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耐受性和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艳平 高磊 +3 位作者 刘丽霞 格根图牙 乌仁塔娜 王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随着碱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在24、48、96 h时的碳酸氢钠碱度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62.32、46.77、34.22 mmol/L,安全浓度SC为7.90 mmol/L;对照组7.0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9.49、12.86、17.42、23.61 mmol/L实验组SOD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而32.00 mmol/L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实验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9.49、12.86、17.42 mmol/L浓度碱度组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23.61、32.00 mmol/L高浓度碱度组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组织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32.00 mmol/L浓度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实验组均出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在24 h时达到峰值。不同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存有较大的影响,中华绒螯仔蟹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碱度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仔蟹 碳酸盐碱度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类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3
2
作者 宋亮 潘开文 +1 位作者 王进闯 马玉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93-3403,共11页
实验选用紫花苜蓿体内的4种化感物质包括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香豆酸,以10-3、10-4、10-5mol·L-1和10-6mol·L-1四个浓度,采用培养皿试纸法和沙培法进行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抗氧... 实验选用紫花苜蓿体内的4种化感物质包括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香豆酸,以10-3、10-4、10-5mol·L-1和10-6mol·L-1四个浓度,采用培养皿试纸法和沙培法进行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并就生物量、种子萌发和酶活性等三大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4种化感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效应与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显著相关。其中,10-3mol·L-1的4种化感物质均表现出对苜蓿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香豆素和香草酸达到了极显著的抑制效果。当浓度为10-3mol·L-1时,除香豆酸外,其它3种化感物质均表现出对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酶(APX)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使幼苗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随着浓度的降低,化感物质抑制作用减弱;当浓度降低为10-6mol·L-1时,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则表现出了对上述各种酶活性的轻微促进作用。阿魏酸表现出的化感效应最强,香豆素、香草酸次之,香豆酸最弱。发芽指标受化感物质的影响最敏感、其次是生物量指标,而酶活性指标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活性物质 紫花苜蓿 种子萌发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氯化钠胁迫下美味猕猴桃实生苗抗氧化物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帆 谢玥 +4 位作者 沈妍秋 雷芝 王秀 夏惠 梁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1-297,共7页
盐胁迫是果树生长发育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缓解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对根灌褪黑素后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对照(ck),氯化钠胁迫(S1),褪黑素预处理和氯化钠胁迫(S2... 盐胁迫是果树生长发育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缓解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对根灌褪黑素后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对照(ck),氯化钠胁迫(S1),褪黑素预处理和氯化钠胁迫(S2)下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叶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分析外源褪黑素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氯化钠胁迫处理后,美味猕猴桃实生苗叶片中丙二醛、脯氨酸、保护酶活性先升高再下降,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先下降再升高,过氧化氢和可溶性糖显著上升;而根灌褪黑素可有效缓解美味猕猴桃实生苗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丙二醛和过氧化氢,最多时分别降低102.45%和44.35%。同时,可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并提高保护酶活性。外源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效减缓氯化钠盐胁迫的危害,提高美味猕猴桃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美味猕猴桃 外源褪黑素 氯化钠胁迫 抗氧化物酶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物质对白藜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巧峡 李腾腾 +2 位作者 高加来 赵庆芳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9-564,共6页
白藜(Chenopodium alb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其他耕地作物以及果园里常见杂草,试验选用阿魏酸、香草酸、可可碱、茶碱、木樨草素、槲皮黄素6种化感物质,通过对白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化感作用研究,为... 白藜(Chenopodium alb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其他耕地作物以及果园里常见杂草,试验选用阿魏酸、香草酸、可可碱、茶碱、木樨草素、槲皮黄素6种化感物质,通过对白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化感作用研究,为其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6种化感物质对白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物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效应与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明显相关。当6种化感物质的浓度为1mmol.L-1时,除香草酸与可可碱外,其余均使白藜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其中茶碱、槲皮黄素和木樨草素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6种化感物质在较低浓度下,均促进了白藜的种子萌发。随着阿魏酸、茶碱、槲皮黄素和木樨草素4种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浓度为1mmol.L-1时,对幼苗体内SOD和CAT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木樨草素外表现出相反的趋势,1mmol.L-1的阿魏酸、茶碱和槲皮黄素对PO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白藜 种子萌发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TaERECTA基因对小麦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郑甲成 刘婷 +3 位作者 杜莹莹 李杰勤 詹秋文 胡银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TaERECTA基因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TaERECTA转基因小麦为材料,鉴定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测定高温胁迫下转基因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 【目的】研究TaERECTA基因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TaERECTA转基因小麦为材料,鉴定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测定高温胁迫下转基因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转基因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不显著.TaERECTA基因的超表达水平与SOD和POD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依据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糖含量聚类分析,转基因株系可分为3组,分别与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一致.