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婷 黄丽娇 +1 位作者 李仔峰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malignant mixed tumor/myopeithelia carcinoma,MM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大腿的软组织MMTMC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5岁,3... 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malignant mixed tumor/myopeithelia carcinoma,MM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大腿的软组织MMTMC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5岁,3个月前发现右大腿后部占位,进行性增大。CT平扫+三维重建示:皮下不规则软组织肿瘤,大小5.4 cm×6.4 cm,边界尚清,无包膜,病灶密度不均。镜下肿瘤位于真皮深层,被纤维分隔成结节状,推挤式边界。主要呈两种组织形态:实性片状、微囊状上皮样区和结节状、岛状黏液软骨样区。瘤细胞主要呈上皮样、梭形细胞及黏液内漂浮的软骨样细胞构成。上皮样瘤细胞异型明显伴核偏位,呈浆样、横纹肌样,胞质嗜伊红或透亮,见大量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K(AE1/AE3)和vimentin阳性,desmin、Calponin、GFAP、EMA、p63和S-100局灶阳性,INI1表达缺失。结论MMTMC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伴肌上皮分化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广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当发生于成人四肢时,需与黏液纤维肉瘤、黏液样脂肪肉瘤、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其他形态多样的软组织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 恶性混合瘤/肌上皮癌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及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弥散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丽萍 周爱云 吴开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090-3093,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oa,PA)、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及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上定量弥散特征。方法对75例腮腺肿块患者(包括PA 31例、AL 27例和MT...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oa,PA)、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及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上定量弥散特征。方法对75例腮腺肿块患者(包括PA 31例、AL 27例和MT 17例)进行CEUS检查,绘制肿块及周边腺体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ve curve,TIC)曲线,对比分析各组的弥散特征。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相比于周边腺体,PA组的TTP(time to peak)和TFP(the 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I(peak intensit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等进、等退”高增强;AL组PI及TF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等进、慢退”高增强;MT组的TTP及TF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快进、等退”高增强。联合应用“快进”或非“慢退”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23%(15/17)、77.59%(45/58)和80.00%(60/75)。结论在CEUS中,AL的“慢退”和MT的“快进”具有比较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两者,可明显提高CEUS对腮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腺淋巴 恶性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RA、PRB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霞 赵俊红 +1 位作者 解其贵 王言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RB)蛋白在子宫MMM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光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A、PRB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的11例患者。结果:①子宫MMMT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②病理上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有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③同源性PRA阳性占55.6%,PRB阳性占33.3%;异源性PRA阳性占37.5%,PRB阳性占37.5%,两种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RA在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PRB患者分别为55.6%和20%。④Ⅰ期患者平均存活43.8个月(32~59个月),Ⅱ期平均存活34.25个月(19~41个月);Ⅲ期1例,存活5个月。结论:子宫MMMT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疾病进展可能与PRA、PRB的丢失有关,PRA、PRB的表达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预后可能与临床分期及PRA、PR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中胚叶混合 临床 病理 孕激素受体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姚娟 苑红梅 +3 位作者 赵红梅 杨敬之 杜娟 李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例MMM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呈息肉状生长,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2...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例MMM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呈息肉状生长,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2例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浆液性癌,1例为黏液腺癌,4例间质成分均为横纹肌肉瘤。免疫表型:上皮成分CKpan(4/4)、vimentin(2/4)和Pax-8(3/4)均阳性,间质成分CKpan(2/4)、vimentin(4/4)、desmin(4/4)、MyoD1(1/4)、CD10(1/4)、p16(3/4)和p53(3/4)均阳性,Pax-8、SMA、S-100和CD68均阴性。