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形态·景观——刍议山水城市风貌构成环境与形态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观海 《规划师》 1995年第3期18-22,共5页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倡导提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这一科学构想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与文化传统,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自然趋势,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新思路,预示着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倡导提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这一科学构想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与文化传统,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自然趋势,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新思路,预示着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山水城市溯渊及概义人类乃大自然造化之精灵,原本来自于山水间,无论从生命之进化,社会之演绎,无处不显映出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初萌与浓情。中国文字的演进史是最典型记录了人与山水自然渊谛关系的例证,从文字形成的最初思维就是临摹自然中物象、景象的物征来达到思想语言表述交流的。如象形文字(?)、(?)、(?)、(?)等,都是人与山水自然关系的真切写照。尔后,在数千年漫长的社会演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反映和代表人们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态的缤纷多彩的文学艺术中,由粗犷、质朴的诗话、民谣到情韵抑扬的律诗、雅赋,乃至扩及绘画、音乐、舞蹈、雕刻各类艺术与文学创作中,都从各个不同社会背景、人物层面及欣尝角度上,产生了纷繁浩瀚的以自然山水为写实或喻作情感抒露的精神作品,并逐步形成最早出现的“山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城市 城市风貌 自然山水 景观 成环境 风貌特色 特色风貌 山水自然 历史文化 经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蒸发岩岩石学、矿物学与成钾环境分析——以DZK01孔岩芯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邢万里 刘成林 +4 位作者 王安建 焦鹏程 李国武 赵宪福 高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566,共8页
库车盆地内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尤其是盆地的中部和西部盐层发育好,厚度大,局部盐层己暴露地表,是找寻各种盐类矿床及钾盐的有利地区。DZK01孔是近年来在库车盆地实施的一口以找钾为目的的科研探井。本文主要通过对钻... 库车盆地内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尤其是盆地的中部和西部盐层发育好,厚度大,局部盐层己暴露地表,是找寻各种盐类矿床及钾盐的有利地区。DZK01孔是近年来在库车盆地实施的一口以找钾为目的的科研探井。本文主要通过对钻孔古近系蒸发岩岩芯样品进行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研究,进而对盆地成钾环境进行分析。DZK01孔古近系蒸发岩以含泥砾石盐岩为主,含泥砾石盐岩为构造成因,是古盐湖高度浓缩的产物。盆地古近系蒸发岩以沉积石盐为主,钻孔中含钾矿物为钾石膏,钾石盐和光卤石,同时含钾矿物的发现证明了库车盆地古盐湖可能达到钾盐析出阶段。通过样品分析可知,库车盆地古近纪时期古盐湖沉积环境为封闭的浅湖沉积环境,盐湖发育过程中有五次较大规模的淡化事件,盐类物质得到很好的聚集,具有良好的成钾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岩石学 矿物学 环境 钾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剖面年代序列及其记录的成壤环境演变 被引量:6
3
作者 贾耀锋 黄春长 +1 位作者 庞奖励 毛龙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应用光释光技术确定匠杨村黄土沉积序列年代框架。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其他指标测量结果,得到该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成壤环境演变:16.66~13.16kaB.P.期间气候干旱,风尘输入量较大,成壤作用微弱;13.16~8.31kaB.P.期间气候转暖转湿,风尘... 应用光释光技术确定匠杨村黄土沉积序列年代框架。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其他指标测量结果,得到该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成壤环境演变:16.66~13.16kaB.P.期间气候干旱,风尘输入量较大,成壤作用微弱;13.16~8.31kaB.P.期间气候转暖转湿,风尘输入量最小,但因植被没完全恢复致使成壤强度仍很弱;8.31~3.24kaB.P.期间气候湿润,风尘输入量较小,是重要的成壤期,其间6.19~5.77ka和末期3.78~3.24ka旱化趋势导致风尘输入量增加和成壤强度减弱;3.24ka以来,在气候旱化趋势下风尘输入量增加,成壤作用再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黄土 光释光测年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原全新世复合古土壤和成壤环境的微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张战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8,共7页
通过对陕西周原黄土剖面的微形态研究 ,结合微量元素、粒度及磁化率分析 ,探讨了黄土风化成壤的特征 ;揭示出该剖面的全新世古土壤S0 是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强烈粘化特征的复合土壤 ,是 60 0 0~ 5 0 0 0aB .P .出现的区域性干... 通过对陕西周原黄土剖面的微形态研究 ,结合微量元素、粒度及磁化率分析 ,探讨了黄土风化成壤的特征 ;揭示出该剖面的全新世古土壤S0 是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强烈粘化特征的复合土壤 ,是 60 0 0~ 5 0 0 0aB .P .出现的区域性干旱气候事件造成风尘加速堆积的结果。关中盆地在 85 0 0~60 0 0aB .P .风化成壤最为强烈 ,气候最为暖湿。在 5 0 0 0~ 3 1 0 0aB .P .又出现了一个比较强烈的成壤时期。而最近 3 1 0 0年以来是一个风尘堆积较强的相对干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 陕西 全新世复合古土壤 环境 微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阶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月鸿 黄春长 周群英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对秦岭北麓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全新世土壤剖面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由于季风气候变化引起的以风尘堆积占优势的成黄土期和以生物风化作用占优势的成壤期相互更迭造成的。马兰黄土堆积所代表的... 对秦岭北麓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全新世土壤剖面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由于季风气候变化引起的以风尘堆积占优势的成黄土期和以生物风化作用占优势的成壤期相互更迭造成的。马兰黄土堆积所代表的晚更新世,气候冷干,当地为半荒漠环境;全新世初期是气候转暖转湿的过渡时期;全新世中期(8500~3100 a B.P.发育的古土壤S0成壤作用最为强烈,为褐色土类型,分析研究表明其中既有淋溶淀积作用,又有粘化作用发生;各项分析指标也都表明S0 反映了全新世中期的温暖湿润气候;在该土壤层形成初期,就有属于老官台文化(7500~7000 a B.P.)时期的人在当地从事耕作活动。此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也有人类开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全新世晚期从3100 a B.P.开始,西北季风增强,气候恶化,但当地降水量的减少似乎滞后于降温,所以先周和西周时代在沣河西岸建立都城的时期,当地土壤湿度似乎较大,而之后则显著干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环境 全新世 渭河阶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因素的介入和“的”字的环境成分化——篇名中“de”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恒幸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国内期刊报纸篇名中有相当数量的"的"字是通过其12种形式的拼音体现的。它们与其说是不规范的因素,不如说是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在这些形式中,"的"字已发生了功能变异,成为了篇名和语篇的环境成分,在超句法与... 国内期刊报纸篇名中有相当数量的"的"字是通过其12种形式的拼音体现的。它们与其说是不规范的因素,不如说是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在这些形式中,"的"字已发生了功能变异,成为了篇名和语篇的环境成分,在超句法与超语篇层面起作用。这一点为Halliday提出的句子分析的"三层说",尤其是"上层"分析的必要性提供了一点旁证。此外,环境成分化还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环境成分与句法的互动和转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语境 “的” 环境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油环境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步骤与PTX重建 被引量:17