【结论】在高温胁迫下,TaERECTA基因参与提高小麦幼苗SOD和POD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ERECTA基因 高温胁迫 抗氧化物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生长发育中棉花叶片NO含量及其对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孟艳艳 范术丽 +2 位作者 宋美珍 庞朝友 喻树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8-1836,共9页
以早衰性状不同的棉花栽培品种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和外施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条件下,调查早熟棉花植株真叶和子叶衰老过程中NO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NO含量在幼嫩叶片中最高,随着叶片... 以早衰性状不同的棉花栽培品种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和外施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条件下,调查早熟棉花植株真叶和子叶衰老过程中NO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NO含量在幼嫩叶片中最高,随着叶片的衰老含量逐渐降低;在叶片发育后期早衰材料的NO含量下降快,并且显著低于不早衰材料。室内条件下,植株发育过程中,NO含量在幼嫩子叶中最高在生长后期最低;外施硝普纳(SNP)溶液后的植株,其NO含量在子叶的整个生育期都比对照组高,且两者差异显著。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第7天较低,第14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同一时期,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生育后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外施SNP可显著降低参试品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子叶发育初期,外源NO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叶片衰老,处理组的SOD活性又高于对照组。不同类型的SOD对NO的反应不同,Cu/ZnSOD最敏感,其中又以cCu/ZnSOD基因的作用更突出。NO通过调控植株体内CAT、APX、POD和SOD等氧化/抗氧化系统,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片衰老 氧化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Leukamenin E对拟南芥愈伤组织磷脂酶D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宁 丁芳霞 +4 位作者 陈锡莲 王程亮 王丽佩 丁兰 安黎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2-827,共6页
以拟南芥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磷脂酶D和抗氧化酶系对具有化感潜能的二萜化合物Leukamenin E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00μmol/LLeukamenin E处理36 h时线粒体膜结合态PLD活性最高,200μmol/L Leukamenin E处理24 h时微粒体膜结合态PLD活性... 以拟南芥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磷脂酶D和抗氧化酶系对具有化感潜能的二萜化合物Leukamenin E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00μmol/LLeukamenin E处理36 h时线粒体膜结合态PLD活性最高,200μmol/L Leukamenin E处理24 h时微粒体膜结合态PLD活性最高.PLD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Leukamenin E诱导.随着Leukamenin E作用时间的延长,H2O2浓度逐渐升高,SOD,POD,CAT,APX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Leukamenin E能够影响与膜稳定性密切相关的PLD和抗氧化酶活性,这二者都积极响应了Leukamenin E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潜能 拟南芥 磷脂D RT-PCR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Si对甘蔗叶片相对水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潘霞 廖青 +2 位作者 邢颖 江泽普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88-2192,共5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h)后,测定两个耐旱性甘蔗品种(ROC16和ROC22)甘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RW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结果】与对照处理(Si浓度0 mmol/L,PEC-6000胁迫时间0 h)相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i处理的叶片RWC持续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抛物线式变化趋势。ROC22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ROC16。【结论】施Si能提高甘蔗叶片RWC及SOD、POD和CAT的活性,且高Si浓度(1.7 mmol/L)比低Si浓度(0.2 mmol/L)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干旱胁迫 SI 抗氧化物酶活性 叶片相对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菘蓝试管苗玻璃化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客绍英 张胜珍 刘玉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4-158,共5页
为明确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组培玻璃苗发生的关系,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正常试管苗和玻璃苗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苗和玻璃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时... 为明确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组培玻璃苗发生的关系,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正常试管苗和玻璃苗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苗和玻璃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同一培养时期,玻璃苗中CAT、SOD活性均低于正常苗,而MDA水平远远高于正常苗。表明组培过程中有氧自由基的胁迫,而玻璃苗细胞内保护酶的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了更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此外,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中POD同工酶电泳谱带出现增加、缺失等异常现象,表明玻璃苗中酶的表达失常,遗传稳定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玻璃化 抗氧化物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大鼠肝脏抗氧化物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申兆菊 肖希龙 周宗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用亚硝基铁氰化钠(SNP)作为NO生成前体,以0,1,2,4和8mg·kg-1ip给予大鼠,每日一次,连续5d,来研究外源性NO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A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药物代... 