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四端网络模型的完善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成兵 顾煜炯 李增志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四端网络模型是一种精确的低阶分布质量模型 ,在理想化扭振模型基础上 ,从满足现场生产实际角度出发 ,考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阻尼和附加惯量的影响 ,对该模型作了进一步完善。详细推导了两种情况下轴系扭振特性传递方程式 ,虽然... 四端网络模型是一种精确的低阶分布质量模型 ,在理想化扭振模型基础上 ,从满足现场生产实际角度出发 ,考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阻尼和附加惯量的影响 ,对该模型作了进一步完善。详细推导了两种情况下轴系扭振特性传递方程式 ,虽然它们具有相似的方程形式 ,但方程式中的轴系扭振特性参数却是不同的。结合具体算例 ,比较了在不同阻尼系数比情况下 ,机组轴系各阶固有频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轴系 扭振模型 四端网络模型 阻尼 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参数识别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金铁铮 张磊 +3 位作者 徐亚涛 张俊杰 崔亚辉 顾煜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扭振在线监测和保护设备的扭应力分析精度取决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与实际轴系在扭振固有特性上的一致性。然而,在模化过程中模型的刚度往往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扭振分析的准确性。为了估算出模型的扭转刚度参数并消除其扭振固... 扭振在线监测和保护设备的扭应力分析精度取决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与实际轴系在扭振固有特性上的一致性。然而,在模化过程中模型的刚度往往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扭振分析的准确性。为了估算出模型的扭转刚度参数并消除其扭振固有特性误差,提出了一种通过建立刚度参数微增量与模型固有特性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方程,求解刚度参数调整量的参数识别方法。经过反复迭代,调整后模型的扭振固有特性可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从而保证扭振应力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轴系 扭振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升机综合扭振模型的发动机扭振抑制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缪丽祯 张海波 +1 位作者 孙丰勇 居新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了抑制直升机机动飞行时涡轴发动机自由涡轮、燃油调节系统出现的耦合扭振不稳定性,充分考虑了由旋翼、桨毂、传动系统、发动机以及机身组成的扭矩动力传递链的动态响应过程,建立了具有一定置信度的直升机综合扭振模型;并根据扭矩动... 为了抑制直升机机动飞行时涡轴发动机自由涡轮、燃油调节系统出现的耦合扭振不稳定性,充分考虑了由旋翼、桨毂、传动系统、发动机以及机身组成的扭矩动力传递链的动态响应过程,建立了具有一定置信度的直升机综合扭振模型;并根据扭矩动力传递链特点,设计了作用于发动机转速控制回路的附加相移小的陷波滤波器以抑制综合扭振模型中涡轴发动机扭振。数字仿真表明,所建立的直升机综合扭振模型,在时域中,不同高度、马赫数下均可见低频扭振和高频扭振,与频域计算得到的低阶扭振频率1.92Hz,高阶扭振频率52.52Hz相符。同时,设计的扭振滤波器滤波幅值约-20d B,相角变化在±50°范围内,通频带附加相移小,能较为显著地抑制自由涡轮、燃油调节系统耦合扭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发动机 综合扭振模型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机械扭振模型在线自适应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亚辉 张俊杰 +4 位作者 顾煜炯 俎海东 赵宗彬 金铁铮 渠福来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0-372,376,共4页
现有理论方法不能随着旋转机械的运行实时地调整扭振模型,且准确性较差。因此,根据轴系机头、机尾测速齿轮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得到轴系的扭振固有频率,并将其与计算所得的扭振固有频率进行比较,得到固有频率变化与扭转刚度变化的关系... 现有理论方法不能随着旋转机械的运行实时地调整扭振模型,且准确性较差。因此,根据轴系机头、机尾测速齿轮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得到轴系的扭振固有频率,并将其与计算所得的扭振固有频率进行比较,得到固有频率变化与扭转刚度变化的关系方程组;求解该方程组后,在线自适应调整轴系的扭转刚度,即可得到准确的扭振固有频率。将此方法应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在机组运行工况改变、扭振模型误差、汽缸内蒸汽温度变化、轴系扭振固有特性发生偏移的情况下,可准确获得机组轴系扭振固有频率。提出了一种实时在线自适应调整轴系扭振模型的方法,使扭振模型反映的固有特性与旋转机械的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汽轮发电机组 在线自适应调整 扭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发动机扭振实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晓辉 汪杨凡 +3 位作者 李文礼 王晶晶 张向奎 何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了利用高瞬态电机在台架上模拟发动机高瞬态扭振工况,对发动机运动部件的惯性载荷所引起的激振力矩与汽缸内因气体压力变化而产生的激振力矩进行数值求解与建模,将模拟得到的两部分力矩相叠加获得发动机实时扭矩。本模型以某款四缸四... 为了利用高瞬态电机在台架上模拟发动机高瞬态扭振工况,对发动机运动部件的惯性载荷所引起的激振力矩与汽缸内因气体压力变化而产生的激振力矩进行数值求解与建模,将模拟得到的两部分力矩相叠加获得发动机实时扭矩。本模型以某款四缸四冲程发动机为参考机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一套可以应用于汽车试验台架的发动机扭振实时仿真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商业软件AMESim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最小误差可以达到2.59 N·m,平均误差可以达到7.07 N·m,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扭振模型 实时模型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转子扭振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应光耀 刘淑莲 +1 位作者 蔡文方 张宝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1-423,共3页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转子的有限元模型,求解出该转子扭振频率,分析温度、疲劳和惯量盘与扭振固有频率间的关系,找到其对扭振频率影响因素敏感性,为转轴设计计算扭转频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轴系 扭振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扭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荣 江征风 +1 位作者 陈雷 胡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对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化方法建立了DMF-CS长弧形弹簧静力学模型,获得其整体扭转特性仿真结果;根据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DMF-CS多自由度扭振模型,获得其局部扭转特性仿真结果;完成了DMF-CS... 