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化背景下的第三次分配:慈善捐赠重构与创新
1
作者 刘振杰 刘家琪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4,共11页
聚焦中国第三次分配慈善转型,分析数字化、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挑战,即数字技术引发算法偏见与“数字鸿沟”;代际冲突推动慈善社会组织转向“价值共创”;全球化资本加剧资源失衡。基于国际经验,构建“制度—技术—文化”多维协同框架,通... 聚焦中国第三次分配慈善转型,分析数字化、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挑战,即数字技术引发算法偏见与“数字鸿沟”;代际冲突推动慈善社会组织转向“价值共创”;全球化资本加剧资源失衡。基于国际经验,构建“制度—技术—文化”多维协同框架,通过慈善创新实验区、社会效益证券化及区块链技术,破解制度滞后、技术异化与文化断层。核心路径涵盖精准需求匹配、平台化生态重构与资本证券化,平衡创新与伦理,推动慈善资源向“再生型”转化,助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慈善社会组织 数字化 多维协同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运作机制述论 被引量:13
2
作者 毕素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2-157,共6页
民国时期的赈济慈善业不仅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及社会慈善组织,而且有较为完备的成文法规和组织制度;在实际运作上,在救灾赈灾、战争赈务、安老、育幼、扶孤、助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国民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打破消极赈济的观念... 民国时期的赈济慈善业不仅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及社会慈善组织,而且有较为完备的成文法规和组织制度;在实际运作上,在救灾赈灾、战争赈务、安老、育幼、扶孤、助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国民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打破消极赈济的观念,注意将赈济与生产创业结合起来,这些都体现了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赈济慈善 管理机构 组织制度 国民政府 社会慈善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简介
3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罕见病防治与保障的4A级中国社会慈善组织。其以“聚爱心关注罕见病,助病者圆和谐之梦”为宗旨,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疾病预防教育、医疗、生活及精神援助,为政府提供有关涉及罕见病医疗防治与保... 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罕见病防治与保障的4A级中国社会慈善组织。其以“聚爱心关注罕见病,助病者圆和谐之梦”为宗旨,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疾病预防教育、医疗、生活及精神援助,为政府提供有关涉及罕见病医疗防治与保障方面的决策咨询,支持罕见病的科普宣传、科研、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及筛查。做好罕见病防治健康教育,传播罕见病防治知识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牵头“上海市罕见病主要名录”的遴选并在2016年向社会发布我国第一部上海市罕见病名录(2016年版),由此推动了中国罕见病目录(2018年版)的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 4A级社会慈善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