用亚硝基铁氰化钠(SNP)作为NO生成前体,以0,1,2,4和8mg·kg-1ip给予大鼠,每日一次,连续5d,来研究外源性NO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A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药物代谢酶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体内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外源性NO能明显降低大鼠肝脏SOD,Cat,AH的活性和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P<0.05),并且高剂量组还能明显促进脂质过氧化发生(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硝普钠 肝脏 药物代谢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皮栎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抗氧化物酶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辛福梅 张存旭 王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诱导产生的栓皮栎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同工酶谱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不... 以诱导产生的栓皮栎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同工酶谱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或非胚性愈伤组织的抗氧化物酶活性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基因型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抗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具有特异性,且显示与酶活性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愈伤组织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枣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核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世鹏 刘济明 +1 位作者 曹娟云 陈宗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25-1527,共3页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木枣、狗头枣、骏枣3种枣苗叶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加重,3种枣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狗头枣上升幅度较大,骏枣次之,木枣最小。超氧化物...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木枣、狗头枣、骏枣3种枣苗叶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加重,3种枣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狗头枣上升幅度较大,骏枣次之,木枣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呈上升趋势,木枣变化幅度最大。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狗头枣上升幅度最小。遗传物质核酸含量在各品种中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DNA含量均大于RNA含量。3种枣苗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狗头枣>骏枣>木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抗氧化物酶 丙二醛 核酸 枣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素对小鼠肺组织抗氧化物酶和Bax,NF-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重阳 彭静 +1 位作者 刘婷婷 俞诗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麻黄素对肺组织抗氧化物酶活性和特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48只小鼠随机分为麻黄素组和对照组,麻黄素组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麻黄素溶液(2.0、4.0、6.0g/L)15d(每天两次,每次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5... 【目的】探讨麻黄素对肺组织抗氧化物酶活性和特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48只小鼠随机分为麻黄素组和对照组,麻黄素组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麻黄素溶液(2.0、4.0、6.0g/L)15d(每天两次,每次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5、10、15d时,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Bax蛋白和NF-k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黄素组小鼠肺组织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10、15d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肺组织Bax蛋白和NF-kB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增多,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结论】麻黄素影响小鼠肺组织抗氧化物酶活性,能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影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素 抗氧化物酶 BAX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螯合硒对运动大鼠血脂和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文英 庞国忠 靳利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8,共5页
蛋氨酸螯合硒(selenium methionine,Se-Met)是以蛋氨酸和亚硒酸钠为原料合成的一种食品强化剂。为了评价Se-Met的抗氧化性,实验建立了运动大鼠模型,研究了蛋氨酸螯合硒对运动大鼠血脂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 蛋氨酸螯合硒(selenium methionine,Se-Met)是以蛋氨酸和亚硒酸钠为原料合成的一种食品强化剂。为了评价Se-Met的抗氧化性,实验建立了运动大鼠模型,研究了蛋氨酸螯合硒对运动大鼠血脂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非运动组和运动组,对照组喂基础饲料,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灌胃Se-Met,连续7d,并于第1、2、3、5、7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结果表明:蛋氨酸螯合硒对运动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都有降低作用(p<0.01),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一定升高作用(p<0.05);同时,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运动组强于非运动组。服用蛋氨酸螯合硒可减弱因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清除体内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螯合硒 运动大鼠 血脂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对剑尾鱼肝脏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晶 方展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1-67,共7页
目的研究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暴露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Heckel)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PFOS对鱼类的致毒机理。方法使用浸润法以3.5、7.0、14.0和28.0 mg/L四个PFOS浓度为剑尾鱼染毒,定量测定了96 h内肝脏组织中的... 目的研究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暴露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Heckel)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PFOS对鱼类的致毒机理。方法使用浸润法以3.5、7.0、14.0和28.0 mg/L四个PFOS浓度为剑尾鱼染毒,定量测定了96 h内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PFOS暴露12 h后,除28.0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性抑制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0 mg/L组和14.0 mg/L组在24 h被极显著诱导(P<0.01),并且一直保持至96 h。CAT活性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2 h时,除3.5 mg/L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被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至24 h时,各组CAT活性有上升趋势,但48 h后,各组呈不断下降趋势持续至96 h,其CAT活性恢复到12 h水平。GSH-PX活性变化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其中28.0 mg/L组在不同时间均被显著性抑制,并在96 h时抑制率达到最高值64.8%。