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正芳 罗采南 +5 位作者 武丽君 吴雪 孟新艳 陈晓梅 石亚妹 钟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 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表达水平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非RA患者以及体...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 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表达水平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非RA患者以及体检中心健康对照人群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结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研究对象血清中抗CarP抗体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其中RA组158例(包括血清阴性RA 45例),非RA组59例,健康对照组42例。RA组患者抗CarP抗体浓度[8.31(5.22,15.26) U/mL]高于非RA组[4.50(3.35,5.89) U/mL]及健康对照组[3.46(2.76,4.92) U/mL];非RA组抗CarP抗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抗CarP抗体诊断RA的灵敏度58.2%、特异度93.1%,抗Car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 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三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82.3%、特异度96.5%。抗CarP抗体在血清阴性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4.4%(20/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GPI)、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是R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arP抗体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ESR、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for 28 joints, 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骨侵蚀RA组患者(88例)抗CarP抗体浓度高于无骨侵蚀RA组(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arP抗体对RA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抗CarP抗体可能是血清阴性RA的有效辅助诊断工具。RA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CarP抗体浓度可能提示骨侵蚀风险增加,应早期干预治疗,但仍需进一步队列研究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诊断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竺红 赵丽娟 +1 位作者 周艳 陈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为RA的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及血清标本,依据胸部CT检查结果分为RA-ILD组及单纯R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分析其与RA-ILD的发生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抗CarP抗体对诊断RA-ILD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RA-ILD组抗CarP抗体水平为21.14(12.29,29.75),明显高于单纯RA组的11.00(6.66,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抗CarP抗体阳性率(53%)高于单纯RA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年龄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显著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男性和吸烟比例高于单纯R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R0C曲线显示抗CarP抗体对RA-ILD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20.56 U/mL,灵敏度为53.50%,特异度为84.20%,曲线下面积为0.7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RF、年龄与抗CarP抗体呈正相关(r=0.172,P=0.043;r=0.200,P=0.006);抗Car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CCP抗体、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ILD患者中血清抗CarP抗体浓度高于单纯RA患者,提示抗CarP抗体在RA-ILD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肺间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管晓龙 虞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s,Car P)抗体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自身抗体指标在RA诊断、RA疾病前期筛查中具有潜在的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s,Car P)抗体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自身抗体指标在RA诊断、RA疾病前期筛查中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应用前景。文中就抗Car P抗体在RA以及相关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酰化及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茜 刘玮玮 +2 位作者 孙英焕 祁萍 李光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8-1720,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诊断RA的检验指标为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及类风湿因子(RF)。尽管ACPA及R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需要探寻新的检验指标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氨基甲酰化是一种造...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诊断RA的检验指标为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及类风湿因子(RF)。尽管ACPA及R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需要探寻新的检验指标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氨基甲酰化是一种造成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改变的非酶介导的翻译后修饰,与RA的发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氨基甲酰化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作为新的指标,对RA有预测、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本综述主要对氨基甲酰化、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以及它们在RA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氨基甲酰 氨基甲酰蛋白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氨基甲酰化蛋白自身抗体定量检测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姚晓阳 薛苗 +3 位作者 桂铁军 马晨芸 蒋秀娣 颜宏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4-930,共7页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特异性等。