月24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进展... 依沃西单抗是一种靶向结合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IgG1亚型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于2024年5月24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的研究进展,总结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Ⅰ-Ⅲ期临床试验以及药物安全性等问题,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沃西单 非小细胞肺癌 pd-1/VEGF 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联合抗PD-1单抗对小鼠膀胱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何硕 陶璐 +4 位作者 武越 史梦婷 张甜甜 郭园园 汪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3-1631,共9页
目的 探究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HER2 antibody-drug conjugate,HER2-ADC)联合抗PD-1单抗(anti-PD-1 antibody,anti-PD-1)对HER2表达膀胱癌的协同治疗效果,并阐明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40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的C57... 目的 探究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HER2 antibody-drug conjugate,HER2-ADC)联合抗PD-1单抗(anti-PD-1 antibody,anti-PD-1)对HER2表达膀胱癌的协同治疗效果,并阐明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40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的C57BL/6雌性小鼠构建过表达人HER2的MB49膀胱癌细胞C57BL/6小鼠异位肿瘤模型。当肿瘤体积达100 mm3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腹腔注射PBS 1.0 mL),anti-PD-1组(腹腔注射anti-PD-1,每只小鼠200μg/次,间隔3 d给药),HER2-ADC组(腹腔注射HER2-ADC,2.5 mg/kg,1次/7 d)和联合组(HER2-ADC和anti-PD-1给药方案同单药组)。连续给药28 d,期间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与体质量,比较各组异位肿瘤生长速度与荷瘤小鼠生存率。停药后持续观察小鼠生存状态至自然死亡,记录中位生存时间(n=5)。药物干预28 d后留取各组部分荷瘤鼠外周血及肿瘤样本(n=5),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s细胞(CD11b^(+)、Gr1^(+))和Treg细胞(CD4^(+)、CD25^(+)、FOXP3^(+)),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内CD3^(+)T、CD8^(+)T、FOXP3^(+)T细胞浸润,全自动生化仪评估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及组织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L)的水平。结果 治疗28 d时,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单药组(P<0.01)。单药组(anti-PD-1组中位生存期53 d;HER2-ADC组55 d)及联合组(65 d)均较对照组(41 d)显著延长(P<0.01)。药物干预28 d后,单药组和联合组小鼠外周血中MDSCs细胞和Treg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较单药组降低(P<0.05)。肿瘤微环境中,联合组CD3^(+)T和CD8^(+)T细胞浸润水平较对照组和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FOXP3^(+)T细胞浸润水平较对照组和单药组显著减少(P<0.05)。各组血清ALT、AST、BUN、CRE、LDH-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 HER2-ADC联合anti-PD-1可抑制异位膀胱肿瘤生长,可能通过下调MDSCs/Treg并促进CD8^(+)T细胞浸润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HER2抗体偶联药物 pd-1单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青芳 张鹏 李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淋巴细胞亚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等)的数据。治疗2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疗效,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疾病进展(PD)组。使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PD-1单抗联合化疗对NSCLC患者的免疫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CD8^(+)T细胞下降。近期疗效显示,DC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PD组(均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T细胞比值是PD-1单抗联合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AUC为0.820>0.5,截断值为0.15,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量≥0.15的患者的PFS更长。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可以预测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单克隆抗体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田进杰 王召 +5 位作者 郭朝 冯素娟 王蕾 严红燕 胡伟梁 张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75,581,共6页
目的:探究PD-1/PD-L1抑制剂BMS-1对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v-2细胞设置为Control组、LPS组及LPS+BMS-1组。Control组加入DMEM培养基正常培养78 h,LPS组正常培养72 h后用100 ng/ml LPS刺激Bv-2细胞6 ... 目的:探究PD-1/PD-L1抑制剂BMS-1对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v-2细胞设置为Control组、LPS组及LPS+BMS-1组。Control组加入DMEM培养基正常培养78 h,LPS组正常培养72 h后用100 ng/ml LPS刺激Bv-2细胞6 h,LPS+BMS-1组用50 nmol/ml BMS-1处理72 h后再用100 ng/ml的LPS刺激Bv-2细胞6 h。RTqPCR检测各组PD-1、iNO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中的PD-1、iNO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及IL-10水平。结果: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PD-1和iNOS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BMS-1组PD-1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iN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凋亡增加(P<0.0001),与LPS组相比,LPS+BMS-1组的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相比,LPS组的促炎因子IL-1β、IL-6无明显增加(P>0.05),而TNF-α显著升高(P<0.0001),抑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001);LPS+BMS-1组的促炎因子IL-1β明显高于LPS组(P=0.0001),IL-6、TNF-α亦明显高于LPS组(P<0.0001),而抑炎因子IL-10则明显低于LPS组(P<0.0001)。结论:BMS-1可促进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或阻碍炎症恢复,增加细胞凋亡。PD-1/PD-L1通路可能是神经炎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炎症反应 pd-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神经电生理特征
7
作者 李鹤婷 孙瑞迪 江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4-609,共6页
