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铈量子点纳米酶的制备及用于抗坏血酸比色检测的研究
1
作者 唐淇 孙涛 薛斌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天然酶模拟物纳米酶的形貌和尺寸对酶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CeO_(2)作为纳米酶的底物催化活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采用硝酸铈作为前驱体,柠檬酸作为结构导向物质,通过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结晶性良好、颗粒尺寸较小的CeO_(2)量子点(C... 天然酶模拟物纳米酶的形貌和尺寸对酶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CeO_(2)作为纳米酶的底物催化活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采用硝酸铈作为前驱体,柠檬酸作为结构导向物质,通过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结晶性良好、颗粒尺寸较小的CeO_(2)量子点(CeO_(2)QDs)。CeO_(2)QDs的小尺寸效应和丰富表面缺陷能够暴露出更多的底物接触活性位点,从而赋予其类氧化酶活性。其中,活性最佳的CeO_(2) QDs纳米酶(CeO_(2)QDs-6),最大粒径分布为(4.0±0.6)nm,表现出优于天然酶的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米氏动力学常数低至0.16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可达9.11×10^(-8) mol/(L·s)。基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活性,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且高选择性的CeO_(2)QDs-6抗坏血酸比色检测探针。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探针在1.0~8.0µmol/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坏血酸检测性能,最低检测限为148 nmol/L,并在牛奶样品检测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纳米酶 氧化酶活性 比色分析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坏血酸调控氧化铈纳米酶催化活性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检测研究
2
作者 潘蕊 黄伟华 +3 位作者 李佳娜 王丽丽 朱希 许惠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它既有天然酶的高催化活性,又有模拟酶稳定经济的特点,在生物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氧化铈纳米酶。该纳米氧化铈同时具... 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它既有天然酶的高催化活性,又有模拟酶稳定经济的特点,在生物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氧化铈纳米酶。该纳米氧化铈同时具有+4价和+3价两种形态,其中Ce^(4+)能与过氧化氢反应,使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溶液显蓝色。由于抗坏血酸(AA)能还原Ce^(4+),抑制其催化活性以及TMB的氧化,从而使溶液的颜色较浅。而抗坏血酸氧化酶可催化氧化AA,阻碍了其对Ce^(4+)的还原,使纳米氧化铈的催化性能恢复。利用这种方法,实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定量检测,在12 U/L~400 U/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04),检测限为3.2 U/L。该研究为基于氧化铈纳米酶的比色方法在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检测及相关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抗坏血酸氧化酶 纳米酶 比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基因HbAPX的克隆及其对水杨酸的应答
3
作者 罗红丽 闫志烨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在对橡胶树转录组进行测序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植物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APX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HbAPX。该片段包含1个858核苷酸的开放阅读... 在对橡胶树转录组进行测序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植物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APX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HbAPX。该片段包含1个858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5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麻风树(Jatropha curcas)的APX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0%,与杨树(Populus tomen-tosa)、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的APX同源性均在80%以上,并含有Ascorbate peroxidase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HbAPX属于过氧化酶体型APX。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水杨酸(SA)的诱导,可能与植物的过敏反应(HR)和系统获得抗性(SA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 SA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韩富根 韩锦峰 +2 位作者 赵铭钦 许自成 刘学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研究了一些理化因素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酶均较耐高温,但抗坏血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好于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作用最适pH值为6,抗坏血酸氧化酶为5.Cu2+能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弱抗坏血酸氧化酶... 研究了一些理化因素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酶均较耐高温,但抗坏血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好于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作用最适pH值为6,抗坏血酸氧化酶为5.Cu2+能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弱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EDTA,NaHSO3,H3BO3,柠檬酸既是多酚氧化酶的良好抑制剂,又是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激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多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处理下抑制抗坏血酸氧化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孙林娟 刘桃李 +7 位作者 刘海 袁定阳 杨绪磊 徐雨生 陈思扬 曾建光 黄钰博 谭炎宁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6-814,共9页
