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枇杷栽培种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祥勋 潘新法 +1 位作者 曹广力 李蒙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37,41,共6页
运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析技术 ,对江苏省常绿果树研究中心 16个枇杷(E .japonicThunbLindl)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从 5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9个引物 ,可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谱带 ,总数为 2 33个 ,... 运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析技术 ,对江苏省常绿果树研究中心 16个枇杷(E .japonicThunbLindl)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从 5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9个引物 ,可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谱带 ,总数为 2 33个 ,其中多态性DNA片段 176个 ,公共性DNA片段 5 7个 ,表明这些枇杷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DNA片段的电泳结果 ,计算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 ,应用UPG MA方法建立了品种遗传关系的系统树 ,将 16个品种分成 5类。从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随机引物能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DNA片段 ,在 16个枇杷品种中 2个引物扩增出 19个DNA片段 ,其中 3个为公共 ,16个为多态性或单态性DNA片段。这些结果可为枇杷品种鉴定、分类、亲缘关系确立及品种选育中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栽培种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在粘质沙雷菌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晓娜 张传树 +1 位作者 傅炜昕 杨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医院感染的粘质沙雷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对心外科ICU病房 5例术后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 ,用VITEK细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 2条不同...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医院感染的粘质沙雷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对心外科ICU病房 5例术后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 ,用VITEK细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 2条不同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  5株粘质沙雷菌药敏谱全部一致 ,2条随机引物中一条引物未能分型 ,另一条引物可分为 2个基因型。其中 ,4株菌扩增出相同带谱 ,为同基因型 ;1株菌有独特的带谱为另一种基因型。结论 本次调查的 5株粘质沙雷菌有 2种RAPD基因型 ,其中 4株为相同基因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基因型 粘质沙雷菌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拉色菌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清 江萍 +3 位作者 郑义 王玮蓁 高进 孙曾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5-358,共4页
应用RAPD法对不同来源的马拉色菌进行DNA分型。结果发现47株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6型。其DNA型别与孢子形态之间无绝然对应关系。不同地区的马拉色菌DNA带型之间似无明显差异。马拉色菌DNA型别与其所致临床病型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 应用RAPD法对不同来源的马拉色菌进行DNA分型。结果发现47株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6型。其DNA型别与孢子形态之间无绝然对应关系。不同地区的马拉色菌DNA带型之间似无明显差异。马拉色菌DNA型别与其所致临床病型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 扩增dna多态性 糠秕孢子菌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克孢子丝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敬 尤刚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禄 王蕾 李采青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利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和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调查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表明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 利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和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调查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表明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4%,Ⅳ型占7.4%,Ⅴ型占11.1%,Ⅵ型(不定型)占11.1%;RAPD分9型,A型占51.9%,B型占7.4%,C型占7.4%,D型占7.4%,E型占7.4%,F型占3.7%,G型占3.7%,H型占7.4%,I型占3.7%.说明基因型A型、耐药谱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此次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菌株,其他型别为非流行相关菌株.比较结果还说明RAPD基因分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可靠性优于耐药谱分型,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基因分型 抗生素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桑种质资源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买买提依明 吴丽莉 +3 位作者 郭洪荣 徐立 李斌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随机引物对保存于新疆的 16份桑种质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共获得 139个RAPD标记。UPGMA聚类图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显示 :新疆的药桑独聚为一类 ,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75 0以上 ;皮木 1号与其它材料也有较大...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随机引物对保存于新疆的 16份桑种质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共获得 139个RAPD标记。UPGMA聚类图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显示 :新疆的药桑独聚为一类 ,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75 0以上 ;皮木 1号与其它材料也有较大的遗传距离 ,在 0 5 0 0以上 ;其余的 10份材料聚为一类 ,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 5 0 0以下 ;92 0 4和 94 0 8等创新种质与杂交亲本西庆 1号、西庆 2号、洛玉 1号、洛山 1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种质资源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 种质资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诺杆菌的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海荣 赵贵明 +4 位作者 王娉 赵勇胜 袁飞 胡玥 陈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共5页
