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势关系的多粒度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的粒度选择方法
1
作者 薛占熬 杨梦丽 +2 位作者 辛现伟 郑宇 孙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I0008,共10页
在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的基础上,结合优势关系与多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势关系的多粒度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了优势关系的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Pythagorean模糊熵概念,讨论其性质,然后定义了在乐观... 在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的基础上,结合优势关系与多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势关系的多粒度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了优势关系的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Pythagorean模糊熵概念,讨论其性质,然后定义了在乐观、悲观下的优势关系的多粒度Pythagorean模糊粗糙集4种模型,以及Pythagorean模糊贴近度,并证明了其性质,设计了其最优粒度选择算法.通过遂昌金矿优化采矿的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关系 Pythagorean模糊集 多粒粗糙集 模糊熵 贴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维度优势:人工智能与自然智能双向训练举隅
2
作者 朱崇才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229,共8页
汉字能延续5000年并将继续辉煌,“维度优势”是其内因之一。DS-R1较全面地总结了既有数据中的“汉字优势”,但尚未能自主创造出有关“汉字优势”的新数据和新实践。作为自然智能主体,我们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端到端神经视觉网络”的训练... 汉字能延续5000年并将继续辉煌,“维度优势”是其内因之一。DS-R1较全面地总结了既有数据中的“汉字优势”,但尚未能自主创造出有关“汉字优势”的新数据和新实践。作为自然智能主体,我们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端到端神经视觉网络”的训练方法,返回“从主体到对象世界”的原初场景,模拟汉字创制、显现、抽象、还原的全过程:汉字通过2维的简帛纸屏、3维的甲骨金石,表达4维的意义时空;感性显现的2维或3维,可拓展为具有逻辑抽象性的、从0维到4维的“全集”。汉字在各个维度体现出自由想象、多样稳定性、叙事较高效率、较多阐释路径等优势。汉字维度优势研究,在“六书”“反训”等既有数据之外,以创新的概念范畴系统和阐释路径,为人工智能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训练和实践训练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优势 汉字维 人工智能 双主体 双向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复杂度能否助其打破创新路径依赖——基于技术空间演化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菲菲 雷晓 +2 位作者 薛蕊 谢寒子 安童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7,107,共13页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技术创新被视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聚焦于技术空间演化视角,分析2004—2022年中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技术创新情况,对不同城市技术复杂度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其作为关键因素如何影响...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技术创新被视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聚焦于技术空间演化视角,分析2004—2022年中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技术创新情况,对不同城市技术复杂度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其作为关键因素如何影响创新路径依赖,并研究创新路径赖现象对于区域创新效能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部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正逐渐从路径依赖模式向路径突破模式发展,且东部地区技术复杂度较高;区域技术复杂度提升有助于打破创新路径依赖模式,且教育资源丰富、研发环境优越及经济水平高等因素会与较高的技术复杂度协同作用,共同加快区域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模式向突破模式转变;打破区域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有助于城市创新效能提升;同时,产业规模扩大与外商投资增加对提升创新效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比较优势 路径依赖 技术复杂 模糊集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优势粗糙集的区分度动态属性约简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玉 贾润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0-2328,共9页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数值型偏序关系数据的属性约简问题,利用优势粗糙集的区分度提出一种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在数值型信息系统环境下,定义邻域优势区分度度量,通过邻域优势区分度设出一种非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研究和分析对象变化场景下...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数值型偏序关系数据的属性约简问题,利用优势粗糙集的区分度提出一种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在数值型信息系统环境下,定义邻域优势区分度度量,通过邻域优势区分度设出一种非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研究和分析对象变化场景下邻域优势区分度进行增量式更新的原理;分别提出数据对象增加和减少情形下数据集属性约简的增量式更新算法。在多个UCI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增量式算法能够有效完成动态数据的属性约简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型 偏序关系数据 属性约简 优势粗糙集 邻域关系 区分 增量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风景道视角下交通优势度与乡村振兴的空间适配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群明 陈奕昊 +1 位作者 余丽娜 王晓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共12页
旅游风景道是促进沿线区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旅游风景道的视角,从时空层面分析沿线区域2015年、2019年和2021年交通优势度和乡村振兴的演化特征,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厘清两者的空间适配性。结果表明:旅游... 旅游风景道是促进沿线区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旅游风景道的视角,从时空层面分析沿线区域2015年、2019年和2021年交通优势度和乡村振兴的演化特征,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厘清两者的空间适配性。结果表明:旅游风景道沿线区域交通优势度不断提升,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禀赋是造成交通优势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各区域乡村振兴综合值呈增长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倒“U”形格局,区域之间和维度之间存在发展差异;交通优势度与乡村振兴在全局上呈现良好的空间适配性,两者的空间适配性可划分为高适配型、交通优势度滞后型、乡村振兴滞后型和双滞后型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风景道 交通优势 乡村振兴 空间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网络的烟叶成熟度图像识别