目的 探索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2019至202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中位年龄4.0(2.0~13.5)岁,男性患儿占62.5%。患儿最常见的临床... 目的 探索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2019至202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中位年龄4.0(2.0~13.5)岁,男性患儿占62.5%。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共济失调、肢体无力、肢体感觉异常、颅神经受累等,其中4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例嗜睡。9例患儿具有Miller-Fisher综合征 (MFS)谱的临床特征,包括5例经典型MFS,4例变异型MFS;8例患儿具有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谱的临床特征,包括3例经典型GBS,5例变异型GBS;其余7例为混合型,表现为MFS、GBS或Bickerstaff’s脑干脑炎(BBE)的混合临床特征。15例除抗GQ1b抗体外还发现了其他抗神经节苷酯抗体,最常见的为抗GT1a抗体和抗GM1抗体,21例患儿脑脊液检查存在蛋白-细胞分离。MFS谱患儿神经传导多为感觉神经传导波幅轻度降低,GBS谱和混合型患儿运动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且受累较重。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经过3个月随访,15例患儿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恢复不良组患儿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入院时GDS评分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临床表型多变,轴突损伤或脱髓鞘损伤都有可能发生,发病3~8周随访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电生理分型及恢复情况。2/3患儿恢复良好,伴有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入院时GDS评分高的患儿恢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Q1b抗体综合征 神经传导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PD-L1和tIgE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王月琪 邢巍巍 庞丽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sPD-L1、tIgE在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无免疫性疾病史的MD患者42例为实验组,年龄28~65岁,其中发作期23例,缓解期19例;选取同期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67岁。通... 目的研究sPD-L1、tIgE在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无免疫性疾病史的MD患者42例为实验组,年龄28~65岁,其中发作期23例,缓解期19例;选取同期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67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和总免疫球蛋白(tI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患者血清sPD-L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发作期血清sPD-L1水平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患者血清tIgE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gE较低的患者的sPD-L1水平较高,且tIgE与sPD-L1呈显著负相关(r=-0.54,P<0.05)。结论免疫因素可能参与MD的发病机制,血清sPD-L1表达情况与MD的活动性相关,可能是疾病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pd-1/pd-l1 spd-l1 TIGE Ⅰ型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PD-1/PD-L1通路的联合治疗策略在软骨肉瘤治疗中研究和应用进展
9
作者 徐邦哲(综述) 王策(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7-783,共7页
软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细胞,其典型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的内源性软骨骨化。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临床疗效欠佳,且患者普遍存在放化疗抵抗现象,亟须探索针对软... 软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细胞,其典型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的内源性软骨骨化。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临床疗效欠佳,且患者普遍存在放化疗抵抗现象,亟须探索针对软骨肉瘤等骨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肿瘤免疫监视逃逸是恶性肿瘤进展的关键机制之一,而免疫检查点在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免疫检查点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关键的免疫检查点受体之一,其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肿瘤进展中的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作为ICI的巨大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郑英霞教授团队揭示PRMT5调控巨噬细胞增强PD-L1疗效的新机制
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2,共1页
2025年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郑英霞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题目为“PRMT5 deficiency in myeloid cells reprograms macrophages to enhan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ynerg... 2025年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郑英霞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题目为“PRMT5 deficiency in myeloid cells reprograms macrophages to enhan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ynergizes with anti-PD-L1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通过STAT6-PPARγ途径调节脂质代谢,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小鼠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Prmt5(Prmt5 cKO)并进行肿瘤模型构建,发现在敲除鼠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生重编程,抗肿瘤活性增强,抑制肿瘤进展并显著增强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免疫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提示靶向髓系细胞中的PRMT5有望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 pd-l1 肿瘤免疫 PRM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免疫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燕妮 蓝雪灵 +3 位作者 朱敏敏 韦锦斌 李艳 董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1436,共8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途径,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成为晚期HCC治疗的新手段。然而,长期临床结果显示,采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HCC的病人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免疫联合疗法是目前针对晚期HCC患者的新的治疗策略,其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可通过参与癌症免疫循环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该文就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VEGF药物 免疫联合疗法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癌症免疫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白细胞介素-33、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的相关性
12