抗坏血酸(AsA)氧化是调节抗坏血酸稳态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但该过程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是否受脱落酸(ABA)调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 L.)抗坏血酸氧化基因OsAAO4为对象,分析其对ABA的响应特性,及其敲除系在ABA处理下的表型与... 抗坏血酸(AsA)氧化是调节抗坏血酸稳态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但该过程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是否受脱落酸(ABA)调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 L.)抗坏血酸氧化基因OsAAO4为对象,分析其对ABA的响应特性,及其敲除系在ABA处理下的表型与生理特性。结果显示,OsAAO4具有丰富的ABA响应元件,ABA处理9 h后,其在根和幼叶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未经ABA处理时,OsAAO4敲除系KO-1、KO-2的株高、存活率与野生型(‘中花11’)均无显著差异;在ABA处理下,两个敲除系的株高分别比野生型降低38.34%和25.72%,存活率下降21.91%和5.48%,幼苗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下降35.31%和31.81%,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下降29.72%和26.95%,而AsA含量则分别提高27.17%和16.37%。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ABA处理下,KO-1和野生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氧化还原和氧化应激途径。研究结果表明OsAAO4介导的抗坏血酸氧化是维持逆境胁迫下AsA氧化还原稳态并确保幼苗正常生长的重要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氧化酶 OsAAO4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铜胁迫下广藿香幼苗生长、铜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贺勤 王维华 江绪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31-1437,共7页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 A)对铜(Copper,Cu)胁迫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幼苗生长、Cu^(2+)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10—80μmol·L-1Cu^(2+)降低了广...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 A)对铜(Copper,Cu)胁迫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幼苗生长、Cu^(2+)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10—80μmol·L-1Cu^(2+)降低了广藿香幼苗的苗长、根长、植株生物量和根系耐性指数,且随Cu^(2+)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与Cu^(2+)胁迫相比,外源添加0.10—0.50 mmol·L^(-1)As A提高了广藿香幼苗的苗长、根长、植株生物量、根系耐性指数、根系活力以及SOD、POD、CAT和APX酶活性,降低其根系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Cu^(2+)含量;随As A浓度的增加,苗长、根长、植株生物量、根系耐性指数、根系活力以及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Cu^(2+)含量先下降后上升,SOD和APX活性则一直增加.结果显示,外源添加0.25 mmol·L^(-1)的As A能提高广藿香幼苗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40μmol·L^(-1)Cu^(2+)胁迫对膜系统的伤害,减轻Cu^(2+)胁迫对广藿香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铜胁迫 抗坏血酸 幼苗生长 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泽高 乔丽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通过测定小麦推广品种鄂恩 1号感病程度不同叶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 ,发现小麦感病叶片的酶活性明显高于不感病叶片 ,对 16个不同程度感染锈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表明 ,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随病... 通过测定小麦推广品种鄂恩 1号感病程度不同叶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 ,发现小麦感病叶片的酶活性明显高于不感病叶片 ,对 16个不同程度感染锈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表明 ,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随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坏血酸氧化酶 活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采后黄瓜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云霞 朱蓓薇 杨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3-135,共3页
以采摘后的黄瓜为实验材料,选择不同分贝的噪声剂量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噪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噪声会激化和提高采后黄瓜组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但噪声剂量超过95dB后,在作用初期会对该酶起到一定程度的钝... 以采摘后的黄瓜为实验材料,选择不同分贝的噪声剂量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噪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噪声会激化和提高采后黄瓜组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但噪声剂量超过95dB后,在作用初期会对该酶起到一定程度的钝化作用。在三种噪声剂量中,85dB的噪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抗坏血酸氧化酶 酶活性 噪声剂量 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对大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影响
9
作者 孙欣 刘丽君 李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7-289,共3页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坏血酸氧化酶 酶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与2,4-D对猴头菇抗坏血酸氧化酶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10
作者 王金胜 刘喜文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9-9,共1页
抗坏血酸氧化酶是一个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它与多种物质代谢如NADH,谷胱甘肽等有关,又与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有关。蛋白酶是水解酶类,它的活力高低与组织代谢及蛋白含量有关。生长调节剂已广泛用于提高食用菌产量。但关于猴头子实体生长过... 抗坏血酸氧化酶是一个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它与多种物质代谢如NADH,谷胱甘肽等有关,又与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有关。蛋白酶是水解酶类,它的活力高低与组织代谢及蛋白含量有关。生长调节剂已广泛用于提高食用菌产量。但关于猴头子实体生长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及生长调节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尚少报道,本文研究了猴头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及蛋白酶活力的变化,以及GA、2,4-D对这两种酶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氧化酶 GA 蛋白酶活力 子实体生长 生长调节剂 末端氧化酶 食用菌产量 抗坏血酸含量 NADH 水解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小麦抗赤霉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健容 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侵染后,感病品种凡6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一直下降,并随侵染发展下降幅度增大,而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在接种后一天有较大升高,以后几天仍然升高,只是上升幅度较小,直至显症后(接种后第6天)酶活才逐渐下降,但是酶活均较感病凡6高;抗病品种的病害症状出现比感病品种稍迟。据此,初步认为抗坏血酸氧化酶对抗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坏血酸氧化酶 赤霉菌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类氧化酶活性的铂-金枝状纳米粒子用于检测抗坏血酸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琴 杨勇 杨莉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9-1176,I0007-I0009,共11页
