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
作者 李解珍 黄海建 +4 位作者 曾强 刘霖 陈灵锋 吴义娟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HTH]方法收集2例CC... 目的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HTH]方法收集2例CCSLTGT/MGNE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FISH及二代测序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HTH]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2/2)、腹部肿块(2/2)、血便(2/2),发热(1/2),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部分区域呈菊形团样结构,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上皮样,胞质嗜酸性或透明样,核分裂象8~10个/10 HPF,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OX10(2/2)、S-100(2/2)、Syn(1/2)、CD56(2/2)和CD99(1/2),Ki67增殖指数为30%~70%。FISH检测均显示EWSR1基因重排(2/2)。1例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CREB1基因融合和FANCL基因Exon10-11缺失突变。[HTH]结论CCSLTGT/MGNET属于非常罕见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需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 EWSR1基因 二代测序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余阳艳 孙明伟 +4 位作者 蔡斌 刘婕 张薇 江华 曾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临床预后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鉴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标准:①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临床预后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鉴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标准:①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立平行对照,正确描述随机化方法;②因胃肠道恶性肿瘤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③是否接受围术期FTS干预,是两组唯一差异;④报告至少一项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和费用。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及改良Jadad评分表进行评估。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113篇相关文献中,共5个随机对照研究符合全部纳入标准。术后并发症共有4个研究报道296例病人中发生的51起术后并发症,合并相对风险度(RR)=1.05,95%CI为0.64,1.72(P=0.85),两组并发症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时间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合并均数(MD)=-3.04,95%CI为-4.06,-2.03(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共有5个研究报道356例病人肛门恢复排气时间。FTS组与对照组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约1 d。共有3个研究报道236例病人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FTS组病人总住院费用约减少2 850元。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接受围术期FTS干预,可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治疗费用。但对降低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肠恶性肿瘤 择期手术 结局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金三丽 路潜 马玲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拟行根治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202例,在入院48 h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状况,并在出院时再次评估其营养状况,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拟行根治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202例,在入院48 h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状况,并在出院时再次评估其营养状况,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其在入院初和出院时的消化系统症状、进食状况。结果:入院时,140例(69.3%)病人至少有1项指标提示有营养不足或有营养风险。出院时,除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外,其余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病人的营养支持以PN为主,手术前、后营养支持时间≥5 d的病人分别为2.0%和71.3%;入院时及出院时,分别有76.2%和93.4%的病人存在1项或多项消化系统症状。出院时,99.5%的病人进食状况为流食/半流食。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且术后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不足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席亚鸣 孙蓓 +3 位作者 王华曦 李进义 徐以浩 苏运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92-694,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治疗效果。方法 :对 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术前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术后 ,也明显低于正常对... 目的 :初步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治疗效果。方法 :对 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术前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术后 ,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可以灵敏地反映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可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瘤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监测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t-PA、u-PA转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方 璩斌 +3 位作者 巩云霞 王学锋 杨晨敏 王鸿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纤溶分子标志物血浆含量、mRNA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两者与肿瘤浸润、播散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 2 3例胃癌、17例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目的 :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纤溶分子标志物血浆含量、mRNA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两者与肿瘤浸润、播散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 2 3例胃癌、17例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 PA)mRNA水平 ;用ELISA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浆纤溶分子标志物含量 ,包括t PA、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 PAR)、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等。结果 :胃癌、肠癌组患者血浆u PA、u PAR、PAP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其中 ,有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者u PA升高更为显著 ;t PA含量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u PAmRNA在两种肿瘤细胞表达均显著增高 ,而t PAmRNA则减少。结论 :纤溶功能亢进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易播散、浸润的主要原因之一。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胃肠恶性肿瘤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纱布在腹腔镜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杰 钱峻 +2 位作者 汤黎明 刘意 王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43-844,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胃肠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纱布 手术中 胃肠手术 手术过程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EPO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缪传文 李继坤 +2 位作者 温玉刚 周立生 李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胃肠恶性肿瘤 血红蛋白和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某三级医院2015至2019年间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匡荣康 顾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0-35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2015至2019年间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与营养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4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治疗方式和种类等临床信息,并判断临床营养治疗的合理性。