MDA含量在12 h时呈小幅下降趋势,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MDA含量呈连续上升趋势,并在96 h时达到最高点,诱导率分别为71.2%、70.1%和85.1%。结论结果表明,SOD的高活性是由于机体中超氧阴离子的存在,而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能够灭活CAT和GSH-PX活性,因此,CAT和GSH-PX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GSH-PX对PFOS的敏感性高于CAT。MDA含量持续升高反映出细胞组织已经遭受到氧化损伤。剑尾鱼活体的实验表明,PFOS能够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氧化损伤是PFOS致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抗氧化物酶 生物化学 剑尾鱼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性控精液与常规精液抗氧化物酶活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宪林 昝林森 +2 位作者 田万强 胡建宏 王韦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比较常规精液和性控精液在活力、顶体完整率及精浆中四种抗氧化酶类活力的差异,对性控精液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对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后的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细管解冻(37.5℃,30s),分别分析精子活力和精子顶体完整率,并测定精浆中的... 通过比较常规精液和性控精液在活力、顶体完整率及精浆中四种抗氧化酶类活力的差异,对性控精液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对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后的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细管解冻(37.5℃,30s),分别分析精子活力和精子顶体完整率,并测定精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性控精液精子在活力显著低于常规精液,且精浆中四种抗氧化酶类的活力也都显著低于常规精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控精液 荷斯坦公牛 冷冻精液 精子活力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诱导短季棉叶片衰老中抗氧化物酶及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艳艳 冯常辉 +4 位作者 庞朝友 宋美珍 蓝家样 张胜昔 范术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45-47,50,共4页
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乙烯诱导的短季棉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并对不同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差异也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过氧化氢在乙烯对不同酶类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 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乙烯诱导的短季棉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并对不同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差异也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过氧化氢在乙烯对不同酶类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乙烯诱导的叶片衰老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都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则逐步升高;然而,当过氧化氢清除剂或者抑制剂存在时,乙烯对抗氧化物酶及其基因表达不产生影响,过氧化氢介导了乙烯对不同抗氧化物酶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短季棉 叶片衰老 抗氧化物酶 氧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栓形成层脱落期间抗氧化物酶活性与DNA动态分析(英文)
18
作者 刘喜明 陈瑞英 马景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0-947,共8页
以桉树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从形成到脱落期间,3种抗氧化物酶(POD、SOD、APX)和LOX的活性,以及叶绿素、MDA、H2O2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2个品种木栓形成层衰老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但... 以桉树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从形成到脱落期间,3种抗氧化物酶(POD、SOD、APX)和LOX的活性,以及叶绿素、MDA、H2O2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2个品种木栓形成层衰老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但MDA含量、H2O2含量和LOX活力均增加.品种‘3229’木栓形成层成熟期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形成期和脱落期,但形成期与脱落期的酶活性却无显著差异;品种‘U6’木栓形成层成熟期SOD的活性也为最高,但各时期间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从形成期到成熟期APX活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成熟期后活性均又呈下降趋势.品种‘3229’木栓形成层的POD活性在成熟期到脱落期期间显著增加,而品种‘U6’却在形成期到成熟期显著增加.两品种DNA的动态分析电泳结果表明,桉树木栓形成层的脱落很可能包括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P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木栓形成层 脱落 抗氧化物酶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物酶及GAPDH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庆云 郭红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为寻找山西耐旱的玉米品种,本试验选择目前主要的8个玉米栽培品种,通过人工控制水量模拟干旱胁迫,分析8个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诱导大... 为寻找山西耐旱的玉米品种,本试验选择目前主要的8个玉米栽培品种,通过人工控制水量模拟干旱胁迫,分析8个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诱导大丰14、大丰26、大丰30幼苗中CAT、APX和GAPDH活性增加;金科玉3308和DF2010的APX活性下降;大丰133和金科玉3308的GAPDH活性下降。由此可知,大丰14、大丰26、大丰30玉米幼苗对干旱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这对玉米的抗旱筛选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氧化物酶 GAP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性状、显微形态、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荔淑楠 王引权 +4 位作者 马丽丽 李淑琪 傅金魁 樊秦 彭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6-1404,1342,共10页
以当归“岷归1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平衡脱水干燥(P)、阴干(Y)、晒干(S)及熏干(X)4种干燥方式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 以当归“岷归1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平衡脱水干燥(P)、阴干(Y)、晒干(S)及熏干(X)4种干燥方式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直径和淀粉粒密度均高于X与Y的;P当归的阿魏酸、多糖、挥发油提取率、浸出物、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显著高于Y、S及X(P<0.05);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抗氧化物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S当归的SOD、CAT、P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P、Y和X。P当归的总蛋白含量最高(达18.31 mg prot/g),S当归的最低(为3.05 mg prot/g);SOD、POD和CAT活性及GSH含量与当归多糖、浸出物、总蛋白、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苯肽类成分呈显著相关(P<0.05);PCA结果为:P>Y>X>S。综合分析可知,平衡脱水干燥的当归药材具有外观较好、油室较大、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在当归药材产地干燥加工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干燥方式 显微形态 活性成分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