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雁冰 施建忠 +7 位作者 赵海丹 田国彬 王冬 宋家升 杨德全 邓国华 王秀荣 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对引起中国2006年山西、宁夏2省(区)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的代表毒株——A/chicken/Shanxi/2/2006(H5N1)(CK/SX/06)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特征,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其8个基因片段与中国传统H5N1亚... 对引起中国2006年山西、宁夏2省(区)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的代表毒株——A/chicken/Shanxi/2/2006(H5N1)(CK/SX/06)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特征,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其8个基因片段与中国传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GS/GD/1/96(H5N1)存在较大差异,属于新的基因型——山西鸡型;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其在抗原性方面与GS/GD/1/96同样存在较大变异,将其命名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以106EID50.0.1 mL-1剂量将该病毒经鼻腔接种4周龄SPF鸭以评价其对水禽的感染能力,结果表明其不感染鸭;常规方法接种BALB/c小鼠以评价其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和致病能力,结果表明其能感染小鼠,但不引起死亡,呈低致病力。说明该类型高致病性H5N1 HPAIV目前仅危害鸡,不具备感染水禽的能力,感染哺乳动物但不致死。该类型病毒的出现与流行为中国禽流感的免疫与防制提出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HPAIV CK/SX/2/06 山西鸡型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及其抗原变异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小芸 《北方牧业》 2022年第19期22-22,共1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病。超强毒株感染病程急促,感染后3~5天就造成鸡的高死亡率;耐过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不可逆损伤,免疫力严重受损,不仅易继发和并发其他疫病,而且对各种疫苗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病。超强毒株感染病程急促,感染后3~5天就造成鸡的高死亡率;耐过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不可逆损伤,免疫力严重受损,不仅易继发和并发其他疫病,而且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该病于1957年首次暴发于美国,随后在全球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免疫抑制病 抗原变异 超强毒株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免疫应答能力 中枢免疫器官 不可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H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
3
作者 王佳 吴宇伦 《信息通信》 2018年第9期63-64,共2页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会导致接种疫苗的失效,H1亚型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典型代表,研究机器学习在H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中的应用可实现利用决策树模型快速预测病毒的抗原性转变,进一步可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影响H1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会导致接种疫苗的失效,H1亚型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典型代表,研究机器学习在H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中的应用可实现利用决策树模型快速预测病毒的抗原性转变,进一步可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影响H1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从而为疫苗的推荐选择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抗原变异 机器学习 决策树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高死亡率的诱因——新城疫病毒的抗原变异
4
作者 李军改 曲平化 《北方牧业》 2012年第24期22-23,共2页
1 背景 目前肉鸡普遍发生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该病征以20日龄的鸡群发病率最高。也有部分鸡群在30扫龄后开始发病。鸡只甫先表现咳嗽、呼噜的呼吸道症状.粪便稀薄.随后出现零星死亡。剖检可见气管充血、出血,气管和支气管交叉处... 1 背景 目前肉鸡普遍发生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该病征以20日龄的鸡群发病率最高。也有部分鸡群在30扫龄后开始发病。鸡只甫先表现咳嗽、呼噜的呼吸道症状.粪便稀薄.随后出现零星死亡。剖检可见气管充血、出血,气管和支气管交叉处堵塞,随后继发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死亡率增加,使用任何药物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新城疫病毒 抗原变异 肉鸡 诱因 呼吸道症状 支气管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S145N变异株致病性及抗原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陆 郑鹿平 +2 位作者 赵军 王川庆 王泽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确定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蛋白S145N点突变对病毒毒力变化和抗原性变异的影响,笔者对从全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2株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和HP疫苗参考株进行了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半数鸡胚致死量(ELD50)、平均鸡... 为确定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蛋白S145N点突变对病毒毒力变化和抗原性变异的影响,笔者对从全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2株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和HP疫苗参考株进行了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半数鸡胚致死量(ELD50)、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和8周龄SPF鸡感染排毒试验,并与抗H9N2亚型AIV HP参考株HA蛋白单抗2A4和F6的血凝抑制(HI)和中和反应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毒力偏强,能引起部分SPF鸡发病和死亡,感染8周龄SPF鸡排毒时间更早,排毒期更长。