6
作者 高旭 闫奥函 +1 位作者 范文博 朱治忠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52-54,57,共4页
为了实现智能精准识别烤烟叶片成熟度状态,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以残差网络(ResNet)作为基础网络框架,引入迁移学习方法建立不同部位烟叶成熟度分类模型。模型测试发现,模型迭代50次时在验证集的正确率收敛于98%左右,在测试集上不同部... 为了实现智能精准识别烤烟叶片成熟度状态,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以残差网络(ResNet)作为基础网络框架,引入迁移学习方法建立不同部位烟叶成熟度分类模型。模型测试发现,模型迭代50次时在验证集的正确率收敛于98%左右,在测试集上不同部位的烟叶成熟度识别正确率达到100%。利用类别激活图(CAM)分析了模型对烟叶关注特征,发现模型与人工鉴别所关注的烟叶特征接近,关注程度依次是叶面颜色、主脉和支脉。基于ResNet网络的烟叶成熟度判别模型可以为烟叶成熟度数字化表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成熟 学习 ResNet50 类别激活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测度及转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梦洁 蒋惠园 李毓喆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4,共9页
枢纽城市作为连接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必然要求。以我国20个国际性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评价体系,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测算各城市... 枢纽城市作为连接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必然要求。以我国20个国际性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评价体系,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测算各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同时研究二者转化的因果关系以及耦合协调度。经计算,深圳、北京与上海3座城市在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测算中均排名前3,且耦合协调度处于高水平耦合与优质协调,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的城市可从通道建设、枢纽能级以及枢纽经济入手,提升交通区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将自身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性枢纽城市 交通区位优势 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因果关系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沙化度对补播地八角种群形成及优势度的影响
8
作者 李佳懿 曾晓琳 +2 位作者 游明鸿 刘金平 杨琳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9,共8页
依据川西草原沙化治理、草地复壮及“四库”建设的实际技术需求,以乡土豆科草种地八角(Astragalus bhotanensis)为补播物种,在4个沙化度草地(未沙化、轻度、中度和重度)补播种子后,通过测定萌发、生长及重要值等指标,研究沙化度对地八... 依据川西草原沙化治理、草地复壮及“四库”建设的实际技术需求,以乡土豆科草种地八角(Astragalus bhotanensis)为补播物种,在4个沙化度草地(未沙化、轻度、中度和重度)补播种子后,通过测定萌发、生长及重要值等指标,研究沙化度对地八角种群形成及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沙化度对地八角种群形成指标的影响大小为成苗率>出苗率>存活率>种群密度>发芽率,3个沙化度的出苗率、成苗率、存活率和种群密度均显著大于未沙化,且沙化度间差异显著(P<0.05)。2)沙化度对补播地八角优势度指标影响大小为相对密度>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地八角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随沙化度增加显著增大(P<0.05),轻、中、重度沙化的重要值是未沙化的3.56倍、10.96倍和17.26倍。3)沙化度对生长指标影响大小为株高>分枝数>根冠比>地下分配比>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直立度,株高和直立度随沙化度增加显著降低,分枝数和地下生物量则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沙化下根冠比和地下分配比显著大于未沙化。综上,地八角可依据草地沙化度形成相应的种群密度、优势度和株丛结构,可作为抗沙固沙乡土豆科草种在川西高原中、重度沙化草地植被修复或功能重建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八角 草地沙化 补播 优势 抗沙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东部地区交通优势度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9
作者 初楠臣 张平宇 +2 位作者 吴相利 李雨欣 卢勃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0-1790,共11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基于交通网络密度、区位优势度、交通设施影响度的评价体系探讨了2005―2019年俄罗斯东部地区的交通优势度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俄罗斯东部地区的交通规模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交通...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基于交通网络密度、区位优势度、交通设施影响度的评价体系探讨了2005―2019年俄罗斯东部地区的交通优势度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俄罗斯东部地区的交通规模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交通指标出现下降趋势,其交通设施建设、改造和更新迫在眉睫。②俄罗斯东部地区的交通优势度呈下降态势,超过1/2联邦主体的交通优势度低于俄罗斯东部均值。空间上,交通优势度冷区面积扩大、热区面积缩小,呈西西伯利亚区>东西伯利亚区、南远东区>北远东区的“西热东冷、南热北冷”的格局特征。③俄罗斯东部公路网密度增长、铁路网密度未有变化,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特征。俄罗斯东部区位优势度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西伯利亚区内、远东区内分别呈以新西伯利亚州、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为中心,向外围降低的“核心–边缘”格局。俄罗斯东部交通设施影响度下降,呈“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④西伯利亚区的交通优势度、交通网密度、区位优势度、交通设施影响度均高于远东区,高值区位于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等的串联区,低值区位于堪察加边疆区–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区、阿尔泰共和国–图瓦共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 交通网络密 区位优势 交通设施影响 俄罗斯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SAR目标识别深度网络可理解的类激活映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宗勇 杨致远 +2 位作者 蒋阳 曹宗杰 杨建宇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42,共15页