具有类酶活性的无机纳米材料因其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调节其类酶活性对于促进纳米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均匀性和稳定性的Pt-Au枝状纳米颗粒(Pt-Au DNPs),研究了动... 具有类酶活性的无机纳米材料因其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调节其类酶活性对于促进纳米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均匀性和稳定性的Pt-Au枝状纳米颗粒(Pt-Au DNPs),研究了动力学参数与纳米颗粒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Pt-Au DNPs的组成和结构对其类氧化酶活性有很大影响。同时利用其类氧化酶活性催化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来比色检测抗坏血酸(AA)。对AA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1~15μmol/L范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8 nmol/L。同时,发现虽然连续反应会降低Pt-Au DNP的催化性能,但其仍具有重复使用的潜力,这在可视化检测AA中并不常见。这项研究不仅提出了合成Pt-Au DNPs的方法,而且还显示了其在生物样品中进行AA含量分析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u DNPs 氧化酶活性 比色法 检测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R与抗坏血酸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宇芳 胡建坤 +4 位作者 郝云彬 相兴伟 杨会成 郑斌 肖金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4,共6页
研究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作用成分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抗坏血酸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剂化学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4-HR、抗坏血酸... 研究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作用成分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抗坏血酸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剂化学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4-HR、抗坏血酸均能抑制PPO活力,且对酶促反应有延滞作用,两者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72、2.02 mmol/L,对中华管鞭虾PPO的抑制作用都表现为竞争性抑制;化学动力学模拟分析显示4-HR、抗坏血酸均可与PPO双铜活性中心结合,其中4-HR可生成一种高稳定的多酚氧化酶络合物,持续有效地消耗PPO。4-HR、抗坏血酸均能有效抑制中华管鞭虾PPO酶促反应,其中4-HR抑制效果更显著。本实验为无硫复合抑制剂在海水虾捕捞与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多酚氧化酶 4-己基间苯二酚 抗坏血酸 化学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西葫芦叶片及果实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琳霞 雷逢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变化与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关系,揭示不同蔓性西葫芦长势和产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西葫芦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测...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变化与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关系,揭示不同蔓性西葫芦长势和产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西葫芦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测定西葫芦叶片、果实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及AAO活性,研究AAO活性与西葫芦叶片及果实发育的关系。【结果】在西葫芦生长发育过程中,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C1、C2的叶长、叶宽以及果实瓜长、瓜径均较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D1、D2大;而伴随着叶片与果实的发育,品种C1、C2叶片与果实中AAO活性均较品种D1、D2高,说明AAO活性与西葫芦叶片、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在收获期,品种C1、C2产量较品种D1、D2大。4个西葫芦品种的不同叶龄AAO活性均存在差异,其活性依次为:顶端发育叶片>中部发育叶片>下层衰老叶片,说明AAO可能参与叶片的抗衰老功能。【结论】AAO活性与西葫芦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对西葫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叶片发育 果实发育 抗坏血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草叶片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与乙二醛酶系统对铅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辛建攀 马思思 田如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3-1731,共9页
为了探明梭鱼草叶片细胞应对Pb^(2+)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以液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丙二醛(MDA)与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乙二醛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 mg/L Pb^(2+)胁迫第14天和... 为了探明梭鱼草叶片细胞应对Pb^(2+)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以液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丙二醛(MDA)与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乙二醛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 mg/L Pb^(2+)胁迫第14天和第21天时,梭鱼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非蛋白巯基总肽(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等抗氧化剂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第21天时叶片细胞中甲基乙二醛(MG)含量显著增加,而MDA含量无明显增加。(2)10.0 mg/L Pb^(2+)处理至第21天时,梭鱼草叶片MDA、MG、GSH及NPT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加,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甲基乙二醛酶Ⅱ(GlyⅡ)活性呈相反变化趋势。