作者 严佳欣 史一雯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唾液IL-3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SP-1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水平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唾液腺超声检查(SGUS)评分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分析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唾液流速、临床指标及SGU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高于对照组(P<0.05)。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IgG、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唾液IL-33、抗SP-1抗体均为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是pSS患者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SS患者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呈正相关,二者有潜力作为评估pSS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唾液腺蛋白1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损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B-ⅢD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PD-1抗体对比高剂量干扰素: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科琳 赵莲君 +2 位作者 任宇 孙琦 邹征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92,共9页
目的:探讨PD-1抗体对比高剂量干扰素在ⅡB-ⅢD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楼医院收治的ⅡB-ⅢD期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接... 目的:探讨PD-1抗体对比高剂量干扰素在ⅡB-ⅢD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楼医院收治的ⅡB-ⅢD期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高剂量干扰素(HDI)或PD-1抗体辅助治疗。通过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评估组间无复发生存期(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以及总生存期(OS)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HDI组和PD-1抗体组的mRFS分别为29.2个月和3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0,95%CI(0.50,1.64);P=0.736]。HDI组的mDMFS和mOS分别为36.0个月和109.2个月,而PD-1抗体组均未达到(均P>0.05)。两组最常见的首次远处转移部位均是肺,并且在任何部位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单因素Cox分析,相比于PD-1抗体,HDI可以降低BRAF^(V600E/K)突变的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HR=10.03,95%CI(1.10,91.35);P=0.04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中,HDI组和PD-1单抗组的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I组和PD-1抗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79.1%,多数为1或2级。两组均未发生与不良反应有关的死亡事件。结论:本研究中,PD-1抗体与HDI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RAFV600E/K突变的患者可能从HDI中获益更多;仍需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索亚洲人群黑色素瘤患者的最佳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辅助治疗 高剂量干扰素 pd-1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PD-1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14
作者 王卓 徐司雨 +8 位作者 夏兴霞 李志敏 毕振威 钱晶 莫菲 诸玉梅 王永山 孙树民 谭业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间接ELISA检测显示1F9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培养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048,亚型鉴定重链为IgG1,轻链为κ;以HEK293细胞表达cPD-1胞外区蛋白为检测抗原,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F9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cPD-1胞外区蛋白。本研究通过小鼠杂交瘤技术成功筛选到1株鼠源cPD-1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单克隆抗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浩 徐迎新 杜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4-1147,共4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和突破点,细胞免疫方面,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已取得实质突破,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在黑素瘤等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能;抗体应用方面,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和突破点,细胞免疫方面,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已取得实质突破,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在黑素瘤等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能;抗体应用方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蛋白4(CTLA4)抗体在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抗PD-1配体(PD-L1)抗体则成为肿瘤免疫研究中新的热点,PD-1抑制剂Opdivo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和现行金标准多西他赛相比,持续显示生存期疗效优势,18个月总生存率是标准疗法的2倍。本文总结了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抗体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单克隆抗体 肿瘤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s信号通路及其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潘佳佳 贾晓青 +1 位作者 黄岗 张玉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正常机体中,PD-1/PD-Ls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s信...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正常机体中,PD-1/PD-Ls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s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s的结构与表达、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的可溶性分子(s PD-1/s PD-L1)的表达特性及其对PD-1/PD-Ls途径的作用等方面简述了PD-1/PD-Ls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抗PD-1/PD-Ls抗体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单克隆抗体 肿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猪PD-L1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金美 李登云 +7 位作者 郭娟娟 安同庆 孙艳 吴玉全 陈家锃 冷超粮 田志军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8-581,共4页