研究了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和样品中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为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对38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1条随机引物,每一菌株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片段在400-3500... 研究了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和样品中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为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对38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1条随机引物,每一菌株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片段在400-3500bp,可将8株标准菌株的种间区分开来。以相似性50%为标准,38株克罗诺杆菌按照其遗传差异可以分为8个基因型类群。所建立的RAPD技术可用于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随机多态性dna(RAPD)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株临床分离假丝酵母菌DNA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菁 张文莉 +2 位作者 郭薇媛 张和光 马佳毓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1-94,共4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8株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35株,非白假丝酵母菌13株,引物1和引物2将来源不同的35株白假丝酵母菌分成4型和6型,且RAP...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8株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35株,非白假丝酵母菌13株,引物1和引物2将来源不同的35株白假丝酵母菌分成4型和6型,且RAPD技术可将白假丝酵母菌鉴定至种,并可分辩同种菌的不同型别,是假丝酵母菌致感染、追踪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磊 樊军锋 +2 位作者 刘永红 杨培华 王孟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7,13,共6页
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性DNA(RM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全国范围内的12个天然居群24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9个,多态条带百分率为77.58%。用NTSYS-PC软件中的SIMQUAL程序计... 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性DNA(RM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全国范围内的12个天然居群24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9个,多态条带百分率为77.58%。用NTSYS-PC软件中的SIMQUAL程序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genetic similarity,SG)并聚类。结果表明:245份油松材料间的SG值变化范围为0.5238~0.9682,平均为0.8141。采用UPGMA法在0.68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4类。内蒙古宁城油松、山西地区油松各自聚为一类外,甘肃小陇山地区油松分别于陕西的洋县、留坝、周至、洛南、柞水的油松聚为一类,黄龙、黄陵、府谷的油松聚为一类。表明各居群间存在较高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微卫星扩增dna多态性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油松 多态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马尔尼菲青霉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席丽艳 福岛和贵 +3 位作者 鲁长明 龙泽香代子 徐晓容 西村和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220,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比较广东株、广西株和泰国株之间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测定大亚基核糖体DNA基因(LSUrDNA)的ITS区域的碱基序列,以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结果12株广东分离株及2株广西分离株的rDNA... 目的探讨广东省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比较广东株、广西株和泰国株之间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测定大亚基核糖体DNA基因(LSUrDNA)的ITS区域的碱基序列,以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结果12株广东分离株及2株广西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测定的结果,通过DDBJ国际GenBank进行菌株同源性搜索与泰国菌株具有10096的同源性。经2个随机引物扩增18株菌,引物ATGS将18株菌分为9个亚型(A1~A9);引物OPAO15将18株菌分为7个亚型(P1~P7)。12株广东株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2个引物分别分了4~7个亚型。其中1株分离于广西边界的广东株与广西株具有相同的随机扩增DNA电泳图谱,但另1株远离于广西边界地区的菌株与广西的菌株也具有同样的DNA带型。部分广东株和广西株具有和泰国株同样的遗传相似性。结论12株广东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株与广西和泰国株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推测广东自然界中极有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黏菌素敏感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莉 韩立中 +2 位作者 孙景勇 蒋晓飞 倪语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仅黏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OS-PA)的流行情况。方法 ①收集本院灼伤科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2株,其中COS-PA32株。②收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003年1月至200...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仅黏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OS-PA)的流行情况。方法 ①收集本院灼伤科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2株,其中COS-PA32株。②收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7株,其中COS.PA22株;收集SICU水池下水口非仅黏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non-COS-PA)1株。