随着深度学习方法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解译领域的广泛应用,SAR目标识别深度网络可理解性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类激活映射(CAM)作为常用的可理解性算法,能够通过热力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对识别任务起作用的显著性区域。然而作为一... 随着深度学习方法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解译领域的广泛应用,SAR目标识别深度网络可理解性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类激活映射(CAM)作为常用的可理解性算法,能够通过热力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对识别任务起作用的显著性区域。然而作为一种事后解释的方法,其只能静态展示当次识别过程中的显著性区域,无法动态展示当输入发生变化时显著性区域的变化规律。该文将扰动的思想引入类激活映射,提出了一种基于SAR背景杂波特性类激活映射方法(SCC-CAM),通过对输入图像引入同分布的全局扰动,逐步向SAR识别深度网络施加干扰,使得网络判决发生翻转,并在此刻计算网络神经元输出激活值的变化程度。该方法既能解决添加扰动可能带来的扰动传染问题,又能够动态观察和度量目标识别网络在识别过程中显著性区域的变化规律,从而增强深度网络的可理解性。在MSTAR数据集和OpenSARShip-1.0数据集上的试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加精确的定位显著性区域的能力,相比于传统方法,在平均置信度下降率、置信度上升比例、信息量等评估指标上,所提算法具有更强的可理解性,能够作为通用的增强网络可理解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目标识别 网络可理解性 SAR杂波特性 激活映射 面积约束置信下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交通优势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洋 杨晓岚 尹志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2,共9页
为客观评价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发展水平,以全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得到各市交通优势度,利用标准差椭圆、泰尔指数等方法探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一是... 为客观评价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发展水平,以全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得到各市交通优势度,利用标准差椭圆、泰尔指数等方法探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一是2014年全省交通优势度受高速铁路线路影响明显,呈现“一横一纵”布局,2021年主要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东北部;二是2014-2021年全省交通优势度重心整体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三是泰尔指数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由2014年的0.0475降低到2021年的0.0232,表明各市交通优势度差异逐渐缩小;四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对交通优势度的影响显著为正,经济发展或城镇发展每提高1%,分别能带动交通优势度增长0.2409%和0.6961%。研究成果可为河南省优化路网布局、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 时空演变 固定效应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距离和配合力预测辣椒辣度杂种优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立东 刘亚婷 +5 位作者 邱胤晖 林淑婷 尚伟 李永清 张锐 钟柳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0-2590,共11页
【目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估算辣椒亲本间的SNP遗传距离,并通过配合力分析,预测杂交后代辣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为高辣度辣椒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材料(母本A1~A5... 【目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估算辣椒亲本间的SNP遗传距离,并通过配合力分析,预测杂交后代辣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为高辣度辣椒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材料(母本A1~A5,父本B1~B6),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配制3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5个辣度相关性状[二氢辣椒素、辣椒素、辣椒素总量、斯科维尔指数(SHU)和辣度]进行测定,并对各性状的SNP遗传距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通过Illumina测序共获得20.0 Gb原始数据,有效数据为19.9 Gb,Q20平均97.3%,平均GC含量36.59%;通过比对共获得1671621个SNP位点,1732641个SNP变异位点;11份辣椒亲本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99~0.4762。辣椒各辣度相关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A5×B6的二氢辣椒素、A5×B1的辣椒素及A5×B3的辣椒素总量、SHU和辣度杂种优势最明显。不同亲本的不同辣度相关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差异较大,其中A5的辣椒素和B6的二氢辣椒素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二者配制的杂交组合A5×B6(二氢辣椒素)、A5×B1(辣椒素)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最高,表明亲本之一具有较高GCA效应值易组配出SCA效应值较高的杂种后代。各辣度相关性状的SCA与杂种优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为0.466~0.782,而GCA与杂种优势相关性较弱或呈负相关;二氢辣椒素、辣椒素总量、SHU和辣度的杂种优势与SNP遗传距离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2~0.579。【结论】利用SNP遗传距离和SCA预测辣椒辣度相关性状杂种优势是可行的,但还需考虑亲本间的GCA。因此,在对辣椒辣度相关性状杂交组合预测杂种优势时,可将配合力与遗传距离相结合,以配制辣度更高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遗传距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简化基因组测序(G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交通优势度演变及其差异化人口、经济响应——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伊冉 于春萍 +3 位作者 王紫嫣 胡瑞 邓稀文 苗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运用改进的高速交通优势度、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山东省县域高速交通发展水平,并探讨高速交通优势度演变及其差异化人口、经济响应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山东省县域高速交通网络... 运用改进的高速交通优势度、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山东省县域高速交通发展水平,并探讨高速交通优势度演变及其差异化人口、经济响应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山东省县域高速交通网络密度形成圈层过渡并不明显的多层级“中心—外围”分布,高速交通干线影响度呈现“强点叠加”的点轴分布格局,并伴有从“双核心—单轴线”到“T形双轴线”再到“网络化点轴体系”的演变特点,偏远地区的高速交通可达性改善最显著,但区位影响下的空间分异性仍较明显;②高速交通优势区多为各地市市辖区,促成山东省环状优势区分布,各地高速交通优势度均有明显增长且县际差异趋于缩小;③人口、经济体量大的区县通常更具有高速交通优势,但高速交通优势度的提高未必带来人口、经济的同向增长,各区县呈现出差异化的人口、经济变动;④高速交通干线的邻近性和航空运输的可达性显著影响人口、经济变化,不同高速交通方式之间及与社会经济特征的交互探测结果解释力呈现非线性增强,尽管高速公路密度、机场影响度、高速铁路可达性等单因子的解释效果不显著,但与区位及社会经济特征叠加后,对人口、GDP变化的解释力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交通优势 时空演变 相关性 差异化响应 地理探测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放数据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综合交通优势度