以12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抗Car P抗体水平的第95分位为临界值,分析RA组、非RA组抗Car P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分析RA组抗Car 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该方法检测高值和低值样本的精密度均<15%;线性范围可达(3. 31~1448. 18) AU/m L,抗Car P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组、抗CCP抗体阳性RA组和关节痛组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显著升高,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组也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抗Car P抗体5%阳性率相比,RA患者的阳性率达28. 21%,抗CCP抗体阳性RA组阳性率达32. 2%;关节痛组阳性率为38. 89%,均显著升高;其余疾病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RA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血沉(ESR)均呈弱相关,与CRP和Ig G水平均呈中等相关。结论建立的定量检测抗Car P抗体的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密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抗Car P抗体检测对RA诊断和疾病的活动性评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活性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6
作者 王泉鑫 苗正飞 +2 位作者 高翔 李冠龙 刘晓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4-233,共10页
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基数大,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功能食品原料用于拮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水解法制备了中性蛋白酶(Corn Protein Hydrolysates by Neutrase,CPN)和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 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基数大,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功能食品原料用于拮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酶水解法制备了中性蛋白酶(Corn Protein Hydrolysates by Neutrase,CPN)和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Corn Protein Hydrolysates by Neutrase and Alcalase,CPNA)两种玉米蛋白水解物,并进一步对水解物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粉制备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黏附作用水解物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15%(蛋白基)、pH7.0、温度45℃、加酶量400 U/g和水解时间150 min,此条件下制备的玉米蛋白水解物CPN在蛋白浓度4 mg/mL条件下,体外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抑制率为54.83%±0.56%。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酶协同方式进行水解,发现双酶协同水解产物CPNA的幽门螺旋杆菌黏附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与CPNA相比,CPN的分子量较小,疏水性氨基酸比例高4.76%,表面疏水性增加28.03%。此外,CPN还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其可以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基料,用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本研究为玉米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水解物 幽门螺旋杆菌 性质 黏附抑制率 中性蛋白 氨基酸组成 活性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睿 张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检测血清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RA初诊患者135例(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患...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检测血清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RA初诊患者135例(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水平,并详细记录每例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并比较抗CarP抗体与抗CCP抗体之间以及与各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定量测定抗CarP抗体、抗CCP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35例RA初诊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者106例(78.5%),抗CarP抗体阳性者67例(49.6%)。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抗CarP抗体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7.6%。抗CarP抗体水平与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01;r=0.67,P=0.001;r=0.62,P=0.001),与CRP、 ESR呈弱正相关(r=0.28,P=0.015;r=0.35,P=0.018),与病程(r=0.09,P=0.43)无相关性。135例RA患者中98例(72.6%)存在放射学改变,37例(27.4%)未出现放射学改变,依照X线片改变显示的不同关节损伤程度分期,血清中2种抗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检测抗CarP抗体和抗CCP抗体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抗CarP抗体可能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和骨质破坏相关,有望成为RA患者新的诊断、判断患者病情活动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甲酰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德玉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产生有关。在RA患者血液及关节滑膜液、血清和软骨细胞表层可发现大量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存在。IC可激活RA患者体内补体系统并促进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关节骨和软骨组织发生损伤,进而引起不可逆的关节畸变等功能损害。IC中抗原成分的鉴定对于深入了解RA的发病机制非常重要。含有抗瓜氨酸化蛋白的IC的沉积及作用可以诱发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持续性慢性炎症。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ACPA及其特异性IC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ACPA特异性IC可能作为一种单独或者联合指标,在RA临床诊断应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 瓜氨酸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纯化小鼠单克隆抗体及其在免疫学中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伯泉 刘雪松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采用Deschamps方法加以修改,40%饱和硫酸铵沉淀小鼠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然后用TSK-DEAE 5PW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应用线性梯度洗脱条件,纯化TLiSAl IgG1单克隆抗体,回收率为50~60%、纯度>90%。