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3抗细菌活性成分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晓月 李培琴 +3 位作者 单体江 徐利剑 胥岩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4-276,280,共4页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真菌菌株Dzf13中分离到两个具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1和2,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和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根癌土壤杆菌、黄...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真菌菌株Dzf13中分离到两个具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1和2,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和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根癌土壤杆菌、黄瓜角斑病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等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结果还表明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的抗细菌活性要比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内生真菌Dzf13 抗细菌活性成分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单体江 唐祥佑 +5 位作者 刘易 王伟 陈璇 段志豪 伍慧雄 王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杉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单体江 王伟 +5 位作者 余炳伟 王小晴 吴春银 翁道玥 崔紫宁 王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2.38%)、甲基正壬酮(8.55%)、乙酸冰片酯(4.08%)、月桂酸(3.77%)、1-十三烯(3.51%)、氧化石竹烯(2.97%)和香附烯(2.59%)等。鱼腥草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0.0±2.0)mm,而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弱,抑菌圈直径仅为(8.7±0.6)mm;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硫酸链霉素。鱼腥草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未表现出任何抗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且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挥发油中;鱼腥草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革兰氏阳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螨抗细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刚 刘瑞涛 +2 位作者 赖仞 李荔 夏立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用丙酮抽提粉尘螨,并用Sephadex G50分子筛层析进行分离.研究发现:粉尘螨粗提液、分子筛的第1个峰和第2个峰具有抗细菌活性.粉尘螨粗提液及第2个峰在加热及蛋白酶K处理后仍然保留抗细菌活性,但是第1个峰在同样处理后失去了抗菌活性.
关键词 粉尘螨 丙酮提取液 层析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香柳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冯皓 祝一鸣 +4 位作者 王伟 刘易 贺佳 王军 单体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2,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金香柳枝叶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972%(以鲜重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金香柳枝叶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9.056%,其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92.185%)和肉桂酸甲酯(3.795%)。黄金香柳枝叶挥发油对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金香柳枝叶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972%(以鲜重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金香柳枝叶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9.056%,其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92.185%)和肉桂酸甲酯(3.795%)。黄金香柳枝叶挥发油对6种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黄瓜角斑病菌和根癌农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0±0.0)mm和(8.5±0.1)mm,但仍弱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对黄瓜角斑病菌(18.0±1.0)mm和根癌农杆菌(21.7±1.0)mm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香柳 挥发油 化学成分分析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2挥发性成分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单体江 赵江林 +4 位作者 王蓟花 张迎 邱益 孙欢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52-955,975,共5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2的挥发性成分,得率为菌丝鲜重的0.276%。用GC-MS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47%,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甲酯(22.63%)、(E)-9-十八碳烯酸甲酯(8.30%)、(E,E)-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2的挥发性成分,得率为菌丝鲜重的0.276%。用GC-MS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47%,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甲酯(22.63%)、(E)-9-十八碳烯酸甲酯(8.30%)、(E,E)-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12%)、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6.79%)、正十四烷(6.69%)、正十二烷(5.88%)等。测定了该挥发性成分对8种细菌的抑制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在0.75mg/mL至2.00mg/mL之间,抑制中浓度(IC50)值在0.62mg/mL和1.55mg/mL之间。对番茄疮痂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和IC50值分别为0.75mg/mL和0.62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内生真菌Dzf12 挥发性成分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鼠艻内生曲霉HU0206的抗细菌活性代谢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瑞 陈少微 +4 位作者 于燕燕 李春霞 姚松锦 徐良雄 陶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6-740,共5页
为阐明老鼠艻内生曲霉Aspergillus sp.HU0206发酵物的抗细菌物质基础,采用色谱分离法从其玉米发酵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个甲基苯酚类化合物:sydowiol F(1)、5-methoxy-3,5′-dimethyl-2,3′-oxybiphenyl-1,1′,2′-triol(2... 为阐明老鼠艻内生曲霉Aspergillus sp.HU0206发酵物的抗细菌物质基础,采用色谱分离法从其玉米发酵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个甲基苯酚类化合物:sydowiol F(1)、5-methoxy-3,5′-dimethyl-2,3′-oxybiphenyl-1,1′,2′-triol(2)、corynesidone A(3)、鹿蹄草素(4)、3-羟基鹿蹄草素(5)、4-乙氧基-3-羟甲基苯酚(6)和1个甲基环己酮二聚体epoxydine A(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载样量为40μg时,化合物1、2和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半径≥2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或100μg/m L;化合物3对这4种菌虽有1~2 mm的抑菌圈,但MIC大于400μg/mL。所有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曲霉 代谢产物 甲基苯酚 甲基环己酮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内生真菌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江林 徐利剑 +4 位作者 张迎 黄永富 马占鸿 刘西莉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05期34-39,59,共7页
