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致富好项目——食用菌生产投入小 产出高 时间短 见效快 本刊与食用菌专家使用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
1
《农家致富》 2005年第4期54-54,共1页
为优化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开拓农民致富途径,我刊与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联合法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本培训以教学促进生产,以生产指导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地,一用就灵。”切实为广大读者及农民朋友... 为优化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开拓农民致富途径,我刊与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联合法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本培训以教学促进生产,以生产指导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地,一用就灵。”切实为广大读者及农民朋友着想,提供真实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致富 食用菌生产 项目 产出 农业结构调整 技术培 食用菌栽 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培训班即将举行
2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4年第3期86-86,共1页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社会对苗木、花卉、瓜果、药用植物等作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以种苗快速繁育和工厂化生产为核心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条件下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园艺企业和科研教学...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社会对苗木、花卉、瓜果、药用植物等作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以种苗快速繁育和工厂化生产为核心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条件下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园艺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纷纷建立了组织培养室,虽然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但对组培人才需求是一致的。为了全面系统地培养植物组培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组培实验室拟定期举办组培技术培训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技术 组织养室 植物组织 农业科技园区 种苗 植物组 专业银行 交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组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维 王毅敏 +4 位作者 吕丽霞 王秀荣 师阳阳 韩丽娜 丁洁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杏组织培养技术是杏优良品种扩繁保存、新品种选育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杏组织培养研究现状,涵括了外植体选择及灭菌方法、培养基类型及其添加物、组培所需环境条件及存在问题、育种过程中的应用... 杏组织培养技术是杏优良品种扩繁保存、新品种选育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杏组织培养研究现状,涵括了外植体选择及灭菌方法、培养基类型及其添加物、组培所需环境条件及存在问题、育种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对杏组培研究的前景展望,旨在对我国杏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建议,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遗传转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的优化与实践——以博白林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春光 李漫 +2 位作者 谭上权 卢思敏 韦海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82-183,186,共3页
国家储备林作为珍贵的森林资源,对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林分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博白林场国家储备林的当前状况,识别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改培原则的指导下,分别为改造培育型和提质培优型两... 国家储备林作为珍贵的森林资源,对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林分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博白林场国家储备林的当前状况,识别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改培原则的指导下,分别为改造培育型和提质培优型两大类储备林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培措施。该改培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立地条件和现实状况,科学合理且易于操作,不仅能有效改善林分结构,优化目标树种的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发挥林分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改培过程中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体现了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有利于国家储备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技术 优化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浦市马蹄组培苗种植技术要点
5
作者 张先兰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0期63-65,共3页
荔浦市具备种植马蹄的天然优势,其气候环境完全符合马蹄的生长需求,但是,要想实现高产稳产,需精准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简述了荔浦市马蹄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并从选种、育苗技术与秧田管理、标准化定植、生长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和病虫害防... 荔浦市具备种植马蹄的天然优势,其气候环境完全符合马蹄的生长需求,但是,要想实现高产稳产,需精准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简述了荔浦市马蹄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并从选种、育苗技术与秧田管理、标准化定植、生长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出发,分析了荔浦市马蹄种植技术要点,希望能为马蹄种植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市 马蹄 苗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花梗腋芽脱毒组培快繁技术分析
6
作者 米晓洁 《花卉》 2025年第11期4-6,共3页
蝴蝶兰花梗腋芽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增强脱毒效果的关键保障。在此之上,具体采用对比试验法,阐述了花梗腋芽培养技术与脱毒剂优选技术要点。为进一步改善蝴蝶兰栽培质量,有必要从茎尖双效预处理技术体系构建、调控组培快繁环... 蝴蝶兰花梗腋芽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增强脱毒效果的关键保障。在此之上,具体采用对比试验法,阐述了花梗腋芽培养技术与脱毒剂优选技术要点。为进一步改善蝴蝶兰栽培质量,有必要从茎尖双效预处理技术体系构建、调控组培快繁环境参数、加强标准化增殖培养3个方面,创造有利的组培快繁技术应用条件,旨在提供明确的蝴蝶兰脱病毒操作指导,积极解决无毒苗培育问题,通过运用该技术促进蝴蝶兰植物良性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花梗腋芽 脱毒剂 快繁技术 氨基寡糖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技术
7
作者 薛莹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94-96,共3页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土壤肥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其核心的土壤培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改善作物品质。该文基于对有机...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土壤肥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其核心的土壤培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改善作物品质。该文基于对有机农业与土壤培肥技术的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了土壤培肥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具体阐述了该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旨在为有机农业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进一步丰富土壤培肥技术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土壤技术 土壤结构改良 绿肥作物种植 有机肥施用 秸秆还田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焦洁洁 扈嘉鑫 +3 位作者 徐栋斌 江秀琴 郑炳松 闫道良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5期25-30,共6页
