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德梅 李文红 +7 位作者 王倩 杜文静 孟岩 李慧君 闫怡 冯宁 马秀敏 罗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287-3290,共4页
目的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的血清免疫学是否相似。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15只SPF级7~8周健康... 目的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的血清免疫学是否相似。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15只SPF级7~8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用于建立CIA模型,最终8只造模成功(CIA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采集CIA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股动脉血,常规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AK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Anti-CCP抗体和RF-Ig M抗体;分离膝关节滑膜,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作为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CIA模型组大鼠血清AKA阳性5例,空白对照组均阴性。空白对照组和CIA模型组大鼠血清Anti-CCP抗体及RF-Ig M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HE染色可见滑膜细胞排列清晰,组织学结构正常,未见增生,无明显炎性细胞聚集和浸润;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HE染色可见滑膜细胞排列紊乱,毛细血管增生,滑膜增生明显,滑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IA大鼠血清中出现AKA阳性,与人类RA的血清免疫学类似,适用于RA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大鼠 Wistar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检查肺血管内角化物诊断羊水栓塞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德文 姜景涛 +1 位作者 陈怀芳 李德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血循环引起的产科分娩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甚至在短时间内造成母婴急死。为了提高本症的诊断,特开展此项研究。
关键词 单水栓塞 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角蛋白抗体(Keratin)对Ⅰ期肺鳞癌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伟良 徐建勋 扬莉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索Ⅰ期肺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Ⅰ期肺鳞癌HE阴性的248淋巴结作了抗角蛋白抗体(Ker)检测。结果测定的淋巴结中有10/248只阳性,占4%。小巢转移癌细胞位于淋巴结被膜... 目的探索Ⅰ期肺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Ⅰ期肺鳞癌HE阴性的248淋巴结作了抗角蛋白抗体(Ker)检测。结果测定的淋巴结中有10/248只阳性,占4%。小巢转移癌细胞位于淋巴结被膜、窦索及脉管内。阳性病例数有8/30例;占267%,其中高分化及中分化鳞癌各4例。随访资料显示,Ker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之位生存期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Ⅰ期肺鳞癌的淋巴结中Ker阳性证实有微转移者,对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肺肿瘤 抗角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抗角蛋白抗体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金嘉宽 徐亚利 +1 位作者 安芳 姜亚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5,共4页
抗角蛋白抗体是鉴别上皮性肿瘤的有效标记物之一,由于角蛋白分子量多种多样,故形成之抗体亦不完全相同,其免疫反应亦异。本文应用8种不同种类之抗角蛋白抗体(其中5种系北京生研所提供)对87例各种类型之肿瘤比较了它们在免疫组化反应上... 抗角蛋白抗体是鉴别上皮性肿瘤的有效标记物之一,由于角蛋白分子量多种多样,故形成之抗体亦不完全相同,其免疫反应亦异。本文应用8种不同种类之抗角蛋白抗体(其中5种系北京生研所提供)对87例各种类型之肿瘤比较了它们在免疫组化反应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k-D反应谱系较广,且对低分化鳞癌的反应亦较好,但非特异性染色较重易造成判断上的困难。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的特异性较强,非特异性染色轻。但反应谱较窄。其中HK2对腺癌的敏感性较高,如将HK2、HK5按1∶1比例混合使用则更可提高其对腺癌的反应程度,同时还相应提高了对鳞癌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抗体 免疫组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角蛋白抗体进入活细胞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5
作者 武彩霞 李巍 +3 位作者 刘玉峰 李承新 卢宁 万业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观察抗角蛋白抗体能否进入活细胞。方法以鼠单克隆抗体 (mAb)IgG作用于培养中的人Tca8113细胞 ,以黑素瘤细胞和抗HBsAg抗体作用的Tca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细胞固定后与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结合 ,用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 目的 观察抗角蛋白抗体能否进入活细胞。方法以鼠单克隆抗体 (mAb)IgG作用于培养中的人Tca8113细胞 ,以黑素瘤细胞和抗HBsAg抗体作用的Tca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细胞固定后与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结合 ,用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细胞的荧光着色。结果抗角蛋白mAb作用的Tca8133细胞胞浆呈亮绿色 ,着色较均匀 ,细胞核未见着色。两种对照均未见着色。结论抗角蛋白mAb可进入活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单克隆抗体 TCA8113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角蛋白16单克隆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万业宏 李承新 +4 位作者 刘玉峰 高天文 夏汝山 党育平 武彩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原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3H-TdR掺入DNA合成测定法,观察抗角蛋白16mAb(anti-K16mAb)对角质形成细胞代谢增殖的影响。用...