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芬兰成功繁殖出高产奶牛
1
作者 华芬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2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成功繁殖 奶牛产奶量 芬兰 高产奶牛 食品研究 脂肪和蛋白质 基因定位 良种研究 胚胎阶段 牛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人工巢繁殖成功率与巢址选择
2
作者 万名弢 许永珊 +4 位作者 秦明东 赵筱涛 李思梦 严雪洁 许青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人工招引的集中地区,因该地区只有5个天然巢,存在人工巢在小范围区域密度过高的情况,与自然状态下东方白鹳巢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为探究东方白鹳在高密度人工巢招引活动下的种...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人工招引的集中地区,因该地区只有5个天然巢,存在人工巢在小范围区域密度过高的情况,与自然状态下东方白鹳巢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为探究东方白鹳在高密度人工巢招引活动下的种群增长情况以及东方白鹳对人工巢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于2023年3—8月,对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的繁殖成功率和巢址选择进行研究。调查表明:2018年以前,保护区天然巢密度为0.20~0.27个/km^(2);截至2023年春,共建设人工巢39个,同时并存经年利用过的天然巢5个,巢密度为2.93个/km^(2),共有23巢进入孵化,总产卵数为81枚,平均窝卵数为(3.52±0.79)枚(n=23),总孵化率为66.67%,总出飞率为87.04%,最终繁殖成功率为58.02%。分析发现,东方白鹳优先选择人工巢中往年繁殖旧巢产卵(Z=-2.980,P<0.05),产卵日期越早,窝卵数(r=-0.46,P<0.05)与孵化数(r=-0.45,P<0.05)越多,孵化数越多,出飞数也就越多(r=0.83,P<0.05),距水田距离较远的巢出飞数较多(r=0.46,P<0.05)。东方白鹳在选择人工巢时更加偏好远离岛状林(Z=-2.394,P<0.05)和水田(t=1.332,P<0.05)的巢址。研究发现,东方白鹳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受限于巢位数量,因此人工巢的建设对于东方白鹳的种群增长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人工巢 繁殖成功 巢址选择 巢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巢箱条件下大山雀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维 刘宇 +3 位作者 左斌 韩璐 王海涛 杨志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1,共3页
2004—2006年,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Parusmajor)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利用率逐年减少,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营巢成功率为74.3%,营巢失败的主要原因... 2004—2006年,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Parusmajor)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利用率逐年减少,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营巢成功率为74.3%,营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和天敌占用。大山雀的窝卵数为6~14枚,平均10.2枚,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卵质量平均为(1.47±0.12)g,卵大小平均为16.5mm×12.9mm。孵化期平均为(13.8±1.4)d,平均出雏率为(88.4±1.3)%,育雏期平均为(17.3±0.9)d,平均出飞率为(78.1±2.0)%。大山雀窝卵数与孵化期、出雏率、育雏期和出飞率显著正相关。大山雀繁殖成功率逐年增加,不同年份间繁殖成功率差异极显著(P<0.01),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人工巢箱 窝卵数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五种鸟的巢位特征及繁殖成功率(英文)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海涛 高玮 +2 位作者 万冬梅 刘多 邓文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77-1385,共9页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林中的大山雀 ( Parusmajor)、沼泽山雀 ( Paruspalustris)、普通跓( Sitta europacea)、白眉姬? ( Ficedula zanthopygia)和灰椋鸟 ( Sturnus cineraceus) 5种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次级洞巢鸟进行了巢位...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林中的大山雀 ( Parusmajor)、沼泽山雀 ( Paruspalustris)、普通跓( Sitta europacea)、白眉姬? ( Ficedula zanthopygia)和灰椋鸟 ( Sturnus cineraceus) 5种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次级洞巢鸟进行了巢位选择和繁殖成功率研究。本研究中共发现 1 41巢。五种鸟对树洞类型的选择存在种间差异 ,普通跓不利用裂洞 ,沼泽山雀不利用啄洞 ,其它 3种鸟对 3种洞均有利用 ,但有一定的倾向性。