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语的暧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论华文文学研究中常用宏大术语的适用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对术语的谨慎使用,包括回到原初语境,在实践中开拓...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对术语的谨慎使用,包括回到原初语境,在实践中开拓其限度等都是必要的,尽管表面上看是初步的,恰恰是在此基础上,一旦它们发挥出应有的巨大威力,在其烛照下,新问题意识的浮现和研究范式的突出才可能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华文文学研究 逻辑谬误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文明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探赜
2
作者 李艳艳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0,共9页
尽管国外关于文明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但在人类追求进步的价值指引下,历史本体论视域下的文明理论研究始终关注四个重大问题。一是文明进程的起点,二是文明存在的根据,三是文明进步的目标,四是文明之间的关系。在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十... 尽管国外关于文明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但在人类追求进步的价值指引下,历史本体论视域下的文明理论研究始终关注四个重大问题。一是文明进程的起点,二是文明存在的根据,三是文明进步的目标,四是文明之间的关系。在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分析不同文明理论的思想逻辑,吸收借鉴国外文明理论优秀成果,对于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建构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本体论 文明 问题意识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思维:新质学习力的元素养 被引量:3
3
作者 沈书生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新质人才能否适应时代所需并推动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学习力。学习力是个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未来的力量,具有学习力的个体建立了主体自觉并形成了主体责任,才能...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新质人才能否适应时代所需并推动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学习力。学习力是个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未来的力量,具有学习力的个体建立了主体自觉并形成了主体责任,才能够与富技术共同作用,不断营造新生态。对话是个体与外部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也是个体成长的动因,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了人类对话的新样式,为个体的认知机会、认知行为与结果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不确定性。认知不仅仅是简单吸收,更是追问与思考,将“问题思维”作为推动个体建立主体责任的关键元素养,可以推动个体基于思维形成高质量问题,基于问题形成高品质思维。以问题意识锚定问题思维的作用点,以问题链彰显问题思维的新质属性,问题思维就可以促进个体形成认知之脉。发展个体的问题思维元素养,可以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学习力发生质变,并推动形成新质学习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学习力 问题思维 问题意识 问题 认知之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马克·麦卡锡的问题意识与文学介入
4
作者 刘曼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美国当代杰出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将所忧所思介入小说创作,思考并反思社会问题、战争问题和生态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将家庭衰败与贫穷、酗酒、吸毒和犯罪等问题建立起因果联系,认为家庭衰败导致的... 美国当代杰出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将所忧所思介入小说创作,思考并反思社会问题、战争问题和生态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将家庭衰败与贫穷、酗酒、吸毒和犯罪等问题建立起因果联系,认为家庭衰败导致的儿童社会化不足和精神问题让衰败家庭中成长的群体成为社会问题人群,饱受贫穷之苦,步上酗酒、吸毒和犯罪的道路。在对战争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通过回顾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揭示战争带来的苦难并警示未来核战的危险,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的和平立场。在对生态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追溯农耕畜牧社会到工业社会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想象未来的生态灾难,勾勒出生态不断恶化的进展过程,传达作者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与焦虑。通过不断介入人类共同存在和可能面临的问题,麦卡锡积极引导读者认识、思考和反思这些问题,谨防灾难性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问题意识 文学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问题意识”调查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爱勤 冯振宇 樊丽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8-221,共4页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强化大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提问与回...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强化大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其科研创新意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问题意识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意识及其对象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柏生 高学敏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2,共6页
在普遍重视问题意识的学术氛围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也要突出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认知、揭示、警觉和反思本学科建设中的外部制约性问题、内部性问题和内外交集性问题等三类问题之上,各类问题分别又有多样化表现。本文... 在普遍重视问题意识的学术氛围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也要突出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认知、揭示、警觉和反思本学科建设中的外部制约性问题、内部性问题和内外交集性问题等三类问题之上,各类问题分别又有多样化表现。本文主要选择学科建设中内部性问题和内外交集性问题中的有关问题展开简略分析,同时也说明在本学科建设中凸现问题意识与发展专业学术精神两者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对象 专业学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21
7
作者 郝明君 王光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40,共4页
认为问题意识是影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产出的重要因素,指出目前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在分析问题意识及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人文社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缺失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文本解读、社会现实观察及作用于... 认为问题意识是影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产出的重要因素,指出目前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在分析问题意识及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人文社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缺失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文本解读、社会现实观察及作用于二者的逻辑思维路径三个研究域,从知识储备、学习方式、现实观察和方法指导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强化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80
8
作者 欧阳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目前学生问题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观念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采取以下可行性策略:(一)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三)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问题意识 成因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健 陈琳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术研究者必备的素质。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相继发展的要求。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要改进现有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发... 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术研究者必备的素质。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相继发展的要求。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要改进现有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认知能力,也要注重学术氛围的影响,引导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问题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智明 马复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6,53,共4页
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的教学问题,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主的教学问题.从整体上看,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薄弱,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对具体内容教师关... 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的教学问题,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主的教学问题.从整体上看,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薄弱,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对具体内容教师关注的比较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师 问题意识 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许钧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祝一舒 许钧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共5页
