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性泥石流扇状地发展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柳金峰 欧国强 游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通过不同泥石流容重、不同堆积区坡度条件、不同水槽坡度条件的泥石流连续堆积实验共3组106次实验,定量地探讨了粘性泥石流扇状地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以泥石流扇状地纵、横方向的平均堆积坡度为依据,将粘性泥石流扇状地的发展过... 通过不同泥石流容重、不同堆积区坡度条件、不同水槽坡度条件的泥石流连续堆积实验共3组106次实验,定量地探讨了粘性泥石流扇状地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以泥石流扇状地纵、横方向的平均堆积坡度为依据,将粘性泥石流扇状地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扇状地在纵、横方向快速发展为特征。第二阶段扇状地纵向不再发展,以横向发展为主。第三阶段以扇状地纵向发展为主,横向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石流 扇状地 发展过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扇状成矿实例及找矿模型
2
作者 方贵聪 王登红 +6 位作者 黄长帅 杨富强 许以明 冯佐海 李学彪 曾强 严长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8,共16页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在花岗岩体顶部呈扇状分布型式,岩浆期后热液恰在裂隙张开时充填其中而形成扇状成矿系统;提出“就岩找矿”、“就矿找矿”、“就矿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指导矿床尺度的勘查工程部署。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在广东禾尚田钨锡矿床、广西珊瑚钨锡矿床、广西社垌钨钼矿床、江西盘古山钨铋矿床等获得了验证,找矿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状成矿 成矿规律 找矿模型 花岗岩 石英脉型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扇状持物图像辨析——兼论佛教汉化进程中视觉图像的明晰与含混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2,共10页
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有两处人物手持扇状物,学者们多认为是麈尾。文章从文献中的记载及留存图像的辨析入手,结合顾恺之《洛神赋图》,得出第285窟主室南壁故事画扇状持物图像为比翼扇的结论。并结合第285窟多元化的特征,进一步说明在佛... 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有两处人物手持扇状物,学者们多认为是麈尾。文章从文献中的记载及留存图像的辨析入手,结合顾恺之《洛神赋图》,得出第285窟主室南壁故事画扇状持物图像为比翼扇的结论。并结合第285窟多元化的特征,进一步说明在佛教汉化进程中,视觉图像有着明晰与含混并存的特点,进而阐释这种含混体现出的视觉图像上形制与内涵、形式与功能相分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85窟 扇状持物 比翼扇 明晰 含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石英脉型钨矿床扇状成矿的规律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方贵聪 王登红 +6 位作者 冯佐海 付伟 康志强 吴家旭 赵云彪 童启荃 杨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533,共11页
钨是中国、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的战略性关键矿产,如何在已知矿区外围寻找新的钨矿资源是当前找矿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广泛调研钨矿床野外地质事实及基础地质资料,指出江西茅坪、东坪、淘锡坑,广西社垌,广东梅子窝等石英脉... 钨是中国、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的战略性关键矿产,如何在已知矿区外围寻找新的钨矿资源是当前找矿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广泛调研钨矿床野外地质事实及基础地质资料,指出江西茅坪、东坪、淘锡坑,广西社垌,广东梅子窝等石英脉型钨矿床具有扇状成矿的规律,即于花岗岩体顶部形成两组相向倾斜的“双胞胎”矿脉,横剖面呈扇状。扇状容矿裂隙系统可能是在花岗岩浆主动上侵动力、区域水平构造应力、岩层自身重力等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此规律对于在已知矿脉组外围寻找与之相向倾斜的另一矿脉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江西盘古山钨矿床为例,推断矿区内除了3组已知南倾矿脉之外,还可能发育另外三组北倾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钨矿床 扇状成矿的规律 容矿裂隙系统 花岗岩体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盘古山钨铋矿床发现扇状成矿现象 被引量:4
5
作者 方贵聪 王登红 +12 位作者 冯佐海 许成 杨植根 申昌健 童启荃 杨明 孙杰 付伟 康志强 刘希军 陈远荣 杨锋 刘奕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0-1784,共5页
在扇状成矿规律指导下,资源几近枯竭的赣南盘古山钨铋矿床取得新的找矿成果。在矿区南部揭露了两组倾向北的钨铋矿化石英细脉,总脉数达102条,与矿区北部倾向南的已知矿脉相向倾斜,横剖面呈扇状。这一成果对广大钨铋矿找矿工作者具有重... 在扇状成矿规律指导下,资源几近枯竭的赣南盘古山钨铋矿床取得新的找矿成果。在矿区南部揭露了两组倾向北的钨铋矿化石英细脉,总脉数达102条,与矿区北部倾向南的已知矿脉相向倾斜,横剖面呈扇状。这一成果对广大钨铋矿找矿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状成矿 盘古山矿床 钨矿 铋矿 找矿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前牙扇状前突畸形的矫治体会
6
作者 邢跃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牙周病前牙扇状前突畸形的矫治体会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口腔科邢跃坤牙周病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口腔内多个牙齿松动、移位,前牙扇状前突。除影响咀嚼、发音功能外,还严重地影响面容美观.笔者4年来,应用正畸治疗方法,矫治... 牙周病前牙扇状前突畸形的矫治体会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口腔科邢跃坤牙周病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口腔内多个牙齿松动、移位,前牙扇状前突。除影响咀嚼、发音功能外,还严重地影响面容美观.笔者4年来,应用正畸治疗方法,矫治了42例此类患者,效果满意.1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前牙扇状前突 口腔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分割法的柴油机交叉孔喷油嘴喷雾场粒子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董全 范立云 +2 位作者 刘友 宋恩哲 马修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柴油机V形交叉孔油嘴和单孔油嘴的喷雾场粒子特性进行测量,通过时间分割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喷雾轴向Z=40,mm的位置上,靠近喷雾轴线的区域内两种交叉孔油嘴与单孔油嘴的粒径大小差别...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柴油机V形交叉孔油嘴和单孔油嘴的喷雾场粒子特性进行测量,通过时间分割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喷雾轴向Z=40,mm的位置上,靠近喷雾轴线的区域内两种交叉孔油嘴与单孔油嘴的粒径大小差别不大,但随着测量点的径向坐标增大,交叉孔油嘴的粒子直径逐渐小于单孔油嘴.