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排泄延迟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1
作者 程千松 丁美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965,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药物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9例成人ALL患者,共计完成74例次HD-MTX化...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药物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9例成人ALL患者,共计完成74例次HD-MTX化疗,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TX用药结束后0、20和44 h血药浓度。依据44 h血药浓度将患者分为排泄延迟组(≥0.3μmol/L)及非排泄延迟组(<0.3μmol/L),比较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筛选出与MTX排泄延迟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MTX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相关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74例次化疗共发生27例次排泄延迟,排泄延迟组的黏膜损害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非延迟组明显增加(均P<0.05)。MTX用量、血尿酸、MTX峰浓度(即用药结束后0 h血药浓度)是MTX排泄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所筛选的3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MTX排泄延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曲线下面积及决策曲线分析法等结果显示该模型良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区分度。结论:成人ALL在HD-MTX化疗期间MTX排泄延迟发生率较高,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排泄延迟的发生风险,及时甄别出排泄延迟的高危人群,联合MTX血药浓度检测可以个体化调整解救措施,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保障化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排泄延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孝平 陈宝安 +3 位作者 葛峥 刘苒 马晓燕 高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1-717,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15岁的61例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15岁的61例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与完全缓解率(CR)的关系。用COX回归进行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有关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44例获得CR,总CR率72.13%。发病时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初诊时有无CNS-L、髓系抗原表达、Ph染色体情况等均是影响诱导缓解率的重要因素(P<0.05)。61例患者2年OS率为28.13%,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 9.58-12.42)。44例获得CR的患者中,2年OS率为39.57%,2年DFS率为34.2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发病年龄、初诊时WBC计数、诱导缓解是否达到CR、在CR后是否接受巩固治疗或异基因HSCT治疗,均为影响成人ALL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高龄(P=0.001)、诱导化疗未达到CR(P=0.018)及CR后未进行巩固治疗(P=0.027)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诱导化疗未达到CR(P=0.002)及CR后未进行巩固治疗(P=0.005)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化疗的CR率高,但总OS率低,争取CR及在CR后继续巩固维持治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LF2突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顾岩 吴雨洁 +4 位作者 韩旗 周喜连 乔纯 李建勇 葛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CRLF2突变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特异性扩增CRLF2外显子,其后DNA纯化、测序,分析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共检测到6种基因改变类型,其中R186S提示预后较好,L86I、F232F...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CRLF2突变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特异性扩增CRLF2外显子,其后DNA纯化、测序,分析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共检测到6种基因改变类型,其中R186S提示预后较好,L86I、F232F、W255C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结论:CRLF2突变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存在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LF2突变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突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萍 梁爱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8-744,共7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虽然成人AL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长期生存率低。本研究对近年来成人ALL诊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虽然成人AL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长期生存率低。本研究对近年来成人ALL诊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成人ALL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以进一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生物学特性 费城染色体 危险分层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兵 唐家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关键词 治疗现状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人 AML CR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长期生存率 生物学 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婷婷 王卫敏 +2 位作者 付国美 王晶淼 姜中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目的:结合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探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方法:选择2018-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7例成人AL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二代测... 目的:结合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探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方法:选择2018-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7例成人AL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二代测序技术(NGS)进行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77例ALL患者中,B-ALL患者66例,T-ALL患者9例。CD7、c CD3对于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CD19、c CD79a对于B-ALL最具有诊断价值,另外,B-ALL中高表达CD58、CD123。RT-PCR检测出了BCR-ABL(20.8%)、MLL-AF4(5.19%)、E2A-PBX1(2.60%)3种融合基因,NGS检测出了10种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33.47%),突变率较高的分别为:IL-7R(6例)、NOTCH1(6例)、TP53(5例)、FLT-3(4例)。结果显示,IL-7R、NOTCH1、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对诱导治疗反应差。结论:CD123、IL-7R、NOTCH1、TP53的存在可能提示预后差,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突变基因 CD123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5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突变和表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忠琨 张闰 +9 位作者 葛峥 许景艳 刘娟 郭星 李敏 吴雨洁 乔纯 仇海荣 张建富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6-1211,共6页
