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9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妮娜 高璐 +1 位作者 陈兆乾 张文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2期74-76,86,共4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一线治疗方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A)生物学指标如黄斑区血管密度、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等,可通过识别微血管的改变评估DME的进展。抗VEGF药物治疗DME后,患者的视功能与微血...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一线治疗方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A)生物学指标如黄斑区血管密度、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等,可通过识别微血管的改变评估DME的进展。抗VEGF药物治疗DME后,患者的视功能与微血管解剖参数相关,提示OCTA生物学指标在DME的发展及治疗中的预测功能。本文对OCTA在抗VEGF药物治疗DM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欣 吴立平 康保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研究标本取自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行肺部手术的患者113例,其中93例...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研究标本取自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行肺部手术的患者113例,其中93例NSCLC组织作为实验组,20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lut1、VEGF及PCN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中Glut1、VEGF阳性率及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别为89.25%(83/93)、80.65%(75/93)和(67.65±26.11)%,均高于对照组[15.00%(3/20)、25.00%(5/20)和(25.25±9.34)%],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lut1表达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lut1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12,P〈0.01)。Glut1、VEGF的表达与PCNA均呈正相关(r=0.306,P〈0.01;r=0.415,P〈0.01)。结论 Glut1、VEGF及PCNA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NSCL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继岚 胡凤娣 +1 位作者 谢琳 李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肺腺癌患者78例,取其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以...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肺腺癌患者78例,取其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中CD147、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CD147、VEGF蛋白表达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可将其作为肺腺癌诊断、恶性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分化原14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边伟 刘三光 +1 位作者 张桂东 石云明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9期755-759,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生存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对42例胆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生存素、VEGF-... 目的通过检测生存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对42例胆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生存素、VEGF-C和PCNA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术中新鲜的胆管癌、17例同个体癌旁胆管黏膜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生存素、VEGF-C和PCNA的mRNA表达。结果生存素、VEGF-C和PCNA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生存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4±0.080、0.569±0.044 vs 0.568±0.032(P<0.05);VEGF-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3±0.108、0.627±0.066 vs 0.611±0.058(P<0.01);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077、0.569±0.041 vs 0.561±0.033(P<0.01);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生存素mRNA,VEGF-C mRNA和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在3组之间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生存素、VEGF-C、PCNA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这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生存素 增殖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与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颖 吴琳 +3 位作者 刘玮 杨益 陈伟 张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2-788,共7页
目的制备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Ⅱ,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再将血管内皮... 目的制备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Ⅱ,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再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VEGFRⅡ-distearoyl phosphothanolamine-polyethyleneglycol 2000,VEGFRⅡ-mPEG2000-DSPE)连接物与脂质体共同孵化制备成VEGFRⅡ修饰的介导多西他赛脂质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并考察了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比较了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在体外和体内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均呈球状或类球状分布,平均粒径分别为(226.2±16.4)nm和(233.6±10.5)nm,多聚分散系数(PdI)分别为(0.186±0.012)和(0.179±0.009),zeta电位分别为(-9.7±0.6)mV和(-10.1±0.5)mV;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在pH 7.4磷酸缓冲液中释药均较为缓慢;在体外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均能够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而在裸鼠体内VEGFRⅡ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多西他赛脂质体。结论本研究制备的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对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 脂质体 薄膜分散-挤出法 肿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春卫 何倩 陈立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8期20-21,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血管内皮...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为77.5%,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为92.5%,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2.5%和4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及发展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于飞鸿 赵琳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抗VE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野缺损程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高于治疗后1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小视野缺损程度,提高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和意义
8