在Z=60,mm位置上,与单孔油嘴的结果相比,两种交叉孔喷油嘴的粒子算术平均直径(AMD)和索特平均直径(SMD)更小.同时,交叉孔的交叉角增大会对液滴的进一步细化起促进作用,相比于单孔油嘴,交叉孔2喷油嘴的粒子AMD和SMD减小了近30%.对时间分割法划分的4个阶段粒子特性进行分析发现,F阶段的粒子速度高达70,m/s,喷射过程中的系统数据率较低,PDPA的大量粒子信息均来自于喷油结束的T阶段,此时粒子速度为零.交叉孔喷油嘴的扇状喷雾结构对油气混合的促进作用使粒子AMD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减小.同时,与喷雾内侧相比,在喷雾外侧两交叉孔喷油嘴之间的粒径差异变小,相对于单孔喷油嘴,在粒径方面的优势变得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孔喷油嘴 扇状喷雾 粒子平均直径 时间分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诊断及数值仿真在柴油机V形交叉孔油嘴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全 隆武强 +4 位作者 田江平 臧广辉 康凯 石同経章 川岛久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5,共8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柴油机的V形交叉孔油嘴结构,可视化结果表明了从交叉孔油嘴喷出的喷雾具有明显的扇状结构特征。试验比较了一个单孔油嘴和2种具有不同交叉角的交叉孔油嘴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喷雾特征,其中包括喷雾角及贯穿距。从雾化的角... 提出一种应用于柴油机的V形交叉孔油嘴结构,可视化结果表明了从交叉孔油嘴喷出的喷雾具有明显的扇状结构特征。试验比较了一个单孔油嘴和2种具有不同交叉角的交叉孔油嘴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喷雾特征,其中包括喷雾角及贯穿距。从雾化的角度比较分析采用PDA获得的3种试验油嘴的粒子算数平均直径(D10)的大小。采用喷雾体积放大倍率的概念定性地分析了油嘴结构及边界条件对喷雾分布及雾化特性的影响,与单孔油嘴相比,交叉孔油嘴具有更小的粒径及更高的喷雾体积放大倍率。喷孔内流的三维仿真计算表明:交叉孔结构对喷孔内流的影响是形成扇状喷雾及较大喷雾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交叉孔油嘴 扇状喷雾 可视化 数值仿真 算数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少丽 王颖 陆玉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扇状组合式的布局方案,以便更好地带动沿海地区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城镇空间布局 扇状组合式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构造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高社 常大宇 +5 位作者 邢娜娜 杨慎阔 郭文学 郑爱维 许萌 管贵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状砂体的发育.这些扇状砂体由于靠近凹陷内部的生油岩系,或受传递断层的持续作用将其与生油岩系连通,而成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场所,最终,在传递构造带内同时期形成的各种圈闭中聚集成,所以,传递构造带常常是油气的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构造带 扇状砂体 圈闭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现代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金良 张稳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3期22-25,共4页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造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类河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造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类河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状三角洲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学特征。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以1932年以来不同时期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为依据,对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认识扇状三角洲的发育阶段和三角洲海岸演化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数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滦河 扇状三角洲 几何特征 三角州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射流掩膜加工内壁微结构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亮 郭钟宁 +3 位作者 陈朝大 陈晓磊 吴明 邓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9,共5页
针对内壁微结构加工技术中机械振动加工、激光加工等均为逐点加工,加工效率低,以及由机械或高热主导的材料去除过程存在“翻边”和重铸层现象,导致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球状阴极喷嘴的电射流掩膜电解加工方法加工内壁微结... 针对内壁微结构加工技术中机械振动加工、激光加工等均为逐点加工,加工效率低,以及由机械或高热主导的材料去除过程存在“翻边”和重铸层现象,导致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球状阴极喷嘴的电射流掩膜电解加工方法加工内壁微结构。通过设计阴极喷嘴的结构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跨度的扇状射流并利用数控运动平台实现阴极喷嘴的左右摆动扫描待加工曲面,提高了加工效率及精度;采用活动柔性掩模板代替传统的光刻胶掩膜,解决了传统掩膜制备工艺难以适应曲面结构的问题。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阴极喷嘴的流场进行优化分析,并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实验。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高效、高精度电解加工内壁微结构,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扇状射流 掩模板 内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探区的层序地层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Abun Chowdhury 王世星 《石油物探译丛》 1996年第4期15-19,共5页
生物地层学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互综合后,为应用层序地层学详细研究油气勘探区的构造和地质相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本文讨论了一个实例,在10—60Hz地震资料绘制的构造上钻了若干口井,结果钻遇产层砂岩厚度变化不均的不连续砂体,然后... 生物地层学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互综合后,为应用层序地层学详细研究油气勘探区的构造和地质相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本文讨论了一个实例,在10—60Hz地震资料绘制的构造上钻了若干口井,结果钻遇产层砂岩厚度变化不均的不连续砂体,然后用一个较密的测网采集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10—100Hz).揭示了过去曾一度认为是浊积砂的地层体的存在。但是该区复杂的地质问题只有在层序地层技术绘制的成果图上才得到详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生物地层 陆坡扇状 叠复体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