在15株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内生真菌提取物中检测到8株内生真菌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活性,它们对供试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在0.625和2.0mg/mL之间,其中粘鞭霉(Gliomastix murorum,Ppf8菌株)的滤液提取... 在15株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内生真菌提取物中检测到8株内生真菌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活性,它们对供试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在0.625和2.0mg/mL之间,其中粘鞭霉(Gliomastix murorum,Ppf8菌株)的滤液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细菌活性。结果提示这些内生真菌菌株在农业和医药上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内生真菌 提取物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花黄莺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单体江 贺佳 +5 位作者 苏艳 钟慧霞 叶孟辉 余炳伟 温秀军 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35-339,共5页
为阐明鲜切花黄莺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莺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1.00%(以鲜质量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莺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6.37%,其中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23.34%)、(... 为阐明鲜切花黄莺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莺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1.00%(以鲜质量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莺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6.37%,其中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23.34%)、(3a 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19.27%)、(1R)-(+)-α-蒎烯(13.10%)、D-柠檬烯(10.00%)和β-萜品烯(5.62%)。黄莺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桉树青枯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0.6)mm和(13.0±1.0)mm;对黄瓜角斑病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但对根癌土壤杆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几乎无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莺 挥发油 GC-MS分析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内生真菌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开谊 王伟轩 +4 位作者 彭宇 于瑞婷 岳阳 赖道万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47-1852,1883,共7页
从健康烟草的根和茎中分离到38株内生真菌,对23株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ITS-r DNA分析,共鉴定出18个属,其中Acremonium(菌株Nitaf01和Nitaf02)、Fusarium(菌株Nitaf07、Nitaf08和Nitaf09)、Penicillium(菌株Nitaf18和Nitaf... 从健康烟草的根和茎中分离到38株内生真菌,对23株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ITS-r DNA分析,共鉴定出18个属,其中Acremonium(菌株Nitaf01和Nitaf02)、Fusarium(菌株Nitaf07、Nitaf08和Nitaf09)、Penicillium(菌株Nitaf18和Nitaf20)和Plectosphaerella(菌株Nitaf11和Nitaf12)为主要属,有13个属(Acremonium、Cladosporium、Clonostachys、Ilyonectria、Mortierella、Myriodontium、Petriella、Plectosphaerella、Podospora、Purpureocillium、Rhizopycnis、Stephanonectria和Thielavia)的真菌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Nitaf05、Fusarium sp.Nitaf07、Purpureocillium sp.Nitaf13、Penicillium sp.Nitaf20和Rhizopycnis sp.Nitaf22)的菌丝和发酵液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烟草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具有生产抗菌活性成分和作为生防菌剂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真菌 分类鉴定 乙酸乙酯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啶链接1,2,3-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淑红 李翠平 +2 位作者 何兴 毛龙飞 徐桂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以丙二酸环异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生成甲酰乙酸叔丁酯衍生物(2a-2e);2再与4-叠氮基-1-Boc基哌啶在碳酸钾催化下经"点击反应"生成Boc-哌啶链接1,2,3-三氮唑衍生物(3a-3e);3在三氟乙酸作用下脱Boc基团,生成一系列新型哌啶链... 以丙二酸环异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生成甲酰乙酸叔丁酯衍生物(2a-2e);2再与4-叠氮基-1-Boc基哌啶在碳酸钾催化下经"点击反应"生成Boc-哌啶链接1,2,3-三氮唑衍生物(3a-3e);3在三氟乙酸作用下脱Boc基团,生成一系列新型哌啶链接1,2,3-三氮唑化合物(4a-4e)。所得到的5种化合物均未有文献报道,结构通过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五种化合物均有良好的抗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酸环异丙酯 “点击反应” 哌啶 1 2 3-三氮唑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胶树花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伟豪 刘易 +4 位作者 王小晴 方萍 宋慧云 王军 单体江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4-108,112,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胶树 挥发油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细菌活性蛋白诱导烟草对CMV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芳 王凤龙 +3 位作者 申莉莉 钱玉梅 杨金广 刘晓霞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
从烟田耕作层土样中分离到对CMV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6,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确定其活性物质是分子质量大小为40.6 kD的蛋白质。活性蛋白诱导后,对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 从烟田耕作层土样中分离到对CMV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6,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确定其活性物质是分子质量大小为40.6 kD的蛋白质。活性蛋白诱导后,对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拮抗细菌活性蛋白诱导后烟草叶片内C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病毒的含量呈由多到少再增多的变化趋势,POD,PAL和PPO等细胞防御酶的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细菌活性蛋白 黄瓜花叶病毒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单体江 冯皓 +3 位作者 谢银燕 邵陈 王军 毛子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155,共7页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柠檬桉中的内生真菌,通过菌落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了柠檬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从柠檬桉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株内生真菌,...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柠檬桉中的内生真菌,通过菌落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了柠檬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从柠檬桉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Rhytidhysteron、半壳霉属Leptostroma、Campylocarpon、Neofusicoccum、白腐菌属Phlebia和Dinemasporium等9个属中。抗细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Ecf-4(Rhytidhysteron sp.,MK211261)和Ecf-1(Epicoccum sp.,MK211258)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活性,两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菌斑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依据其R_f值的范围和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内生真菌Ecf-4的抗菌活性高于Ecf-1,表现出更强的抗细菌活性,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桉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的香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晓敏 万景瑞 +4 位作者 史冠莹 张乐 蒋鹏飞 程菁菁 王赵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6-142,共7页