14
作者 王晓云 撒莹 +1 位作者 李志英 杨晓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32-9140,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中科学评价规划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提高规划科学性具有现实意义。利用低成本开放数据,从交通本质出发,构建由4个因子组成的评价模型,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综合交通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中科学评价规划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提高规划科学性具有现实意义。利用低成本开放数据,从交通本质出发,构建由4个因子组成的评价模型,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综合交通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开放数据可降低模型应用难度,提高评价精度和可靠性;评价显示迪庆藏族自治州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其自然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因此未来应优先提升澜沧江带的优势度;基于数据分析利于布局时“以流定形”,分析表明缺乏快速道路体系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交通供给侧的最大短板,在城市网络中其对外交通在西藏、四川方向优势度较弱,通道建设亟待加强。研究结果可为数慧赋能实现交通系统与“三生空间”融合发展和在地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综合交通优势理论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优势 开放数据 交通成本 城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交通优势度与区域发展强度空间耦合研究
15
作者 敬博 朱依平 +2 位作者 祁航 闫芳 牛俊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5-875,共11页
采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秦巴山区交通优势度与区域发展强度的空间协同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地形对其耦合关系的影响,旨在揭示山区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规律.主要结论:(1)秦巴山区交通优势度呈“... 采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秦巴山区交通优势度与区域发展强度的空间协同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地形对其耦合关系的影响,旨在揭示山区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规律.主要结论:(1)秦巴山区交通优势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态势,区域发展强度在低值区集聚特征显著;交通优势度与区域发展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交通对发展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区域整体仍处于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低水平均衡阶段.(2)秦巴山区交通优势度与区域发展强度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均呈现“外围高、内部低”的格局;交通设施类型和等级对区域发展贡献度存在差异,省道和铁路溢出效应最显著.(3)地形条件是影响协同水平的核心因素,其协调度随地形高程和起伏度的增大而降低,非常态规律则由于复杂地形区交通建设高适应性和城镇发展高敏感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 区域发展强 耦合协调 地形因素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会航空节点城市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变化及空间特征分析
16
作者 韩瑞玲 李宗哲 +2 位作者 冉心月 郭晓阳 杜晓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航空运输业提升了城市系统的吸引力并激发新的交通需求,引导城市经济和空间结构快速演进。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规模、外贸、科技、社会、环境、航空等要素在内的城市复杂时空系统指标体系,对中国省会航空节点城市及其构成的7个空管区... 航空运输业提升了城市系统的吸引力并激发新的交通需求,引导城市经济和空间结构快速演进。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规模、外贸、科技、社会、环境、航空等要素在内的城市复杂时空系统指标体系,对中国省会航空节点城市及其构成的7个空管区的复杂时空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变化情况及时空聚类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9年,中国31个省会(首府、直辖市)航空节点城市在复杂时空系统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或分散、或集中的趋势特征,南方城市在研究末期的协调程度表现更好。7个空管区中,华北区协调度最高,新疆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的协调度水平发展增速较快,航空系统的平均协调度最高。各航空节点城市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的时空聚类模式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与聚类特征,航空系统在空管区的聚类优势最为突出,经济系统在空管区聚类辐射范围最大。航空、规模、科技与环境系统均表现了正向直接空间溢出效应,经济与科技系统表现了正向间接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全面分析航空节点城市及空管区的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变化,精准判定了航空节点城市多指标系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及时空分布异质性,对拓展航空地理研究及促进航空节点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节点城市 复杂时空系统 协调 空管区聚类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满足度和优势度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楚天舒 杨增玲 韩鲁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共9页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为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养提供充足的粗饲料,能保障"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该文以中国31个省市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3年各省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反刍...