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中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应用疗效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婧 刘笑 +1 位作者 刘志平 沙翔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真实世界中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新生血管性眼病病例。所有病例均详... 目的研究分析真实世界中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新生血管性眼病病例。所有病例均详细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眼底情况。并对纳入病例的资料特征、所用药物、治疗方案、注药次数、疗效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227例313眼,其中93例163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45例58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26例29眼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l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39例39眼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13例13眼为病理性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PM⁃CNV),4例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4例4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余3例3眼为其他眼病。单眼注药141例,双眼注药86例。22.0%的患眼实施了3+PRN方案,78.0%的患眼实施了1+PRN方案。雷珠单抗治疗的有152眼,康柏西普治疗的有140眼,有21眼在治疗过程中更换了药物。所有患者共计接受抗VEGF治疗544次,平均(1.8±1.0)次/眼。总体治疗后平均LogMAR视力(0.92±0.76)与基线(1.1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VEGF治疗确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功能的恢复、减少视力损害,是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一线治疗用药。但在真实世界中,抗VEGF药物的应用仍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新生血管 玻璃体腔注射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鸽 孙娜 +1 位作者 姜媛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分析应答差异及CNV的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为CNV的患者52例(55眼),所有患眼在治疗前及随访中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及OCTA检查。一方面按照CNV病因分组,观察不同病因CNV治疗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另一方面按照CNV形态及视网膜层间有无积液分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CNV、特发性CNV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性近视合并CNV及脉络膜炎合并CNV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及CNV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CNV对抗VEGF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CNV的形态学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新生血管的活动性及成熟性,有助于预测抗VEGF治疗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关系及抗血管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邹文远 张自力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癌 血管治疗 血管新生 血管生成因子 CARCINOMA 恶性肿瘤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时代的存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3-716,共4页
新生血管类眼底疾病是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严重丧失的常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VEGF药物的研发及广泛的临床应用改变了很多新生血管类疾病的预后,使这类疾病的... 新生血管类眼底疾病是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严重丧失的常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VEGF药物的研发及广泛的临床应用改变了很多新生血管类疾病的预后,使这类疾病的治疗逐步进入了抗VEGF时代,特别是对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既往以光动力疗法(PDT)为主的wAMD治疗模式。虽然PDT在AMD治疗中退居次要地位,但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对于特殊情况下的AMD和特殊的CNV病灶,以及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湿性 脉络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变性的系统分析
5
作者 周佳 陆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1-1627,共7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变性的效果与安全性,并作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lsevier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1年1月—2011年8月的文献,检索语言限定为中、英文,纳入抗VEGF联合PDT治...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变性的效果与安全性,并作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lsevier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1年1月—2011年8月的文献,检索语言限定为中、英文,纳入抗VEGF联合PDT治疗黄斑变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选择试验,提取有效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496只黄斑变性眼,试验组和对照治疗组的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视力预后中优势不明显,而在重复治疗次数中有明显的优势,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上升。结论抗VEGF联合PDT治疗黄斑变性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罗曼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其晚期阶段,可导致最严重的视力丧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渗漏形成的主要因素,抗VEGF治疗是目前唯一实现多数患者视力改善并且停止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因此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wAMD一线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治疗wAMD的抗VEGF药物主要有哌加他尼、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治疗方案有固定式、按需式以及治疗和延长式治疗方案。Brolucizumab和abicipar pegol是2种新的抗VEGF药物,正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以上药物治疗wAM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朱瑞曦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1-694,共4页
角膜新生血管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主要与其阻碍光线导致了角膜瘢痕、引起角膜的炎症反应和水肿进而损害损害视力有关。角膜的无血管状态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角膜能够维持透明性是由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精确平衡。血... 角膜新生血管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主要与其阻碍光线导致了角膜瘢痕、引起角膜的炎症反应和水肿进而损害损害视力有关。角膜的无血管状态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角膜能够维持透明性是由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精确平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调控介质之一,其上调可以诱发血管生成。而抗VEGF治疗对于许多疾病有效,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血管生成疾病,同样它们对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就角膜新生血管的抗VEGF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新生血管 贝伐单 雷珠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葛红岩 肖楠 +3 位作者 田霈 王琳 罗鑫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背景内皮抑素(ES)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聚合能增强Es基因的功能。目的探讨改良Es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 背景内皮抑素(ES)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聚合能增强Es基因的功能。目的探讨改良Es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受体2(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2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pCI空载体组、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每组24只;正常组6只。用浸有1mol/LNaOH溶液的直径3mm圆形滤纸片快速贴于大鼠角膜中央40s建立角膜碱烧伤CNV模型,以pCI质粒作为改良前后E5基因的表达载体,每周2次结膜下注射3μg含质粒的转染液进行基因治疗。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及CNV生长情况,计算CNV面积。于碱烧伤后1、4、7、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模型鼠并获取角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NV内皮细胞中CD34的表达以计算CNV密度,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mRNA及Flk-1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7~14d,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pCI空载体组和模型组,CNV密度均明显小于pCI空载体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CI—RGDRGD—ES转染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pCI—ES转染组,CNV密度均明显少于pCI—ES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碱烧伤后4d,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大鼠角膜Fl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碱烧伤后4d,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大鼠角膜VEGF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CI—RGDRGD—ES转染组大鼠角膜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CI—ES转染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Es基因或RGDRGD—ES基因均能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但RGDRGD—ES基因对CNV的抑制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为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角膜/新生血管 基因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晶晶 刘子扬 彭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萎缩型和渗出型。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有各种治疗方案涌现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萎缩型和渗出型。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有各种治疗方案涌现于临床,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出现是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场革命,大大降低了由其导致的视力损伤的发生率。本文即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饥饿疗法的新靶标——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闻崇炜 宁德刚 +1 位作者 刘瑞江 张业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30,共9页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VEGF还兼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刺激胃肠道收缩及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EG-VEGF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开发诊断及治疗试剂.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饥饿疗法 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 组织选择性 血管新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11
