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和α2a亚型抗病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盛伟华 杨吉成 张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采用鸡胚接种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了不同亚型α干扰素(α2aIFN和α2bIFN)抗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亚型α干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其中(1)α2bIFN抗... 本文采用鸡胚接种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了不同亚型α干扰素(α2aIFN和α2bIFN)抗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亚型α干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其中(1)α2bIFN抗流感病毒作用略强于α2aIFN,(2)两亚型α干扰素抗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病毒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B α2a 抗病毒效应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新药17997抗病毒效应的细胞微量量热的研究
2
作者 鲁建华 谭安民 陶佩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 ,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 ,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 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 ,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 ,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 ,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7997能够抑制病毒复制 ,对宿主细胞的热代谢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新药17997 抗病毒效应 细胞 微量量热法 单纯疱疹病毒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perin介导细胞抗病毒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影影 钟自富 +1 位作者 朱启运 徐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
先天性免疫是宿主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Viperin是受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多种因素诱导的抗病毒蛋白。Viperin可以通过介导信号转导、控制细胞代谢、调控IFN水平等多种途径来抑制DNA病毒、RNA病... 先天性免疫是宿主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Viperin是受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多种因素诱导的抗病毒蛋白。Viperin可以通过介导信号转导、控制细胞代谢、调控IFN水平等多种途径来抑制DNA病毒、RNA病毒以及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同时参与调节温度并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等。由于Viper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信号蛋白,其具体的抗病毒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该蛋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仅就Viperin的结构功能、抗病毒机制、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Viperin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erin 先天性免疫 抗病毒效应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发现海洋微型藻类的硫酸化外切多糖有抗病毒效应
4
作者 汪开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100,共1页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4年6卷1期17-25页报道:近年来,由于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生物高聚物或生物高分子的抗病毒效应优于一般的多糖,因此引起人们对可产生这种高分子量多糖的微生物的注意(Sutherland,1996)。已知海洋藻类是可抑制...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4年6卷1期17-25页报道:近年来,由于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生物高聚物或生物高分子的抗病毒效应优于一般的多糖,因此引起人们对可产生这种高分子量多糖的微生物的注意(Sutherland,1996)。已知海洋藻类是可抑制病毒感染的天然药物的来源。早在1957年,Gerbert等就曾经首次描述了藻类多糖的抗病毒活性。Gerbert观察到,从石花菜(Gelidium cartigenium)中提取的多糖,可使胚卵免于遭受乙型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已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糖是高度硫酸化的多糖(例如Witvrouw等,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效应 藻类多糖 海洋藻类 硫酸化 微型藻类 病毒活性 外切 Marine 病毒感染 生物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AIV能规避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效应
5
作者 俞燕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67-67,共1页
体外细胞培养试验和哺乳动物试验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利用非结构蛋白1(NS1)来抑制干扰素(IFN)合成,但人们对NS1在鸡体内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德国弗莱堡大学和瑞士病毒与免疫预防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缺少NS1基因... 体外细胞培养试验和哺乳动物试验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利用非结构蛋白1(NS1)来抑制干扰素(IFN)合成,但人们对NS1在鸡体内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德国弗莱堡大学和瑞士病毒与免疫预防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缺少NS1基因的H5N1亚型和H7N7亚型高致病性AIV对5周龄鸡的致病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效应 高致病性 干扰素 AIV H5N1亚型 NS1基因 诱导 非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2对IFN-α抗HCV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苏娟 陈智 朱海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8-592,652,共6页
