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对氨甲蝶呤的耐药性及其机制在化疗个体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2 位作者 应大明 沈敏 吴何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对氨甲蝶呤 (MTX)的耐药机制 ,指导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合理应用MTX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减轻药物毒副反应 ,改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Sup m2、Namalwa及Namalwa 12细胞株对MTX的药效差异 ,用R...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对氨甲蝶呤 (MTX)的耐药机制 ,指导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合理应用MTX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减轻药物毒副反应 ,改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Sup m2、Namalwa及Namalwa 12细胞株对MTX的药效差异 ,用RT PCR及3 H MTX掺入结合HPLC法分别检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mRNA ,还原性叶酸载体 (RFC)功能及MTX多聚谷氨酸 (MTXPG)各组分含量。结果 :各细胞株对MTX的敏感程度依次为 :Sup m2 >Namalwa >Namalwa 12 ;这种差异并非RFC功能不同所致 ,而与形成MTXPG的量密切相关 ;Sup m2细胞不仅较Namalwa细胞形成的MTXPG多 ,且形成MTXPG的速度也较快 ;DHFRmRNA表达逐渐增高参与Namalwa 12耐药性的形成。结论 :MTXPG合成不佳、DHFRmRNA表达增高导致Namalwa 12Burkitt’s恶性淋巴瘤细胞对MTX耐药 ;大细胞间变性恶性淋巴瘤对MTX高敏 ,临床MTX使用剂量可相对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 细胞间变性恶性淋巴 氨甲喋呤 耐药性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7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范辉 李素霞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44-1249,共6页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万U/day,皮下注射,第1-10天。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6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特征、疾病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7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的患者和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8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曾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因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恶性淋巴 B细胞 老年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及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陶文 陈森 +2 位作者 邱小芬 陈煌基 李西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5-65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 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存邦 潘耀柱 +6 位作者 葸瑞 徐淑芬 张茜 陈燕 周进茂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未予以过继免疫治疗的74例ML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间的疗效。治疗组110例ML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8例。对照组74例ML患者中HL 22例,NHL 52例。所有患者序贯化疗6个疗程后进行auto-PBHSCT。造血恢复后过继免疫治疗组每月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日×10 d为1疗程的过继免疫治疗,共6个疗程。对照组未给予过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以5年为限。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移植后3月、2月时因肝功衰竭和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疗效比较显示,过继免疫治疗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为97.3%、93.6%、87.3%,对照组为91.9%、73.0%、64.9%。3、5年的D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继免疫治疗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91.7%和96.5%、91.9%、86.0%,而对照组为100%、93.3%、86.7%和89.8%、67.8%、59.3%。两组间Ⅲ/Ⅳ期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3.8%、84.4%和100%、72.7%、59.1%,3、5年的DFS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期HL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88.9%和100%、100%、80.0%,Ⅲ/Ⅳ期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1.3%、82.6%和94.1%%、64.7%、52.9%,Ⅲ/Ⅳ期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N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6.2%、93.6%、88.5%和90.4%、73.1%、65.4%,3、5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Ⅰ/Ⅱ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100%、93.3%和100%、90.0%、90.0%,Ⅲ/Ⅳ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5.2%、92.1%、87.3%和88.1%、69.0%、59.5%,Ⅲ/Ⅳ期N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疗效令人满意,尤其Ⅲ、Ⅳ期患者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恶性淋巴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艺 石琳 +1 位作者 冯磊 吕殿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CIK...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5例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CIK^+IL-2组),选取同时期未接受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IK^+IL-2组和对照组按淋巴瘤类型分为4亚组:A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C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D组:霍奇金淋巴瘤(HL)。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β2微球蛋白水平和生存质量变化情况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CIK^+IL-2组4亚组患者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IL-2组4亚组患者经8个疗程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CRu、PR患者疗效均转变为CR,各亚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自体CIK联合IL-2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36±5.38(8-7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15±3.62(7-55)个月(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rh IL-2治疗老年B细胞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RHIL-2 B细胞恶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俎云芬 孙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 并发症 溶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虹 万欢英 +1 位作者 李庆云 李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为高恶性 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high-grade B cell primary pulmonar y lymphoma,HG PPL-B),较前者罕见,但恶性程度高,颅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 肺肿 病例报告 临床症状 病理诊断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T细胞的B细胞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1例
8
作者 成云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T细胞淋巴 B细胞粘膜相关恶性淋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肿瘤研究取得进展
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3-423,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血液研究所研究小组与法国Joseph Fouria大学Michallon医院合作,开展CD4^+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研究取得进展,研究发现CD4^+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从自体淋巴瘤细胞衍生的细胞株,并进一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血液研究所研究小组与法国Joseph Fouria大学Michallon医院合作,开展CD4^+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研究取得进展,研究发现CD4^+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从自体淋巴瘤细胞衍生的细胞株,并进一步提示使用肿瘤杀伤性CD4^+T细胞可进一步增强过继转移或免疫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在肿瘤逃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作用时,CD4^+T细胞能起到替代作用。该研究小组利用1例滤泡B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将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的恶性淋巴瘤细胞CH1细胞株作为唯一的刺激源,以梯度稀释法得到3种自体的、细胞毒性的、具有肿瘤杀伤特异性的CD4^+T细胞克隆。结果3种T细胞克隆可以杀伤来自于新鲜恶性B细胞的自体HLA-Ⅰ分子缺乏的淋巴瘤细胞株,但却对EB病毒(EBV)阳性的正常B细胞或K562细胞无杀伤溶解作用。3种肿瘤特异杀伤的CD4^+T细胞均为TCR Vβ17-Dβ1—Jβ1.2,并具有同样的互补决定区CD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T细胞 细胞淋巴 上海血液研究所 外周血淋巴细胞 恶性淋巴瘤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泼尼松联合氮芥溶液外用治疗蕈样肉芽肿肿瘤期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彦忠 王宝玺 +1 位作者 于 褚彦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5-236,共2页
患者,男, 41岁, MF肿瘤期 (Ⅲ期 ),采用氮芥溶液外用及泼尼松 (40mg/d)口服联合治疗,治疗 35天,除额部皮损轻度浸润外,其它皮损全部变平。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泼尼松 氮芥 药物联合治疗 药物外用 口服 皮肤T淋巴细胞恶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