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在荧光细... 本文采用Deschamps方法加以修改,40%饱和硫酸铵沉淀小鼠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然后用TSK-DEAE 5PW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应用线性梯度洗脱条件,纯化TLiSAl IgG1单克隆抗体,回收率为50~60%、纯度>90%。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在荧光细胞激活分类仪分析、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染色、^(125)I标记单抗进行竞争结合试验、功能性实验以及制备Sephorose CL-4B亲和层析柱纯化相应抗原进行氨基酸列序分析中均显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相 鼠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 碱性磷酸酶染色 免疫球蛋白 生物学活性 离子交换 洗脱条件 IGG1 细胞激活 结合试验 标记单 回收率 功能性 氨基 柱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Bt Cry1Ac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艳红 张维 +2 位作者 林敏 张杰 潘家荣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从苏云金芽孢杆菌HD-73中提取Bt Cry1Ac蛋白,电镜观察Bt Cry1Ac蛋白为标准的菱形.用SP2/0-Ag14骨髓瘤细胞与经该Bt Cry1Ac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融合,经3次克隆化,筛出两株稳定分泌Bt Cry1Ac单克隆的杂交瘤细胞株1C3、2F3.两株... 从苏云金芽孢杆菌HD-73中提取Bt Cry1Ac蛋白,电镜观察Bt Cry1Ac蛋白为标准的菱形.用SP2/0-Ag14骨髓瘤细胞与经该Bt Cry1Ac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融合,经3次克隆化,筛出两株稳定分泌Bt Cry1Ac单克隆的杂交瘤细胞株1C3、2F3.两株细胞均具有抗Bt Cry1Ac特异性,与Bt Cry1Ab和Bt Cry2A无明显的交叉反应,经亚型鉴定均为IgG1.腹水滴度均为1∶1024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蛋白 杂交瘤细胞株 B 分泌 单克隆抗体 克隆 滴度 CRY1 苏云金芽孢杆菌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mican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和免疫活动的相关性
11
作者 杨菊 徐婧 +1 位作者 戴菊华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918,共8页
目的:探讨基膜聚糖(lumican,LUM)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RA疾病及免疫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LUM水平,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比不同特... 目的:探讨基膜聚糖(lumican,LUM)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RA疾病及免疫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LUM水平,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比不同特征RA患者血清LUM的表达差异,分析血清LUM水平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数据分析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K-W检验及Bonferroni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A患者血清LU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01)。LUM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血小板计数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28-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相关(P<0.05)。不同病程及性别的RA患者血清LU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阳性的RA患者血清LUM显著高于RF阴性的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不同ESR、CRP水平的RA患者血清LUM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疾病处于缓解期的RA患者血清LUM水平显著低于疾病处于中、高度活动度的RA患者(P<0.05),RF阳性的RA患者血清LUM阳性率显著高于RF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UM蛋白有可能成为一个反映RA疾病活动度及免疫活动度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膜聚糖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瓜氨酸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炎症反应诱导关节软骨特异性瓜氨酸化抗原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覃桂城 林晓吟 +4 位作者 梁培彬 李艳鹏 周春 Kutty Selva Nandakumar Rikard Holmdahl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1-1089,共9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表位的表达情况,以及瓜氨酸化表位对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s)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实验:实验组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脂多糖、热灭活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或二型胶原(CII)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不...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表位的表达情况,以及瓜氨酸化表位对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s)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实验:实验组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脂多糖、热灭活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或二型胶原(CII)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不同刺激物诱导体外培养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化,等量PBS作为对照组,利用特异性结合瓜氨酸化表位的单克隆抗体ACC4(IgG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CC1(IgG2a)作为阳性对照,Hy2.15(IgG1)和L243(IgG2a)分别作为同型阴性对照,显微镜下观察瓜氨酸化蛋白表达;体内诱导实验:SD大鼠右膝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脂多糖作为实验组,左膝关节内注射等量PBS为对照组,3 d后取膝关节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利用上述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瓜氨酸化蛋白表达;建立不同种系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评价其疾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收集小鼠血清与高滴度抗瓜氨酸化抗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及类风湿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瓜氨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特异性结合瓜氨酸化CII表位的ACC4抗体未能结合至经不同诱导的关节软骨组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C4抗体和含高滴度的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均能结合至CIA小鼠关节炎症关节软骨周围的滑膜组织;成功构建不同种系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其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液相芯片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的抗瓜氨酸化抗体低表达或几乎不表达,但抗CII三螺旋结构多肽的抗体反应性较强。