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感性论与体育教师教育——日本体育教师资质能力的感性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50,共6页
从"身体感性论"出发,以学科交叉的视野,关注身体美学与体育实践的结合,并重新审视以"身体"为主体,与理性和感性的相互关系,使之回归生活现实的观念,已成为日本体育界的一种新思维,这对日本体育教师培养中注重实践... 从"身体感性论"出发,以学科交叉的视野,关注身体美学与体育实践的结合,并重新审视以"身体"为主体,与理性和感性的相互关系,使之回归生活现实的观念,已成为日本体育界的一种新思维,这对日本体育教师培养中注重实践、完善自我,形成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教师素质,日益显现着作用,也为我国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和职业使命感的形成提供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性 日本体育教师 感性转向 资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感性论的光和影——介绍广岛大学樋口聪教授的《新的感性教育论》
2
作者 林陶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123,共2页
樋口聪教授以教育哲学、体育教育、美学的综合视野考察了感性教育和身体感性的问题,在教育大环境中的体育身体观上,超越了"体育性身体"的界限,而把身体视为人的整体(即教育性身体),并首次提出"身体感性论",充分肯... 樋口聪教授以教育哲学、体育教育、美学的综合视野考察了感性教育和身体感性的问题,在教育大环境中的体育身体观上,超越了"体育性身体"的界限,而把身体视为人的整体(即教育性身体),并首次提出"身体感性论",充分肯定身体感性的存在价值和能动的创造性。在探讨感性与个性、感性与身体的关系的同时,强调实践性身体感性论的哲学和现实的意义,并以全新的视角,对改善教育制度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为我国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发展和课程改革提供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身体感性 艺术教育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新视域:审美政治批判的要义阐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滨 鄢梦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2,146,147,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蕴:审美既含育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又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软策略,且二者之间构成美学的“否定辩证法”。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以身体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对象,集中批判了审美、消费与资本共谋中的感性身体宰制,审美与意识形态合谋中的意识形态操纵。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身心双重宰制所导致的异化,并鉴于现实条件下以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条进路难以实现,于是,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提出了一种审美治理方略。藉此,审美渗透到社会革命之中,成为个体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柔性力量,但仅是批判修补而非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政治批判 感性身体 意识形态 审美治理 感觉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不在场”的教育如何破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远都 李佑发 +1 位作者 吴莉丽 于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3-7,共5页
当前,学生“高分低能”、运动技能单一的本质在于“我不在场”的教育难以实现其价值需求。它忽视了学生感性身体的存在和理性思维的情境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我不在场”的教育既归因于身体即障碍、身体即罪恶、身心二元的哲学认知观,... 当前,学生“高分低能”、运动技能单一的本质在于“我不在场”的教育难以实现其价值需求。它忽视了学生感性身体的存在和理性思维的情境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我不在场”的教育既归因于身体即障碍、身体即罪恶、身心二元的哲学认知观,又归因于“计算机隐喻”的教育理念和“定式化”的教学实践。破解“我不在场”的教育难题,哲学认知观应转向身心合一,教育理念应转向“育人为本”,教学实践应转向“情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在场”的教育 哲学认知观 感性身体 情境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