作者 张宁晖 解孝锋 +1 位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经临床试验证实均能改善PM-CNV患者视力,但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综述了PM-CNV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比较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补充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在新生血管性眼底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勋 刘张愉 +1 位作者 黄嘉钰 姚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包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病理性新生血管渗漏及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等是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是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包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病理性新生血管渗漏及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等是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是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在需要频繁眼内注射、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目前nAMD、DR等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更安全长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基因治疗领域迅速发展,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纠正缺陷基因导致的病理改变,如引入外源性正常基因或直接在基因组水平上修饰异常基因。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基因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目前,数十项视网膜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除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外,新生血管性眼底病也是热门研究领域。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基因补充、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CRISPR相关蛋白9 (Cas9)系统在nAMD和DR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 基因补充 CRISPR/Cas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3
作者 黄萍 王雯倩 +2 位作者 石砚 刘恩泽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用途 人源化单克隆体/治疗用途 联合疗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剂&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制剂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秀娟 樊映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视力丧失发生在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发展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er,VEGF)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视力丧失发生在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发展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er,VEGF)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多种抗VEGF药物已经被应用于眼科,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现对研发的多种抗VEGF药物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劲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血管新生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治疗性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激光血运重建 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 术后再狭窄 缺血性疾病 生物学作用 侧支循环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OCT血管成像检测的CNV血管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对抗VEGF治疗后新生血管性AMD应答反应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治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血...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动态随访观察,OCTA显示的血管形态和结构变化信息丰富了临床医师对nAMD治疗预后判断的新概念和新理论,认为这些综合信息可以成为一种活体血管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医生对活动性CNV的认识并深入理解抗VEGF治疗应答及抵抗的机制。因此,OCTA应当成为nAMD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一种标准检查策略,我们应当重视OCTA下CNV血管形态特征的变化在nAMD抗VEGF治疗应答判断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对抗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差异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蓉 张秋阳 +2 位作者 张荟颖 曹原 蒋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门诊确诊并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CNV患者50例68眼。依据CNV类型将患者分成3组,I型CN...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门诊确诊并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CNV患者50例68眼。依据CNV类型将患者分成3组,I型CNV组患者16例20眼,II型CNV组患者25例35眼,混合型CNV组患者9例13眼。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共焦激光同步血管造影系统的增强扫描技术扫描获得患者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应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注药次数、需再治疗眼数和患者CNV复发率等。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I型CNV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及2个月的BCVA较基线提高量高于I型CNV组和混合型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混合型CNV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8个月及12个月BCVA较基线提高量低于I型CNV组和II型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SFCT较基线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混合型CNV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12个月的SFCT较基线恢复厚度低于I型CNV组和II型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0~24个月,三组患者总注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q检验结果显示:I型CNV组及II型CNV组患者注药次数少于混合型CNV组(均为P<0.05)。三组患者需再治疗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CNV组患者需再治疗眼率高于I型CNV组及II型CNV组[需再治疗眼数率差95%CI分别为(0.051,0.133)和(0.041,0.142)]。三组患者注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型CNV在抗VEGF治疗早期应答更好,而II型CNV及I型CNV在治疗后期应答反应趋于相近;混合型CNV在治疗后期应答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面临的临床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6
18
作者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79,共3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效果差,很多患眼最终丧失视功能。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NVG的治疗目标是什么?是以降眼压为目的还是以保留视功能为目的?(2)如何创造条件对NVG的原发病变进行治疗?(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效果差,很多患眼最终丧失视功能。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NVG的治疗目标是什么?是以降眼压为目的还是以保留视功能为目的?(2)如何创造条件对NVG的原发病变进行治疗?(3)究竟何种手段是NVG治疗的关键?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应用、抗青光眼手术还是严格控制导致视网膜缺血因素的全视网膜光凝(PRP)?(4)如何建立治疗NVG的综合策略?本文中提出以保留视功能为核心治疗目的、以完成PRP为目标、以抗VEGF治疗和抗青光眼手术为关键手段的NVG综合治疗策略,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缺血/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并发症 病理性新生血管 高眼压/ 治疗 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疗法 全视网膜光凝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而抑制血管新生(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欣坚 马小超 +2 位作者 邓辉 张婷 屠曾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含量 ;RT PCR法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mRNA水平。结果 内皮抑制素显著抑制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 ;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表达及其mRNA的水平。结论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脐静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薇琦 Philip J Rosenfeld 孙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病理性近视早期即可出现眼底病变且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视功能明显受损,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文章对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危害、自然转归、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 病理性近视早期即可出现眼底病变且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视功能明显受损,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文章对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危害、自然转归、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