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丁语 何振文 +4 位作者 刘宝玲 王刚 王晓虎 谭臣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6-747,共12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8个基因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HEV能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动物的感染,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HEV主要在发展中...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8个基因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HEV能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动物的感染,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HEV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散发的病例。目前,检测HEV的常用方法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有学者利用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和CRISPR系统等新型检测方法进行HEV检测。在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等化合物治疗HEV引起的感染,也可使用中药单味或复方改善临床症状并作协同治疗。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HEV感染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仍无有效的HE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传统的灭活苗和减毒苗无法批量制备。当前HEV疫苗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基因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联合疫苗和口服疫苗等。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的重要措施,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也可控制该病的流行。笔者主要通过对HEV的检测方法、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HEV的防控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HEV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hev) 检测方法 治疗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HEV-p179的靶细胞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书才 王春玲 +2 位作者 吴永锋 王智 浦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9-601,共3页
目的以HEV-p179编码基因为目的片段,构建并筛选戊型肝炎病毒(HEV)的靶细胞,评估HEV疫苗的细胞免疫活性。方法将p179编码基因克隆入pIRES质粒中,构建pIRES-179质粒;将pIRES-179重组质粒转染Sp2/0细胞,用G418压力筛选靶细胞;用间接免疫荧... 目的以HEV-p179编码基因为目的片段,构建并筛选戊型肝炎病毒(HEV)的靶细胞,评估HEV疫苗的细胞免疫活性。方法将p179编码基因克隆入pIRES质粒中,构建pIRES-179质粒;将pIRES-179重组质粒转染Sp2/0细胞,用G418压力筛选靶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中目的蛋白p179的表达;用HEV蛋白和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第6周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MTT法对细胞进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实验。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IRES-179,转染Sp2/0细胞后,经G418的压力筛选,在800μg/mL筛选到单克隆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靶细胞能够有效地表达靶抗原p179;CTL杀伤实验结果表明,pVax-p179-C3d3重组质粒免疫组的杀伤活性为(58.26±4.36)%,p179蛋白免疫组为(37.24±3.71)%,对照组为(6.4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G418压力筛选pIRES-179转染的Sp2/0细胞可作为HEV的靶细胞,用以评估HEV疫苗的细胞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疫苗 靶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传播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杜宗亮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5-2620,共16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能造成人类和各种动物宿主的感染。除人类外,猪是HEV最常见的宿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EV的宿主呈现多样性,包括牛、羊、鹿、兔和骆驼等多种动物,且各动物宿主之间存在跨物种传播的可能。HEV的跨物种传播是在人类和动物宿主频繁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适应性进化而形成的,受到宿主细胞受体和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差异限制。HEV基因重组有利于适应宿主的新毒株出现,也可能促进新的传播途径,从而促进HEV跨物种传播。通过对HEV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传播途径也有所差异,而食用携带HEV的动物产品,特别是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是造成人类感染HEV-3和HEV-4的主要原因。此外,水源的污染、职业暴露、输血与器官移植同样是HEV的重要传播途径。针对各种潜在的传播途径,可采取相关的防控手段对HEV进行预防,包括对动物食品进行充分的加热以灭活HEV、对水源进行消毒和净化、做好职业防护和疫苗注射等。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HEV的流行规律,各地应加强对HEV的监测,并制定相关的防控策略。笔者从HEV病原学、跨物种感染和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人们对HEV跨物种传播的深入认识并为HEV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hev) 人兽共患病 跨物种传播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8-4577,共10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hev)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戊型肝炎病毒(HEV)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张维谊 周锦萍 +2 位作者 王缦 刘健 鞠厚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11期34-35,共2页
根据戊型肝炎病毒(HEV)的4个基因亚型,寻找其保守序列ORF2,成功设计了一套以Ⅰ、Ⅳ型为主兼顾Ⅱ、Ⅲ型的通用简并引物,摸索条件,建立检测动物戊型肝炎病毒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的方法,扩增片段为507 bp。该方法检测所需时间... 根据戊型肝炎病毒(HEV)的4个基因亚型,寻找其保守序列ORF2,成功设计了一套以Ⅰ、Ⅳ型为主兼顾Ⅱ、Ⅲ型的通用简并引物,摸索条件,建立检测动物戊型肝炎病毒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的方法,扩增片段为507 bp。该方法检测所需时间为5 h,灵敏度可达10 pg,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经优化研制了动物戊型肝炎病毒RT-nPCR检测试剂盒,保存期半年以上,该试剂盒可用于动物粪便、胆汁HEV RN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RT—nPCR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抗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6
