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2阳性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策
1
作者 刘肖雨 李析胤 +2 位作者 赵琪 钱若溪 聂建云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7-622,共6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然而,其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这...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然而,其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威胁生命,迫使治疗中断。本文系统综述了ADC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副作用机制及其管理策略,重点探讨了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和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等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肺病、心脏毒性等关键副作用的发生机制。基于临床数据提出早期监测与规范化干预措施,强调早期识别和规范化管理对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优化ADC设计以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时代从乳腺癌分子分型探讨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雪儿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3-1082,共10页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分型。然而既往的分子分型方法导致处...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分型。然而既往的分子分型方法导致处于HER2低表达状态患者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飞速发展,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获得了新的治疗选择,并促进了当前国内外指南中对HER2表达状态判定标准的更新——基于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技术,将HER2的表达分为HER2阳性(IHC 3+或IHC 2+/ISH+)、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以及HER2阴性(IHC 0)3种情况。ADC是一种由连接子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物质偶联而成的免疫偶联物。在乳腺癌领域,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以HER2为靶点的ADC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德曲妥珠单抗(T-DXd)以及以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为靶点的ADC戈沙妥珠单抗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随着DESTINY-Breast03等Ⅲ期临床试验发现T-DXd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优于T-DM1(完全缓解率约为T-DM1的2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T-DM1的4倍),T-DXd现今已经替代T-DM1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唯一推荐的药物,也是脑转移局部治疗后二线治疗的选择。Ⅲ期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4证实T-DXd同样可使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获益,这进一步改变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并支持重新定义HER2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必要。Ⅲ期临床试验ASCENT证实戈沙妥珠单抗可显著改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且Ⅱ期临床试验NeoSTAR发现该药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目前T-DM1、T-DXd和戈沙妥珠单抗均已在国外和中国陆续获批上市。其他如HER3-DXd、Dato-DXd及中国研发的纬迪西妥单抗(RC48)等ADC药物也正在乳腺癌等肿瘤中广泛地开展临床研究。此外,尚有多种其他分子靶点的ADC仍正在积极地研发中。本文旨在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ADC药物治疗出发,介绍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ADC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Her-2药物T-DM1 被引量:6
3
作者 岳健 徐兵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203-1206,共4页
T-DM1是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具有曲妥珠单抗类似的生物活性,可特异性的将强效抗微管药物DM1释放至Her-2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内。T-DM1单药疗效优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有望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比较T-DM1与曲妥... T-DM1是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具有曲妥珠单抗类似的生物活性,可特异性的将强效抗微管药物DM1释放至Her-2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内。T-DM1单药疗效优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有望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比较T-DM1与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试验正在进行中。该药是继曲妥珠单抗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抗Her-2药物。美国FDA正式批准T-DM1作为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M1 乳腺癌 HER-2阳性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SGN-35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春芳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62-865,共4页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完善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治疗HL的热点。SGN-35是一种能靶向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由药物、抗体以及偶联...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完善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治疗HL的热点。SGN-35是一种能靶向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由药物、抗体以及偶联抗体和药物的接头(linker)3个部分组成。ADC通过其抗体部分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将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运载到肿瘤细胞,经过内化进入靶细胞,释放出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文中综述SGN-35各组成部分的特点、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N-35抗体-药物偶联物 靶向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靶向治疗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吕青 王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采用含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方案,然而仍有部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患者无法获得临床治愈。近年来,不少新开发的单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采用含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方案,然而仍有部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患者无法获得临床治愈。近年来,不少新开发的单抗类药物用于治疗DLBCL,显著改善了R/R DLBCL的预后。本综述系统讨论这些单抗类药物,包括传统简单结构的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首先介绍除利妥昔单抗以外的其他传统单抗,主要涉及单抗结构上的改进及针对更多的靶点。接着详细阐述bsAb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各种不同双抗结合位点带来的多种可能及尝试。最后对ADCs的作用机制及结构各部分做详细的分析比较。文中还介绍这些单抗类药物用于治疗DLBCL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包括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等疗效结果,以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体-药物偶联物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DLL3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姚云峰(综述) 曹春(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3-737,共5页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神经内分泌癌,针对SCLC的一线治疗改善有限,目前尚无靶向治疗方法。Dalta样配体3(DLL3)是Notch信号抑制配体,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其在SCLC细胞表面过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上几乎不表达。当前...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神经内分泌癌,针对SCLC的一线治疗改善有限,目前尚无靶向治疗方法。Dalta样配体3(DLL3)是Notch信号抑制配体,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其在SCLC细胞表面过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上几乎不表达。当前正在开发几种DLL3靶向疗法,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ADC)、T细胞衔接器(TCE)分子和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SCLC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癌。在SCLC治疗中,DLL3靶向ADC药物临床研究结果不理想,但DLL3靶向TCE和CAR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出了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回顾了目前正在开发的几种靶向DLL3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数据,讨论了DLL3靶向治疗的挑战和机遇,为临床治疗SCLC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Delta样配体3 抗体-药物偶联物 T细胞衔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HER2基因突变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孔令平 钟殿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8-1112,共5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率约占所有肺癌的8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是ERBB/HER家族中的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率约占所有肺癌的8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是ERBB/HER家族中的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其他家族成员一起激活下游信号传导。HER2基因突变与许多上皮细胞癌症的恶化程度密切相关,HER2基因突变的肿瘤表现出较强的转移能力和侵润能力,对化疗的敏感性也较差,且易复发。目前肺癌驱动基因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作为驱动基因,NSCLC中HER2基因突变频率相对于EGFR较低,但是其肺癌驱动机制明确且部分靶向治疗有效,将来可能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手段。本文重点讨论HER2基因突变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