目的:探讨miR-122对α-干扰素(IFN-α)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效应的影响。方法:给感染HCV的Huh7.5.1予miR-122模拟物(20 nmol/L、100 nmol/L、400 nmol/L)和(或)IFN-α(1 000 IU/ml)处理,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水平;给Huh7.5.1细胞... 目的:探讨miR-122对α-干扰素(IFN-α)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效应的影响。方法:给感染HCV的Huh7.5.1予miR-122模拟物(20 nmol/L、100 nmol/L、400 nmol/L)和(或)IFN-α(1 000 IU/ml)处理,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水平;给Huh7.5.1细胞感染不同数量HCV(107拷贝,106拷贝,105拷贝)和(或)IFN-α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水平。结果:IFN-α以时间依赖方式抑制HCV复制,在48 h时使HCV RNA下降了83%。miR-122模拟物呈剂量依赖性促进HCV RNA复制(P<0.05)。IFN-α的抗病毒效应与miR-122模拟物水平(20 nmol/L、100nmol/L、400 nmol/L)成反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3.3%±3.5%,64.67%±5.5%,56.33%±5.1%vs 84%±4.5%,后两组P<0.05)。IFN-α的抗病毒效应与HCV载量呈反比(105拷贝组vs 107拷贝组,P<0.05)。结论:在细胞感染模型中,miR-122促进HCV的复制,并且,miR-122的表达可部分中和IFN-α的抗HCV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药物作用 干扰素α/治疗应用 微RNAs/治疗应用 丙型肝炎病毒 MIR-122 IFN-Α 病毒载量 抗病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伪狂犬病病毒干扰素刺激基因的筛选及IFIT3抗病毒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华伟 李连峰 +2 位作者 周末 杨玉莹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为研究抗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本研究采用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病毒相结合的高内涵筛选系统对具有抗病毒功能的10种ISGs进行筛选,之后利用过表达细胞系、间接免疫荧光(IFA)和qRT-PCR试验对显著抑制PR... 为研究抗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本研究采用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病毒相结合的高内涵筛选系统对具有抗病毒功能的10种ISGs进行筛选,之后利用过表达细胞系、间接免疫荧光(IFA)和qRT-PCR试验对显著抑制PRV复制的IFIT3(<0.01)进行抗病毒活性验证,通过qRT-PCR检测了PR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PRV感染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FIT3mRNA的转录水平。高内涵筛选结果显示,5种潜在的抗PRVISGs分子(IFIT3、ISG15、GBP2、Mx1和ISG20)对PRV的复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IFIT3效果最显著;IFA和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在PK-15细胞和PAM中,过表达IFIT3均可以显著降低PRV-TJ株的病毒滴度和基因组拷贝数;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在PRV感染的PAM和PBMC中,IFIT3mRN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流式细胞术试验表明过表达IFIT3不影响PK-15细胞凋亡,推测IFIT3可能存在其它的抗病毒机制。本研究筛选到5种潜在的抗PRVISGs并证实IFIT3是一种抗PRV的ISG,为抗PRVISGs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猪源IFIT3抗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ISGs IFIT3 抗病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范红江 王克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78-1380,共3页
文章从银翘散单味药实验研究、银翘散复方实验研究对银翘散抗病毒效应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银翘散 流感 抗病毒效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E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变异株刺突蛋白介导的感染侵入
9
作者 刘永梅 郑双丽 +7 位作者 陈丹瑛 宋焱君 李星霖 邱雅若 宋川 张媛媛 王玺 赵学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2-662,共11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E(lymphocyte antigen 6 complex,locus E,LY6E)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p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不同变异株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介导的感染侵入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E(lymphocyte antigen 6 complex,locus E,LY6E)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p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不同变异株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介导的感染侵入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来源于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表达质粒;建立Flp-In T-Rex 293/LY6E诱导表达细胞系和Flp-In T-Rex 29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诱导表达细胞系,转染人ACE2表达质粒,并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CE2和LY6E在T-Rex 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SARS-CoV-2(Wuhan-Hu-1株系、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 BA.1、BA.2、BA.2.12.1、BA.3、BA.4/5、BF.7突变株系)和拉沙热病毒(Lassa fever virus,LASV)假病毒感染系统,利用假病毒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Y6E对SARS-CoV-2及其突变株刺突蛋白介导侵入的抑制作用;通过Nano-Glo活细胞检测系统,检测LY6E对SARS-CoV-2突变株刺突蛋白介导的合胞体形成的抑制作用;构建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假病毒感染系统,经两性霉素B处理后,利用假病毒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Y6E对SARS-CoV-2及其突变株刺突蛋白介导侵入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的Flp-In T-Rex293/LY6E诱导表达细胞系对SARS-CoV-2(Wuhan-Hu-1株系、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 BA.1突变株系)假病毒侵入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SARS-CoV-2假病毒感染四环素(tetracycline,Tet)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的相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RS-CoV-2野生型株系假病毒(WTpp):t=33.920,P<0.001;SARS-CoV-2突变株系假病毒(D614Gpp):t=31.478,P<0.001;Deltapp:t=30.257,P<0.001;Omicronpp:t=21.041,P<0.001];LY6E对SARS-CoV-2不同突变株S蛋白介导的合胞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LY6E表达组与未表达组的相对荧光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614G:t=18.90,P<0.001;Delta:t=22.28,P<0.001;BA.1:t=8.995,P<0.001;BA.2:t=13.57,P<0.001;BA.2.12.1:t=15.48,P<0.001;BA.3:t=13.65,P<0.001;BA.4/5:t=16.74,P<0.001;BF.7:t=22.29,P<0.001);两性霉素B处理没有改变Flp-In T-Rex 293/LY6E诱导表达细胞系对SARS-CoV-2(Wuhan-Hu-1株系、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 BA.1突变株系)假病毒侵入细胞的抑制作用,也没有改变LY6E对IAV感染的增强作用,IAV假病毒感染Tet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的相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P<0.05)。