对 5种鸟 9个巢位变量的比较中 ,只有洞口方向差异不显著 ( p >0 .0 5 ) ,其它 8个变量均差异显著 ( p<0 .0 5 ) ,该结果说明 5种次级洞巢鸟对巢位的选择具有其各自的需求。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处树直径、洞内径、巢距地高是巢位选择重要变量 ,它们决定不同种类对树洞的利用。巢损失多数出现在产卵之前和孵化阶段 ,44个繁殖失败的巢中有 35个在这两个阶段损失。大山雀的巢成功率最低 ,灰椋鸟的巢成功率最高。 5种鸟的孵化率都超过 90 %。人为破坏和动物捕食是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占总数的 61 .4%。洞巢鸟巢位选择中的重要变量影响繁殖成功。普通跓繁殖是否成功受洞口横径和巢高影响 ,沼泽山雀受洞口纵径、树胸径和洞内径影响 ,大山雀受洞口横径、巢高和洞内径影响 ,灰椋鸟受洞内径和洞深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位特征 繁殖成功 次级洞巢鸟 巢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夏继刚 牛翠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37-5543,共7页
壬基酚(NP)是普遍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0.1,1,10,50,100μg/L)NP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影响显著,100μg/LNP... 壬基酚(NP)是普遍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0.1,1,10,50,100μg/L)NP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影响显著,100μg/LNP暴露显著减少斑马鱼求偶时间、降低产卵量与受精率(P(0.05)。斑马鱼产卵量与求偶总时间、平均每次求偶时间、长于5s的求偶时间显著正相关(P(0.05),与求偶频率不相关(P=0.951)。NP暴露可能通过影响斑马鱼求偶时间,进而影响产卵量。斑马鱼求偶时间有望作为评估水体NP污染有效的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求偶行为 繁殖成功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境对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宝强 安德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四川黄龙沟森林和钙化滩流地两种生境中分布着大量的少花鹤顶兰,而且生长在这两种生境中的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存在着差异,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生境差异所致,及其影响有性繁殖成功的机制。通过对黄龙沟少花鹤顶兰两种生境... 四川黄龙沟森林和钙化滩流地两种生境中分布着大量的少花鹤顶兰,而且生长在这两种生境中的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存在着差异,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生境差异所致,及其影响有性繁殖成功的机制。通过对黄龙沟少花鹤顶兰两种生境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和两种生境中的花部特征和传粉情况的测量,结果表明森林生境中林木盖度、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比钙化滩流地中的高,而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苔藓盖度、空气温度、相对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全钙以及pH则是钙化滩流地中更高。而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的形态特征和有性繁殖成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森林生境中的个体与钙化滩流地中的个体相比,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更大,花朵数更多,距长也更长,单花和花序寿命更长。但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却是钙化滩流地中的更高。两种生境中温度和光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沟 兰科植物 生境 繁殖成功 传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新 安宇梦 +2 位作者 史长莉 米兆荣 张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4-1332,共9页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不同位置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一般存在差异,通常认为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交配环境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雄性和雌性繁殖资源在花序内不同位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高山植物毛翠雀...