PAX5是paired-box(PAX)家族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PAX5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中的突变、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组PCR、克隆和测序技术等检... PAX5是paired-box(PAX)家族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PAX5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中的突变、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组PCR、克隆和测序技术等检测101例成人ALL患者PAX5基因片段缺失、PAX5基因外显子(exon)2-10的突变;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PAX5基因表达特征;并研究PAX5突变和表达与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ALL患者PAX5突变率7.9%,均发生于B-ALL;共发现PAX5突变类型9种(缺失突变4种、点突变4种和插入突变1种);PAX5突变组年龄≥50岁患者数显著多于无突变组(62.5%vs 21.5%)(P=0.031);PAX5高表达与低表达组之间的B细胞亚型、初诊血小板计数和免疫表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首次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在PAX5高表达组高于低表达组(86.7%vs 62.5%)(P=0.030),6个月总生存率PAX5高表达组高于低表达组(75.0%vs 50.0%)(P=0.034)。结论:PAX5基因在成人B-ALL患者中存在缺失、插入和点突变等多种类型突变和异常表达,并与临床参数相关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差异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杰 刘延方 +11 位作者 陈胜梅 张秋堂 孙玲 刘林湘 万鼎铭 陈绍倩 谢新生 孟小莉 姜中兴 程远东 王芳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42-945,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和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26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A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①82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CD7... 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和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26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A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①82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CD7的阳性率为100%,CD2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显著降低,14-18岁组CD2阳性率(91.67%)显著高于19-35岁组(65.71%)和35岁以上组(43.48%)(p<0.05);CD34和HLA-DR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5岁以上组HLA-DR阳性率(39.13%)显著高于14-18岁组(4.17%)和19-35岁组(11.43%)(p<0.05);35岁以上组髓系抗原(MyAg)和CD13阳性率分别为65.22%和52.17%,显著高于19-35岁组(34.29%和22.86%)(p<0.05)。②178例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19和HLA-DR阳性率为100%,除19-35岁组CD33阳性率(52.70%)显著高于14-18岁组(32.50%)外,其余各表面抗原在不同年龄阶段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成人T-ALL免疫表型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年长成人T-ALL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表面标志异常表达;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异质性似较成人T-ALL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急性 免疫分型 CD2 年龄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G2008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单中心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小珠 刘庭波 +5 位作者 郑静 陈步远 陈鑫基 郑晓云 李静 胡建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6-890,共5页
本研究探讨根据危险因素分层,按照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制定的成人ALL序贯化疗整体方案——CALLG2008方案综合治疗成人ALL的疗效。按照方案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09年5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 本研究探讨根据危险因素分层,按照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制定的成人ALL序贯化疗整体方案——CALLG2008方案综合治疗成人ALL的疗效。按照方案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09年5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应用CALLG2008方案治疗、年龄≥14岁的ALL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33例ALL患者中31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93.9%,PR率为3.1%,总有效率97%,且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均能得到良好控制,无早期死亡病例,但1年总生存率仅66.7%,1年死亡率为33.3%,复发率43.8%,可能与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及病例数偏少、随访时间不长等有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WBC水平对ALL患者的OS、RFS有影响。结论:CALLG2008方案治疗成人ALL有着较高的诱导缓解质量,诱导期间死亡率不高,但对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情况有待进一步随访结果。坚持序贯治疗,开展MRD监测以判断早期复发及进行干预对巩固和提高长期疗效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G2008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雪 王萍萍 +2 位作者 梁颖 李艳 颜晓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初诊成人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意义。结果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CD19、CD2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D10和CD20(P&...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初诊成人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意义。结果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CD19、CD2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D10和CD20(P<0.05)。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CD7和c CD3表达阳性率高。早期抗原CD34、CD38在各种分型ALL中均高表达。HLA-DR仅在B-ALL中呈较高的阳性表达率。My+-ALL和My--ALL患者比较,基本资料、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y+-ALL患者早期抗原CD34和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患者(P<0.05)。细胞遗传学分析提示,核型异常组患者复发率高。高危核型组患者较标危核型组CD20和CD13表达强(P<0.05)。结论成人ALL患者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有着明显的异质化特点,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复发率高,可以为临床医生对ALL进行分层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家宝 郭绪涛 +7 位作者 黄芬 韦祁 史鹏程 李洁 张钰 冯茹 刘晓力 徐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7-742,共6页
