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血管形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纯 黄秀旺 +1 位作者 蔡华晶 许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9-1036,共8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新剂型(Cur-K30)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Cur-K30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Cur-K30不同剂量[50,100,200mg/(kg·d)]口服给药对小鼠荷瘤模型的抑... 目的:观察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新剂型(Cur-K30)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Cur-K30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Cur-K30不同剂量[50,100,200mg/(kg·d)]口服给药对小鼠荷瘤模型的抑瘤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应用Imageproplus免疫组织化学软件定量分析。结果:Cur-K30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48h的IC50为6.6~12.12μg/mL;200mg/(kg·d)Cur-K30灌胃对小鼠肝癌H22移植瘤、小鼠黑色素瘤B16移植瘤和裸鼠SW480的抑制率分别为43.2%,53.1%,59.8%,抑瘤率高于同剂量姜黄素(Cur)混悬液灌胃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mg/(kg.d)Cur-K30组的瘤组织中CD34和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Cur-K30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其对裸鼠人癌细胞SW480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显著。Cur-K30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分散体 肿瘤 抗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和α干扰素抗肿瘤血管形成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耿怀成 陈龙邦 +3 位作者 尹鸣 王靖华 褚哓源 张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5-Fu是常用的化疗药,可长期口服给药,其是否有抗血管形成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α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及抗血管形成作用已为人们公认.本实验研究这两种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协同效应,以期为两者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U 肿瘤血管形成 实验研究 协同效应 Α干扰素 抗血管形成 化疗药物 细胞毒药物 肿瘤效应 细胞选择 肿瘤化疗 正常组织 环磷酰胺 血管作用 抑制肿瘤 长春碱类 使用方法 毒副反应 口服给药 国内外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玺媛 梁芳 孙建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中医药疗法 实验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梁 叶定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肿瘤血管生成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选择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参与的重要因子作为靶点,研制应用特异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或抗体,以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生... 肿瘤血管生成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选择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参与的重要因子作为靶点,研制应用特异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或抗体,以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对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药物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崔永安 秦叔逵 +2 位作者 陈惠英 王锦鸿 左小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64-866,共3页
背景与目的: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临床对肝癌等实体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鸡胚尿囊膜(ch 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 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CAM模型和计算... 背景与目的: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临床对肝癌等实体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鸡胚尿囊膜(ch 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 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CAM模型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20和40μg/m l作用3 d后,CAM上的血管面积分别为(25.7±4.2)%、(24.7±2.5)%和(21.5±6.7)%,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管面积为(30.7±4.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于CAM血管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研究试用于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鸡胚尿囊膜 计算机图像分析 肿瘤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
6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39-1139,共1页
恶性肿瘤最显著的表型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生长及异常血管增生。从肿瘤的恶性表型不难发现,治疗肿瘤应着眼于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控制及异常血管增生的控制。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主要是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与控制。由于恶性肿瘤的快速... 恶性肿瘤最显著的表型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生长及异常血管增生。从肿瘤的恶性表型不难发现,治疗肿瘤应着眼于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控制及异常血管增生的控制。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主要是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与控制。由于恶性肿瘤的快速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建立,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备条件,因此研究肿瘤血管形成对于了解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和机制,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临床应用价值 恶性肿瘤细胞 侵袭和转移 血管增生 恶性表型 快速生长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可溶性KDR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丽 肖畅 +1 位作者 王烨 曹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分析可溶性KDR(sKDR)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ELISA分析大肠杆菌表达的sKDR纯化产物与VEGF16 5结合的能力 ;sKDR免疫家兔制备KDR2 6 2抗血清 ,Wensternblot分析该抗血清与KDR2 6 2蛋白结合的特异性 ;用3 H ... 目的 :分析可溶性KDR(sKDR)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ELISA分析大肠杆菌表达的sKDR纯化产物与VEGF16 5结合的能力 ;sKDR免疫家兔制备KDR2 6 2抗血清 ,Wensternblot分析该抗血清与KDR2 6 2蛋白结合的特异性 ;用3 H TdR掺入法 ,MTT法和细胞计数 3种方法分析重组sKDR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sKDR蛋白可与VEGF16 5特异性结合 ,肝素可增强其结合能力。KDR2 6 2抗血清具有特异性识别KDR蛋白的能力 ,其滴度为 1∶2 0 0 0。用3 H TdR掺入法和MTT 2种方法分析sKDR蛋白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一致 ,sKDR蛋白浓度在 10 μg/ml,2μg/ml,0 .4μg/ml时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率平均为 5 6 %,44 %和 32 %;抗KDR2 6 2抗体在稀释度为 5 0 ,2 0 0和 80 0倍时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平均为 70 %,5 6 %和 43%。细胞计数法测定结果 ,sKDR及抗KDR2 6 2抗体组与VEGF16 5单独刺激组 ,GST和PBS对照组相比 ,内皮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 ,随浓度增加抑制活性明显增强 ,但抗体的抑制活性比sKDR蛋白高。结论 :大肠杆菌表达的sKDR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可溶性KDR 内皮细胞 抑制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抗血管形成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物活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蔡应娱 李伟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4-1166,共3页
关键词 VEGF 血管形成 抗血管形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类化合物抗癌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54
9
作者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93,共11页