结论轻度急性炎症反应不足以引起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化,其特异性抗原表位的表达需要高强度的炎症反应。二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模型中炎症关节软骨蛋白可表达瓜氨酸化抗原表位,但瓜氨酸化抗原表位的表达不足以引起小鼠体内抗瓜氨酸化抗体的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需要更多的刺激信号来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瓜氨酸 瓜氨酸蛋白抗体 二型胶原蛋白 胶原诱导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PPS对超支化聚酰胺纳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龙繁 邓慧宇 +3 位作者 陈庆春 邦宇 晏乐安 徐又一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0-597,共8页
通过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将N-氨乙基哌嗪丙基磺酸盐(AEPPS)两性离子化合物引入超支化聚酰胺纳滤膜中以改善膜性能。着重考察AEPPS的质量分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往报道该物质与哌嗪或间苯二胺等小分子混合使... 通过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将N-氨乙基哌嗪丙基磺酸盐(AEPPS)两性离子化合物引入超支化聚酰胺纳滤膜中以改善膜性能。着重考察AEPPS的质量分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往报道该物质与哌嗪或间苯二胺等小分子混合使用效果不同,当AEPPS与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混合作为水相反应物时,随着AEPPS质量分数的增加,膜的脱盐顺序发生变化,由Na2SO4>Mg SO4>Mg Cl2>Na Cl逐渐变为Mg SO4>Mg Cl2≈Na2SO4>Na Cl,最后是Mg SO4>Na2SO4>Mg Cl2>Na Cl。脱盐率先增大后降低,膜通量呈现相反趋势。AEPPS的引入增强了膜的亲水性及抗蛋白质吸附能力。当水溶液中AEPPS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纳滤膜NF06在牛血清蛋白或溶菌酶蛋白溶液中反复运行3次后,通量恢复率分别为99.3%和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乙基哌嗪丙基磺酸盐 氨基超支聚酰胺 纳滤膜 脱盐 蛋白质吸附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照日格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关键词 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非核苷类似物 蛋白酶抑制剂 RNAI技术 反义寡核苷酸 核酶 人源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在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晓威 韦思平 王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201,共19页
通过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位点特异性插入非天然氨基酸(noncanonical amino acids,ncAAs)可在原子水平上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操控。目前该技术能够向包括高等动植物在内的各种生命体中插入200多种ncAAs,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通过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位点特异性插入非天然氨基酸(noncanonical amino acids,ncAAs)可在原子水平上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操控。目前该技术能够向包括高等动植物在内的各种生命体中插入200多种ncAAs,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凭借能够在蛋白质中定点引入可控生物正交化学官能团的独特优势,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的研发,提高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的质量与疗效,而且可以为一些人类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开创性解决方案。本文将重点关注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的前沿进展及其在各类抗体、细胞因子以及抗菌肽等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中的应用,同时也对其衍生的新型生物治疗手段进行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 非天然氨基 抗体 菌肽 疫苗 共价交联活性蛋白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CV-IC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敏 张宇 +5 位作者 王菲 赵琴飞 郭耀蔓 严孝岭 虞伟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8-932,共5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及其抗体免疫复合物直接参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免疫复合物(anti-mutated citrulline vimentin antibodies contained immune complex,AMCV-IC...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及其抗体免疫复合物直接参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免疫复合物(anti-mutated citrulline vimentin antibodies contained immune complex,AMCV-IC)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RA患者血清AMCV-IC对RA FLSs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RA患者血清标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标本、健康人血清分别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包括血清AMCV+的RA患者10例,AMCV-的RA患者10例)、SLE患者(10例)、健康献血者(10例)。SLE患者及健康人血清AMCV均为阴性。用G蛋白免疫亲和层析法中提取血清IC,并分为AMCV+-IC组、AMCV--IC组、SLE-IC组和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IC中AMCV水平;体外培养RA患者关节FLSs,分别将各组(50、100、200、400μg/m L)的IC刺激FLSs,用CCK-8法检测IC对FLSs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50、100μg/m L的IC与RA-FLSs共培养24 h后,AMCV+-IC组A值(1.53±0.11、1.58±0.05)较AMCV--IC组(1.37±0.86、1.31±0.10)、SLE-IC组(1.36±0.06、1.38±0.03)、对照组(1.08±0.02、1.04±0.06)明显增高(P<0.05);200、400μg/m L IC时,AMCV+-IC组A值(1.53±0.16、1.57±0.06)较AMCV--IC组(1.32±0.04、1.38±0.07)、SLE-IC组(1.31±0.10、1.29±0.01)、对照组(1.13±0.06、1.03±0.09)亦明显升高(P<0.05)。各浓度IC中,AMCV--IC组、SLE-IC组A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不同IC浓度下,AMCV+-IC较AMCV--IC、SLE-IC和对照组能更为有效地刺激RA-FLSs增殖,参与RA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免疫复合物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
17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霍乱毒素 免疫反应 霍乱弧菌 多糖抗体 大肠弯曲杆菌 蛋白氨基 原变异 免疫生物学 陈玉梅 空肠弯曲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