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抑制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龚芝 孙丽荣 +3 位作者 曹雄 李树基 朱心红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21-2125,共5页
目的探讨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马钱子生物碱,分离去除其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制备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分别在HEK293和PC12细胞系上,采用MTT法观察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细胞存活的... 目的探讨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马钱子生物碱,分离去除其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制备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分别在HEK293和PC12细胞系上,采用MTT法观察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然后在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上,采用BrdU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HEK293细胞的存活无明显抑制作用,当其浓度>0.5mg/ml时,对HEK293细胞产生毒性作用(P<0.0001),但在PC12细胞中,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在5μg/ml的浓度下即可明显抑制PC12的存活(P<0.0001)。在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上,50μg/ml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能够显著减少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P<0.01),当浓度增加到100μg/ml时则能够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P<0.001)。结论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的存活及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具有细胞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 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 抑制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功能性的L-型钙通道 被引量:3
2
作者 冯锦丽 胡德辉 +6 位作者 陈明 田映红 施志敏 杨建明 朱心红 李晓文 高天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2-828,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获得高纯度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HPCs)的体外贴壁培养方法,并鉴定HPCs上是否存在功能性L-型钙通道,分离Wistar成年大鼠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获得高纯度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HPCs)的体外贴壁培养方法,并鉴定HPCs上是否存在功能性L-型钙通道,分离Wistar成年大鼠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N2和B27supplement的DMEM/F12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连续传代,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第六代细胞进行鉴定,呈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细胞可达99.9%.把培养高纯度的细胞在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天后,表现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Ⅲ型β-微管蛋白(Tuj1)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PCs表达L-型钙通道的Cav1.2α1C和Cav1.3α1D亚单位,共聚焦钙成像证明了功能性L-型钙通道的存在,并且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到了L-型钙电流.以上结果表明成年Wistar大鼠的海马HPCs可表达功能性的L-型钙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 海马 神经体细胞 L-型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25-35)抑制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学坤 左萍萍 +1 位作者 孔令娜 张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8-811,共4页
目的 观察Aβ2 5-3 5对成年小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模型组侧脑室注射 3μlAβ2 5-3 5(1g·L-1)。动物分别在Aβ2 5-3 5注射后d 5、10、... 目的 观察Aβ2 5-3 5对成年小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模型组侧脑室注射 3μlAβ2 5-3 5(1g·L-1)。动物分别在Aβ2 5-3 5注射后d 5、10、2 0、30灌流处死。动物每次处死前均腹腔注射 3次BrdU(5 0mg·kg-1,间隔 8h)。鼠脑切取冰冻切片 ,进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免疫荧光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观察神经元数目及其前体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清晰完整 ,排列规则 ,而侧脑室注射Aβ2 5-3 5后的小鼠海马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且同部位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亦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Aβ2 5-3 5在中枢神经系统不仅表现为对成熟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而且还明显抑制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从而影响神经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 海马齿状回 神经体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脑海马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损伤的成年大鼠脑内存活及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瑞芹 徐铁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4-618,共5页
本文从人胚胎脑海马区分离、培养、鉴定了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 cells,NPCs),并初步观察了大鼠纹状体海人酸(kainic acid,KA)损伤后,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s)移植到成年大鼠侧脑室和纹状体后存活和迁移的情况。取胎龄8... 本文从人胚胎脑海马区分离、培养、鉴定了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 cells,NPCs),并初步观察了大鼠纹状体海人酸(kainic acid,KA)损伤后,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s)移植到成年大鼠侧脑室和纹状体后存活和迁移的情况。取胎龄8~12周的人胚胎脑海马区细胞,用含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h-bFGF)以及人白细胞抑制因子(human leukemia inhibitory growth factor,h-LIF)的DMEM/F12培养液离体培养,以含1%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DMEM/F12诱导分化,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PCs的特征。向成年大鼠右侧纹状体内立体定位注射KA,造成大鼠纹状体局部损伤。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体外标记第2代hNPCs,48h后分别移植到正常成年大鼠和损伤大鼠手术侧的侧脑室和纹状体。6周后用抗BrdU抗体检测HNPCs的存活和迁移。结果显示:体外培养呈悬浮球状生长的细胞是nestin阳性的hNPCs。hNPCs移植6周后,在大鼠损伤侧的纹状体和侧脑室内,均检测到了BrdU阳性细胞,并有一部分细胞迁移到了周围纹状体实质和胼胝体。