单抗2A4和F6不能抑制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的血凝特性,也不能中和病毒感染CEF细胞。研究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呈现变异趋势,有毒力增强和抗原性变异毒株出现。S145为H9N2亚型AIV HA蛋白的1个抗原位点,是血凝抑制抗体结合的位点,但有该位点漂变导致抗原变异毒株出现,并可逃避免疫作用。这提示该病的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HA蛋白 S145N 致病性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145和153位抗原位点变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子轩 张楠 +5 位作者 胡群 全柯吉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5-1172,共8页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易发生抗原漂移,但识别我国H9N2亚型AIV流行株抗原差异性的关键抗原位点还不清楚。选取两株血凝抑制(HI)效价高的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2E4与2D6对A/Chicken/Shanghai/F/1998(H9N2)毒株施加抗体...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易发生抗原漂移,但识别我国H9N2亚型AIV流行株抗原差异性的关键抗原位点还不清楚。选取两株血凝抑制(HI)效价高的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2E4与2D6对A/Chicken/Shanghai/F/1998(H9N2)毒株施加抗体压力制备单抗逃逸突变株,鉴定抗原位点;利用单抗对2017—2019年H9N2亚型AIV代表株进行HI抗原谱分析,确定抗原位点与基因分型关系;分析我国H9N2亚型AIV相应抗原位点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单抗2E4与2D6分别识别HA头部的145位和153位抗原位点;2017—2019年华东地区H9N2亚型AIV分离株根据HA基因遗传进化树可分为Group 1和Group 2两大分支,Group 1代表株与两株单抗反应性好,而Group 2代表株与两株单抗反应性差,序列分析发现已发生S145D(16/16)和D153G(15/16)的突变;通过对我国1996—2021年禽源H9N2亚型AIV HA蛋白位点自然突变率分析发现,含HA蛋白145D和153G的毒株占比分别上升至68%和66%,成为优势流行株。单抗2E4可用于当前H9N2亚型AIV的抗原分型,抗原位点145位是鉴别Group 1和Group 2抗原群差异的分子靶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AIV HA蛋白 抗原变异 单抗逃逸突变株 抗原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株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赵康宁 杨忠龙 +6 位作者 陈怡 朱春成 郭云飞 印云聪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29-4040,共12页
为了解新出现的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遗传变异特征,对2022—2023年分离鉴定的H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对代表株进行了抗原差异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5株家禽源和1株野鸟源H3N3亚型AIV。全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1... 为了解新出现的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遗传变异特征,对2022—2023年分离鉴定的H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对代表株进行了抗原差异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5株家禽源和1株野鸟源H3N3亚型AIV。全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16株分离株均属于欧亚分支,其HA基因均源自H3N8亚型AIV,与人源H3N8亚型AIV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3%~99.2%;NA基因均源自H10N3亚型AIV,与人源H10N3亚型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1%~98.4%;内部基因片段均来自H9N2亚型AIV。分离株HA基因裂解位点均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分离毒株存在多个能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适应性及致病性的突变位点,如PB2蛋白的A588V和E627V突变、PB1蛋白的I368V和S375N突变等。抗原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华东地区早期流行株的HI抗体滴度相差1 log2~3 log2。因此,本研究分离的16株H3N3亚型AIV均为三源重组病毒,由H9N2亚型AIV提供全部内部基因,毒株存在多个哺乳动物适应性及致病性增强的突变,并已传播给野禽。本研究揭示了新型H3N3亚型AIV的遗传特征、变异和多宿主分布情况,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新型 H3N3亚型 基因变异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云南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两个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凤海 胡媛媛 +5 位作者 张文东 孔强 张应国 范泉水 赵焕云 张富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1,共6页
为明确2013年云南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Ⅲ-1和Ⅲ-2小分支间是否存在抗原性差异,以及这种抗原性差异是否与氨基酸位点变异有关,从2个小分支中选取7个毒株与疫苗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血清学交叉比对试验。结果表明,2个小分支HA基因核苷酸... 为明确2013年云南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Ⅲ-1和Ⅲ-2小分支间是否存在抗原性差异,以及这种抗原性差异是否与氨基酸位点变异有关,从2个小分支中选取7个毒株与疫苗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血清学交叉比对试验。结果表明,2个小分支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6%~98.4%,与2000年前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Ⅲ-1分支与2000年后疫苗株(ACKLGQ113和ACKDL2010)亲缘关系较近。血清学交叉比对试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Ⅲ-1和Ⅲ-2小分支间抗原性存在差别。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不同进化亚分支毒株与疫苗株相比氨基酸存在变异;与已报道的抗原表位关键性位点相比,Ⅲ-1分支中部分毒株抗原表位关键性位点存在变异,Ⅲ-2分支毒株无变异,但在其他8个氨基酸位点存在特有变异,是否存在未知抗原表位关键性位点,以及其他氨基酸位点变异是否会辅助性影响抗原变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进化分支 抗原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雅岭 王凯 +6 位作者 陈芳玲 曾晓飞 吴文德 黄甜 李雪 朱丙伦 陈汉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鉴定水牛临床感染伊氏锥虫的方法。