结论子宫MMM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上皮和间质混合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 恶性苗勒管混合 上皮 间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洪文 张秀珍 +4 位作者 李晓光 张宏图 黄曼妮 李楠 吴令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62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9例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2例患... 目的:分析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9例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2例患者为肿物脱出阴道。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6.67岁(19~69岁)。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3例、Ⅲ规3例、Ⅳ期2例。本组8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2例早期患者经综合治疗分别随访36、72个月无瘤生存,2例Ⅳ期患者经放疗和化疗后进展,确诊3个月后死亡。Ⅰ、Ⅱ、Ⅲ、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2、32、28、3个月。结论: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浸润性强、进展快、由恶性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的罕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远处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恶性苗勒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蔚青 程晓东 +1 位作者 陈晓端 赵承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苗勒混合瘤 (MMM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 18例女性生殖系统MMMT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 9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 :各部位MMMT的形态特征相似 ,均含有上皮及间叶两种组...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苗勒混合瘤 (MMM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 18例女性生殖系统MMMT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 9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 :各部位MMMT的形态特征相似 ,均含有上皮及间叶两种组织成分 ,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 ,组织成分形态多样 ,免疫组化有助于判断。恶性度与异型性、核分裂数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有效。结论 :MMMT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苗勒混合 临床病理 生殖器肿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璐 牛刚 +2 位作者 何科 张祖威 周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目的】总结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2009年收治的8例该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1.7岁,主要以腹胀及发现盆腔包块起病。其中2例患者行根治术,6例行肿瘤细... 【目的】总结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2009年收治的8例该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1.7岁,主要以腹胀及发现盆腔包块起病。其中2例患者行根治术,6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随访5~65个月。1例Ⅰc期患者术后65个月无复发后失访;3例Ⅲc期患者分别于随访6月、10月及13月死亡;1例患者现随访7月,局部复发;余1例Ⅱc期患者及2例Ⅲc期患者仍在继续随访中,一般情况良好。【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满意程度是影响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 手术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
8
作者 李春元 张立军 +1 位作者 伊慧明 李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67-1467,共1页
关键词 子宫 恶性中胚叶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恶性苗勒混合瘤1例
9
作者 李巧云 徐如君 吴能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44-644,共1页
关键词 宫颈恶性苗勒混合 病例报告 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一例
10
作者 李永华 李彦 +2 位作者 刘国红 毛毳 杨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5-1215,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2个月前发现右下腹可触及鹅卵大小肿块、半个月前自觉排便不畅而入院。查体:右下腹可触及约7 cm×7 cm的实性肿块,质硬,边界尚清,略有压痛。
关键词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 实性肿块 病例资料 排便不畅 右下腹 卵大小 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猫恶性混合型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11
作者 潘耀谦 高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恶性混合型纤维组织细胞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恶性米勒管混合瘤一例
12
作者 雍昉 张发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4-585,共2页
关键词 米勒管混合 腹膜后 恶性 腹部包块 浅表淋巴结 移动性浊音 病例资料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报告
13
作者 朱英桂 柳风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78-479,共2页
前列腺恶性肿瘤,以癌多见,肉瘤发病率较少,国外报导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0.1~0.5%,国内报导约占16.7~36.1%,但以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淋巴瘤为主。而发生于前列腺的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就我们查阅到... 前列腺恶性肿瘤,以癌多见,肉瘤发病率较少,国外报导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0.1~0.5%,国内报导约占16.7~36.1%,但以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神经鞘膜瘤、恶性淋巴瘤为主。而发生于前列腺的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就我们查阅到的文献,尚未见报告,在外检工作中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李××,男性,49岁。因夜尿增多,排尿困难1月,加重伴血尿10^+天入院。1月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 中胚叶混合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癌:一种具有挑战性和诊断陷阱及潜在意义的肿瘤实体 被引量:7