作者 刘丹 张继凯 +2 位作者 丁晓慧 郭虹波 王文世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复制的影响,为抗HEV治疗提供新型候选药物。用带有高斯荧光素酶的HEV复制子模型研究ASLAN003是否具有抗HEV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SLAN003对HEV RNA复制以及衣... 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ASLAN003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复制的影响,为抗HEV治疗提供新型候选药物。用带有高斯荧光素酶的HEV复制子模型研究ASLAN003是否具有抗HEV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SLAN003对HEV RNA复制以及衣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计算ASLAN003的半数毒性浓度(CC_(50))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表明,ASLAN003在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抑制HEV复制子在HEK 293T和Huh7细胞内的复制;ASLAN003在1μmol/L浓度能有效抑制HEV RNA复制,使其下降50%;在0.4μmol/L的浓度能够显著抑制衣壳蛋白ORF2的表达。通过对ASLAN003的细胞毒性和抑制HEV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CC_(50)为294μmol/L,而IC_(50)为0.231μmol/L。说明ASLAN003能够有效抑制HEV复制,提示其可作为潜在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 病毒复制 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娄永志 辛娇娇 +4 位作者 常攀 王祎琪 苏雪繁 索朗斯珠 贡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50-57,共8页
为了解藏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子特性,选取1株西藏藏猪源HEV4d型(GenBank登录号OQ981960)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磷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 为了解藏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子特性,选取1株西藏藏猪源HEV4d型(GenBank登录号OQ981960)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磷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27和29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包含锌离子受体、多个甲基化位点及多种解旋酶;衣壳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有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14和29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三级结构包含推定的糖基水解酶、镁离子位点、合成酶、连接酶、异构酶等;磷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7和15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包含多个转移酶、聚合酶、连接酶、分泌系统、甲基转移酶、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等。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西藏藏猪源HEV基因组和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藏藏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T-PCR检测海兰褐蛋鸡禽戊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树青 孙嘉 +2 位作者 孔祥伟 贠鲁祥 孙淑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8-1622,共5页
为证实我国蛋鸡群中存在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从患有大肝大脾病的某海兰褐蛋鸡群采集粪便样品40份、血浆样品10份。提取RNA后,进行禽HEVORF2基因片段的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克隆... 为证实我国蛋鸡群中存在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从患有大肝大脾病的某海兰褐蛋鸡群采集粪便样品40份、血浆样品10份。提取RNA后,进行禽HEVORF2基因片段的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集疑似HEV感染鸡的肝,在两周龄SPF鸡进行了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来自海兰褐蛋鸡群的40份粪便和10份血浆样品中,27份粪便样品和4份血浆样品为禽HEV RNA阳性。随机选取两个阳性样品的序列进行分析,其与国内外参考序列相似性为78.1%~98.3%。进化树分析显示与中国、欧洲参考株在同一分支,属于禽HEV基因3型。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后14d的SPF鸡肝中均鉴定出HEV RNA阳性(4/4)。我国蛋鸡群存在基因3型禽HEV。本研究首次发现并报道国内蛋鸡存在禽HEV,这为进一步了解禽HEV在我国鸡群的流行状况及其危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hev) 海兰褐蛋鸡 大肝大脾病(BLS) 基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售猪肝脏戊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凤姣 李玥 +1 位作者 石蕊寒 佘锐萍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解北京市售生鲜猪肝脏中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的污染情况,本研究从北京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了107例市售生鲜猪肝,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分别对上述样品中的HEV-Ag及其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检测和观察。HEV-Ag免疫组织化学... 为了解北京市售生鲜猪肝脏中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的污染情况,本研究从北京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了107例市售生鲜猪肝,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分别对上述样品中的HEV-Ag及其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检测和观察。HEV-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7例肝脏样品中有99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2.52%,且大部分阳性反应物分布于肝细胞胞浆内。HE染色显示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的肝脏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局灶性或散在单个性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肝小叶间或小叶内淋巴细胞呈弥散性或局灶性浸润;小叶间胆管增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市售猪肝普遍存在HEV感染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生鲜猪肝 肝炎病毒(hev)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DNA杂交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单祥年 施燕峰 +4 位作者 孟继鸿 程险峰 单云峰 史庭燕 郑爱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树状DNA杂交 (DDH)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 (HE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逆转录巢式PCR法 (RT nPCR)检测筛选HEV阳性标本 ,逆转录产物进行DDH。