试验以纯化的伊氏锥虫3D7腹水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伊氏锥虫5B9单抗作为第2抗体,建立了检测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ucoprotein,VS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鉴定水牛临床感染伊氏锥虫的方法。试验以纯化的伊氏锥虫3D7腹水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伊氏锥虫5B9单抗作为第2抗体,建立了检测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ucoprotein,VS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了灵敏度、特异性试验及初步检测应用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法检测阳性血清,1∶3200稀释时其D450nm值仍大于阴阳临界值;交叉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其不与泰勒虫、弓形虫、衣原体、大片吸虫等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用该法检测了当地82份水牛血清,阳性率为9.76%。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伊氏锥虫VSG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作为检测水牛临床感染伊氏锥虫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伊氏锥虫病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锥虫 变异表面糖蛋白(VSG)抗原 单抗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变异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谈国蕾 曹利 +1 位作者 刘新钰 张汉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应用测序列的方法,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和HBV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区变异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用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 目的应用测序列的方法,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和HBV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区变异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用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50例,应用测序列的方法测定HBV的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测定C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40例(42.6%)和54例(57.4%),未发现其他型和混合型,CHB组与HCC、CSH和LC组病毒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不同病情的HBV感染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区(T1762/A1764双变异)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C区变异(A1896变异)在不同病情和不同基因型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流行的HBV主要基因型是B和C,C型感染可以引起较重的肝病,尤其是BCP发生双变异者;HBV基因型是影响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抗原变异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瘦素水平、瘦素受体变异与乳腺癌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璟 韩存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瘦素受体变异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原发病例94例作为病例组,按照频数匹配的方法选择一般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E...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瘦素受体变异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原发病例94例作为病例组,按照频数匹配的方法选择一般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ELISA方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01)。各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P=0.004),且等位基因G在两组的分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03,P<0.001)。与AA型基因携带者相比,AG型携带者患病的危险度为1.33(95%CI为0.63-2.70),GG型携带者患病的危险度为7.14(95%CI为1.92-25.64),变异型等位基因G(AG+GG)携带者患病的危险度为2.04(95%CI为1.09-3.82)。结论血清瘦素水平高,瘦素受体变异为乳腺癌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瘦素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何秀苗 阳秀英 韦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2期48-51,共4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抗原变异和超强毒株在免疫鸡群的出现,使IBD的防控面临新...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抗原变异和超强毒株在免疫鸡群的出现,使IBD的防控面临新的困难。文章简要概述近几年来,IBD在病原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原性、致病性、毒力与抗原的变异、疾病诊断和防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抗原变异 毒力变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崧 刘秀梵 崔治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文综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IBDV的抗原变异主要与病毒 VP2蛋白的 2个亲水区有关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地区分离到超强毒株与欧洲的超强毒株间有相似的来源 ,超强毒株赖以产生的分子基础... 本文综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IBDV的抗原变异主要与病毒 VP2蛋白的 2个亲水区有关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地区分离到超强毒株与欧洲的超强毒株间有相似的来源 ,超强毒株赖以产生的分子基础尚不明确 ,且新的超强毒株不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抗原变异 毒力 重组疫苗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基因组 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广波 潘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甲型猪源性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其可引起猪、禽和人的上呼吸道感染。