采用平板法与斜面纯化法从河南红油香椿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高活性菌株.从香椿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株,其中,菌... 采用平板法与斜面纯化法从河南红油香椿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高活性菌株.从香椿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株,其中,菌株56-50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最高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24.98±1.89)%.菌株56-50和TS47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56-50对ABTS^+·和DPPH·的清除活性分别为(95.92±0.40)%和(91.77±0.45)%,TS47对DPPH·的清除活性为(94.55±0.15)%.菌株56-50和TS8分别对豪氏变形杆菌和欧文氏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圈为(20.33±0.08)mm和(15.11±0.07)mm.综上,菌株56-50均具有较好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并根据18S rDNA测序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属.该研究为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α-糖苷酶抑制剂、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内生真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氧化活性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伍慧雄 方萍 +3 位作者 张伟豪 王伟 欧阳锦逵 单体江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1期6-10,38,共6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067%(以鲜重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挥发油共鉴定出46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1.90%,其中主要成分是(1R)-α-蒎烯(28.22%)、D-柠檬烯(14.82%)、间异丙基甲苯(7.5...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067%(以鲜重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挥发油共鉴定出46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1.90%,其中主要成分是(1R)-α-蒎烯(28.22%)、D-柠檬烯(14.82%)、间异丙基甲苯(7.51%)和α-水芹烯(4.11%)。南美蟛蜞菊挥发油对黄瓜角斑病菌Pseudomonas lachrymans和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0±1.0)mm和(15.7±1.5)mm;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要明显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8.0±1.0 mm),对桉树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菌活性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羽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细菌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生权 唐祥佑 +3 位作者 彭远航 邹坤林 张君君 王军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第3期76-80,共5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落羽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落羽杉球果挥发油的含量为0.657%,远高于其叶片含量0.211%(均以鲜重...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落羽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落羽杉球果挥发油的含量为0.657%,远高于其叶片含量0.211%(均以鲜重为基础)。落羽杉球果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5.98%,其中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38.02%)、5-亚乙基-1-甲基-环庚烯(11.95%)和铁锈醇(10.46%);叶片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8.19%,其中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23.78%)、1,8-间孟二烯(15.76%)、氧化石竹烯(12.65%)和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0.75%)。落羽杉球果和叶片挥发油均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00±1.00)mm和(20.00±1.00)mm,其次为桉树青枯病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67±0.58)mm和(17.67±0.58)mm,且落羽杉球果中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本研究结果为落羽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城市园林绿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 挥发油 化学组成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及其抗细菌活性
18
作者 单体江 谢银燕 +3 位作者 叶大航 杨玉婷 李婉琳 毛子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的抗细菌活性,并从中筛选出活性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放... [目的]分离并鉴定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的抗细菌活性,并从中筛选出活性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根际放线菌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结果]从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最大相似度均在97%以上。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chattanoogensis Ceaf-12对木麻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斑的直径均在10 mm以上;菌株S.spinosus Ceaf-4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菌斑直径也大于10 m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chattanoogensis Ceaf-12均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但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存在以链霉菌属为优势种群的放线菌,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chattanoogensis Ceaf-12对木麻黄青枯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发掘其抗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根际放线菌 青枯病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发现某些海洋生物有抗细菌活性
19
作者 汪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海洋生物 抗细菌活性 次级代谢物 防御性化学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酸的结构与抗细菌活性的关系
20
作者 江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4年第5期16-16,共1页
腰果酸的结构与抗细菌活性的关系美国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侧链长度的腰果酸,并试验它们的抗微生物活性。有c。烷基侧链的腰果酸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最活跃;而抗疮疤丙酸杆菌粉刺、链球菌突变体、产氨短杆菌时,含Q。烷基侧链的腰... 腰果酸的结构与抗细菌活性的关系美国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侧链长度的腰果酸,并试验它们的抗微生物活性。有c。烷基侧链的腰果酸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最活跃;而抗疮疤丙酸杆菌粉刺、链球菌突变体、产氨短杆菌时,含Q。烷基侧链的腰果酸最有效。(江梅)腰果酸的结构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细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腰果 产氨短杆菌 微生物活性 突变体 丙酸杆菌 链球菌 关系美 链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