本文对近五年来国际上关于茶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抗癌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全文分抗氧化活性、对关键酶的调控、阻断信息传递、抗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五个方面讨论了其抗癌机理,并对茶多酚今后的开发前景和研究动向... 本文对近五年来国际上关于茶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抗癌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全文分抗氧化活性、对关键酶的调控、阻断信息传递、抗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五个方面讨论了其抗癌机理,并对茶多酚今后的开发前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类化合物 癌活性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人体 氧化活性 信息传递 调控 抗血管形成 细胞凋亡 癌机理 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腹水瘤的作用特点探讨 被引量:34
10
作者 魏红梅 秦叔逵 +1 位作者 殷晓进 陈亚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讨恩度腹腔内给药控制小鼠腹水生成的作用特点和模式。方法利用S180和H22细胞系建立小鼠腹水瘤模型。8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9%NS)、1次/d日恩度组(8mg/kg)、隔日1次恩度组(8mg/kg)和隔2日1次恩度组(8mg/kg)。根据Evan... 目的探讨恩度腹腔内给药控制小鼠腹水生成的作用特点和模式。方法利用S180和H22细胞系建立小鼠腹水瘤模型。8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9%NS)、1次/d日恩度组(8mg/kg)、隔日1次恩度组(8mg/kg)和隔2日1次恩度组(8mg/kg)。根据Evan蓝的吸光度值反应各组小鼠的腹膜渗透性;绘制各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曲线、计算腹水体积、腹水肿瘤细胞和红细胞数;解剖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腹水生成和腹腔种植转移情况;观察生存期等指标来评价恩度对小鼠腹水瘤的疗效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日恩度组小鼠腹水肿瘤细胞数和红细胞数均减低(P<0.05);1/日恩度组能明显降低腹水体积和腹膜渗透性(P<0.05),并能减少小鼠腹腔脏器的种植转移,以1/日恩度组为明显。1/日恩度组小鼠的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度腹腔内连续应用为本试验的最佳用药模式,本研究为恩度的临床应用方法提供实验室依据。恩度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腹水瘤 腹膜渗透性 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革芳 程永德 +6 位作者 王咏梅 杜爱民 毛勇 陆海宇 姜程远 陆海洲 王蕾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d,间隔7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动脉灌注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 肿瘤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治疗模式的展望
12
作者 林功标 肖健云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1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实体瘤 治疗模式 抗血管形成治疗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进友 颜庭华 +2 位作者 朱建军 何峰 袁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学栓塞术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术中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与碘油阿霉素乳化后栓塞,碘油量为5~25mL,恩度为15~30mg,一般10mL碘油配...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学栓塞术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术中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与碘油阿霉素乳化后栓塞,碘油量为5~25mL,恩度为15~30mg,一般10mL碘油配15mg恩度。术后动脉或静脉持续应用恩度15mg/d,7~14d。6~8周复查,行第2周期治疗。结果:32例行80周期治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0例,疾病进展4例,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90%,生存质量有27例改善,4例稳定。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到中度的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有1例发生下肢动脉栓塞,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疾病控制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重组人血内管皮抑素 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肿瘤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FDA 2016年4月批准新药(3)
1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28,共1页
6.Cabometyx 片(4月25日) 公司:Exelixis,Inc.适应证:肾细胞癌Cabometyx(cabozantinib卡博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接受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FDA曾授予Cabometyx突破性药物资格和快速审批... 6.Cabometyx 片(4月25日) 公司:Exelixis,Inc.适应证:肾细胞癌Cabometyx(cabozantinib卡博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接受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FDA曾授予Cabometyx突破性药物资格和快速审批通道。肾细胞癌Ⅲ期临床试验中,该药物是首个3项关键指标都取得有效提升的药物。这3项关键指标是:总存活数、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反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FDA 抗血管形成治疗 新药 肾细胞癌 Ⅲ期临床试验 无进展生存期 激酶抑制剂 快速审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树形分子递送survivin反义脱氧寡核苷酸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航 岳隧岩 +3 位作者 金跃明 潘碧峰 高峰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聚酰胺-胺型(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高聚合物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urvivin-asODN)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及其微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聚酰胺-胺型(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高聚合物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urvivin-asODN)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及其微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注射建立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PAMAM和阳离子脂质体分别与survivin-asODN混合得到载反义基因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分度仪测定复合物的的包封率和体外DNA释放速度。将两种反义基因复合物分别注射裸鼠移植瘤体内,观察两组移植瘤大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Westernblotting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小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64.9±9.6)vs(193.9±32.2)nm,P<0.01],而zeta电位高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37.7±3.8)vs(22.6±2.2)mV,P<0.05];基因包封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AMAM反义基因复合物对DNA持续释放达14d,但脂质体复合物只持续5d。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26.8±5.6)vs(37.0±5.9),P<0.05];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移植瘤重量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124.8±25.2)vs(210.2±33.6)mg,P<0.05],其微血管密度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2.8±1.5)vs(6.4±2.7),P<0.05]。结论:PAMAM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肝癌移植瘤细胞,降低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通过抑制移植瘤微血管的形成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 SURVIVIN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肝癌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联合化疗加内皮抑素靶向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16
作者 陈世壮 白艳春 +2 位作者 刘静 张艳霞 王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9-701,共3页
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6例NSCLC中,初治26例,复治20例。均行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3~5 d予GP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 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6例NSCLC中,初治26例,复治20例。均行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3~5 d予GP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15天;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7.5 mg/m2,静脉滴注3~4 h,第1~14天;28 d为1个疗程。粒子植入后2个月(即化疗2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5I粒子植入2个月后,46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全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78.3%。其中初治组26例中,CR 7例,PR 15例,SD 3例,PD 1例,有效率84.6%;复治组20例中,CR 5例,PR 9例,SD 3例,PD 3例,有效率70.0%。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治疗对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碘放射性核素 近距离放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肿瘤血管形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