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分析及对策
1
作者 王童童 涂德佳 《数学之友》 2025年第3期73-74,共2页
“懂而不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指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学生课上虽能听懂所学内容,但课下却不会解决问题更不要谈灵活运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层面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 “懂而不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指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学生课上虽能听懂所学内容,但课下却不会解决问题更不要谈灵活运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层面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层次,“会”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懂而不会 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题教学——以消除懂而不会现象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存新 武瑞雪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变换原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编制新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变式题教学,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整理、提炼原题及变式题中蕴涵的思想方法,利于开阔和巩固学生的解题思路,利于消除学生课上听得懂,课下不会做题的懂而不会现... 变换原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编制新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变式题教学,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整理、提炼原题及变式题中蕴涵的思想方法,利于开阔和巩固学生的解题思路,利于消除学生课上听得懂,课下不会做题的懂而不会现象,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从而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变式题 忠于教材 懂而不会 有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数学写作”为“懂而不会”把脉
3
作者 吕增锋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4年第4期36-38,共3页
“数学写作”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结合实例说明,对于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懂而不会”现象,借助“数学写作”这一功能,可以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 “数学写作”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结合实例说明,对于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懂而不会”现象,借助“数学写作”这一功能,可以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懂而不会 数学写作 学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懂而不会”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童童 《数学之友》 2020年第24期35-35,40,共2页
新一轮的课改理念首先是关注学生发展,其次是强调教师成长,最后重视以学定教.这对课堂、教师、学生都有了新的评价标准.因此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关键词 以学定教 课改理念 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成长 懂而不会 数学教学 应对策略 关注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飞飞 王童童 《数学之友》 2020年第8期29-29,31,共2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具有思维性、理解性的基础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而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具有思维性、理解性的基础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而高中数学不仅具有具体化,更具有抽象性、发散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学学习能力 懂而不会 发散性 思维能力 思维性 基础学科 基础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说懂而不会与会而不懂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涂德佳 王童童 《数学之友》 2020年第20期60-61,共2页
懂而不会与会而不懂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现象阻碍了教与学.笔者通过具体案例,寻找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大量案例总结懂而不会与“会”而不懂现象的现象和原因,并给出教与学的对策.
关键词 懂而不会 高中数学教学 教与学 案例总结 解决的办法 具体案例 存在的现象 原因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中“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剖析与对策研究
7
作者 戴承芳 《数学之友》 2023年第16期53-55,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懂而不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的原因,也有学生“学”的原因.但根本的症结还是在于没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难以将其融会贯通并灵活地加以...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懂而不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的原因,也有学生“学”的原因.但根本的症结还是在于没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难以将其融会贯通并灵活地加以运用.要消减“懂而不会”的现象,就必须高度关注理解性学习,并将其切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对所学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达到从“懂”到“会”的效果,实现既“懂”又“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懂而不会 成因剖析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从懂而不会谈教学建议
8
作者 周志祥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5年第11期31-32,共2页
教学学习的懂而不会是非常普遍的教学现象,从高一新生到高三复习教学,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懂而不会贯穿始终,如何提高其听懂数学、解决数学的能力呢?本文从一些测试的数学问题中给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 懂而不会 数学 立体几何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数学“懂而不会”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君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4年第10期15-18,共4页
“懂而不会”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是:似懂非懂,知其形,不知其意;不懂装懂,仿其形,不知创造;懵懵懂懂,会表象,不知本质.针对这些成因,对策是转变观念,明确主体,体验生成,感悟过程.
关键词 懂而不会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高中学生数学“懂而不会”的成因
10
作者 杨元勋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7年第2X期21-21,共1页
平时学习中,懂而不会的状况经常看到和听到,上课时感觉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也能清晰地了解解题思路,更能听懂解题思路,但是独立解题时问题就凸显出来,没有思路就不能完成答题.作为高中学生,感觉很困惑,一直思考原因想要... 平时学习中,懂而不会的状况经常看到和听到,上课时感觉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也能清晰地了解解题思路,更能听懂解题思路,但是独立解题时问题就凸显出来,没有思路就不能完成答题.作为高中学生,感觉很困惑,一直思考原因想要提升自己的数学数学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学生角度探寻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懂而不会'的缘由,并探寻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学生从懂而不会的局面中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数学 懂而不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
11
作者 王童童 涂德佳 《数学之友》 2020年第12期57-58,共2页
“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就是学生课上虽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课下却不会解决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 “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就是学生课上虽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课下却不会解决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层次,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就针对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懂而不会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学习 程序性知识 学习角度 基本层次 教学经验 分析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数学习题教学中“懂而不会”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12
作者 李月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7年第9X期14-15,共2页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情况,现如今,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在习题复习课时会经常碰到,这也是阻挠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大障碍.为了尽快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教师需要及时地改变讲题策略,调整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方法,帮助...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情况,现如今,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在习题复习课时会经常碰到,这也是阻挠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大障碍.为了尽快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教师需要及时地改变讲题策略,调整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方法,帮助学生走出'懂而不会'的黑暗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数学 数学问题 答题策略 懂而不会 错题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摭谈一题多解与优解采撷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瑞雪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6年第11期56-59,共4页
一题多解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提高解题水平,提高融会贯通地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品质,有利于消除懂而不会现象.优解采撷可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优... 一题多解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提高解题水平,提高融会贯通地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品质,有利于消除懂而不会现象.优解采撷可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优化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题多解 优解采撷 懂而不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