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
1
作者 袁江 王丹英 +1 位作者 徐春梅 章秀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8-1232,共5页
以1934~2006年育成,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参照生产实践及品种演变阶段,按育成时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种类型,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以1934~2006年育成,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参照生产实践及品种演变阶段,按育成时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种类型,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改良进程中,花后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加,齐穗期总颖花量增加,高效叶面积率与颖花根流量略有下降,有效叶面积率与成穗率变化不大,单茎茎鞘重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早籼稻群体进一步改良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水分与矿物质的吸收及根系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高效叶面积率,增加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总颖花量,进而提高粒叶比,达到源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品种改良 群体质 演变特征 总颖花量 粒叶比 源库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两优培九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兆龙 胡朝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X期96-96,共1页
桐城市两优培九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产量水平的高低同每穗实粒数的多少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实施两优培九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稳定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总颖花量和结实率,达到大面积平衡高产。单产1085~1250kg/hm^2的... 桐城市两优培九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产量水平的高低同每穗实粒数的多少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实施两优培九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稳定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总颖花量和结实率,达到大面积平衡高产。单产1085~1250kg/hm^2的田块群体是:有效穗260~290万/hm^2,每穗总粒数190个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5~2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高产栽培技术 每穗实粒数 每穗粒数 栽培策略 总颖花量 面积平衡 结实率 桐城市 有效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温怀楠 赵建平 刘金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89-291,共3页
1997~ 1999年进行了一季稻持续高产研究 ,结果产量从 82 5 0kg/hm2 上升到 10 5 0 0kg/hm2 ,充分说明了单季稻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试验表明 :单位面积颖花量与产量通常表现为显著线性正相关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可作为持续高产的主攻方... 1997~ 1999年进行了一季稻持续高产研究 ,结果产量从 82 5 0kg/hm2 上升到 10 5 0 0kg/hm2 ,充分说明了单季稻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试验表明 :单位面积颖花量与产量通常表现为显著线性正相关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可作为持续高产的主攻方向 ;持续高产田有大穗优势、谷草比优势和发根力优势。由此 ,提出相应的高产配套技术 ,主要有旱育壮秧、早播早栽、壮秧单(双 )本插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特性 栽培技术 总颖花量 单季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