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新的不能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并经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在美国... 甲型猪源性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其可引起猪、禽和人的上呼吸道感染。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新的不能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并经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在美国和墨西哥引起暴发流行,并蔓延到世界各地,引起一些感染者死亡。文中综述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基因分型、抗原特征、传播特点、致病特点、治疗等方面与已知各流感病毒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基因型 抗原变异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燕 崔东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抗原变异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重复基因K与梅毒持续感染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吴坚 杨斌 杨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近年来,全球梅毒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Tp)作为梅毒的致病病原体,可引起宿主慢性持续感染。Tp是如何出现抗原变异从而逃避宿主免疫识别,最终导致持续感染正成为近年研究热点。Tp重复基因K(tprK)作为Tp重复基因(tpr)家族成员之... 近年来,全球梅毒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Tp)作为梅毒的致病病原体,可引起宿主慢性持续感染。Tp是如何出现抗原变异从而逃避宿主免疫识别,最终导致持续感染正成为近年研究热点。Tp重复基因K(tprK)作为Tp重复基因(tpr)家族成员之一,由于其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可变性,在Tp逃避宿主免疫监视、造成慢性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tprK来源、基因结构特点、抗原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及研究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重复基因K 梅毒螺旋体 抗原变异 免疫逃逸 持续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金海 丁伯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19-22,共4页
对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新的分类地位、基因结构特点、病毒蛋白的功能、病毒在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特点、毒株变异等新进展及病毒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作了综述 。
关键词 PRRSV 分类地位 基因 病毒蛋白 增殖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林 刘兴友 +3 位作者 刘明成 王保利 崔金忠 宋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病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该类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有待于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IBDV 生物学特性 分子生物学特性 毒力变异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法分离伊氏锥虫VSG基因的研究
19
作者 周金林 沈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应用异硫氰酸胍一酚一氯仿一步法分离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ShTatl的二个抗原变异体ShTat1 3和ShTat1 5总RNA ,在含有甲醛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根据布氏锥虫VSGmRNA3’端保守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个互补于它的含十... 应用异硫氰酸胍一酚一氯仿一步法分离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ShTatl的二个抗原变异体ShTat1 3和ShTat1 5总RNA ,在含有甲醛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根据布氏锥虫VSGmRNA3’端保守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个互补于它的含十八个碱基的寡核苷酸 5’—GGTGTTAAAATATATCAG— 3’ ,经32 P标记 ,Northern杂交 ,首次证明伊氏锥虫含有同样的保守序列。利用合成的十八碱基寡核苷酸作为反转录特异引物 ,成功合成cDNA第一链 ,以cDNA第一链作为PCR扩增模板 ,均能特异性的扩增出一条主带为 1 5kb的DNA ,与VSG基因大小相符。根据所有锥虫mRNA在 5’端的保守序列 ,设计合成了RT -PCR下游引物 5’—GAACAGTTTCTG TACTATATTG— 3’。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的二个变体ShTat1 3和ShTat1 5的RNA ,进行RT—PCR扩增 ,均特异性地分离出VSG基因 ,二个变异体VSG基因大小差异显著 ,其中ShTat1 3的VSG基因为 1 7kb ,而ShTat1 5的VSG基因则为 1 4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VSG基因 分离 RT-PCR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猪口蹄疫的防控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遂如 《养猪》 2016年第6期84-86,共3页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口蹄疫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定位为严格控制、强制免疫的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传播快,传染性强,一旦暴发流行,危害甚大,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严重打击。虽然我国防控口蹄疫取得了重大进...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口蹄疫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定位为严格控制、强制免疫的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传播快,传染性强,一旦暴发流行,危害甚大,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严重打击。虽然我国防控口蹄疫取得了重大进展,疫情稳定,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加大对口蹄疫的防控力度。本文就当前猪口蹄疫的防控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 防控力 动物传染病 畜牧业生产 烈性传染病 强制免疫 拓扑型 抗原变异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