对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化方法建立了DMF-CS长弧形弹簧静力学模型,获得其整体扭转特性仿真结果;根据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DMF-CS多自由度扭振模型,获得其局部扭转特性仿真结果;完成了DMF-CS扭转特性试验,验证了上述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理论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DMF-CS扭转刚度与阻尼具有转速相关性,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阻尼耗能随着扭转角的增大而增加。上述结果说明DMF-CS在车辆低速区时能满足理想扭转特性要求,高速区时其减振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 多自由度扭振模型 阻尼 转速相关性 理想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铣头传动系统扭转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昆平 严江云 +1 位作者 赵建华 肖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225,共4页
垂直铣头是数控落地铣镗床和龙门镗铣床主机功能扩展比较重要的部分铣头类功能部件之一,配套于龙门镗铣床或卧式铣镗床主机,扩大主机的加工范围。通过液压和电气联合控制实现主机高效加工。考虑垂直铣头传动系统弧齿锥齿轮的扭转振动作... 垂直铣头是数控落地铣镗床和龙门镗铣床主机功能扩展比较重要的部分铣头类功能部件之一,配套于龙门镗铣床或卧式铣镗床主机,扩大主机的加工范围。通过液压和电气联合控制实现主机高效加工。考虑垂直铣头传动系统弧齿锥齿轮的扭转振动作用,利用Lagrance法建立XK(H)2740数控龙门镗铣床垂直铣头传动系统的扭转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β法计算了在啮合刚度和误差激励作用下的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得出系统动态特性良好等结论,为附件铣头传动系统的动态优化再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龙门镗铣床 传动系统 动力学模型 NEWMARK-Β法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龙门镗铣床主传动系统扭转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昆平 严江云 +1 位作者 彭梁锋 肖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83,共4页
考虑系统的扭转振动作用,利用Lagrance法建立XK(H)2740数控龙门镗铣床主传动系统的扭转动力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在时变啮合刚度和误差激励下主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验证了主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机床主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优化... 考虑系统的扭转振动作用,利用Lagrance法建立XK(H)2740数控龙门镗铣床主传动系统的扭转动力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在时变啮合刚度和误差激励下主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验证了主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机床主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龙门镗铣床 主传动系统 动力学模型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and efficiency analysis of beam pumping system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明明 董世民 +2 位作者 童志雄 田然凤 陈慧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67-3379,共13页
An improved whole model of beam pumping system was built. In the detail, for surface transmission system(ST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on the STS's torsio... An improved whole model of beam pumping system was built. In the detail, for surface transmission system(ST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on the STS's torsional vibration, such as the 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of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belt and equivalent rotational inertia of crank. For the sucker rod string(SRS), an improved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ome parameters on the SRS's longitudinal vibration, such as the nonlinear friction of plunger, hydraulic loss of pump and clearance leakage.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system efficiency of whole system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jumping phenomenon in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curve, and the system efficiency is sensitive to motor power, pump diameter, stroke number, ratio of gas and oil, and submergence dep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beam pum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pumping system surface transmission system(STS) sucker rod string(SRS) system efficiency dynamic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