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曦 黄潇颖 +1 位作者 周言 郑政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SS-OCTA采用快速调谐的激光器和1050 nm的波长,穿透力更强,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系统进行无创深度分辨成像,加深了对多种眼部疾病(眼底病变、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特征的认识。此外,SS-OCTA也可用于研究眼前节结构,如角膜新生血管的深度和密度、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等。该技术为眼科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就SS-OCTA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 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在脉络膜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锦琰 武志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74-479,共6页
新近的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S-OCT)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脉络膜相关疾病的临床评估和研究,同时也为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阐明脉络膜结构与脉管系统的特征改变对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至关重要。SS-OCT使用波长扫描激光光源和可调谐滤... 新近的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S-OCT)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脉络膜相关疾病的临床评估和研究,同时也为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阐明脉络膜结构与脉管系统的特征改变对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至关重要。SS-OCT使用波长扫描激光光源和可调谐滤波器来干涉光源,具备扫描速度更快、穿透性更强、成像更灵敏的优势,加深了对脉络膜相关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认识。本文总结了脉络膜成像技术的发展及SS-OCT的原理及优点,并回顾了目前其在脉络膜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层析成像 脉络膜成像 血管造影 脉络膜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的形态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波 安广琪 +3 位作者 雷博 杜利平 戴方方 金学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并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3/06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S-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91例138眼。观察PPVP的SS-OCT形态学特点,比较不同性...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并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3/06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S-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91例138眼。观察PPVP的SS-OCT形态学特点,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受检者的PPVP的宽度和高度的差异。结果:纳入91例138眼中112眼(81.2%)PPVP形态为船形,19眼(13.8%)为椭圆形,7眼(5.1%)为对勾形。99眼(71.7%)PPVP与Martegiani区连通。138眼的PPVP的平均宽度为6248.82±1117.87μm,平均高度为562.12±476.94μm。不同性别受检者的PPVP的平均宽度和高度比较无差异(P>0.05),PPVP的宽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32,P<0.01),低度近视组受检者PPVP的高度低于非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P=0.01、0.03)。结论:PPVP多为黄斑前船形液体腔隙,多与玻璃体管(Cloquet管)连通,其宽度与年龄相关,PPVP的存在可能影响PVD的形成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 玻璃体后脱离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双双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8-792,共5页
精准定性、定量评估眼前节及后节的影像学技术,不仅对多种眼病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为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以及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为一种分辨率高、非接触无创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精准定性、定量评估眼前节及后节的影像学技术,不仅对多种眼病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为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以及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为一种分辨率高、非接触无创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已成为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工具。近几年提出的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wept-source OCT,SS-OCT)技术,具备扫描速度提高及穿透深度加深的优点,同时运用不同成像系统可获得眼部不同层次结构精准的成像。新型的SS-OCT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眼前节结构,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瓣、前房参数等检查,也加深了对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眼底新生血管的转归和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疾病病理形态改变的认识。同时,运用玻璃体增强成像(enhanced vitreous visualization,EVV)、分层扫描(En face SS-OCT)和SS-OCT血管造影等成像系统,可为眼底相关疾病,如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前膜、视网膜脱离、糖尿病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适应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协助术后随访。此外,该技术还为多种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眼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提供精准的微结构成像图。本文主要对SS-OCT的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造影 分层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域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明珠 黎梦宇 +4 位作者 韦丁杨 陈丽 刘逸 李杰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UWF SS-OCTA、UWF SLO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用于检测DR病变,包括微动脉瘤(MA)、视网膜内出血(IRH)、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s)、视网膜静脉串珠(VB)、视网膜新生血管(NVE)、视盘新生血管(NVD)及玻璃体积血(VH)。联合三类影像检查(以下简称三联影像)结果作为标准对照,对比不同影像两两联合对DR病变的检出率及对DR严重度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101例175眼。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的检出率分别为91%、83%、77%、69%、27%、10%及12%,Kappa依次为0.812、1.000、1.000、1.000、0.986、0.970及1.000。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DR的严重度分级具有优异一致性(Kappa=0.943)。结论 UWF SS-OCTA联合UWF SLO能准确识别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对DR筛查及分级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临床上对DR的大规模筛查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域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 超广角激光描眼底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纤AOTF的扫频光源