冬青属植物是集观赏和药用为一体的新星植物,近年来备受关注。因冬青属植物种子一般具有深度休眠特性,严重阻碍了对冬青属植物资源的研发及利用。然而,随着对冬青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断取得进展,这为冬青属植物的保育和开发利用奠定了... 冬青属植物是集观赏和药用为一体的新星植物,近年来备受关注。因冬青属植物种子一般具有深度休眠特性,严重阻碍了对冬青属植物资源的研发及利用。然而,随着对冬青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断取得进展,这为冬青属植物的保育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培养基的配方、激素水平及培养条件等方面论述冬青属组织培养技术现状,同时也为基因编辑、遗传改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参考。此外,对冬青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适应的特性,从而为推动冬青属植物在农业、药用和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属 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栽培的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继华 《江西农业》 2024年第4期56-58,共3页
有机农业栽培种植活动中,施肥、土壤培肥等技术的使用是实现有机种植的关键.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还需结合地区的气候、环境特征等,从有效施肥、土壤培肥入手,综合各项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肥料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机无公害,保证... 有机农业栽培种植活动中,施肥、土壤培肥等技术的使用是实现有机种植的关键.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还需结合地区的气候、环境特征等,从有效施肥、土壤培肥入手,综合各项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肥料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机无公害,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从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利用角度出发,达到既能实现节能环保效果,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的目的.具体需要结合有机农业栽培作业活动的特点及施肥关键环节的特点,对有机农业栽培技术、土壤培肥技术等予以有效应用,以此保证后期的收获效果,切实达到无公害、绿色环保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栽 土壤技术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通透式高产栽培农机化技术推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旭明 胡晓霞 白玉翠 《当代农机》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阐述了玉米通透式高产栽培全程机械化技术,总结了应用该技术的种植要点,分析了该技术的推广效果。
关键词 玉米 增产 通透式 技术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欣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3期60-62,共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的高速发展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绿色环保理念的全面推广下,社会各界对农业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有机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机农业种植不仅能够...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的高速发展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绿色环保理念的全面推广下,社会各界对农业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有机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机农业种植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种植环境,推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土壤贫瘠问题的出现对有机农业种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该文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土壤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枣园土壤培肥技术
12
作者 宋韬亮 吴硕 +1 位作者 魏薇 贾彦丽 《河北果树》 2024年第4期43-43,共1页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人多地少,而盐碱地是很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我省沧州市黄骅冬枣及金丝小枣是盐碱地上重要的林果树种,对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盐碱地枣园土壤培肥技术进行介绍,以期提高盐碱地的...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人多地少,而盐碱地是很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我省沧州市黄骅冬枣及金丝小枣是盐碱地上重要的林果树种,对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盐碱地枣园土壤培肥技术进行介绍,以期提高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金丝小枣 土地后备资源 土壤技术 综合利用价值 从实际出发 枣园 黄骅冬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林木辽东栎改培技术措施
13
作者 徐志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8期95-97,共3页
实施内容为2022年国家特殊级珍稀林木辽东栎培育项目,实施地点为太岳林局马西林场,行政区划位于沁源县法中乡桑凹村、李家庄村。结合森林资源现状,对辖区天然林资源实施辽东栎改培示范林600亩。通过提高辽东栎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蓄... 实施内容为2022年国家特殊级珍稀林木辽东栎培育项目,实施地点为太岳林局马西林场,行政区划位于沁源县法中乡桑凹村、李家庄村。结合森林资源现状,对辖区天然林资源实施辽东栎改培示范林600亩。通过提高辽东栎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蓄积,降低灌木种类数量及其生长量,增加草本植物种类及其生长量,有效改善林地卫生状况和林木生长条件,改善特殊及珍稀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其健壮生长与繁殖,提高林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林木 辽东栎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4
作者 周雪娟 赵梦茹 +3 位作者 程美丽 牛岩岩 李易 刘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70-74,共5页
为建立白术优良单株茎尖脱毒组培再生体系,选育优质白术种苗,推广白术工厂化育苗和良种良法,选取优良白术单株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初代诱导、继代培养、茎尖脱毒、RT-PCR鉴定、生根培养、炼苗驯化移栽、药材质量检测等过程,研究最适白术... 为建立白术优良单株茎尖脱毒组培再生体系,选育优质白术种苗,推广白术工厂化育苗和良种良法,选取优良白术单株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初代诱导、继代培养、茎尖脱毒、RT-PCR鉴定、生根培养、炼苗驯化移栽、药材质量检测等过程,研究最适白术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白术经40℃处理30 d,剥离茎尖进行培养,可将植株体内携带的病毒去除,获得脱毒苗;白术不定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5~2.0 mg/L+IBA 0.2 mg/L+3%蔗糖+0.6%琼脂,不定芽诱导率达90%以上,增殖系数最高可达3.63~4.70,增殖周期为30 d;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50 mg/L+活性炭3.0 g/L+3%蔗糖+0.6%琼脂,生根率达96%,炼苗后存活率达到95%以上。3月底移栽,11月底采挖并进行初加工。经检测,一年生脱毒白术药材总灰分含量4.8%,浸出物含量56.6%,符合规定。成功建立了白术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获得优良的白术脱毒种苗,缩短生产周期,改善白术药材生产现状,可为白术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茎尖脱毒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平2号”油茶组培快繁技术