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不同位置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一般存在差异,通常认为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交配环境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雄性和雌性繁殖资源在花序内不同位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高山植物毛翠雀花为材料,通过比较花序内不同位置的花部特征和种子性状,对其花序内的性分配模式和雌性繁殖成功进行研究,并通过观察传粉者运动特点以及人工去花和补授花粉实验,探讨花序内资源竞争和交配环境对繁殖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间的雄蕊数、雄蕊鲜重/雌蕊鲜重、花粉数及花粉胚珠比从花序基部到上部显著增加,而雌蕊鲜重和胚珠数逐渐减少,表现出上部花偏雄的性分配;上部花的结籽率显著低于基部花和中部花,不同位置间的发育种子数/果实和发育种子重/果实随着花位置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说明基部花具有更佳的雌性繁殖成效。(2)去花处理后,剩余果实的单个种子重/果实显著增加,但发育种子数/果实没有显著增加;而给上部花人工补授异花花粉后,位置间结籽率的差异消失,说明传粉限制而非资源竞争导致了花序内位置依赖的种子生产模式。(3)毛翠雀花雄性先熟的开花特征,以及传粉者苏氏熊蜂从花序基部到上部的定向访花行为,导致了花序内交配环境的变化。综上结果表明,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差异是对交配环境适应的结果,对其在高山环境中实现雌雄适合度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翠雀花 花序内差异 性分配 繁殖成功 交配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褐柳莺巢址选择及其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挥胜 祃来坤 +1 位作者 王姣姣 侯建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了揭示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巢址选择及其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2021年5—8月对繁殖于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褐柳莺的繁殖生态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褐柳莺繁殖巢30个,其中97%的繁殖巢筑于人工育树苗的苗圃地;对所有巢的15个... 为了揭示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巢址选择及其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2021年5—8月对繁殖于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褐柳莺的繁殖生态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褐柳莺繁殖巢30个,其中97%的繁殖巢筑于人工育树苗的苗圃地;对所有巢的15个巢址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因子(23.451%)、巢隐蔽因子(19.886%)、干扰因子(16.071%)、巢空间位置因子(14.484%)和植被高度(13.690%)是构成褐柳莺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其中巢址周围的植被盖度和巢的隐蔽性是褐柳莺巢址选择中优先考量的因素。赤狐(Vulpes vulpes)的巢捕食是褐柳莺繁殖失败的主要因素(66.67%),繁殖成功巢和被捕食巢在巢树1 m半径范围内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有显著差异,被捕食巢拥有更高的草本盖度(t=-2.847,P=0.014)和更低的木本盖度(Z=-2.525,P=0.012),低处的草本盖度相较高处的木本盖度可能增强了捕食者靠近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柳莺 河北省塞罕坝 苗圃地 巢址选择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金丝猴在重庆动物园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雅 张奇 +3 位作者 田小芳 王维 喻元 滕明生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37-39,共3页
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四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动物园共饲养着600余只川金丝猴。重庆动物园对川金丝猴的饲养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并于1984年首次繁殖成... 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四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动物园共饲养着600余只川金丝猴。重庆动物园对川金丝猴的饲养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并于1984年首次繁殖成功,迄今先后养殖20余只,现饲养川金丝猴7只,成年个体4只,未成年3只,其中一对成年川金丝猴呼名“成成”(♂)和“玉玉”(♀),处于壮年繁殖期。2019年自成都动物园到重庆动物园,于2021年在重庆动物园首次繁殖成功,迄今4年共繁殖3胎3仔,2021年、2023年、2024年均有生产。川金丝猴一般隔年生产,连续两年生产的情况较为少见。重庆动物园在川金丝猴饲养与繁殖方面取得了持续稳定的成功,本文对“成成”及“玉玉”的饲养与繁殖情况进行总结概述,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历史 重庆动物园 川金丝猴 成都动物园 繁殖 繁殖成功 持续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胭脂鱼在临川繁殖成功
10
《南方农机》 1999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美国大口胭脂鱼 临川 繁殖成功 生长期 鲢鳙 鱼种 肉质 江西 青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永华 杜景林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期20-20,共1页