③采用多种引物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流行情况。结景①灼伤科2001~2003这3年的COS-PA,经RAPD(引物ERIC2、325、272)分型均为同一型别(Burn-A型)。②SICU2003年收集的COS-PA,经RAPD(引物325)分型为同一型别(SICU-A型);在SICU收集的non-COS-PA也多数呈同一型别(SICU—B型),自SICU水池下水口收集到的1株non-COS-PA也属于此型。③灼伤科及SICU经RAPD(引物325)联合分析证实,两个科室的COS-PA为不同型别,无同源性。结论 灼伤科和SICU都存在科室内COS-PA流行,SICU还存在non-COS-PA流行。应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在潮湿环境及患者中流行情况的严密监测。多种引物RAPD分析是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情况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仅黏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分子距离与杂种优势和产量表型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小栋 陈飞 +2 位作者 倪西源 张晓伟 赵坚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9,共9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油菜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和产量表型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合理筛选双亲配组,获得强优势高产组合提供依据.根据18个RAPD引物对3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分析,用获得的97条高分辨率多态性条带进行遗传聚类,在相...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油菜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和产量表型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合理筛选双亲配组,获得强优势高产组合提供依据.根据18个RAPD引物对3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分析,用获得的97条高分辨率多态性条带进行遗传聚类,在相似系数约0.65处所有材料被划分为中国双高品种、中国双低品种、欧洲和加拿大春油菜以及欧洲和加拿大冬油菜4大类群;从不同类群中选取来自不同产区的9个品种,采用半双列杂交产生的36个组合进行产量鉴定和性状考察.结果表明:1)按36个组合分析,遗传距离与产量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无显著相关(r=0.032和-0.042),但单株产量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78和0.718,均呈极显著相关;2)按10种组合类型分析,遗传距离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之间的相关系数则为0.789和0.659,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平均产量与超亲优势的相关系数为0.606,达显著水平;3)产量前10位的组合中,中×欧组合占了6个,优势强度和产量表型均优于其他类型组合,尤其中×欧春组合优势和产量最为突出;4)分析10个高产组合的优势来源,分别有9个和8个组合的单株角果数和千粒质量呈正向优势,4个组合粒数/粒质量表现出优势互补.说明单凭品种间分子距离不足以准确预测油菜杂种优势和决定亲本配组;中×欧组合类型中获得强优势高产F1杂交种的机率较大;综合考虑杂种优势、产量水平、品质特性和生育期适应性,认为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杂交种的选育中,应优先利用国外双低春油菜品种基因资源.同时,注重选择单位面积角果数和千粒质量同时有显著正向优势或千粒质量和角果粒数互补优势明显的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RAPD-PCR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琳 杨学云 +2 位作者 王治才 李建军 丛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1期76-78,共3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来自2个集约化奶牛场不同奶牛乳房炎病例分出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分别用3个寡核苷酸引物扩增,仅OLP11引物可扩增出质量良好、具有RAPD特征的条带图谱。对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模板浓...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来自2个集约化奶牛场不同奶牛乳房炎病例分出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分别用3个寡核苷酸引物扩增,仅OLP11引物可扩增出质量良好、具有RAPD特征的条带图谱。对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模板浓度进行了筛选,模板原倍浓度、33℃的退火温度能使所有检测菌株产生清晰、可分辨、具有较好重复性的带谱。分型结果表明,16株菌可分为2个类群,其中14株位于同一类群,大多数菌株的相关系数差距仅为0.04,这一结果提示这些菌株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和相似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心卡帕藻RAPD-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素芬 张婷 +1 位作者 应成琦 何培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61-165,共5页
采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20%)法提取了大型海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确定了影响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扩增结果的模板、Mg2+、dNTPs、S22引物、Taq的适宜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的最佳循环... 采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20%)法提取了大型海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确定了影响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扩增结果的模板、Mg2+、dNTPs、S22引物、Taq的适宜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的最佳循环次数;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模板、Mg2+、dNTPs、S22引物、Taq的配比浓度。结果表明,在进行长心卡帕藻的RAPD扩增时,在总体积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Mg2+、dNTPs、S22引物、Taq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ng、2.0mmol/L、0.2mmol/L、0.25μmol/L、2.5U;退火温度为37℃。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经94℃变性30s、37℃退火1min,72℃延伸2min,进行30次循环,最后在72℃再延伸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心卡帕藻 dna提取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与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志敏 徐岩英 +1 位作者 华红 L.P.Samaranayake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syndrome,SS)患者口腔分离白色念珠菌株对氟康唑敏感性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分离自SS患者的30株口腔白色念珠菌株行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用RSD10、RSD11和RSD123种引物对药物... 