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为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养提供充足的粗饲料,能保障"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该文以中国31个省市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3年各省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进行计算,并求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1)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分别达到16 895.12和12 568.36万t。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高的地区。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和新疆为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多的地区。2)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013年满足度达到了134.43%,意味着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满足反刍动物秸秆饲料需求,但呈现"东高西低"情况。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优势。3)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核心地区。该研究为分析中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现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饲料化 反刍动物 满足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树干液流密度的优势度差异 被引量:20
18
作者 万艳芳 于澎涛 +3 位作者 刘贤德 王顺利 王彦辉 熊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06-3114,共9页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5株,2015年6月16日至10月14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优势度青海云杉树干液流密度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林外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5株,2015年6月16日至10月14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优势度青海云杉树干液流密度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林外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液流密度呈昼高夜低趋势,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而阴雨天变化幅度较小。(2)晴天树木优势度越大,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峰值也越大;优势木的平均液流密度为(0.0758±0.0475)m L cm^(-2)min^(-1),是亚优势木的1.5倍,是中等木和被压木的1.68倍。(3)青海云杉平均液流密度基本呈现6月份最大,其次是8月份,9、10月份明显减小,且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4)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青海云杉日均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气压差和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影响优势木、亚优势木和中等木液流密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强度,被压木液流密度主要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优势 气象因子 青海云杉林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振华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王艳兵 韩新生 曹恭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6,共9页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进样树液流向林分蒸腾的尺度扩展方法提供依据,在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热扩散探针对5株不同优势度样树的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优势度树木的液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优势度越大的树木,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到达峰值越早,峰值也越大;日均液流速率明显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瞬时变化的响应敏感性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敏感性则弱于后者,但整体上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趋势一致,不同优势度树木间液流速率的相对差异比较稳定。相关分析表明:液流速率与优势度(或相对树高)、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冠长、胸径显著正相关,而与冠幅、边材面积正相关但不显著。利用拟合的优势度与液流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R2=0.95)计算了样地内所有树木的液流速率及其平均值,即林分平均液流速率,该值比常用方法计算结果低16%。建议今后在利用样树液流速率测定结果进行尺度扩展计算林分液流速率和蒸腾时,增加考虑优势度等主要树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优势 树高 液流速率 太阳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64
20
作者 孟德友 沈惊宏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3个方面构建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2003年和2008年县域单元的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运用ESDA法对交通优势度及增长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县市交通优...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3个方面构建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2003年和2008年县域单元的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运用ESDA法对交通优势度及增长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县市交通优势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中心与外围间、平原与山区间的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高速公路网络的构建使中原城市群地区大多数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豫南和豫西南山区、盆地的相对增长率较高;最后指出,充分利用地区交通优势和规避交通劣势是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产业选择和空间结构优化需要考虑的基础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 熵权TOPSIS法 空间格局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