1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1.1繁殖管理繁殖管理是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配种、发情检测、妊娠检测、产前护理和产后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有效的繁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母牛的繁殖成功率。在配种方面,选种是至关重... 1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1.1繁殖管理繁殖管理是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配种、发情检测、妊娠检测、产前护理和产后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有效的繁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母牛的繁殖成功率。在配种方面,选种是至关重要的。合理选择种牛,考虑其遗传背景和生产记录,可以提高后代的质量。此外,确保适时配种,根据母牛的生殖周期和发情表现进行精准配种,有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发情检测也是关键的一环,准确检测母牛的发情迹象,如振尾、哺乳行为和性欲增加,可以帮助确定最佳配种时机。使用现代技术,如发情检测装置,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成活率 适时配种 哺乳行为 遗传背景 产前护理 繁殖成功 生殖周期 产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次大批量繁殖成功巴西鲷
12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10期9-9,共1页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苗种基地,今年人工繁殖的首批50万尾鱼苗,销售一空。这种原产于巴西巴拉那河与巴拉圭河流域,分布于湖泊、河湾及水库等水域的巴西鲷,是巴西国内一主要淡水经济鱼类。据介绍。
关键词 巴西鲷 人工繁殖 巴拉那河 经济鱼类 国内首次 繁殖成功 淡水 巴拉圭 研究所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周期决定鲱鱼的繁殖成功率
13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第2期154-154,共1页
科学家们曾经长时间感到大惑不解,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大西洋鲱——一种大西洋东海岸常见但重要的小型鱼类的繁殖成功率。一项新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答案,即一种被称为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的海洋气候周期。研究结果发表在《海洋科学杂... 科学家们曾经长时间感到大惑不解,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大西洋鲱——一种大西洋东海岸常见但重要的小型鱼类的繁殖成功率。一项新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答案,即一种被称为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的海洋气候周期。研究结果发表在《海洋科学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成功 气候周期 变化周期 鲱鱼 海洋科学 年代际振荡 大西洋 小型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野外朱鹮繁殖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绍辉 黄治学 +5 位作者 袁国军 蔡德靖 赵辉 梅象信 王晶 朱家贵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84-190,共7页
通采用人工调查,测量的方法,记录了董寨自然保护区内2016—2019年共计49个朱鹮巢穴各项数据,通过分析获得朱鹮巢穴所在位置的气象因子、海拔、郁闭度、巢-觅距、干扰因素等因素与朱鹮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董寨自然保... 通采用人工调查,测量的方法,记录了董寨自然保护区内2016—2019年共计49个朱鹮巢穴各项数据,通过分析获得朱鹮巢穴所在位置的气象因子、海拔、郁闭度、巢-觅距、干扰因素等因素与朱鹮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董寨自然保护区自2016年野化放飞朱鹮到2019年止,野外巢穴数量逐渐增加,营巢区域不断扩大,但营巢地点相对集中;朱鹮选择筑巢树种多为马尾松,选择频次显著高于黄山松(P<0.05)。气象因子(温度和降水量)、朱鹮营巢地海拔、筑巢树种、营巢地林间郁闭度、巢—觅距及人为干扰因素并不影响朱鹮的窝卵数,但营巢地海拔(P<0.001)、巢—觅距(P=0.001)显著影响朱鹮的繁殖成功率,营巢地海拔越高,巢—觅距越短,朱鹮的繁殖成功率越高;干扰因素中人为干扰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比种间竞争和天敌大,人为干扰强度越大,朱鹮的繁殖成功率越低。朱鹮繁殖影响因子的研究为提高董寨自然保护区朱鹮野外繁殖成功率,当地保护部门更好的保护野外朱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营巢地 影响因子 窝卵数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条件下不同性别朱鹮个体繁育成效的年龄差异
15