14
作者 Xu B Mneimneh W +2 位作者 Torrence D E 魏建国(摘译) 袁晓露(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1-1141,共1页
肌上皮癌是一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具有宽泛形态学谱系的肿瘤实体,因与其他肿瘤相似,尤其是与富于肌上皮细胞的多形性腺瘤较难鉴别。作者报道21例组织学上具有挑战性的肌上皮癌(16例起源于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癌,5例为肌上皮癌)。16例多形... 肌上皮癌是一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具有宽泛形态学谱系的肿瘤实体,因与其他肿瘤相似,尤其是与富于肌上皮细胞的多形性腺瘤较难鉴别。作者报道21例组织学上具有挑战性的肌上皮癌(16例起源于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癌,5例为肌上皮癌)。16例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癌中除3例外,其余均有包膜内或最低限度的浸润。21例肌上皮癌中18例(86%)最初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10例)、不典型多形性腺瘤(5例)和肌上皮瘤(3例);另3例最初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起源于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 肌上皮癌 上皮 实体 上皮细胞 恶性 形态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灵晖 郑少江 陈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 子宫内膜间质 病例报告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雅丽 吴文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3-693,共1页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 恶性中胚叶混合 阴道脱出肿物 阴道流血量 误诊 子宫增大 病例报告 切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颅沟通泪腺恶性混合瘤伴硬脑膜浸润一例
17
作者 梁丰丽 马雪英 +2 位作者 麻少辉 杨玲 张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28-229,共2页
患者男,54岁,以左眼睑下垂8年,加重伴眼眶内异物感1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眶外上壁可扪及一肿块,质韧,活动度差。CT:左侧眶外侧、眼球外上缘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肿块下缘与上直肌分界不清(图1A... 患者男,54岁,以左眼睑下垂8年,加重伴眼眶内异物感1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眶外上壁可扪及一肿块,质韧,活动度差。CT:左侧眶外侧、眼球外上缘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肿块下缘与上直肌分界不清(图1A)。肿块突破眶内上壁向颅内生长,眶外侧壁、内上壁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颅沟通性肿 混合 恶性 泪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恶性混合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卫民 陈玉英 谭丽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涎腺恶性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涎腺恶性混合瘤进行光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结果: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有软骨黏液样基质的混合瘤成分和腺样囊性癌成分共存,肿瘤细胞上皮膜蛋白、S-100... 目的:探讨涎腺恶性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涎腺恶性混合瘤进行光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结果: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有软骨黏液样基质的混合瘤成分和腺样囊性癌成分共存,肿瘤细胞上皮膜蛋白、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型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涎腺恶性混合瘤较少见,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发现涎腺肿物增大及固定应怀疑为恶性肿瘤,涎腺恶性混合瘤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 混合 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恶性混合瘤患儿一例的围术期护理
19
作者 许瑞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1期50-51,共2页
总结了1例7岁患儿腹膜后巨大恶性混合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手术前后患儿的心理护理,术前营养支持,防止肿瘤破裂;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加强用药的护理;重视患儿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做到定期复查和定... 总结了1例7岁患儿腹膜后巨大恶性混合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手术前后患儿的心理护理,术前营养支持,防止肿瘤破裂;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加强用药的护理;重视患儿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做到定期复查和定期随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混合 围术期 护理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苗勒氏管恶性混合瘤——附12例报道
20
作者 赵国元 范嫏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1981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报道12例女性生殖道苗勒氏管恶性混合瘤。发生在子宫者9例,其中8例为绝经期老年妇女,平均年令55岁。发生在宫颈者2例,1例为40岁的中年妇女,另1例为19岁的少女。发生在阴道者为一5岁幼女。临床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或流黄色分泌液,子... 本文报道12例女性生殖道苗勒氏管恶性混合瘤。发生在子宫者9例,其中8例为绝经期老年妇女,平均年令55岁。发生在宫颈者2例,1例为40岁的中年妇女,另1例为19岁的少女。发生在阴道者为一5岁幼女。临床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或流黄色分泌液,子宫增大,下腹痛等。并描述其共同病理的形态变化。结合文献还着重对组织发生,命名分类,肿瘤的转移,预后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氏管 异源性 中胚叶混合 恶性混合 恶性多形性腺 多成分肿 子宫内 组织成分 女性生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