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原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3H-TdR掺入DNA合成测定法,观察抗角蛋白16mAb(anti-K16mAb)对角质形成细胞代谢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nti-K16mAb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mAb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样品的cpm降低,并呈抗体剂量依赖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由27%上升至42.2%,同时处于G1期与G2期的细胞比例分别相应下降。结论anti-K16mAb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将细胞阻滞于S期,无法进入G2期与M期分裂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单克隆抗体 蛋白16 质形成细胞 增殖活性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独特型抗体的产生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夏汝山 刘玉峰 +3 位作者 李巍 李承新 万业宏 党育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注射大剂量同种异体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后,家兔血清中针对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方法肌肉注射亲和层析纯化的AK auto Ab(5 mg/kg),隔日1次,连续90 d,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独特型... 目的观察长期注射大剂量同种异体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后,家兔血清中针对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方法肌肉注射亲和层析纯化的AK auto Ab(5 mg/kg),隔日1次,连续90 d,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独特型抗体。结果注射AK auto Ab的家兔产生了针对AK auto Ab F(ab′)2片段的抗独特型抗体,于给药4 wk血清抗体滴度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结论长期注射大剂量同种异体AK auto Ab的家兔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自身抗体 独特型抗体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3B4的噬菌体呈现的scFv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管海宏 付萌 +3 位作者 李巍 夏汝山 王刚 刘玉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噬菌体呈现的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4的单链抗体(scFv),并测定其活性。方法:分别以pMD18TmAb3B4VH和pMD18TmAb3B4VL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Ab3B4的VH和VL基因,然后将其依次插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scMH中。经DNA序列测... 目的:构建并表达噬菌体呈现的天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4的单链抗体(scFv),并测定其活性。方法:分别以pMD18TmAb3B4VH和pMD18TmAb3B4VL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Ab3B4的VH和VL基因,然后将其依次插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scMH中。经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用辅助噬菌体VCSM13超感染诱导表达scFv;用ELISA检测其与亲本mAb3B4的抗原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对扩增的mAb3B4的VH和VL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VH基因与原序列完全一致,VL基因在骨架区FR1有1个碱基发生突变。用VCSM13超感染后能检测到scFv的表达,其与亲本一样具有多反应性,但抗原结合模式不完全相同。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天然抗角蛋白mAb3B4噬菌体呈现的单链抗体,表达的scFv与mAb3B4的抗原结合活性有一定的差异,为探讨天然自身抗体的抗原结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蛋白自身抗体 SCFV 多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角蛋白全IgG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9
作者 夏汝山 王刚 +2 位作者 樊建勇 李巍 刘玉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3-695,707,共4页
目的 :构建抗角蛋白抗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方法 :从含抗角蛋白抗体基因的原核Fab表达载体中 ,扩增VH 及VL 基因。以回收的PCR产物为模板 ,用重叠PCR扩增带有前导序列的VH、VL 基因。经XbaI/BamHI和XhoI/Hi... 目的 :构建抗角蛋白抗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方法 :从含抗角蛋白抗体基因的原核Fab表达载体中 ,扩增VH 及VL 基因。以回收的PCR产物为模板 ,用重叠PCR扩增带有前导序列的VH、VL 基因。经XbaI/BamHI和XhoI/HindIII酶切后 ,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WD中 ,构建重组载体pWDκH。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 ,用lipofectAMINE 2 0 0 0转染CHO(dhfr-)细胞。取培养上清检测抗人角蛋白全IgG的表达。结果 :构建了抗人角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WDκH ,并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结论 :在CHO(dhfr-)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抗人角蛋白Ig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蛋白抗体 CHO(dh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自身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萍 李丰 +4 位作者 唐盈 刘海英 关启鸿 刘云锋 曾华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CCP)、类风湿因子(RF)-IgG、RF-IgM与各分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早期诊断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6名经系统治疗并坚持随访治疗至少6个月的JIA患儿,在诊断初期进行AKA、...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CCP)、类风湿因子(RF)-IgG、RF-IgM与各分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早期诊断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6名经系统治疗并坚持随访治疗至少6个月的JIA患儿,在诊断初期进行AKA、抗CCP、RF-IgG、RF-IgM等免疫指标的检测,对不同亚型和预后作阳性检出率的比较,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相关危险度的统计学分析,并与49例健康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多关节炎型组的AKA、抗CCP、RF-IgG、RF-IgM的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身型、少关节型、附着点炎相关型的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抗体的检测对多关节炎型组的分型敏感性依次为AKA>抗CCP,RF-IgG>RF-IgM;特异性依次为RF-IgM>AKA>RF-IgG>抗CCP。