为制备抗猪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将猪PD-L1基因的外膜区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进行表达,以纯化的表达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以表达PD-L1-Fc蛋... 为制备抗猪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将猪PD-L1基因的外膜区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进行表达,以纯化的表达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以表达PD-L1-Fc蛋白的293T细胞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杂交瘤培养上清,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猪PD-L1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MAb亚型鉴定均为IgG1型,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这两株MAb均可以特异性识别PD-L1蛋白。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这两株MAb可以识别表达于293T细胞膜表面的PD-L1分子,但不能阻断PD-L1分子与其受体PD-1的结合。这两株MAb的获得为研究PD-1/PD-L1通路与猪的某些感染性疾病发展进程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d-l1分子 pd-1 pd-l1通路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PD-L1单链抗体的融合蛋白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谈燚 秦中强 +5 位作者 周万飞 李红俊 刘明珠 许文青 李正红 李永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利用酵母表面递呈技术,分泌表达抗PD-L1单链抗体(sc Fv),纯化后得到能特异性结合PD-L1抗原的小分子抗体片段(sc Fv)。根据单链抗体基因序列,合成sc Fv抗体基因序列。选用sc Fv-mFc融合蛋白的方式,并采用p Fuse真核表达载体来表达此... 目的:利用酵母表面递呈技术,分泌表达抗PD-L1单链抗体(sc Fv),纯化后得到能特异性结合PD-L1抗原的小分子抗体片段(sc Fv)。根据单链抗体基因序列,合成sc Fv抗体基因序列。选用sc Fv-mFc融合蛋白的方式,并采用p Fuse真核表达载体来表达此sc Fv-mFc融合蛋白,研究其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亲和力和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Fuse-scFv,通过真核转染至293F(人胚肾细胞),使用无血清Pro 293a-CDM培养72 h,收集培养液中分泌的融合蛋白,运用免疫组化检测sc Fv-mFc融合蛋白与肿瘤细胞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融合蛋白和肿瘤细胞的亲和力; ADCC(抗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测定融合蛋白对肿瘤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利用接种肺腺癌细胞的荷瘤小鼠对融合蛋白的体内抗肿瘤效应进行研究。结果:通过重组质粒转染至293F细胞的方法,sc Fv-mFc融合蛋白被分泌到无血清的培养液中;免疫组化和流式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与表面高表达PD-L1蛋白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ADCC实验结果示融合蛋白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荷瘤小鼠实验结果示融合蛋白对肿瘤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在5 mg/kg的药物剂量下,荷瘤小鼠瘤体体积平均增长率从14. 90%降低至3. 72%,两独立样本t检验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制备了含单链抗体的融合蛋白,其对A549细胞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体内外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为研制靶向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室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pd-l1 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PD-1/PD-L1的作用及抗体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冰 张建军 瞿海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85-1887,共3页
肾细胞癌虽具有肿瘤免疫原性,但其可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并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肿瘤的相关基因,从而使得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受损。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如PD-1抗体,能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ISHIDA等在1... 肾细胞癌虽具有肿瘤免疫原性,但其可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并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肿瘤的相关基因,从而使得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受损。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如PD-1抗体,能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ISHIDA等在1992年发现的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属于CD28/CTLA-4家族,可调节抑制性信号,在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活化的效应阶段发挥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CD28/CTLA-4 抗体 肿瘤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性受体 肿瘤免疫原性 T细胞活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PD-1抗体可提高c-Met CAR-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
作者 闵静婷 彭上 +5 位作者 杜娜娜 安然 甄翔程 曹佳威 周陈航 李正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4,共9页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生存期及免疫浸润。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癌临床样本c-Met和PD-L1表达,流式细胞术验证胰腺癌细胞Aspc-1 c-Met和PD-L1表达通过基因编辑将PD-1分泌型抗体和HIS标签连接至2代c-Met CAR分子后,构建PD-1/c-Met CAR质粒并包被慢病毒,慢病毒感染至活化T细胞内,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R-T阳性率和细胞亚群;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泌型PD-1抗体在细胞上清液中的存在;体外功能试验中,通过LDH释放实验检测CAR-T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CCK-8检测靶细胞存在下PD-1抗体对CAR-T增殖的促进作用。ELISA检测PD-1/c-Met CAR-T和c-Met CAR-T活化后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c-Met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c-Met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c-Met的表达可能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c-Met和PD-L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细胞c-Met和PD-L1表达量为90.7%和57.7%,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制备四代PD-1/c-Met CAR分子;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成功构建PD-1/c-Met CAR-T且PD-1抗体可顺利分泌。体外功能验证中LDH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对肿瘤细胞杀伤效率在效靶比为20:1时高于c-Met CAR-T(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靶细胞刺激72 h后增殖效率高于c-Met CAR-T(P<0.01);ELISA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和TNF-α高于c-Met CAR-T(P<0.01)。结论PD-1抗体分泌型c-Met CAR-T可成功构建,并在体外胰腺癌细胞上显示出优于c-Met CAR-T肿瘤杀伤效率和增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原受体T细胞 C-MET pd-1分泌型抗体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