6
作者 吴中超 申向伟 +4 位作者 王大贵 夏茜 王晓新 张泽红 何晓亮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295,共3页
扫频光源是扫频光学相干层析(SSOCT)的关键器件。高质量的扫频光源可以提高系统的成像速度、分辨率和信噪比。该文采用光纤声光可调滤光器(FAOTF)、保偏半导体光放大器(PMBOA)、光纤隔离器和光纤耦合器搭建了环形腔结构的扫频光源,实验... 扫频光源是扫频光学相干层析(SSOCT)的关键器件。高质量的扫频光源可以提高系统的成像速度、分辨率和信噪比。该文采用光纤声光可调滤光器(FAOTF)、保偏半导体光放大器(PMBOA)、光纤隔离器和光纤耦合器搭建了环形腔结构的扫频光源,实验得到一种全光纤扫频光源,其扫频速率为100 kHz,扫频范围为119 nm(1550.1462~1619.4700 nm),单光谱3 dB带宽可达0.0966 nm,平均输出功率12 mW。该扫频光源具有扫频范围广、速度快、相干性好等优点,在SSOCT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学相干层析 光纤声光可调滤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频源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金燕 霍倩倩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2-756,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SS-OCTA可以准确地观察不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SS-OCTA可以准确地观察不同层次的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及黄斑和视盘的微循环情况,对DR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出了新理念,本文旨在对SS-OCTA在DR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在角膜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赵丽丽 宋继科 +1 位作者 卢秀珍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58-1063,共6页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进行三维评估,提供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高度图以及角膜厚度图。这可以帮助眼科医生筛查和诊断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SS-OCT更快、更精准和更灵敏的角膜测量有助于对即将进行角膜和屈光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计划和术后监测。文章总结SS-OC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角膜疾病中潜在的临床效用与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支持更多未来可能的研究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描(SS-OCT) 屈光手术 角膜移植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轴及眼前节SS-OCT一体化成像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怀宇 张玮茜 +3 位作者 韩晓艳 汪毅 陈文光 陈晓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3-181,共9页
针对现有眼轴测量仪器无法同时实现大量程眼轴测量及眼前节成像的功能,设计了眼轴和眼前节同步测量的大量程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设计大量程扫频光源增加成像深度,并在外部设计搭建标定光路进行k域重采样以提高大量程... 针对现有眼轴测量仪器无法同时实现大量程眼轴测量及眼前节成像的功能,设计了眼轴和眼前节同步测量的大量程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设计大量程扫频光源增加成像深度,并在外部设计搭建标定光路进行k域重采样以提高大量程干涉范围内的成像质量,从而在获取高精度眼轴信息的同时对眼前节成像;针对该系统OCT图像信噪比较低的问题,文中采用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保边去噪算法对图像中的散斑噪声进行抑制以提高图像对比度。系统分别使用等比例人眼模型和离体鱼眼进行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像深度可达到69 mm,在精准测量眼轴纵向五层结构的同时完成12 mm范围内的眼前节横向扫描,眼轴长度平均测量误差0.04 mm,成像时间约为0.45 s,满足临床医学应用中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眼轴测量 眼前节成像 k域重采样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A对黑色素瘤皮肤结构和血管的成像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敬璇 樊金宇 +1 位作者 汪权 史国华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3,共6页
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SS-OCTA)是一种基于分频幅去相关血管造影法(SSADA)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在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拥有较大前景。本文在5.12 mm×5.12 mm成像视场、标准图像最大信噪比34.3dB的SS-OCTA成像平台,对黑... 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SS-OCTA)是一种基于分频幅去相关血管造影法(SSADA)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在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拥有较大前景。本文在5.12 mm×5.12 mm成像视场、标准图像最大信噪比34.3dB的SS-OCTA成像平台,对黑色素瘤C57BL6小鼠进行皮肤结构和血管成像采集。结果表明在皮肤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利用SS-OCTA系统进行血管成像优于结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 皮肤结构 肿瘤血管 黑色素瘤 SS-O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叶娅 黄珍 闫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37-94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50岁)和中老年组(>50岁),观察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中青年组患者患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487.30±83.33μm)明显大于中年组(414.17±96.02μm,P<0.05)和中老年组(409.4±107.42μm,P<0.05)。中老年组患者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67)。中青年组患者对侧眼SFCT(511.29±40.89μm)明显大于中老年组(364.76±82.26μm,P<0.05)。纳入患者患眼涡静脉吻合率高于90%,且对侧眼均存在涡静脉吻合或扩张。