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开心散联用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评价研究
1
作者 黄灵欣 李鑫 +7 位作者 袁磊 朱韵 黄小宁 李璇 詹华强 段金廒 李乐军 朱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5-1046,共12页
目的 评估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压力应激的方法构建抑郁小鼠模型,给予开心散水提取物和氟西汀临床应用的最高剂量,持续28天,并开展行为学测试。利用Nissl染色法检测小鼠... 目的 评估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压力应激的方法构建抑郁小鼠模型,给予开心散水提取物和氟西汀临床应用的最高剂量,持续28天,并开展行为学测试。利用Nissl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状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海马TUNEL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与Caspase-3、焦亡蛋白GSDMD与cleaved Caspase-1的表达,以及海马区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同时检测小鼠海马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开心散水提取物与氟西汀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效果优于氟西汀单独用药。联合用药可抑制高剂量氟西汀单独使用时对海马区细胞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的激活,显著上调Nestin的表达,并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论 开心散与高剂量氟西汀联用,可改善压力应激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区的细胞凋亡和焦亡情况,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这可能是提升联合用药抗抑郁效果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氟西汀 慢性压力应激抑郁模型 联合用药 海马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抑郁小鼠肠道菌群与机体致炎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璇 李鑫 +5 位作者 黄灵欣 伍嘉慧 董婷霞 詹华强 段金廒 朱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9-1177,共9页
目的评价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CUMS)抑郁小鼠肠道菌群与机体致炎物质表达的影响,探索其调控肠-脑轴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CUMS抑郁模型,通过检测糖水偏嗜率、悬尾不动时间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评价开心散联合氟西汀改... 目的评价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压力应激(CUMS)抑郁小鼠肠道菌群与机体致炎物质表达的影响,探索其调控肠-脑轴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CUMS抑郁模型,通过检测糖水偏嗜率、悬尾不动时间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评价开心散联合氟西汀改善小鼠抑郁行为的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动物大脑皮层、血清和小肠组织中致炎物质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脂多糖(LPS)的表达。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小鼠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 5等肠道屏障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开心散联合氟西汀显著上调模型小鼠糖水偏嗜率(P<0.01),缩短悬尾不动时间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P<0.01)。开心散与氟西汀中剂量联用的抗抑郁效用与单用氟西汀高剂量的趋势相似。联合用药还可显著抑制CUMS模型动物大脑皮层、血清和小肠致炎物质的上调(P<0.05,P<0.01)。肠道菌群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可改善模型动物肠道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比例,其对毛螺菌、双歧杆菌、瘤胃球菌、布劳特氏菌、优杆菌、丁酸肠杆菌、丹毒丝菌、另枝菌、脱硫弧菌、红椿菌-UCG-002等肠道菌相对丰度的改善与其缓解抑郁样行为与皮层致炎物质表达下调显著相关(P<0.05,P<0.01)。另外,联合用药还可显著上调肠道屏障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开心散联合氟西汀可缓解CUMS模型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并减少氟西汀单用的用量。两者连用调控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肠道致炎物质表达,上调肠道屏障蛋白表达,从而减少血清与中枢的致炎物质的表达,可能是其调控肠-脑轴抗抑郁的作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氟西汀 抑郁 肠道菌群 慢性压力应激 致炎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和Rb1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致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贝雪怡 姜宁 +6 位作者 姚彩虹 张亦文 孙欣然 罗燕琴 李亮 谢梦洲 刘新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8,共11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和Rb1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大鼠的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比较。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70只,适应5 d后进行糖水偏爱实验检测,根据糖水偏爱指数将动物分为7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人参皂苷Rg124 mg/k...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和Rb1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大鼠的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比较。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70只,适应5 d后进行糖水偏爱实验检测,根据糖水偏爱指数将动物分为7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人参皂苷Rg124 mg/kg剂量组、人参皂苷Rg148 mg/kg剂量组、人参皂苷Rb133 mg/kg剂量组、人参皂苷Rb167 mg/kg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天随机接受1~2种不同的刺激,造模时间共35 d。于第36天进行糖水偏爱、旷场实验、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实验,考察其抗抑郁、抗焦虑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Rb1组大鼠糖水偏爱指数提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人参皂苷Rg148 mg/kg剂量组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减少,人参皂苷Rg1(24和48 mg/kg)剂量组开臂时间的比例显著上升,人参皂苷Rg1、Rb1两个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显著减少,人参皂苷Rg124 mg/kg剂量组血清中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人参皂苷Rb133 mg/kg剂量组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人参皂苷Rg1(48 mg/kg)、Rb1(67 mg/kg)剂量组海马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两种人参皂苷均可能通过调节HPA轴、抑制神经炎症,从而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致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此外人参皂苷Rg1的抗焦虑作用优于R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模型 炎症因子 抑郁 焦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抑郁症模型下证候差异的品系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欣 薛文达 +5 位作者 李守雪 张海楼 夏宝妹 曲淼 陈刚 唐启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疾病与证候关系的本质是中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遗传(先天禀赋)参与决定疾病证候的原理,研究小鼠品系差异对抑郁症证候的影响。方法:使用皮质酮皮下重复注射及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两种方式,在Balb/c和129/S1两种近... 目的:疾病与证候关系的本质是中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遗传(先天禀赋)参与决定疾病证候的原理,研究小鼠品系差异对抑郁症证候的影响。方法:使用皮质酮皮下重复注射及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两种方式,在Balb/c和129/S1两种近交系小鼠上进行抑郁症疾病造模。对模型动物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旷场实验等行为学检测,以及对小鼠证候表型特征:皮毛状态、掌纹血色度、抓力和负重游泳实验进行检测。结果:雄性Balb/c小鼠在两种模型中分别表现出阈下抑郁样行为和抑郁样行为,但是在抓力及掌纹血色表型上都显示气虚样证候。雄性129/S1小鼠在两种模型下都表现出抑郁样行为,从行为绝望分析表现为气郁样证候。两个品系在两种模型下皮毛评分都增加,提示此表型与气虚与气郁都有关系。结论:本研究显示抑郁症证候呈现品系依赖性,且一定程度上独立于造模方法。这为我们进一步利用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现代技术研究病证相关性的现代生物学本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抑郁 品系 皮质酮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苷-Ⅰ抗抑郁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5
作者 阿楠 肖繁 +1 位作者 宋亚恒 于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9-1418,共10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交系数、悬尾不动时间、游泳不动时间等抑郁样行为评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元的抗抑郁药效;采用LPS诱导的炎症模型,考察西红花苷-Ⅰ对主要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采用基于HPLCqTOF/MS、LC/MS-MS测定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递质组测定方法,研究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对血液循环系统和肠内容物中小分子、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及其苷元具有快速、高效抗抑郁作用,显著改善了CSDS小鼠社交系数、游泳不动时间和尾悬不动时间三项行为学指标。西红花苷-Ⅰ对LPS诱导的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三种典型的抗炎药物成分芍药苷、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增加,但不能改善CSDS模型小鼠社交回避及绝望样行为。CUMS、CSDS小鼠血浆与肠内容物中小分子代谢出现明显异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浆和肠内容物代谢表型趋向正常。其中血浆和肠内容物中多种内源性小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5-羟色胺(5-HT)、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以及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变化,西红花苷元对上述内源性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神经递质等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西红花苷元具有与西红花苷-Ⅰ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西红花苷-Ⅰ抗抑郁作用与其体内主要代谢物西红花苷元有关,西红花苷元抗抑郁药效与其调节抑郁模型小鼠循环系统、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神经递质有关,与炎症因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元 慢性社交挫败压力应激模型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