许钧教授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在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许钧教授结合自己近40年的为学与研究经历,以具体的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养成思考习惯、强化科研意识,针对所探索的问题采取科学可行的研究... 许钧教授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在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许钧教授结合自己近40年的为学与研究经历,以具体的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养成思考习惯、强化科研意识,针对所探索的问题采取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途径,在理论上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研究方法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丹华 杨海文 王新长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9-130,共2页
培养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在于: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大学数学基础课程《高等代教》的教学过程中,应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启发问题意识;利用概念的产生和... 培养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在于: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大学数学基础课程《高等代教》的教学过程中,应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启发问题意识;利用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问题意识;将结果与过程有效结合,深化问题意识;注重反思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教育价值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问题意识上的中国自主性经济学——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丁丁 罗卫东 +2 位作者 叶航 程兆谦(整理) 李井奎(整理)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最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位教授在杭州作了一次关于“本土问题意义上的中国自主经济学”的对谈。这个对谈涉及到目前国内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的方向性的问题,值得刊出,旨在引起进一步的讨论。谈话的主线虽然明确... 最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位教授在杭州作了一次关于“本土问题意义上的中国自主经济学”的对谈。这个对谈涉及到目前国内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的方向性的问题,值得刊出,旨在引起进一步的讨论。谈话的主线虽然明确,但因内容涉及较广,限于篇幅,我们只刊用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方便阅读,请罗卫东教授作了一些技术处理,增加了小标题。同时,为了反映学界对此谈话的反响,我们一并刊出了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研究的史晋川教授的评论。欢迎学界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问题意识 中国 自主性经济学 经济学形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 被引量:42
14
作者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48,共5页
民俗志在民俗学研究体系中占有资料基础部分的位置,但由于民俗学早已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必须直接“阅读”民众生活这个“文本”,故采取田野作业方法,所以民俗志就成为代表本学科特点的和占据主体位置的“研究方式”。在... 民俗志在民俗学研究体系中占有资料基础部分的位置,但由于民俗学早已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必须直接“阅读”民众生活这个“文本”,故采取田野作业方法,所以民俗志就成为代表本学科特点的和占据主体位置的“研究方式”。在对此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民俗志研究者应进一步增强学科的问题意识。这些问题意识实际包含着两个方向:检验修正与填补开拓,均关系到民俗学理论的建构。民俗志目前面临有“民”与“俗”即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由于得到一定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 研究方式 描述 解释 问题意识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持正确的“问题意识”——对“问题意识”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双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观,也就是如何"观"问题。所以,重视问题不一定就有正确的"问题意识"。正确的"问题意识"必须坚持问题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正确的"问题意识"是正确理论... "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观,也就是如何"观"问题。所以,重视问题不一定就有正确的"问题意识"。正确的"问题意识"必须坚持问题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正确的"问题意识"是正确理论的本色、正确实践的前提和忧患意识的体现,能超越意识形态之争。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必须克服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当、责任缺失等问题和急躁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问题意识 正确的“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旭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8,53,共6页
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需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够驱动教师揭示教学活动的偶然性、流变性、不确定性,彰显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本土经验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互动关系的内在价值。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学智慧生成与发展的过程。现今的学... 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需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够驱动教师揭示教学活动的偶然性、流变性、不确定性,彰显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本土经验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互动关系的内在价值。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学智慧生成与发展的过程。现今的学校文化中唯技术主义倾向严重,急功近利的愿望使教师的问题意识淡漠。要唤醒问题意识,就需要在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反思和行动,并在反思和行动中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问题意识 教学智慧 生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什么问题以及谁的问题? 被引量:41
17
作者 苏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问题意识并非来自于概念或理念层面,更多的是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经验。法律和制度必须在相当程度符合这一代中国人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想象、情感,而这些情感和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塑造的。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 问题意识并非来自于概念或理念层面,更多的是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经验。法律和制度必须在相当程度符合这一代中国人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想象、情感,而这些情感和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塑造的。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而法学家最多创造法治的理论。因此,要以普通人的立场和视角来考察和理解来自于中国社会的经验。问题意识应当包括:关注法律学术研究的社会后果会推进何种利益,某个命题会代表了谁的利益,并以此结论认为这是谁的问题。务实的学术思考和问题意识关注的是社会实践的后果和社会格局的变化。有实践意味的问题意识,不仅是法学人的问题意识,也是真正法律人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社会经验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 被引量:110
18
作者 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共11页
近代自然科学通过对科学概念的确定性假设为自己划定了学科阈限,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知识结构和严格的方法论原则。受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为自身的不确定性而苦恼。规律是人文社会科学关于确定性的幻觉,是近代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通过对科学概念的确定性假设为自己划定了学科阈限,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知识结构和严格的方法论原则。受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为自身的不确定性而苦恼。规律是人文社会科学关于确定性的幻觉,是近代科学观向社会科学扩张的反映。社会科学不应追求那种现实中一般并不存在的假设的东西,而应揭示貌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活动。人文社会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个专门化的研究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应当树立专门的研究意识,即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法无定法,道有常道"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假设 规律 问题意识 学理意识 方法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33
19
作者 黄甫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 ,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 ,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问题的类型 ,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问题的发现 ,主要有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 ;教育问题的提出 ,可以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问题 问题意识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新探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德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197,共6页
以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为基本要素,依次经过教师问题意识强化、教学问题逻辑建构、问题教学模式形成等三个阶段,完成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再到问题教学的两次跃迁,实现重塑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转变教学方式的目标任务,这... 以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为基本要素,依次经过教师问题意识强化、教学问题逻辑建构、问题教学模式形成等三个阶段,完成从问题意识到问题逻辑再到问题教学的两次跃迁,实现重塑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转变教学方式的目标任务,这是以"问题"为纽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问题逻辑 问题教学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