难治型JIA患儿的AKA阳性检出率与普通JI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OR为3.514。结论 AKA、抗CCP、RF-IgG、RF-IgM在JIA不同亚型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有区别;AKA、抗CCP抗体的检测对JIA多关节炎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KA抗体的出现与难治型JIA相关,是否能作为成为多关节炎型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血清学指标,有待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抗体 环瓜氨酸肽 类风湿因子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在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和恶性转化细胞系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燕 陈海滨 +2 位作者 苏中静 张锦堃 沈忠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株SHEE和由SHEE恶性转化而来的细胞株SHEEmt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SHEE细胞和SHEEmt细胞中CK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两...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株SHEE和由SHEE恶性转化而来的细胞株SHEEmt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SHEE细胞和SHEEmt细胞中CK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两种细胞均呈CK染色阳性,阳性反应位于胞浆;SHEE细胞染色弱阳性,SHEEmt细胞染色中等强度阳性。免疫印迹分析在两种细胞中抗角蛋白抗体均与分子量52.5ku、46ku和45ku的抗原同时发生反应;但SHEEmt细胞中的3条阳性反应带均强于SHEE细胞。结论:CK阳性表达支持两种细胞来源于非角化型或胎儿型鳞状上皮;随着永生化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某些角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恶性转化后的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蛋白 永生化 转化细胞系 食管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抗角蛋白抗体 免疫印迹分析 细胞恶性转化 阳性反应 细胞染色 上皮细胞株 差异表达 中等强度 同时发生 鳞状上皮 细胞来源 阳性表达 恶性细胞 细胞转化 表达上调 分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瓜氨酸化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常晓天 郑亚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3‰-5‰。
关键词 瓜氨酸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角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疾病 反应研究 免疫抗体 gingivalis 滑膜组织 免疫印迹实验 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建群 罗燕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1820-1821,共2页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RA33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RA33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共检测RA63例,非RA风湿病104例和50例正常健康人。结果:63例RA患者中抗cc、抗AKA、抗RA33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59.2%、28.0%、38.0%;特异性分别为95.0%、94.4%、96.0%;三者灵敏度差异有显著性,特异性无差异显著性。结论:抗ccp、抗AKA、抗RA33抗体对RA早期诊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特异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RA33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及其异质性的研究
14
作者 曹良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用EDTA抑制成纤维细胞污染的方法培养小鼠TEC.纯度为92%.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培养细胞有两种类型,均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抗角蛋白抗体PAP法表明,培养对抗角蛋白多抗体的阳性反应细胞约占92%。抗角蛋白抗体PAP法表明,培养对... 用EDTA抑制成纤维细胞污染的方法培养小鼠TEC.纯度为92%.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培养细胞有两种类型,均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抗角蛋白抗体PAP法表明,培养对抗角蛋白多抗体的阳性反应细胞约占92%。抗角蛋白抗体PAP法表明,培养对抗角蛋白多抗的阳性反应细胞约占92%。培养对抗角蛋白单抗K12及K27对部分TEC呈阳性反应;单抗K174及HK2对上皮细胞均为阴性。提示TEC能表达不同的角蛋白组分,12种生物素化凝集素ABC法显示,除STA及UEA-1,其余10种凝集素对TEC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反应.PNA只对部分体积较大的TEC(约50%)呈阳性反应.胸腺切片的PNA阳性反应定位于皮质和髓质交界处,这与曾报道的酶标或荧光标记的FNA染色结果不一致.我们认为生物素化的PNA可能作为部分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的表面标志.综上所述,培养的TEC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角蛋白及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均存在着差异.即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抗体 胸腺上皮细胞 小鼠 阳性反应 胸腺 表达 髓质 凝集素 P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解剖学
15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1992年第5期300-303,共4页
对家兔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滴度正常接触过敏性皮炎(NCD)组、滴度低下接触过敏性皮炎(LCD)组及对照组的耳叶背侧皮炎进行对比观察,并对皮炎部位真皮炎细胞密度、表皮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C... 对家兔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滴度正常接触过敏性皮炎(NCD)组、滴度低下接触过敏性皮炎(LCD)组及对照组的耳叶背侧皮炎进行对比观察,并对皮炎部位真皮炎细胞密度、表皮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CD组炎症最著,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含量最高,与LCD组、对照组和同一耳叶腹侧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血清蛋白自身抗体 过敏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