结论: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SFCT普遍增厚,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薄,中老年患者患眼CNV发生率最高,同时,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普遍存在涡静脉吻合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年龄 脉络膜厚度 涡静脉 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 对侧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12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检测PAC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参数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婷 程瑜 +2 位作者 杨子建 刘晓庆 沈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2-1655,共4页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周边虹膜切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PACG患者60例68眼,根据术后2mo后的眼压情况...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周边虹膜切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PACG患者60例68眼,根据术后2mo后的眼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控制组(<21mmHg,39例45眼)和未控制组(≥21mmHg,21例23眼)。采用SS-OC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mo 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控制组明显低于未控制组(P<0.05)。治疗后,控制组患者各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未控制组则明显变薄,与控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控制组患者视盘面积(DA)明显增大,盘沿面积(RA)、盘沿容积(RV)明显减小(P<0.05),控制组患者各视盘参数均明显优于未控制组(P<0.05)。眼压与视盘参数DA呈正相关,与RA呈负相关(r=0.415、-0.399,均P<0.05)。结论:SS-OCT可准确反映PACG患者眼压控制后RNFL厚度与视盘参数的变化,对于PACG病情追踪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视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一致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柴华 郑吉琦 苏兰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新型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的Bland-Altman分析。方法:选取2021-01/12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7例282眼。分别采用SS-OCT与Sc...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新型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的Bland-Altman分析。方法:选取2021-01/12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7例282眼。分别采用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全角膜的陡峭轴屈光力(Ks)、平坦轴屈光力(Kf)、平均角膜屈光力(Km)、角膜散光、散光轴向。所有参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重复性检验、Pearson相关性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s、Kf、Km均无差异(P>0.05)。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屈光力Ks、Kf、Km均大于SS-OCT测量值(P<0.05)。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的散光度数和轴向均无差异(P>0.05)。所有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88,提示组内重复性较好。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的Ks、Kf、Km、散光度数和轴向均呈正相关(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以及全角膜的Ks、Kf、Km、散光度数和轴向的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新型SS-OCT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参数具有高度一致性,可适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新型光学相干断层描仪(SS-OCT) 眼前节分析仪 角膜屈光力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对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鸽 杨洁 +3 位作者 鹿晓燕 董淑倩 胡芷柔 李秋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经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经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77例(77眼),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不同,分为空气组(37眼)和硅油组(40眼)。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通过SS⁃OCT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眼BCVA和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空气组和硅油组患者的BCVA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对比,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空气组较硅油组患眼BC⁃VA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空气组患眼视网膜浅层血管复合体(SVC)和视网膜深层血管复合体(DVC)的整体血流密度(VD)、黄斑区中心凹血流密度(FVD)、黄斑区旁中心凹血流密度(PFVD)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硅油组患眼SVC的整体VD、PFV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SVC的FVD及DVC的整体VD、FVD、PF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气组相比,硅油组患眼术后2个月SVC和DVC的整体VD、FVD、PFVD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FAZ 300μm内VD(FD⁃300)、SVC的FVD及DVC整体VD、FVD、PFVD均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均为P<0.05);FD⁃300的变化与BCVA(logMAR)的变化呈负相关(r=-0.274,P=0.017)。结论黄斑脱离型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填充较硅油填充患眼术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更佳,BCVA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 空气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高速SS-OCTA定量评估D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慧 戴维 +1 位作者 李永蓉 纪风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眼:包括糖尿病患者115例115眼和对照组24例24眼。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研究(ETDRS)标准对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DR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采用超高速SS-OCTA设备扫描以黄斑中央凹为中心3mm×3mm的区域,利用系统内置软件测量CC灌注面积,计算PF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CC的PFD与DR程度的相关性。