作者 段文斌 徐向龙 +3 位作者 高洁 刘义 叶元兴 丁长青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探明笼养条件下朱鹮繁殖成效及其与个体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更准确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建立稳定的朱鹮人工种群和推动实施再引入保护工作。【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中心常规... 【目的】探明笼养条件下朱鹮繁殖成效及其与个体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更准确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建立稳定的朱鹮人工种群和推动实施再引入保护工作。【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中心常规饲养笼舍和野化训练网笼2种笼养条件下朱鹮的自然繁育数据,深入探究笼养条件下朱鹮个体性别及年龄对繁殖成效的影响。【结果】不同笼养条件下朱鹮的繁殖参数整体上差异不明显,但均受到个体年龄不同程度的影响。窝卵数随个体年龄增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LM:t=-2.651,P<0.01);4~9岁雌性个体的窝卵数显著大于1~3岁和10岁以后的个体(ANOVA:F=5.713,P<0.05)。孵化成功率随亲鸟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LM:t=-2.405,P<0.05);对于雌性个体,1~3岁的孵化率显著高于4~9岁个体(t-test:t=2.751,P<0.05),抚育出飞的幼鸟数量没有显著差异。雌雄亲鸟繁殖产出的年龄分布相似。【结论】亲鸟的年龄显著影响笼养朱鹮的自然繁育成效,性成熟初期的亲鸟由于繁殖经验不足,窝卵数较低,9岁以后表现出繁殖衰老,繁殖产出较低。朱鹮野化放飞应优先选择2~3岁个体,避免放飞9岁以上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繁育 繁殖参数 繁殖成功 再引入 朱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的繁殖管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其锐 黄翠莲 王建荣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4年第4期45-46,共2页
针对华南虎的繁殖生态特点,合理设置笼舍和适当的管理,能促进公、母华南虎同步发情并成功交配受孕,以及防止母虎产后食仔或弃仔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地提高华南虎的繁殖成功率。
关键词 华南虎 繁殖管理 笼舍 弃仔 食仔 同步发情 交配 繁殖生态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北红尾鸲巢址选择及繁殖成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雷 张海旺 +3 位作者 王娟 张丽 程亚婷 万冬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红尾鸲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巢址因子,于2017年4—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研究。共发现北红尾鸲自然巢44个,其中29巢繁殖成功,15巢繁殖失败。北红尾鸲主要筑巢于石墙缝、空心砖墙缝及废旧电表箱中。巢址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口因子(27.738%)、巢位因子(14.195%)、光照因子(12.145%)、人为干扰因子(10.440%)、安全因子(9.266%)和隐蔽因子(7.187%)是影响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繁殖成功巢与失败巢参数发现,成功巢的巢口最大高度显著小于失败巢(P=0.047),且其距顶的距离更近(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巢上方盖度对繁殖成功率有极显著影响(t=2.883,P=0.009)。总的来说,北红尾鸲虽偏爱筑巢于人为干扰较大的村庄房屋附近,但较小的巢口能有效避免巢捕食者的捕食,更近的距顶距离和更大的巢上方盖度能有效降低巢上方的可视程度和降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红尾鸲 巢址选择 繁殖成效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雄青嶂山海南■繁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平生 张英宏 +1 位作者 陈志红 黄石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一青嶂山保护区对海南鸸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正常情况下海南鸸一年繁殖一次,开始于3月初,到7月中上旬结束,育雏期间受到干扰后会杀仔、弃巢,如果条件合适,时隔半个月后又进行第二次繁殖... 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一青嶂山保护区对海南鸸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正常情况下海南鸸一年繁殖一次,开始于3月初,到7月中上旬结束,育雏期间受到干扰后会杀仔、弃巢,如果条件合适,时隔半个月后又进行第二次繁殖。每巢产卵1~3枚,雌雄双亲轮流孵卵,雄鸟抱孵时间约占1/3,雌鸟占2/3。孵卵期27d,育雏期67d,繁殖期超过3个月。幼鸟离巢后会在巢区附近逗留一段时间,但不跟随亲鸟一块栖息和外出觅食。繁殖期间海南鸸对移动光源比较敏感,恋巢性较差。繁殖期过长、抗于扰能力低、幼鸟学习能力差等因素是影响海南鸸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鸸 繁殖行为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要点
19
作者 尹志利 《河北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8-8,共1页
关键词 有性繁殖 技术要点 天麻 繁殖成功 人工种植 最佳方法 野生 退化 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要点
20
作者 尹志利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6年第7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有性繁殖 技术要点 天麻 繁殖成功 人工种植 最佳方法 野生 退化 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