15
作者 田兴军 陈明德 +2 位作者 刘晓宏 宋娟 田怀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1-3,共3页
以“黎平2号”良种油茶带芽嫩茎作为外植体,分析在不同的消毒方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下“黎平2号”油茶的诱芽、增殖、生根情况,构建“黎平2号”油茶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此次实验中,最适合“黎平2号”油茶的消毒试剂组合为75%乙醇消... 以“黎平2号”良种油茶带芽嫩茎作为外植体,分析在不同的消毒方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下“黎平2号”油茶的诱芽、增殖、生根情况,构建“黎平2号”油茶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此次实验中,最适合“黎平2号”油茶的消毒试剂组合为75%乙醇消毒30 s后再用0.1%氯化汞消毒10 min,这一消毒方式下的“黎平2号”外植体的存活率为63%,褐化率为3%,污染率为17%;最适合“黎平2号”油茶不定芽诱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为MS+1 mg/L 6-BA+0.4 mg/L NAA+0.06 mg/L TDZ,这一配比下的黎平2号外植体的出芽率达到98%,诱导率达到88%;最适合外植体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MS+0.5 mg/L6-BA+0.04 mg/L NAA+0.03 mg/L TDZ+0.2 mg/L IBA,增殖系数为9.2倍,玻璃化率为26%;最适合“黎平2号”外植体生长的调节剂组合为0.5MS+0.6 mg/L NAA+0.5 mg/L IBA,生根率达到86%,平均生根条数达到2.8条,平均根长为2.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平2号”油茶 快繁技术 外植体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洋楹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晏姝 胡德活 +3 位作者 韦如萍 王润辉 郑会全 曾建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69,共5页
以南洋楹优树种子无菌苗单株作为初始外植体,通过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培养基配方,并对诱导增殖流程、培养条件、炼苗等技术环节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南洋楹无性系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南洋楹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MS+6BA 0.... 以南洋楹优树种子无菌苗单株作为初始外植体,通过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培养基配方,并对诱导增殖流程、培养条件、炼苗等技术环节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南洋楹无性系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南洋楹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诱导分化2周期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S+6BA 0.2 mg/L+NAA0.02 mg/L+蔗糖30 g/L,采用自然光源培养4周期,可显著抑制玻璃化现象,增殖倍数达4.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IBA 0.2 mg/L+蔗糖20 g/L,生根率72.3%;将生根与炼苗过程结合进行可增强植株抗性,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楹 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掌组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晓青 朱世东 +3 位作者 张克永 梁丽建 佘建明 叶晓青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白掌(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是优良的室内观花观叶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综述国内外白掌组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外植体选择、消毒处理、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到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 白掌(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是优良的室内观花观叶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综述国内外白掌组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外植体选择、消毒处理、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到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白掌组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掌 技术 激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劲驰 周波 +2 位作者 黎健龙 唐颢 操君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1,共7页
连续5年对蚯蚓生物有机培肥的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生物有机培肥处理(100% FBO)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微生物量... 连续5年对蚯蚓生物有机培肥的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生物有机培肥处理(100% FBO)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呼吸速率、微生物熵、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表征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指标,并可以显著提升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在20~40 cm土层,100%FBO处理的微生物和酶活性相关指标也高于CK,但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并提升与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类酶的活性,有利于受损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全面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生物有机技术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茶园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旭燕 徐根娣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综述了浙贝母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浙贝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浙贝母 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台湾青枣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红梅 续九如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65-70,共6页
以种植于大棚内的4个台湾青枣品种2年生嫁接苗嫩梢作外植体,进行了外植体表面灭菌,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IBA、KT、NAA激素的启动、分化、生根培养的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嫩梢外植体表灭菌,用0.1%HgC l2消毒液二次灭... 以种植于大棚内的4个台湾青枣品种2年生嫁接苗嫩梢作外植体,进行了外植体表面灭菌,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IBA、KT、NAA激素的启动、分化、生根培养的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嫩梢外植体表灭菌,用0.1%HgC l2消毒液二次灭菌的效果为好,其组培适宜的外植体为一年生健壮枝条的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4月份为最佳的采集时间。台湾青枣4个品种(五千种、黄冠、高朗一号、蜜枣)最适的启动培养基均为MS+6-BA1.0 mg/L+IBA0.1 mg/L。分化培养基则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拟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台湾青枣普遍存在组培苗生根困难的问题,其"五千种"组培的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 mg/L+NAA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枣 技术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