结果:DR程度与CC血流灌注相关,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中心凹CC的PFD减少9.358个单位(95%CI-18.484~-0.232,P=0.045),旁中心凹减少9.284个单位(95%CI-18.487~-0.090,P=0.048);NPDR合并DME组中心凹CC PFD减少18.173个单位(95%CI-28.583~-7.762,P=0.001),旁中心凹减少17.032个单位(95%CI-27.521~-6.544,P=0.002);PDR组中心凹CC PFD减少28.309个单位(95%CI-39.978~-16.640,P<0.001),旁中心凹减少25.841个单位(95%CI-37.597~-14.085,P<0.001)。结论:超高速SS-OCTA测量CC血流密度可以客观量化黄斑灌注,黄斑区CC血流灌注密度与DR严重程度相关,随着DR进展黄斑区CC灌注密度降低,未来纵向研究可阐明CC灌注与DR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SS-OCTA) 脉络膜毛细血管 灌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A评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魏科 李永蓉 戴维 王志敏 廖荣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检查,采用系统内置分析软件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并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2(平均9.72±6.67)mo,末次随访时,纳入患者PPV术眼鼻侧旁中心凹区域中层毛细血管层(ICP)灌注面积(FA)(0.31±0.06mm^(2))较对侧眼(0.38±0.05mm^(2))明显减少,颞侧旁中心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FA(0.19±0.08mm^(2))较对侧眼(0.27±0.07mm^(2))明显减少(均P<0.05),除颞侧旁中心凹区域,PPV术眼其他旁中心凹区域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均较对侧眼显著降低(P<0.05)。PPV术眼术后BCVA与视网膜中、深层血管密度和灌注面积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严重PDR患者患眼PPV术后较对侧眼可能更易出现旁中心凹区域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血流灌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造影(SS-OCTA)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 灌注面积 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L Master 700在白内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悦 廖萱 兰长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4,共5页
近年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逐渐用于眼科临床,较既往的部分相干干涉(PCI)等技术的生物测量仪具有更高信噪比、更长扫频光波长、更好组织穿透力、扫描速度更快的优点,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AL)检出率更... 近年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逐渐用于眼科临床,较既往的部分相干干涉(PCI)等技术的生物测量仪具有更高信噪比、更长扫频光波长、更好组织穿透力、扫描速度更快的优点,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AL)检出率更好等优势。本文主要就目前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的基于SS-OCT技术的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在白内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L Master 700 光学相干断层 生物测量仪 白内障 眼球生物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玉玲 钱玖林 +3 位作者 廖萱 谭青青 周桂梅 兰长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眼前节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的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1mo随访的患者62例90眼。应用CASIA2于散瞳后测量IO... 目的:探讨新型眼前节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的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1mo随访的患者62例90眼。应用CASIA2于散瞳后测量IOL偏心和倾斜的大小和方向,进行3次测量,取其矢量平均值。再使用KR-1W波前像差仪和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进行测量,获取4、6mm瞳孔直径下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球面像差(SA)、彗差(Com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SR)等参数。结果:IOL偏心与4mm瞳孔直径下SA(r=0.347,P=0.001)和OSI(r=0.343,P=0.002)成正相关,与MTF cut off(r=-0.244,P=0.032)呈负相关,与tHOA、Coma和SR无相关。IOL倾斜与4mm瞳孔直径下MTF cut off(r=-0.345,P=0.002)和SR(r=-0.256,P=0.023)呈负相关,与tHOA、SA、Coma、OSI均无相关性。IOL的偏心和倾斜与6mm瞳孔直径下的tHOA、SA、Coma、MTF cut off、SR均无相关性。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IOL后,除IOL偏心与4mm瞳孔直径下SA呈弱相关性,偏心和倾斜与其余各项高阶像差均无明显相关性,与视觉质量参数OSI值及MTF cut off值弱相关,提示临床医生在精准白内障手术中关注高阶像差及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 人工晶状体 偏心 倾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S-OCTA分析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对黄斑区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静 李杰 吴峥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应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研究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血流的变化情况,为白内障个性化手术参数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01/04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行白内障手... 目的:应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研究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血流的变化情况,为白内障个性化手术参数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01/04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1例77眼,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7眼)和B组(40眼),术中分别予以75、90cm灌注瓶瓶高,相当于55.5、66.6mmHg术中平均眼内压。所有患者除常规眼科检查外,术前、术后1、7、30d均行黄斑区SS-OCTA检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P)层、浅层血管网(SVP)层、中层血管网(IVP)层、深层血管网(DVP)层灌注面积和血管密度。结果: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灌注面积和血管密度均无组间差异性(均P>0.05),但均有时间差异性(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眼压和FAZ面积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灌注面积和血流密度均较术前增加。结论: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血流密度和灌注面积均增加,FAZ面积下降,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且术中选择55.5、66.6mmHg不同眼内压情况下,患者术后眼底血流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故术中可以灵活选择眼内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压 光学相干断层描血管成像(SS-OCTA) 黄斑区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