结果:430... 目的:调查分析2015至2019年间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与营养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4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治疗方式和种类等临床信息,并判断临床营养治疗的合理性。结果:43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入院24 h内,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57.2%。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有58.9%接受营养支持治疗,而无营养风险病人中亦有46.2%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接受全肠外营养、全肠内营养、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8%、0.5%、59.8%。其中,胃癌病人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率常年高于90%,结直肠癌低于30%。5年间平均免疫营养支持率为45.6%,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临床中仍存在营养治疗不合理的问题,围手术期需加强营养支持的学习和规范化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治疗 胃肠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并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广钰 田小林 +1 位作者 钟漓 沈三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508-4509,共2页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方面水、钠潴留严重,造成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另一方面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瘤 尿毒症患者 手术并发症 消化恶性肿瘤 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 透析时间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卡 陈增蓉 蒋理立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9期2276-2278,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53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至第8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病人一般...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53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至第8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副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分别测定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及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α-抗胰蛋白酶,同时测尿中乳果精和甘露醇的比值(L/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第8天IgG、IgA、IgM、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CRP、PGE、α-抗胰蛋白酶明显降低(P<0.05),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L/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安全有效,可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瘤 肠内营养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出版:饮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策略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珺 张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书名:《中医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主编:全小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16828胃肠肿瘤,指发生于胃肠道的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的性质和部位有关,性质和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一... 书名:《中医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主编:全小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16828胃肠肿瘤,指发生于胃肠道的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的性质和部位有关,性质和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良性肿瘤一般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一般采取内镜下切除,预后较好。但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的胃癌与结肠癌的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康复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胃肠恶性肿瘤 无症状 饮食护理干预 结肠癌 胃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机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显蓉 梁建群 马文群 《护理研究》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IN组 )和肠内普通营养组 (SN组 ) ,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及普通营养制剂 ...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IN组 )和肠内普通营养组 (SN组 ) ,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及普通营养制剂 ,观察术前 5d及术后第 1天、第 4天和第 8天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肛门排便 /排气时间等变化。[结果 ]IN组术后第 4天和第 8天时IgG、IgM、CD4、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SN组 ;术后第 8天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IN组高于SN组 (P <0 .0 5 ) ,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N组 (3 0 .0 % )低于SN组(5 6.7% ) ,肛门排便 /排气时间两组无差异。 [结论 ]术前及术后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可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力 ,减少并发症 ,提升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恶性 围手术期 并发症 肠内免疫营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子菁 王颖 +4 位作者 朱丽 蒋梦瑶 杜玫洁 杨雪柯 马婉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入院12 h内进行四肢骨骼肌量测定及一般资料、营养状况等调查评估。结果166例肌少症发生率19.88%,营养风险发生率57.23%,营养... 目的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入院12 h内进行四肢骨骼肌量测定及一般资料、营养状况等调查评估。结果166例肌少症发生率19.88%,营养风险发生率57.23%,营养不良发生率50.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风险、慢性病数量、体脂百分比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肌少症发生率高。临床医护人员需及时识别肌少症高危人群,以便采取补充必需氨基酸、适当增加肌肉和脂肪含量等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直肠癌 胃肠恶性肿瘤 生物电阻法 肌少症 营养不良 慢性病数量 体脂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姚望 张鑫杰 姚庆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80-784,共5页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46例接受含5-氟尿嘧啶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46例接受含5-氟尿嘧啶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行单纯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辅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随化疗疗程的增加其不良反应、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1)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恶心、呕吐及总的不良反应例数较少(P<0.05);2)营养状况:随化疗次数增加,试验组中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P<0.05);3)T细胞亚群:随化疗次数增加,试验组中CD3^+、CD4^+和CD4^+/CD8^+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P<0.05);4)免疫球蛋白:试验组中IgG、IgA、C4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5)肠道屏障功能:在第4~6个疗程中,对照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的指标较试验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6)肠道菌群:随化疗疗程增加,对照组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试验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肠杆菌和肠球菌与试验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化疗 5-氟尿嘧啶 胃肠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洗液循环肿瘤DNA在预测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龙 夏翔 +1 位作者 曹晖 张子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4-1561,共8页