研究DDH技术检测HEV病毒的敏感性和通用性。结果  2 5份HEV阳性标本的逆转录产物DDH... 目的 研究树状DNA杂交 (DDH)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 (HE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逆转录巢式PCR法 (RT nPCR)检测筛选HEV阳性标本 ,逆转录产物进行DDH。研究DDH技术检测HEV病毒的敏感性和通用性。结果  2 5份HEV阳性标本的逆转录产物DDH检测均显阳性 ,HEV 5个不同基因型和亚型逆转录产物DDH检测也呈阳性。结论 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H hev 肝炎病毒 逆转录巢式PCR 阳性标本 DNA杂交 敏感性 PCR) 产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树鼩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雷 尹革芬 +4 位作者 舒相华 李进涛 胡映开 杨贵树 李文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戊型肝炎病毒(HEV)研究多以灵长类动物为感染模型。由于灵长类动物价格昂贵,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饲养管理较困难等原因,严重阻碍了HEV研究进展。本研究对应用树鼩(Tupaia belangeri)建立HEV感染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从猪群中分离、鉴定... 戊型肝炎病毒(HEV)研究多以灵长类动物为感染模型。由于灵长类动物价格昂贵,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饲养管理较困难等原因,严重阻碍了HEV研究进展。本研究对应用树鼩(Tupaia belangeri)建立HEV感染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从猪群中分离、鉴定HEV,经静脉注射途径感染树鼩,按计划采集粪便、血液以及器官组织,应用巢式RT-PCR检测树鼩感染情况,观察感染后树鼩各器官组织病理学病化。结果发现,感染7 d后血液、粪便、肝脏、小肠等样品可检测出HEV RNA,病毒血症持续约2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人工感染HEV的树鼩肝脏可见静脉窦淤血、多发性淋巴细胞浸润、库普弗细胞增多等病变。研究结果表明树鼩对HEV具有易感性,感染后肝脏出现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变化,具有作为戊型肝炎的感染模型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感染 树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亮权 梁焕斌 +4 位作者 王衡 高李泽 王德刚 尤佳 张桂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5-219,共5页
利用双抗原夹心ELISA对2009—2011年间采自广东省各地区的若干猪场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69份病猪胆汁样品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得到猪源戊型肝炎病毒(swine hepatitis E virus,swHEV),并基于ORF2部分基因序列... 利用双抗原夹心ELISA对2009—2011年间采自广东省各地区的若干猪场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69份病猪胆汁样品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得到猪源戊型肝炎病毒(swine hepatitis E virus,swHEV),并基于ORF2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相似性分析和遗传进化树分析,以期初步了解广东各地猪群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试验结果显示,全部被检查猪的swHE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1.9%(348/484),分离的猪源HEV毒株均属于基因Ⅳ型,阳性率为71.0%(49/69)。调查结果表明基因Ⅳ型swHEV在广东地区普遍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双抗原夹心ELISA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主要抗原表位区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闻晓波 王密 +4 位作者 冉旭华 周恩民 李晓娟 侯喜林 朴范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2,共4页
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C端和N端的主要抗原表位区,重组蛋白命名为ORF2-C和ORF2-N,初步建立间接ELISA诊断方法。用重组蛋白ORF2-C和ORF2-N作为诊断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ELISA诊断方法。抗原最适包被浓... 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蛋白C端和N端的主要抗原表位区,重组蛋白命名为ORF2-C和ORF2-N,初步建立间接ELISA诊断方法。用重组蛋白ORF2-C和ORF2-N作为诊断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ELISA诊断方法。抗原最适包被浓度ORF2-C为8μg/mL、ORF2-N为12μg/mL;血清最适稀释度均为1∶50,ORF2-C作用时间为50min、ORF2-N作用时间为90min;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5000;ORF2-C判定标准:D450nm值≥0.348为阳性,D450nm值<0.348为阴性;ORF2-N判定标准:D450nm值≥0.397为阳性,D450nm值<0.397为阴性。与戊型肝炎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3%、86.7%。利用重组蛋白建立的ELISA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且ORF2-C的检测效率明显高于ORF2-N,该方法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完善猪戊型肝炎病毒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ORF2 主要抗原表位区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3 位作者 李文贵 陈玲 高利波 赵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91,共3页
为了解昆明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情况,从昆明地区12个规模化养猪场和部分散养户采集了270份猪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抗HE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35份规模化养猪场猪血清抗HEV抗体阳性率为59.15%,35份散养户... 为了解昆明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情况,从昆明地区12个规模化养猪场和部分散养户采集了270份猪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抗HE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35份规模化养猪场猪血清抗HEV抗体阳性率为59.15%,35份散养户猪群血清中抗HEV抗体阳性率为74.29%,其中3月龄以上的育肥猪HEV抗体阳性率较高,为75%。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猪群普遍存在HEV感染,尤其是仔猪和生长育肥猪HEV的感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感染 间接ELISA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部分片段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宝成 兰喜 +2 位作者 胡永浩 柳纪省 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4-217,共4页