7
作者 JacquesPIRONO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33-1342,共10页
石油盆地内的古流体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成岩矿物中,它们代表了初始石油或气相的组成并记录了流体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储集层中卤水通常以不混溶相的形式与石油共存.一般利用单个包裹体分析法对水溶液和石油包裹体进行研究,... 石油盆地内的古流体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成岩矿物中,它们代表了初始石油或气相的组成并记录了流体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储集层中卤水通常以不混溶相的形式与石油共存.一般利用单个包裹体分析法对水溶液和石油包裹体进行研究,利用显微测温法来确定相转变的温度,利用拉曼光谱定量来分析水溶液包裹体中溶解甲烷的含量.石油包裹体中CH4和CO2的含量可以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来估算,通过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来重建石油包裹体的体积.利用Duan和Peng-Robinson方程可进行热力学模拟,并分别应用于水溶液和石油包裹体体系.两类流体体系等容线的交点可用来确定流体捕获时的实际温度和压力条件,从而利用流体压力对具有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源区流体动力学演化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环境 PTX重建 热力学模拟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25
8
作者 段毅 彭德华 +3 位作者 张晓宝 周世新 王智平 张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5-359,共5页
对采集于柴达木盆地 16个油田的 4 0个原油进行了碳同位素测定 ,研究了它们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主控因素及其成因类型。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的差别 ,西部地区原油富集 1 3C,北部地区原油富集... 对采集于柴达木盆地 16个油田的 4 0个原油进行了碳同位素测定 ,研究了它们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主控因素及其成因类型。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的差别 ,西部地区原油富集 1 3C,北部地区原油富集 1 2 C。研究发现 ,成油环境 (如盐度和湿度 )是决定西部盐湖相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母源性质则控制了北部淡水湖沼相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变化。根据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和 Ph/ n C1 8比值特征 ,将柴达木盆地原油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原油 碳同位素 因类型 主控因素 环境 盐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结构与1万年来的环境演化——以关中地区的全新世黄土剖面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通过对土壤微结构系统的研究 ,发现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微结构可分为基底式胶结结构、胶斑状结构、斑状 -胶斑结构、粒状结构、似粒状结构和粒状 -斑状结构。其中前3种总是出现在古土壤中 ,其形成在温暖湿润、植被茂... 通过对土壤微结构系统的研究 ,发现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微结构可分为基底式胶结结构、胶斑状结构、斑状 -胶斑结构、粒状结构、似粒状结构和粒状 -斑状结构。其中前3种总是出现在古土壤中 ,其形成在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的环境下 ;后 3种总是出现在黄土或风化黄土中 ,形成在以干旱为特征的环境下。微结构沿黄土剖面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实质上揭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环境演化 关中地区 全新世 微结构 环境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成本视角下离子型稀土合理价格的重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国华 吴雯雯 余来文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稀土价格暴涨暴跌引起了广泛关注,合理稳定的稀土价格关系到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利用离子型稀土2005年~012年的数据资料,基于完全成本法,测算离子型稀土的合理价格。研究表明:资源耗竭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补偿的不充分是导致... 稀土价格暴涨暴跌引起了广泛关注,合理稳定的稀土价格关系到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利用离子型稀土2005年~012年的数据资料,基于完全成本法,测算离子型稀土的合理价格。研究表明:资源耗竭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补偿的不充分是导致稀土价格不合理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源税的改革,现行稀土实际成本逐渐趋近完全成本,但由于外部环境成本补偿不足,实际成本仍然低于完全成本;2005年~2010年,稀土实际价格远低于合理价格,2011年~2012年,稀土实际价格围绕合理价格上下波动,我们预计,离子型稀土的合理价格区间应该是18万元~20万元;要保障稀土价格合理稳定,应外部成本内部化,同时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完善稀土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价格 完全 离子型稀土 资源耗竭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土壤粒度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龙江 李亚兵 +2 位作者 王计平 贾耀锋 邹欣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根据对南京江北TZC全新世剖面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一万多年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江北地区第一层古土壤为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时形成,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沙尘暴很少发生,... 根据对南京江北TZC全新世剖面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一万多年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江北地区第一层古土壤为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时形成,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沙尘暴很少发生,成壤极其强烈,其成土母质为末次冰期形成的下蜀黄土,主要是在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近3100a来为全新世晚期,季风气候格局发生转变,气候干旱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在该地区形成了50cm厚的黄土层或表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北地区 环境意义 全新世土壤 粒度分布 南京 全新世晚期 气候干旱化 粒度分析 野外考察 演变特点 环境 研究结果 下蜀黄土 末次冰期 土母质 黄土堆积 季风气候 沙尘暴 适宜期 古土壤 降水量 表土层 黄土层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变成了“金条”
12
作者 杨志军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8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稻草 合理开发利用 试验效果 稻麦秸秆 环保产品 焚烧秸秆 滨海县 杨志军 成环境 木地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评价与城市规划
13
作者 于春普 《城市规划》 1980年第4期27-32,共6页