结果提示:体外分离培养的hNPCs移植到成年大鼠脑损伤区周围可以存活和迁移,损伤区域可能对移植细胞的迁移有一定的诱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体细胞 细胞培养 移植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胚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阮奕文 王传恩 +2 位作者 谢瑶 王宁利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为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本实验取胚胎 18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加入 2 5 ng/ 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置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于培养第 4d和第 8d,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 ,... 为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本实验取胚胎 18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加入 2 5 ng/ 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置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于培养第 4d和第 8d,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态。结果显示 ,培养第 4d和第 8d,实验组的 OD值均增高 ,分别是对照组的 1.5倍和 1.8倍。免疫组化细胞分类计数显示 :培养第 4d,实验组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均明显增加 ,约是对照组的 2倍 ;但星形胶质细胞数无明显的变化。培养第 8d,实验组四类细胞均增加 ,约是对照组的 1.7倍。本实验提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能促进 E18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存活和分裂又能促进其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并提示如拟在体外获得较大量和较高纯度的神经前体细胞 ,E18不是最理想的胚龄 ,需考虑选取胎龄更小的脑组织和加进足量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并进行传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神经体细胞 海马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周期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鸥 朱心红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4-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促脑神经元再生药物干预时间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前脑缺血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n=3)。分别于缺血后第7~14...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促脑神经元再生药物干预时间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前脑缺血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n=3)。分别于缺血后第7~14天,单日4次间隔2h腹腔注射BrdU75mg/kg。缺血第29天灌注固定,另取3只正常大鼠以同样方法注射BrdU,次日处死。取脑,连续冰冻冠状切片,分别做BrdU免疫组化标记及BrdU/NeuN荧光免疫组化双标记并计数BrdU+细胞密度及BrdU+/NeuN+细胞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缺血后不同时间增殖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缺血性脑损伤促进了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海马齿状回DG区和CA1区的新生细胞在缺血后第7~10天处于较高的水平且逐渐减少,11d后降至稳定水平。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未受缺血后时间变化的影响。结论全脑缺血对神经前体细胞的促分裂作用主要发生在缺血后10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再生 神经体细胞 脑缺血 海马 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晶 刘颖 +5 位作者 刘斌 罗永伟 范颖 马原源 毛文静 李世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NPCs)增殖的动态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的影响。方法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VD模型组(模型组,n=24)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24),采用改良的Pulsine...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NPCs)增殖的动态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的影响。方法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VD模型组(模型组,n=24)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24),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术后1、2、4和8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estin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齿状回区5-溴脱氧尿嘧啶(Brd U)和Brd U/Nesti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Nestin、Brd U和Brd U/Nestin表达持续增多,4周时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Nestin、Brd U和Brd U/Nestin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Nestin、Brd U和Brd U/Nestin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促进VD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P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体细胞 增殖 齿状回 海马 养血清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对高浓度皮质酮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吴丽丽 冉川莲 +2 位作者 严灿 刘书考 潘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逍遥散(XYS)含药血清对高浓度皮质酮(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XYS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煨生姜、甘草组成。采用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以120μmol/L CORT建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逍遥散(XYS)含药血清对高浓度皮质酮(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XYS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煨生姜、甘草组成。采用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以120μmol/L CORT建立高浓度CORT环境,制备XYS不同灌胃剂量含药血清,选取10%含药血清和10%血清,以CORT拮抗剂RU38486作为阳性对照药。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率,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果:120μmol/L CORT能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RU38486能够逆转高浓度CORT所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率的下降(P<0.05),10%XYS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经高浓度CORT处理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BrdU/TUNEL染色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P<0.01),经RU38486和10%XYS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干预后,BrdU/TUNEL比值明显升高(P<0.01)。高浓度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RU38486及10%XYS含药血清各组均能明显抑制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P<0.05或P<0.01)。