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运作机制述论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的赈济慈善业不仅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及社会慈善组织,而且有较为完备的成文法规和组织制度;在实际运作上,在救灾赈灾、战争赈务、安老、育幼、扶孤、助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国民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打破消极赈济的观念,注意将赈济与生产创业结合起来,这些都体现了民国时期赈济慈善业的新特点。
作者
毕素华
机构地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2-157,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赈济慈善业
管理机构
组织制度
国民政府
社会慈善组织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04
1
孔祥成.
国民政府1931年水灾救济理念及其绩效[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230-236.
被引量:7
2
蔡勤禹.
民国社会救济立法述论[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4-59.
被引量:8
3
彭华民.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2-60.
被引量:79
4
钟启顺.
民国时期湖南自然灾害原因探析[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5):38-40.
被引量:2
5
杨兴梅.
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J]
.历史研究,1998(3):112-128.
被引量:22
6
侯杨方.
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兼评米红等人论文及其他有关研究[J]
.历史研究,1998(6):134-147.
被引量:10
7
米红,李树茁,胡平,王琼.
清末民初的两次户口人口调查[J]
.历史研究,1997(1):58-72.
被引量:16
8
冯金牛,高洪兴.
“盛宣怀档案”中的中国近代灾赈史料[J]
.清史研究,2000(3):94-100.
被引量:16
9
杨剑利.
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J]
.清史研究,2000(4):59-64.
被引量:27
10
赵刚印.
辛亥革命时期的移风易俗变革与人的现代化[J]
.贵州社会科学,1999(2):101-10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3
1
焦润明,孟健.
论民国年间奉天的民间慈善救助[J]
.东北史地,2008(5):89-96.
被引量:2
2
闵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6(3):69-76.
被引量:7
3
吴爱惠.
1980年以来中国近代乡村救济史研究综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789-793.
4
曾桂林.
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8(2):147-160.
被引量:14
5
欧阳晴.
民国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4):106-109.
被引量:7
6
薛毅.
20世纪30年代初长江中下游地区赈灾工作略论——仅以华洋义赈会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9-25.
被引量:1
7
蒋悟真,詹国旗.
社会救助立法的近代转型及其启示[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117-123.
被引量:1
8
宋双杰,曹晖,杨坤.
上海联合福利小额信用贷款银团探析(1947—1951年)[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1):98-110.
被引量:2
9
成梦溪.
从奉化孤儿院看抗战前后地方社会中官绅民之关系[J]
.史林,2015(2):140-149.
10
李喜霞.
中国近代慈善思想研究述评[J]
.社科纵横,2015,30(10):132-13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文姚丽.
民国灾荒史研究述评[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2(1):166-181.
被引量:5
2
周秋光.
关于近代中国慈善研究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2009(9):10-13.
被引量:6
3
张喜顺.
比较中审视:豫皖苏黄泛区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115-120.
被引量:1
4
石庆海,王倩.
1928年安徽人口普查研究[J]
.安徽史学,2010(2):101-105.
被引量:3
5
王大学.
善堂与晚清民初江南地方社会变迁——以川沙至元堂为中心[J]
.社会科学,2010(7):127-134.
被引量:3
6
王娟.
清末民初慈善组织救助模式的转变——以北京地区为例的考察[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1):85-91.
7
曾桂林.
殊途同归善与人同:张謇与熊希龄慈善事业之比较[J]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58-63.
被引量:1
8
刘凤芹,卢玮静.
社会经济地位对慈善捐款行为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3-120.
被引量:40
9
傅白云.
国内外自然灾害文献开发研究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1):150-152.
被引量:1
10
盛红庆,田穗.
休闲体育赛马运动在晚清的“潮起潮落”[J]
.兰台世界(上旬),2013(12):132-133.
1
张梦婷.
浅析我国拾得遗失物的法律适用[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12Z):120-121.
2
刘轩文.
慈善立法助力“从善如流”[J]
.华人时刊,2017,0(3):10-10.
3
胎儿有继承权吗?[J]
.农村天地,2005,0(9):16-16.
4
赵倩.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发展的历程与特点[J]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7(1):50-52.
被引量:1
5
柏桦.
明清“收养孤老”律例与社会稳定[J]
.新华文摘,2009(3):62-64.
6
任云兰.
近代天津慈善组织的兴盛原因探析[J]
.社会工作,2009(17):21-23.
7
刘玉博,于宁.
香港安老服务体系的构成、经验及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13(11):123-125.
被引量:4
8
白金燕.
救助管理问题辨析与政策应对[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4):18-21.
被引量:2
9
徐昕.
“印象管理”理论在慈善组织中的运用——以我国红十字会为例[J]
.智富时代,2016,0(2X):170-170.
10
李友民.
我国残疾人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18(1):77-81.
被引量:7
江苏社会科学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