结论LY6E抑制SARS-CoV-2野生型(Wuhan-Hu-1株系)及多种突变株(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突变株系)刺突蛋白介导的感染侵入;两性霉素B没有改变LY6E对SARS-CoV-2(Wuhan-Hu-1株系、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突变株系)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原6复合体 基因座E 新型冠状病毒 Wuhan-Hu-1株 D614G株 Delta株 Omicron株 抗病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强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第12期88-90,共3页
MicroRNAs是一类21-23核苷酸小非编码RNA,其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间结合抑制靶基因表达,或者使靶基因转录本降解。研究表明,miRNA可能参与脊椎动物固有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它们不仅成为重要的固有免疫受... MicroRNAs是一类21-23核苷酸小非编码RNA,其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间结合抑制靶基因表达,或者使靶基因转录本降解。研究表明,miRNA可能参与脊椎动物固有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它们不仅成为重要的固有免疫受体活化后的信号调节分子,而且能够直接干扰病毒复制而发挥抗病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免疫 MICRORNA 病原微生物感染 非编码RNA 基因转录本 MIRNA 抗病毒效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Vpu拮抗Tetherin抑制逆转录病毒的释放
11
作者 王一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7-557,共1页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基因表达分析 病毒颗粒 抗病毒效应 HIV-1 IFN-α 艾滋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主要功能及在鸡病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占领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期23-23,共1页
紫锥菊,源自美洲的多年生植物,归属于菊科家族,因蕴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诸如多糖体、糖蛋白、咖啡酸及菊苣酸等,在医药研究领域内备受瞩目。从紫锥菊中提取的物质及其制备产品已经展现出提升免疫力、抗炎作用、抗菌性能、抗病毒效应以... 紫锥菊,源自美洲的多年生植物,归属于菊科家族,因蕴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诸如多糖体、糖蛋白、咖啡酸及菊苣酸等,在医药研究领域内备受瞩目。从紫锥菊中提取的物质及其制备产品已经展现出提升免疫力、抗炎作用、抗菌性能、抗病毒效应以及抗癌潜力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医学效能。这些独特的性质使紫锥菊成为了动物医疗领域,特别是禽类疾病防控中一个充满前景的候选者。本研究致力于总结紫锥菊的关键生物功能及在鸡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旨在为该领域的后续探索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性能 抗病毒效应 鸡病 免疫力 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洋 刘永亮 葛胜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59,共6页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于靶细胞表面受体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重要效应分子...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于靶细胞表面受体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重要效应分子,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众多国内外研究发现ISGs对Ⅰ型干扰素临床抗病毒效果具有预测意义,同时可能成为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诊断的新靶标以及作为一些肿瘤治疗药物新靶点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将从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诱导产生、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以及潜在临床意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抗病毒效应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检测
14
作者 韩全利 张希东 +3 位作者 金晓维 贾敏 杨淑梅 尹春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IFN-α)基因序列,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新型重组IFN-α基因全长,将PCR扩增产物与pUC18进行双酶切后构建克隆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经蓝白斑筛选,提取质粒,以EcoRI和Ba...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IFN-α)基因序列,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新型重组IFN-α基因全长,将PCR扩增产物与pUC18进行双酶切后构建克隆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经蓝白斑筛选,提取质粒,以EcoRI和BamHI双酶切,插入表达载体pBV220,转化至大肠杆菌,42℃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超声破菌,抽提复性后以Sephacryl S-200HR分离获得目标蛋白。在转染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中,研究其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读码框经测序与预期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获得证实,与2.2.15细胞培养8d,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220-IFN-α,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融合表达,重组表达的新型重组IFN-α具有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α干扰素 原核表达 抗病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对雏鸡繁殖的影响
15
作者 周妍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9期133-133,共1页
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保护动物不被病毒感染,它不仅具有抗病毒效应,还能有效调控免疫功能,抑制恶性细胞增殖和癌变。为此设计相关实验分别考察干扰素刺激基因对... 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保护动物不被病毒感染,它不仅具有抗病毒效应,还能有效调控免疫功能,抑制恶性细胞增殖和癌变。为此设计相关实验分别考察干扰素刺激基因对雏鸡繁殖的抗病毒效应和免疫调控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客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雏鸡繁殖 抗病毒效应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