利用Protean软件对猪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swCH189株的ORF2进行潜在抗原位点分析,选取381aa-623aa段作为表达片段,运用PCR方法从ORF2全长质粒中扩增出目的片段cp239,经纯化、连接等,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cp239,... 利用Protean软件对猪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swCH189株的ORF2进行潜在抗原位点分析,选取381aa-623aa段作为表达片段,运用PCR方法从ORF2全长质粒中扩增出目的片段cp239,经纯化、连接等,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cp239,为下一步进行基因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ORF2 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北京地区牛肝脏中戊型肝炎病毒抗原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君 佘锐萍 +5 位作者 李睿文 孙泉 毛晶晶 于品 吕东强 潘亚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5-58,共4页
收集北京地区2月龄犊牛49份肝脏样品,34份血清样品,屠宰肉牛肝脏样品153例和60份屠宰牛血清样品。肝脏样品经戊二醛-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最后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肝脏中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 收集北京地区2月龄犊牛49份肝脏样品,34份血清样品,屠宰肉牛肝脏样品153例和60份屠宰牛血清样品。肝脏样品经戊二醛-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最后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肝脏中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49例犊牛肝脏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48.8%(24/49),而153例屠宰牛肝脏样品阳性检出率仅为13.7%(20/153)。血清样品HEV ELASA检测结果表明,34份犊牛血清中检测出1例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95%,60份屠宰牛血清样品检出阳性样品2例,占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免疫组化 牛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文贵 段新慧 +1 位作者 张佳 严红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戊型肝炎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HEV体外培养难度大,建立感染模型对深入研究HEV的复制机理、致病性和跨种系传播等具有重大意义。资料表明恒河猴、黑猩猩、短尾猴等非人灵长类,猪、... 戊型肝炎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HEV体外培养难度大,建立感染模型对深入研究HEV的复制机理、致病性和跨种系传播等具有重大意义。资料表明恒河猴、黑猩猩、短尾猴等非人灵长类,猪、兔等动物以及传代细胞等均有望作为感染模型。恒河猴、黑猩猩是理想的动物模型,但存在价格高、操作难和医学伦理等问题。猪、兔相对成本低,操作简便,但只感染基因3/4型。动物感染模型中,以长爪沙鼠较为理想。人胚肺二倍体传代细胞系、猪肝脏干细胞系、人肝癌细胞系和肺癌细胞系等均可用于HEV培养,以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和肺癌细胞系A549最为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感染模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ORF3对靶细胞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丽 成鹰 +7 位作者 史巧芸 焦寒伟 荣辉 张珈宁 贾晓晓 郭莳雨 朱华培 王凤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0,共3页
为了探讨戊型肝炎病毒ORF3影响靶细胞脂肪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比较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和稳定表达EGFP的HEK293细胞的脂肪因子表达谱,筛选获得显著上调/下调的脂肪因子。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 为了探讨戊型肝炎病毒ORF3影响靶细胞脂肪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比较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和稳定表达EGFP的HEK293细胞的脂肪因子表达谱,筛选获得显著上调/下调的脂肪因子。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Fas和TIMP-2的表达水平升高,而ACE-2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为HEV ORF3对于靶细胞重要脂肪因子表达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肝炎病毒 靶细胞 脂肪因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 ORF3对 HEK293细胞 MAPKs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丽 成鹰 +9 位作者 史巧芸 焦寒伟 荣辉 张珈宁 贾晓晓 郭莳雨 朱华培 赵天靖 徐开莲 王凤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8,共3页
为了分析戊型肝炎病毒ORF3蛋白对于靶细胞MAPK磷酸化的影响,应用人磷酸化MAPK抗体微阵列比较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和稳定表达EGFP的HEK293细胞的磷酸化MAPK表达谱,筛选获得显著上调/下调的磷酸化MAPK。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EGFP... 为了分析戊型肝炎病毒ORF3蛋白对于靶细胞MAPK磷酸化的影响,应用人磷酸化MAPK抗体微阵列比较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和稳定表达EGFP的HEK293细胞的磷酸化MAPK表达谱,筛选获得显著上调/下调的磷酸化MAPK。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p-Akt2、p-Aktpan、p-ERK1、p-ERF2、p-RSK1的表达水平升高,而p-P38б表达水平降低。结果表明,ORF3蛋白影响了HEK293细胞的p-Akt2、p-Aktpan、p-ERK1、p-ERF2、p-RSK1、p-P38б等MAPKs的磷酸化水平,为HEV ORF3对于靶细胞磷酸化MAPK表达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肝炎病毒 靶细胞 MAPK磷酸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及其感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文兵 马勋 +2 位作者 李岩 李静 唐思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5,共4页
戊型肝炎(HE)是由肝炎病毒科(Hepeviridae)肝炎病毒属(Hepevirus)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从患病猪分离得到的HEV与当地患HE病人分离出的HEV有着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对食源性戊型... 戊型肝炎(HE)是由肝炎病毒科(Hepeviridae)肝炎病毒属(Hepevirus)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从患病猪分离得到的HEV与当地患HE病人分离出的HEV有着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对食源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感染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