城市环境应该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是人们从生产、生活等需要出发,经过长时间对自然环境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在这个地区空间中,有大量人为构筑物和建筑物的人工环境,也有自然状态的环境,它们相互混合和渗透构成城市环境。
关键词 环境评价 城市规划 预断评价 建设项目 城市环境 成环境 规划阶段 现状评价 环境容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酸碱度在组织工程骨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佩仪 张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4-70,共7页
继自体骨移植和异种骨移植后,组织工程骨成为修复颌面骨缺损的新手段。成骨微环境是调动生物材料发挥再生功能的关键,微环境pH通过人工骨表面蛋白吸附、成骨相关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骨基质分泌成熟、生物矿化,以及骨缺损区炎... 继自体骨移植和异种骨移植后,组织工程骨成为修复颌面骨缺损的新手段。成骨微环境是调动生物材料发挥再生功能的关键,微环境pH通过人工骨表面蛋白吸附、成骨相关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骨基质分泌成熟、生物矿化,以及骨缺损区炎症反应、血管重建等修复过程影响组织工程骨再生。利用碱性材料中和缺损区酸性物质,纠正低血流灌注和局部缺氧形成的酸性微环境,创造适合细胞生存和修复的系统网络,可有效提高缺损区骨再生水平,是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就微环境酸碱度在组织工程骨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人工骨材料研发与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微环境 酸碱度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管朝下弊端多
15
作者 迟明溪 刘芬 《山东农机化》 1996年第11期15-15,共1页
有些机手,在装配手扶拖拉机时,将排气管口朝下安装,不仅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其原因是: 1.由于原消声器接头过短,将排气管口朝下安装时,必须将其加长或更换接头才能装复。这样增加了排气阻力。
关键词 排气管 排气阻力 发动机功率 成环境 换接 五莲县 消声器 功率平均 接头 农机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opper slag recovery on hydrometallurgical cut-off grade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被引量:2
16
作者 AFSHIN AKBARI ESMAEIL RAHI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Determining the hydrometallurgical cut-off grades specifies the destination of low grade materials and this is subjected to more benefits in mining. Copper production rate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 Determining the hydrometallurgical cut-off grades specifies the destination of low grade materials and this is subjected to more benefits in mining. Copper production rate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s in hydrometallurgical cut-off grades determination. Slags are remarked a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copper. It is not only regarded as a waste but also identified as another resource extracting base metals. Slag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pper high grade. Thus, slag copper recovery can be led to different cut-off grades and net present value(NPV). The current research scrutinizes the effect of slag recovery by both flotation and hydrometallurgical methods on the hydrometallurgical cut-off grades. For this purpose, the optimum cut-off grade algorithms of hydrometallurgical methods are developed by considering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comes and also the costs. Then, their optimum amounts are calculated with NPV maxim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un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sidering slag copper recovery in the hydrometallurgical cut-off grade algorithms reduces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caused by slag dumping and leads to more NPV by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ETALLURGY cut-off grades low grade materials WASTE floatation SLAG copper recovery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lag dumping NPV max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formation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6
17
作者 燕雪峰 古锋 +2 位作者 宋琛 胡晓琳 潘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Path planning and formation structure forming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s) to collaborate with each other.In this work,a dynamic formation model was proposed,in which... Path planning and formation structure forming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s) to collaborate with each other.In this work,a dynamic formation model was proposed,in which several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omplex underwater environment.Dimension changeabl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was used to find an optimized path by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numb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h nodes.Position relationship based obstacle avoidance algorithm was designed to detour along the edges of obstacles.Virtual potential point based formation-keeping algorithm was employed by incorporating dynamic strategies which were decided by the current states of the formation.The virtual potential point was used to keep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when the AUV or the formation was deviat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n optimal path can be dynamically planned with fewer path nodes and smaller fitness,even with a concave obstacle.It has been also proven that different formation-keeping strategies can be adaptively selected and the formation can change its structure in a narrow area and restore back after passing the obsta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control path plan keep formation dynamic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behaviors,thermo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lactic acid blends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学莲 刘文涛 +4 位作者 唐新颖 史向阳 王丽娜 何素芹 朱诚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725-1732,共8页