腹膜转移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诊治的难点。如何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预测腹膜转移的发生,将诊治关口前移至腹膜转移发生之前,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 腹膜转移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诊治的难点。如何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预测腹膜转移的发生,将诊治关口前移至腹膜转移发生之前,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低、隐匿型腹膜转移诊断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早期诊断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与检测技术亟待验证。腹腔灌洗液具有较少的白细胞来源的无细胞DNA干扰,相对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浓度更高;并且,与原发病灶或潜在腹膜转移灶的直接接触,使其在胃肠道肿瘤的预测中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腹腔灌洗液中ctDNA的检测方式有数字PCR、基于表观遗传的分析方式以及二代测序等。随着技术的迭代,应用二代测序及个性化定制面板进行ctDNA检测,不仅在预测术后腹膜转移方面展现出了极大潜力,更是对腹膜转移进行预防性升阶治疗设想的推动力量。该文对腹腔灌洗液ctDNA在预测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灌洗液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佳玲 李鹏涛 +6 位作者 于晓东 李玉倩 王春生 亚力·亚森 李孟 房志远 叶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43例,女16例,年龄65~85岁,BMI 18~3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端缺血预处理...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43例,女16例,年龄65~85岁,BMI 18~3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27)和对照组(C组,n=32)。RIPC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进行3个循环的RIPC,每个循环行单侧下肢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C组不做处理。两组麻醉方案和手术操作均相同。记录术后24、48 h的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浓度,以及术后48 h 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记录心肌损伤(cTnI≥0.2μg/L)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IPC组术后24、48 h cTnI明显降低,术后24 h CRP、IL-6明显降低,术后24、48 h MDA明显降低,术后48 h eNOS、iNOS明显升高,D-二聚体、FD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心肌损伤、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能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的释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高凝状态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不能降低心肌损伤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 心肌损伤 远端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然 周婷 +3 位作者 陈少华 唐明洋 韦丹丹 李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部不适入院,肿瘤眼观均为溃疡型肿块,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呈弥漫片状、巢状分布,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圆形,可见泡状核,核仁不明显。免疫表型:S-100、SOX10、vimentin均弥漫强阳性,黑色素标志物Melan-A和HMB-45均阴性。FISH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GNET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因其形态学的相似性,临床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 FISH EWS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对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阮景绰 汪培清 +7 位作者 冯亚 吴作干 林宜平 高秀玉 刘一东 宋墨琴 郑秋红 王捷忠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通过乌龙茶对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乌龙茶不仅能降低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还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还对乌龙茶的抑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乌... 通过乌龙茶对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乌龙茶不仅能降低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还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还对乌龙茶的抑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乌龙茶的抑癌作用可能与茶叶中的多酚破坏胃液中N-亚硝基化合物以及乌龙茶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或调整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恶性肿瘤 MNNG 大鼠 抑制作用 抑癌作用 免疫功能 分化程度 艾氏腹水癌 淋巴细胞百分率 亚硝基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瘤操作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卫平 张江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053-4054,共2页
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需要遵循肿瘤根治原则,也需要重视"无瘤操作"。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术中肿瘤根治及无瘤操作密切相关。1954年Co Ie等[1]最早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这一概... 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需要遵循肿瘤根治原则,也需要重视"无瘤操作"。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术中肿瘤根治及无瘤操作密切相关。1954年Co Ie等[1]最早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这一概念,无瘤操作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以及癌细胞种植转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瘤操作 胃肠恶性肿瘤 无瘤技术 肿瘤根治 肿瘤手术 根治术 无菌蒸馏水 淋巴 腹腔种植转移 胃肠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腹腔内化疗
20
作者 Foute NelongJ.C. 颜南生 周孝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47-52,共6页
目前公认: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根治性切除(早期)或所谓减瘤手术(去负荷手术:Cytoreductive surgery)。最近,辅助疗法包括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及多种疗法组合的复合疗法受到人们关注,胃肠道肿瘤直接死亡原因是腹腔... 目前公认: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根治性切除(早期)或所谓减瘤手术(去负荷手术:Cytoreductive surgery)。最近,辅助疗法包括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及多种疗法组合的复合疗法受到人们关注,胃肠道肿瘤直接死亡原因是腹腔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化疗 腹腔内化疗 胃肠肿瘤 化学疗法 腹腔种植 胃肠恶性肿瘤 腹膜 药代动力学 浆膜浸润 导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