(3)在15.0 mg/L Pb^(2+)处理期间,梭鱼草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其GSH、NPT、PCs被诱导合成以螯合细胞中过量积累的Pb^(2+);同时叶片POD、SOD、APX活性和AsA含量显著增加。15.0 mg/L Pb^(2+)处理第21天时,乙二醛酶系统已经不能缓解高浓度Pb^(2+)胁迫诱发的羰基胁迫。可见,梭鱼草叶片对5.0 mg/L Pb^(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较高浓度(≥10.0 mg/L)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此时其主要通过合成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AsA含量来减缓氧化损伤;本试验条件下梭鱼草叶片乙二醛酶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胁迫 梭鱼草 氧化酶活性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乙二醛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抗坏血酸氧化酶年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延檮 寇元斌 +2 位作者 杨风歧 赵水清 薛俊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3-95,共3页
该文对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 rupprechtiiMagr)成年林木及苗木不同器官、不同时期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2mm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最高 ;体内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在生长季节较高 ;林木梢头... 该文对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 rupprechtiiMagr)成年林木及苗木不同器官、不同时期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2mm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最高 ;体内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在生长季节较高 ;林木梢头、叶、1年生枝及苗叶等生长部位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也较高 .抗坏因酸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关系较为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抗坏血酸氧化酶 年变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衍生物抑制蘑菇的多酚氧化酶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丁连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25,共4页
生果蔬的酶褐变主要由天然的酚化合物转换成醌,醌再聚合成褐、红或黑的色素所致。通常参与这一系列反应的是多酚氧化酶(PPO),
关键词 蘑菇 多酚氧化酶 抑制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结合抗坏血酸处理对于鲜切苹果果肉褐变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Jang J H (Jang, Ji-Hyun) Kim S T (Kim, Sang-Tae) Moon K D (Moon, Kwang-Deog) 《保鲜与加工》 CAS 2010年第5期56-56,共1页
研究了超声波结合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的影响。将切好的苹果块浸入蒸馏水或1%抗坏血酸溶液中后,用40 kHz的超声波处理1 min,分别记为处理US和AS。另取样品在1%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1 min而不进行超声处理,记为处理AA。处理后所有... 研究了超声波结合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的影响。将切好的苹果块浸入蒸馏水或1%抗坏血酸溶液中后,用40 kHz的超声波处理1 min,分别记为处理US和AS。另取样品在1%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1 min而不进行超声处理,记为处理AA。处理后所有样品均在4℃环境条件下贮藏12 d。结果表明,处理AS的果肉颜色明显好于其他2个处理,表现为较高的L值和较低的△E值,而处理US和AA果肉明显褐变。AS处理可显著抑制果肉褐变率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高达46%和98%,在整个贮藏过程中,AS处理样品中总酚含量最高。本实验结果表明,用超声波结合抗坏血酸对于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处理 果肉褐变 鲜切苹果 多酚氧化酶活性 酸处理 抑制作用 抗坏血酸溶液 苹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测定方法 被引量:40
19
作者 孙云 江春柳 +2 位作者 赖钟雄 邵巍 王秀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62-566,共5页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0,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mmol/L...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0,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mmol/L时茶树鲜叶APX活性最高;茶树鲜叶APX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福建7个主要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的APX活性最高,铁观音的APX活性最低;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变化趋势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老叶>嫩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鲜叶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 酶活性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表达调控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作用 被引量:66
20
作者 李泽琴 李静晓 张根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4,共10页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属于I型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它催化H2O2依赖的L-抗坏血酸氧化作用,对抗坏血酸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植物APX基因家族由4个亚家族组成,分别为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基因亚家族...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属于I型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它催化H2O2依赖的L-抗坏血酸氧化作用,对抗坏血酸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植物APX基因家族由4个亚家族组成,分别为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基因亚家族,每个亚家族中又含有不同的APX同工酶。作为植物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组分,APX在细胞H2O2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植物APX是氧化还原信号系统中调节细胞水平H2O2非常重要的一种酶,APX同工酶的表达机制非常复杂,细胞质APX受多种信号调节表达,两种叶绿体APX通过选择性剪接进行组织特异性调节。通过调控产生的APX可调节细胞中的氧化还原信号,进而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文章综述了植物APX的催化机制、表达调控机理以及响应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 环境胁迫 活性氧(ROS) 基因表达调控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