It is difficult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to degrade,which caused severe pollution.In this work,polylactic acid (PLA) wa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of PET.PET/PLA was synthesized by extrusio... It is difficult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to degrade,which caused severe pollution.In this work,polylactic acid (PLA) wa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of PET.PET/PLA was synthesized by extrusion blending.The thermal,crystallin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GA,DSC,WAXD and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The degradation of the blends in soil,acid and alkaline buffer solutions was assessed,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little PLA promoted crystallization of PET during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The star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lowered from 412.1 ℃ of pure PET to 330.4 ℃ at 50% PLA content,tensile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blend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PLA content increasing,while the degradation rate improved.Alkaline environment was most beneficial for blends to degrade.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polyester: polylactic acid mechan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approach for agent ont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question answering
19
作者 郭庆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781-788,共8页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ethod of semantic web based on agent ontology(SWAO method) was put forwar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network environment,which integrates,analyzes and processes enormous web inform...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ethod of semantic web based on agent ontology(SWAO method) was put forwar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network environment,which integrates,analyzes and processes enormous web information and extracts answers on the basis of semantics. With SWAO method as the clue,the following technologies were studied:the method of concept extraction based on semantic term mining,agent ontology construction method on account of multi-points and the answer extraction in view of semantic inference. Meanwhile,the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applying ontology was presented,which adopts OWL language to describe domain knowledge from where QA system infers and extracts answers by Jena inference engine. In the system testing,the precision rate reaches 86%,and the recalling rate is 93%.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method to develop a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which is valuable for further study in more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ontology question answering semantic web concept extraction answer extrac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ter coning mechanism in Tarim fractured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伟军 刘晓华 +1 位作者 李熙喆 陆家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44-349,共6页
The problem of water coning into the Tarim fractured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terms of productivity, increased operating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Water coning is a phenomen... The problem of water coning into the Tarim fractured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terms of productivity, increased operating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Water coning is a phenomenon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between gravity and viscous forces around the completion interval. There are several controllable and uncontrollable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is problem.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water coning phenomenon,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represent a single well with an underlying aquifer using the fractured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data of the A-Well in Dina gas fields.The parametric study was performed by varying six properties individually over a representative r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trix permeability, well penetration(especially fracture permeability), vertical-to-horizontal permeability ratio, aquifer size and gas production rate have considerable effect on water coning in the fractured gas reservoirs. Thus,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water coning phenomenon. Simulation of the problem helps to optimiz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breakthrough of water coning is dela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coning fractured gas reservoir water cut recover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