目的:研究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syndrome,SS)患者口腔分离白色念珠菌株对氟康唑敏感性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分离自SS患者的30株口腔白色念珠菌株行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用RSD10、RSD11和RSD123种引物对药物敏感性不同的菌株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析。结果:SS患者口腔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中氟康唑耐药株与敏感株均显示出基因型的多态性,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色念珠菌株之间的RAPD带型未见差异。结论:SS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的产生可能与药物诱导有关,而并非遗传基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舍格伦综合征 氟康唑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用于结核暴发流行点传染源鉴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匡铁吉 董梅 +5 位作者 张青霞 雷红 张翠英 薛建莉 孟祥红 宋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6-636,共1页
关键词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生物学鉴定方法 传染源 结核暴发流行点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感染热带念珠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绪华 邢健强 +1 位作者 陈海 陈梨萍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反应体系对热带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从14例真菌感染的眼部病变处取材并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采用Neo-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别提取14株眼...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反应体系对热带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从14例真菌感染的眼部病变处取材并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采用Neo-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别提取14株眼部感染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依次用随机引物OPA-18、OPE-18、RSD-6、OPG-10对其进行PCR扩增,图谱分析后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出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 14株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的敏感率依次为50.00%、85.71%、100.00%和100.00%。采用引物OPG-10和RSD-6构建的RAPD-PCR体系可以扩增出质量较好的带谱,多态性位点依次为71.42%和72.41%。采用引物OPG-10进行RAPD-PCR产物构建的亲缘关系聚类图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的第1、2、3、4、5、6株热带念珠菌与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第14株热带念珠菌聚成一簇,而其余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第7、8、9、10、11、12、13株聚成一簇。采用引物RSD-6进行RAPD-PCR产物构建的亲缘关系聚类图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的第1、2、3、4、5、6株聚成一簇,而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第7、8、9、10、11、12、13、14株聚成一簇。结论采用引物RSD-6构建的RAPD-PCR反应体系可以较好地进行热带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对两性霉素B敏感株和耐药株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念珠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基因分型 两性霉素B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斯钦巴特尔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0-31,33,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农作物品种 亚麻 分子标记辅助 标记方法 技术难度 品系鉴定 抗病虫害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的病原菌检测及RAPD分析
19
作者 韩淑梅 贺丹 +5 位作者 张晓霞 张宇 许丽波 田庄 横山耕治 王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的病原菌种类,分析其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刮取106例疑似假丝酵母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并鉴定病原菌;利用10种随机引物(RAPD1~10)对分离... 目的:探讨女性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的病原菌种类,分析其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刮取106例疑似假丝酵母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并鉴定病原菌;利用10种随机引物(RAPD1~10)对分离病原菌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分离获得假丝酵母72株,其中白假丝酵母56株(77.78%),非白假丝酵母16株(22.22%),包括光滑假丝酵母6株(8.33%)、热带假丝酵母4株(5.56%)、克柔假丝酵母1株(1.39%)及其他假丝酵母5株(6.94%);②RAPD分析表明:有2种引物(RAPD2和RAPD5)可以获得较清晰、稳定的特异性带型,具有较明显的种间遗传变异性和种内遗传相似性。结论: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随机引物RAPD2和RAPD5比较适于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的分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 假丝酵母性阴道炎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来源肠球菌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20
作者 宋连花 王彦文 +1 位作者 牟志美 黄艳红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1期78-80,82,共4页
通过调整Mg2+、DNA模板、引物、T aqDNA聚合酶和dNTPs的浓度及PCR反应循环次数,建立并优化了家蚕来源肠球菌的RAPD-PCR反应体系及条件。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下,当Mg2+的浓度为3.5 mmol/L、DNA模板加入量为50 ng、引物浓度为15 pmo... 通过调整Mg2+、DNA模板、引物、T aqDNA聚合酶和dNTPs的浓度及PCR反应循环次数,建立并优化了家蚕来源肠球菌的RAPD-PCR反应体系及条件。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下,当Mg2+的浓度为3.5 mmol/L、DNA模板加入量为50 ng、引物浓度为15 pmol/L、T aqDNA聚合酶加入量为3U、PCR反应循环次数为45时,扩增结果最好。在本实验室,为家蚕来源肠球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建立了一种最佳RAPD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球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