结论:XYS能促进高浓度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发挥抗应激时高浓度CORT损伤海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皮质酮 海马神经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光伟 张伟宏 +2 位作者 吴爱群 张华 朱启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7-97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予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 15min ,1次 /d ,治疗 2个疗程 ,每个疗程 10d ,2个疗程间隔 2d。各组动物均于缺血缺氧后 2 2d处死 ,处死前经腹腔注射Brdu ,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镜下观察脑内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各组Wistar幼鼠脑组织内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层及胼胝体等有Brdu阳性细胞分布 ;HIBD组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低于HIBD后电针组(P <0 .0 5 )。结论 :缺血缺氧促进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电针刺激大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缺氧 神经体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汪建民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W006,共5页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 神经体细胞增殖 衰老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艳玲 刘能保 +4 位作者 张敏海 李晓恒 陈鸿伟 洪小平 孙臣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1-444,共4页
为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雄性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中,持续6周。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 为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雄性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中,持续6周。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成绩。同时,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观察比较各组大鼠DG内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和差异。结果显示:应激组动物的学习与记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DG内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慢性复合应激导致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加强,DG内BrdU阳性细胞增多,提示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可能是应激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复合应激 学习和记忆 神经体细胞 齿状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来源和培养液成分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艳霞 李莹 +1 位作者 陆佩华 富赛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7-612,共6页
在成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前体细胞(neuron precursor cells,NPCs)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三种培养液组合:DF/N2、DF/B27和DF/(N2+B27),观察在不同培养液成分对胚胎脑和脊髓NP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F/N2組... 在成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前体细胞(neuron precursor cells,NPCs)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三种培养液组合:DF/N2、DF/B27和DF/(N2+B27),观察在不同培养液成分对胚胎脑和脊髓NP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F/N2組和DF/B27组相比,脑来源的NPCs在DF/(N2+B27)中增殖最快、最稳定(P<0.01),而脊髓来源的NPCs在三种培养液组合中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脑和胚胎15 d脊髓来源的NPCs在DF/B27和DF/(N2+B27)中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DF/N2组合(P<0.01);取自胚胎15 d的脊髓NPCs分化为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胚胎16 d的NPCs(P<0.05)。以上结果提示:(1)在培养液中同时添加N2和B27不仅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NPCs的增殖速度,同时可显著增加神经元分化的比例;(2)NPCs的分化潜能可因NPCs来源(脑或脊髓)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体细胞 增殖 分化 培养液成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前体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内的分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敏 江峰 +2 位作者 杨建华 王裕 马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3-737,共5页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景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体细胞 移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海马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胜良 陈仕检 +5 位作者 黎彬如 齐玉晶 梁森 李鑫 曾洪亮 毕桂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2、7、14 d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vNGF25、50、100U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2、7、14 d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vNGF25、50、100U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和vNGF各亚组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各亚组按照规定时间每天经侧脑室埋管给予相应剂量的vNGF或等渗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DCX)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结果①侧脑室给予vNGF后,在各时间点,vNGF各亚组的神经功能Lon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齿状回1DCX阳性细胞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相同vNGF剂量时,7 d亚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高于2 d和14 d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相同时间点的不同vNGF剂量亚组比较中,vNGF 50 U亚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高于vNGF 25 U亚组和vNGF100 U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各时间点,vNGF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脑室给予vNGF后可以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缺血皮质周围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CX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再灌注损伤 侧脑室 大鼠 神经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毁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大鼠SVZ、纹状体和黑质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丙方 高殿帅 +3 位作者 高尔静 蔡青 鲁强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rd U、nestin以及 GFAP阳性细胞。