目的比较VDLP(vincristine,daunorubicin,L-asparaginase or PEG-asparaginase,prednisone)方案中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和培门冬酶(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asparaginase,PEG-Asp)诱导治疗成人急性... 目的比较VDLP(vincristine,daunorubicin,L-asparaginase or PEG-asparaginase,prednisone)方案中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和培门冬酶(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asparaginase,PEG-Asp)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3月121例初治成人AL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EG-Asp组46例,L-Asp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发生率、中位无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RFS)时间、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及门冬酰胺酶相关副作用。结果 PEG-Asp组与L-Asp组患者诱导治疗CR率分别为93.18%和93.33%,中位RFS时间分别为306 d和218 d,中位OS时间分别为422 d和495 d,以上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后续发生CNSL比例(11.36%)显著低于L-Asp组(29.33%)(χ2=5.11,P=0.024)。不良反应方面,PEG-Asp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持续时间[(9.13±5.22)d]较L-Asp组[(7.02±4.02)d]延长(t=2.12,P=0.037)。PEGAsp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长于L-Asp组[(19.26±9.41)vs(11.89±8.35)d,t=4.19,P〈0.01],PEG-Asp组重度感染(Ⅳ~Ⅴ级)发生率为26.83%,高于L-Asp组(5.71%)(χ2=9.86,P=0.002),但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感染相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G-Asp治疗成人ALL的CR率及远期疗效与L-Asp相似,但后续CNSL的发生率低于L-Asp。PEG-Asp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较L-Asp长、重度感染发生率也较L-Asp高,但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感染相关死亡率。PEG-Asp可作为成人ALL一线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种特异性靶抗原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忠琨 张闰 +6 位作者 葛峥 刘娟 吴雨洁 郭星 乔纯 仇海荣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5,共7页
本研究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体免疫治疗的主要4种特异性靶抗原(CD19、CD20、CD22和CD33),深入探究其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针对这些靶抗原的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成人ALL治疗的临床依据和价值。对220例成人ALL患者采用四色流... 本研究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体免疫治疗的主要4种特异性靶抗原(CD19、CD20、CD22和CD33),深入探究其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针对这些靶抗原的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成人ALL治疗的临床依据和价值。对220例成人ALL患者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和巢式PCR扩增及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D19阳性(CD19+)组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高于CD19阴性(CD19-)组(46.4%vs 23.4%,P=0.006)(14.4%vs.2.1%,P=0.022),CD19+伴CD33表达增高(47.8%vs.12.0%,P<0.01),遗传学高危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55.8%vs.20.8%,P<0.01),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Ph+)发生率高(35.3%vs.7.9%)(P<0.01);CD20+组伴CD13+低于CD20-组(31.6%vs.67.1%,P<0.01),CD20+无显著预后意义;在B-ALL患者中,CD22+比CD22-组12月复发率增高(93.9%vs.57.1%,P<0.05);CD33+组Ph+率显著增高(43.5%vs.19.4%,P<0.01),CD33+与Ph+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261,P<0.01)。结论:本研究对CD19、CD20、CD22和CD33这些特异性靶抗原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把握抗体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和应用时机,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 CD20 CD22 CD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Ki-67和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卫 李建勇 +2 位作者 吴雨洁 盛瑞兰 陆凤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87-890,共4页
为了观察Ki-67和Bcl-2在儿童和成人AL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LL免疫学分型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3例成人A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Ki-67抗... 为了观察Ki-67和Bcl-2在儿童和成人AL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LL免疫学分型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3例成人A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Ki-67抗原和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Ki-67抗原在儿童ALL中的表达略低于成人AL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cl-2蛋白在儿童ALL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成人ALL(P<0.05);在儿童和成人ALL各免疫表型中,T细胞、伴有髓系抗原标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的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成人(P<0.05);儿童和成人ALL的完全缓解率(CR)在Ki-67和Bcl-2两项同时低表达组中最高,仅一项低表达组中次之,两项均高表达组中最低。结论:对儿童和成人ALL患者进行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检测,能反映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抑制情况,Ki-67和Bcl-2的表达与白血病ALL类型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KI-67抗原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文琦 李晓林 +1 位作者 王光平 付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21-925,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成人ALL患者(包括52例初治ALL患者,23例治疗后复发的ALL患者以及2...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成人ALL患者(包括52例初治ALL患者,23例治疗后复发的ALL患者以及20例完全缓解的ALL患者)骨髓中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中的livin和survivin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人ALL患者初治组、复发组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与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型、初诊时白细胞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survivin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livin和survivin在成人ALL初治组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ivin和survivin可能参与成人ALL的发生与发展;livin和survivin高表达可能是成人ALL预后不良指标;livin和survivin在成人ALL中可能没有协同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survivin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1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冰 张祥忠 +4 位作者 李旭东 龙梓洁 王晓珍 刘加军 林东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初治ALL 32例,复发ALL 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初治ALL 32例,复发ALL 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L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G li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G li1 mRNA与ALL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G li1 mRNA在初治及复发ALL患者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4例初治ALL诱导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Gli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而4例未缓解者的Gli1 mRNA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li1 mRNA水平与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725,P<0.05)。