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把握世界发展脉博 促进我国电子出版
- 1
-
-
作者
MILIA’98中国参展代表团
-
出处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
1998年第5期5-12,共2页
-
文摘
为跟踪海外多媒体出版物发展的趋势,促进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新闻出版署组织中国代表团,于1998年2月8—11日赴法国参加了戛纳电子出版物博览会(MILIA’98)。 戛纳电子出版物博览会(MILIA’98),由瑞德国际展览公司举办。
-
关键词
把握世界
电子出版物
脉博
电子出版业
新闻出版署
博览会
中图
戛纳
多媒体出版物
光盘
-
分类号
F76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世界观·矛盾观——艺术辩证法研究札记之一
- 2
-
-
作者
李明泉
-
机构
达县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6-29,共4页
-
文摘
“艺术辩证法”不只是一些辩证范畴,诸如虚实、内外、正反、刚柔、强弱、大小等在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上的操作运用,而是一个包容量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而丰富的体现,是事物辩证运动规律在创作与评论中的生动而深刻的反映。更本质地说:“艺术辩证法”是一种审美地把握世界的世界观,一种营构独特艺术世界的思维方式,一种坚持生活与创作、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历史、写实与写意、歌颂与暴露等辩证运动关系的创作精神。 这里,着重谈谈世界观和矛盾观之于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的知识。
-
关键词
艺术辩证法
世界观
矛盾观
札记
辩证运动
全等
艺术创作
营构
把握世界
现实主义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 3
-
-
作者
张小元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6年第5期42-45,共4页
-
文摘
一 马克思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理解为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这与先前的主体与客体的划分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客体是自在的存在,它不会自然而然地“进化”为人的对象。马克思说:“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对象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人的本质力量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的力量,表现为人对吐界的把握方式和能力。这种把握不是被动的、静观的或机械的,它是主体主动的、能动的把握和实现。文学艺术的客观性、普遍性来自于主体的能动性。反过来说,正是被动地接受,刻板的摹仿形成了无普遍必然性的主观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
-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作家
艺术传统
把握世界
皮亚杰
《文学原理》
心理定势
艺术发展
能动性
深层结构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超前认识的内在逻辑结构
- 4
-
-
作者
董莉
-
机构
广东医学院
-
出处
《现代哲学》
1997年第3期66-69,共4页
-
-
关键词
超前认识
实践活动
内在逻辑
未来世界
实践主体
未来人
精神条件
把握世界
主观创造
实践结果
-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庞中英
-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E期52-53,共2页
-
文摘
全球化是一个至今还没有准确定义的很时髦的概念,一时间,它似乎成了民族主义的对立面: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力量,而民族主义则是分裂的力量。另一方面承继一些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许多人认为民族主义会由于全球化的发展而趋于消失。果真如此吗?阐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是认识民族主义的未来和把握世界形势走向的关键。
-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把握世界
行为体
真如
全球网络
对立面
全球价值观
世界一体化
冲突和合作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道德的主观性及伦理学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何历宇
-
出处
《云梦学刊》
1998年第2期11-14,37,共5页
-
-
关键词
主观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个体道德
道德建设
主观精神
政治法律
社会生活
道德理想主义
把握世界
社会道德
-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