结果显示 :(1)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伤侧 SVZ的 Brd 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并成簇分布 ;nestin和 GFAP阳性细胞数也增多 ,但以 GF AP阳性细胞增多明显 ;(2 )伤侧纹状体可见大量 Br-d U、GFAP以及少量 nestin阳性细胞分布 ,而健侧只有少量 GFAP阳性细胞 ;(3 )伤侧可见 Brd U阳性细胞在 SVZ和纹状体之间呈条带样分布 ;(4 )伤侧黑质除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减少外 ,未见 Brd U、GFAP和 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上述结果表明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SVZ神经前体细胞活动增强 ,有向纹状体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神经体细胞 脑室下区 黑质 纹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不同脑区内神经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娄淑杰 顾平 +2 位作者 王彦永 王铭维 路长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为了观察海马、中脑和顶叶皮质内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分化后所产生的神经元的形态特征,本研究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扩增细胞技术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了神经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特性;采用神经前体细胞和骨髓基... 为了观察海马、中脑和顶叶皮质内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分化后所产生的神经元的形态特征,本研究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扩增细胞技术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了神经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特性;采用神经前体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方式,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研究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发现:(1)新生大鼠海马、中脑和顶叶皮质内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外的分裂增殖能力无明显区别;(2)新生大鼠海马、中脑和顶叶皮质内的神经前体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后代细胞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同,但不同脑区内神经前体细胞所产生的神经元的形态却表现出明显不同。这些结果提示新生大鼠不同脑区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潜能已有了一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体细胞 生物学特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实验研究
17
作者 朱巍 周良辅 +2 位作者 汪洋 朱剑虹 毛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303,共1页
将大鼠胚胎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tMCAO)模型大鼠的缺血半暗区,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在缺血区的迁徙、分化情况.评价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缓解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
关键词 暂时性脑缺血 实验研究 大鼠 神经体细胞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荷剑 柴立辉 +2 位作者 吴素霞 高林 贺维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1和Lmx1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1、Lmx1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体细胞 多巴胺神经 细胞介素-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内源性肝X受体对酒精暴露致新生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障碍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唐小童 杨阳 +2 位作者 徐培 王颖 范晓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索激活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对新生期小鼠酒精暴露后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前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同窝的子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3):对照组、酒精组(分别注射等量溶剂或酒精)和LXRs激动剂(TO901317,TO)+酒精... 目的探索激活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对新生期小鼠酒精暴露后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前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同窝的子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3):对照组、酒精组(分别注射等量溶剂或酒精)和LXRs激动剂(TO901317,TO)+酒精组[腹腔注射TO激动剂10 mg/kg(DMSO∶PBS=1∶3为溶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与增殖细胞相关的Ki67、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以及性别决定区域Y同源盒基因2(Sox2)、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水平,观察激活内源性LXRs对新生期小鼠酒精暴露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与神经前体细胞维持的影响。结果新生期小鼠酒精暴露后抑制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包括Ki67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酒精组(24.7±5.5)vs对照组(45.9±7.1),P<0.01],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酒精组(44.9±2.9)vs对照组(54.8±6.0),P<0.01],Sox2标记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减少[酒精组(31.1±6.4)vs对照组(46.6±6.3),P<0.01],Nestin标记的长纤维出现断裂,数量减少[酒精组(25.3±3.8)vs对照组(35.0±2.0),P<0.01]。TO901317预处理有效减轻酒精对海马齿状回前体细胞的毒性作用,TO+酒精组较酒精组Ki67阳性细胞数量增加[TO+酒精组(54.2±10.8)vs酒精组(24.7±5.5),P<0.01],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TO+酒精组(53.4±2.8)vs酒精组(44.9±2.9),P<0.01],Sox2阳性细胞增加[TO+酒精组(54.0±6.7)vs酒精组(31.1±6.4),P<0.01],Nestin标记的纤维断裂减少,数量增加[TO+酒精组(33.0±2.6)vs酒精组(25.3±3.8),P<0.05]。结论激活LXRs可减轻酒精暴露对新生期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海马齿状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增殖 酒精 神经体细胞 肝脏X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志军 万琪 +2 位作者 江文 王卫东 王洪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7、14、2 1d时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新生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 7~ 14d时明显增加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1d时恢复正常水平。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 ,并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增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的激素水平、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齿状回 溴脱氧尿苷 神经体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