作者 武海明 赵赟 +3 位作者 谷志海 闫璐璐 刘艳茹 卢瑞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2例,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按随访调查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8)和无复发组(n=134)...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2例,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按随访调查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8)和无复发组(n=134)。对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PCM患者复发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PCM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GF与血管生成因子对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PCM患者复发的独立作用、相乘或相加交互作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方法(LOWESS)方法分析连续变量二维曲线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ROC)曲线评估FGF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PCM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患者BMI、雌二醇水平、催乳素水平、乳头凹陷以及窦道期占比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和术后1、3个月,复发组患者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抑制素(ES)以及VEGF/ES均高于无复发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手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升高PCM患者复发风险性更大(P<0.05)。LOWESS分析发现,PCM复发率与FGF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FGF对PCM复发的预测性能良好。进一步调整BMI等多种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管生成因子水平与FGF有关。交互作用结果显示,FGF和VEGF/ES存在相加或相乘交互作用。结论:FGF升高的PCM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性更大,FGF和VEGF/ES存在相加或相乘交互作用,FGF对PCM复发的预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乳腺区段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促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秋雁 王权礼 +3 位作者 苏剑峰 邓冰湘 蔡光先 李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麝香保心丸组,并设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麝香保心丸组,并设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7 d,于第7日灌胃后1 h断头处死动物,取出心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血府逐瘀汤组内皮细胞数、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局部VEG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急性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鹏 于红 +2 位作者 张文卿 刘颖 吕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目前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均发现VEGF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靶向VEGF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目前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均发现VEGF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靶向VEGF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文中进一步探讨VEGF siRNA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成空白对照组、慢病毒NC-Lv阴性对照组及慢病毒VEGF-siRNA-Lv干扰组,病毒感染96 h后,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及蛋白,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及P2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IRT1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RT-PCR显示VEGF-siRNA-Lv组细胞bcl-2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21 mRNA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Western blot显示VEGF-siRNA-Lv组细胞SIRT1蛋白表达下调(P<0.05),P53蛋白表达则明显上调。结论 VEGF siRNA可通过下调SIRT1蛋白的表达,导致P53蛋白表达上调,并调控其下游P21、bcl-2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骨折愈合中软骨细胞凋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松 张晛 +3 位作者 陈国庆 王凡 李华 李瑞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模型 ,分别于骨折后 1、2、3、4w取材进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 ,并用TUNEL法和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模型 ,分别于骨折后 1、2、3、4w取材进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 ,并用TUNEL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骨折后第 1w ,间充质细胞未见VEGF表达 ;第 2、3w时软骨细胞VEGF反应呈强阳性 ;第 4w其表达强度开始下降。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都有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 ,第 3w表现最为明显。结论 :VEGF在骨折的第 2w表达最强 ,到第 3、4w开始下降。软骨细胞的凋亡主要发生在骨折后的第 3w。VEGF可能直接与软骨细胞凋亡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洪 周迎春 +2 位作者 黄桂琼 刘彬 李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非梗死区心肌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加上假手术组,共5组,每组12只。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非梗死区心肌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加上假手术组,共5组,每组12只。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9.25、18.5、37 g/(kg.d)给予补阳还五汤水煎剂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Ⅷ因子的表达,Westre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组血管密度和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VEGF-C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当(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VEGF-C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室非梗死区血管新生,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补阳还五汤促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升高VEGF-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下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大鼠Müller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娟 惠延年 +2 位作者 郭斌 张乐 郝晓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395-399,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大鼠Mü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酶消化法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Müller细胞。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活性。应用光镜、细胞计数、免疫细胞化学、MTT法、原位细胞凋亡等...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大鼠Mü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酶消化法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Müller细胞。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活性。应用光镜、细胞计数、免疫细胞化学、MTT法、原位细胞凋亡等方法分析Müller细胞在不同的缺氧时间(0~24h)、添加不同浓度VEGF(10~100μg/L)及VEGF受体Flk-1阻断剂SU1498处理后,细胞中VEGF和Flk-1,Flt-1的表达、细胞活性及凋亡等变化。结果:纯化培养至第3代的Müller细胞,经鉴定其纯度为90%,活力是87.3%。缺氧8~12h时Müller细胞胶质源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增强,VEGF和Flk-1,Flt-1表达增加,可见细胞肿胀、脱落。缺氧20h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生降低到79.3%,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了6.5倍。缺氧24h前加入75μg/LVEGF使细胞活性增强了1.3倍,凋亡指数下降到2/3。VEGF在10~75μg/L范围内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正常情况下,Flk-1,Flt-1表达很少,但是缺氧后,表达量明显上升,Flt-1更显著。加入SU1498后能部分抑制VEGF对Müller细胞的作用。结论:短时间缺氧使Müller细胞反应性增生,VEGF和Flk-1,Flt-1表达增加,外源性VEGF可能部分地借助于受体Flk-1和Flt-1对缺氧的Müller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ÜLLER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缺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俊 鲁建军 +2 位作者 缪蓉 巫国勇 罗红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计算ES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MVD、MLVD的关系;患者均行CE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或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对ES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ES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VEGF-D的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VEGF-C表达水平还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ESCC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与MLVD、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0.561,P均<0.05);VEGF-D表达水平与MLVD呈正相关(r=0.660,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ESCC组织VEGF-C、VEGF-D相对表达量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EGF-C、VEGF-D及肿瘤浸润程度是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8.321、7.683、0.104,P<0.05)。结论 ESCC组织中VEGF-C和VEGF-D呈高表达,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痹灵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清春 储永良 +4 位作者 接力刚 沈鹰 陈纪藩 陈光星 王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4-35,40,共3页