Western blot检测也发现,初治及复发ALL患者中Gli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治疗缓解后Gli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Gli1 mRNA及蛋白在初治和复发ALL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ALL的疗效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EDGEHOG信号通路 GL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分析: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加菊 李芳 +4 位作者 于泳 王晓芳 杨洪亮 赵伟鹏 张翼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探讨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收集我院4例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ALL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4例... 目的探讨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收集我院4例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ALL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4例患者无血液系统症状或症状较轻,无其他常见结外器官受累,乳腺粗针穿刺可及时诊断,给予化疗或异基因移植后,治疗反应尚可。结论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ALL不容忽视,乳腺粗针穿刺方便易行,结合骨穿等血液学检查可快速诊断,避免误诊,不提倡手术及放疗,宜采用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物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粗针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5和p7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于峰 戴金华 +2 位作者 马建波 竺展坤 徐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58-346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15和p73基因启动子Cp G岛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的方法检测43例ALL患者骨髓p15和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同时以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卡方检验分...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15和p73基因启动子Cp G岛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的方法检测43例ALL患者骨髓p15和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同时以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卡方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ALL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ALL中p15和p73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别为41.9%(18/43)和25.6%(11/43),两基因同时甲基化频率为18.6%(8/43)。p15和p73基因同时甲基化的B-ALL患者比未甲基化者有较高的初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χ2=6.431,P=0.011)。单一p15或p73基因甲基化与完全缓解(CR)率无相关性(均P>0.05),但两基因同时甲基化的患者CR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者(25.0%vs 86.4%,χ2=10.52,P=0.001)。p15和p73基因甲基化在不同年龄、不同细胞谱系、标危和高危组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15和p73基因甲基化是成人ALL的常见事件,p15和p73甲基化与初诊白细胞总数、治疗反应等临床预后指标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可作为ALL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15基因 P73基因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立 江滨 +7 位作者 黄晓军 王德炳 邱镜滢 卢锡京 路瑾 石红霞 王峰荣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57,共3页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3~5 d,阿糖胞苷(Ara-c)1~2g/(m2·d),5 d;及Flu(50 mg/d,5 d),Ara-c(200 mg/d,5 d),MIT(4 mg/d,4 d)]治疗42例难治复发成人ALL.WBC<1.0×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直至WBC>1.0×109/L.结果:以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MIT方案(VM)相比: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和31.8%,P>0.05;中性粒细胞最低的中位时间均为第6天,WBC<1.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0 d和7.5 d,P>0.05;血小板最低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0天和第6.5天,P<0.05;PLT<20.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第6天和第10天,P>0.05.Flu组非血液学毒副作用显著少于VM组.结论:两组方案对难治复发ALL均有效,Flu方案毒副作用小,骨髓抑制略轻,缓解率较高,尤其对Ph+ALL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替尼泊苷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14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包宇实 姜尔烈 +7 位作者 王玫 王华 黄勇 魏嘉璘 杨栋林 冯四洲 邱录贵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I/II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III/IV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I/II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雪杰 王季石 方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研究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2微球蛋白(β2-MG)作内对照,检测了97例初治敏感及难治耐药的AL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并检... 本研究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2微球蛋白(β2-MG)作内对照,检测了97例初治敏感及难治耐药的AL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并检测30例正常人BCRP基因表达水平,将BCRP/β2-MG≥0.48定为BCRP阳性。结果显示:初治敏感ALL患者BCRP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8.7%,难治耐药BCRP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1.2%。BCRP阴性和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1)率分别为71.7%和29.7%(p<0.01)。BCRP基因表达水平在ALL的FAB亚型间L3型明显高于L1、L2型;在免疫分型中B细胞性ALL患者BCRP基因表达较T细胞性高,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以成熟B细胞性ALL最高。结论:ALL患者的BCRP基因高表达可以导致临床耐药,是ALL患者不利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腺癌 乳腺癌耐药蛋白 基因表达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