目的观察通痹灵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行关节腔镜手术取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消化分离滑膜细胞进行分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含生理盐水+10%胎牛血清的DME... 目的观察通痹灵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行关节腔镜手术取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消化分离滑膜细胞进行分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含生理盐水+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痹灵低剂量组:50mg/L通痹灵+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痹灵高剂量组:200mg/L通痹灵+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VEGFmRNA的表达。结果通痹灵高、低剂量组VEG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痹灵可以下调RA患者滑膜细胞VEGFmRNA表达水平,从而可以通过抑制VEGF表达减轻滑膜血管翳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灵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Ki-67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方 吴波 +1 位作者 钱小明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23-826,898,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同时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Ki-67,以研究它们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 目的:研究表明,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同时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Ki-67,以研究它们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老年NSCLC患者中的EGFR、VEGF及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EGFR、VEGF及Ki-67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9.4%、57.8%和92.2%,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0,9.52%和4.7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GFR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67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法同时检测肺癌中的多种生物指标简易可行,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分期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也为老年NSCLC患者分子靶向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I-67 老年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锦阳 黄文华 +5 位作者 李海滨 曾宝真 王亚 陈佳丽 何园 尤长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2,187,共5页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Ⅶ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0例正...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Ⅶ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HPA、HGF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PA、vEGF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TNM分期有关。HGF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有关。三者中任意两者间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HPA、HGF与VEGF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乙酰肝素酶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低能量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丽 马一铭 +4 位作者 李琳 胡钊 郭涛 肖践明 蔡红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试管置于震波仪器中但不进行震波处理,实验组以0、0.03、0.09、0.18、0.24 m J/mm2震波能量冲击,每孔加CCK8溶液,用酶标仪测定在波长450 nm处的A值。对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株施予0.09 m J/mm2能量的震波处理,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低能量超声波处理后细胞因子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1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只有0.09 m J/mm2能量A450值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0.04 vs0.54±0.09,P<0.05),而其他能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 mRNA的表达(7.93±0.90、7.34±1.67)均较对照组(1.07±0.40、1.00±0.09)明显升高(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蛋白表达(39.89±4.79、31.33±5.61)均较对照组(20.98±3.30、22.60±3.76)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低能量震波可促进HUVECs增殖和增加VEGF、IL-8的表达,VEGF、IL-8的表达增加可在体外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低能量震波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卫小红 杜凤兰 +1 位作者 王鸿雁 陆婉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6,53,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和TGFβ1在 5 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显色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表达率为...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和TGFβ1在 5 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显色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表达率为 66%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细胞核内无表达 ,表达率为 60 %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两者表达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3例VEGF阳性表达标本中 ,单纯VEGF表达阳性者 ( 9/3 3 )明显低于VEGF与TGFβ1同时表达阳性者 ( 2 4/3 3 ) ;3 0例TGFβ1表达阳性者中 ,单纯TGFβ1表达阳性 ( 6/3 0 )也明显低于二者均阳性表达者 ( 2 4/3 0 ) ,VEGF与TGFβ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3 62 ,P <0 .0 1)。结论 VEGF和TGFβ1在NSCLC均有较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成熟绵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忻 赵有璋 +1 位作者 罗海玲 石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TCM199+BSA)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EGF(对照组0 ng.mL-1和试验组5 ...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TCM199+BSA)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EGF(对照组0 ng.mL-1和试验组5 ng.mL-1)进行成熟培养。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VEGF加速了微绒毛的发育和变化,促进了微绒毛游离端斜行插入透明带,增加了细胞内外物质交流和养分的吸收;②VEGF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影响不显著;③发现特征性绵羊卵母细胞线粒体———带帽状线粒体,并且VEGF对线粒体的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VEGF的添加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脂滴数量的增加没有显著的作用,但VEGF减少了小脂滴聚集为大脂滴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绵羊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