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中总有机碳(TOC)对牙鲆铜、铅、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5 位作者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邢殿楼 刘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量均明显下降;当海水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量。研究表明:孔石莼、牙鲆分泌物均能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TOC浓度、种类变化对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分配均无影响,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内脏>鳃>肌肉。内脏团、肌肉中3种重金属蓄积量大小顺序为Cu>Pb>Cd;鳃中3种重金属蓄积量顺序为Pb>Cu>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toc) 牙鲆 重金属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常见水的TOC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启航 崔明超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3期90-92,共3页
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有CODCr、CODMn、BOD5、TOC等,其中TOC指标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我国目前尚未将TOC列为常规监测项目,但是TOC作为水体重要指标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采集广州地区的常见水样:珠江水、... 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有CODCr、CODMn、BOD5、TOC等,其中TOC指标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我国目前尚未将TOC列为常规监测项目,但是TOC作为水体重要指标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采集广州地区的常见水样:珠江水、池塘水、河涌水、污水厂进水、污水厂出水各10份用岛津公司的TOC-VCPH型总有机碳分析仪来分析,通过测定样品总碳和无机碳含量,计算二者的差值可得到总有机碳的测定值;用重铬酸钾氧化法(GB11914-89)测定了常见水样的COD。讨论了TOC和COD之间的关系,求出常见水样的COD和TOC一元回归方程,数据表明TOC和COD之间存在比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TOC指标代替或者计算出CO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 测定 有机(toc) 化学需氧量(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绵土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琳 李玲玲 +3 位作者 高立峰 刘杰 罗珠珠 谢军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7-1063,共7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埋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对黄绵土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埋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对黄绵土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下降较为明显,并且在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中,均表现为由研究初期各处理相对差异较小到试验中后期各处理出现显著差异的变化。不同耕作措施下0~30 cm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2002—2012年的平均含量均为NTS〉TS〉NTP〉NT〉T〉TP。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各处理和传统耕作秸秆翻埋处理可增加1.2%~7.2%的土壤总有机碳,5.3%~16.6%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而传统耕作覆膜处理分别降低4.3%和2.7%。免耕和秸秆覆盖处理均有利于黄绵土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效果最佳,而多年传统耕作覆盖地膜后有机碳明显降低。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及2012年分别较2002年提高9.5%和42.9%、13.2%和67.6%、21.5%和71.5%、1.1%和15.9%、2.7%和12.6%。因此,在西部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持续改善。易氧化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比总有机碳更灵敏,可以将其作为指示黄绵土有机碳变化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覆盖 保护性耕作 有机(toc) 易氧化有机(ROOC)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植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158,共4页
为了摸索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植物TOC含量的方法、保证植物碳素研究获得准确可靠数据提供参考,对不同进样量和不同类型植物样品TC(总碳)、IC(无机碳)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进样量测定的TC含量存在不同差异,进... 为了摸索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植物TOC含量的方法、保证植物碳素研究获得准确可靠数据提供参考,对不同进样量和不同类型植物样品TC(总碳)、IC(无机碳)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进样量测定的TC含量存在不同差异,进样量在4555 mg,TC含量的精密度与准确性较高。植物的IC含量为0,TC=TOC。TC含量在1.8929.12 mg,TC的回归方程为YTC=133.7X+77.431(r2=0.999),回收率为101.24%;IC的回归方程为YIC=108.5X+56.307(r2=0.999 5),回收率为99.24%。以上述方法测定植物TOC的方法准确高效,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植物样品的TOC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toc)分析仪 植物 toc 素研究 进样量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种不同的紫外光照射高纯水和废水降低总有机碳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闻瑞梅 葛伟伟 邓守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1-805,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用185nm UV和254nm UV照射方法降低高纯水中的TOC和废水中五种有机物的TOC,用185nm UV能有效地将高纯水中的TOC降低到(≤0.3μg/L),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水的需要.同时研究了用两种不同的紫外线185nmUV和254nmUV,对比照射... 本文研究了用185nm UV和254nm UV照射方法降低高纯水中的TOC和废水中五种有机物的TOC,用185nm UV能有效地将高纯水中的TOC降低到(≤0.3μg/L),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水的需要.同时研究了用两种不同的紫外线185nmUV和254nmUV,对比照射降低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的五种有机污染物(二苯甲酮、孔雀石绿、对氯苯酚(4-CP)、对硝基苯酚(4-NP)和罗丹明B(Rh B)的TOC,结果表明185nmUV,比254nmUV,降低有机物的TOC好得多.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nmUV 254nmUV 有机(toc) 高纯水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溶液样品的总有机碳分析 被引量:1
6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9-199,共1页
通常需要进行总有机碳(TOC)分析的样品种类很多。除废水和地表水外,很多时候也要测量海水中TOC的含量。与其他样品不同的是,海水的基体中含盐量非常高。另外,在化学工业、垃圾处理、电镀行业等样品分析中,样品的含盐量也很高。过... 通常需要进行总有机碳(TOC)分析的样品种类很多。除废水和地表水外,很多时候也要测量海水中TOC的含量。与其他样品不同的是,海水的基体中含盐量非常高。另外,在化学工业、垃圾处理、电镀行业等样品分析中,样品的含盐量也很高。过高的盐含量易使TOC分析仪中的催化剂(一般是Pt催化剂)受到污染。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研制的Multi N/C系列TOC分析仪采用氧化铈(CeO)催化剂,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测试结果的重现性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toc) 样品分析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分析 盐溶液 toc分析仪 PT催化剂 Multi 化学工业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有机碳含量的扫描电镜估算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焦淑静 薛东川 +1 位作者 周晓峰 郭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6-413,共8页
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页岩可采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室TOC含量的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燃烧法,该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材料多,步骤繁琐耗时,经济成本也高。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是研究页岩孔隙... 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页岩可采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室TOC含量的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燃烧法,该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材料多,步骤繁琐耗时,经济成本也高。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是研究页岩孔隙结构一种最常用、最直观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选择背散射成像模式,其特点是扫描电镜图像亮度与观测物质的局部平均原子量大小(原子序数)相关,所以有机质和矿物质可以根据其在电镜照片中的特征亮度来区分。基于这一原理,可以由计算机算出有机质面积占比,再结合有机质及矿物质的密度,计算出有机碳的含量。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作为扫描电镜对页岩孔隙结构观察的附带分析结果,也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toc) 扫描电镜 估算方法 特征亮度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有机质校正的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冲 郭聪 +2 位作者 朱林奇 程媛 严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7-1534,共8页
准确计算总孔隙度是页岩气储层测井精细评价的关键之一。以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依据AA1井元素俘获测井、常规测井数据、岩芯分析总孔隙度和总有机碳实验数据,分析了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认为:模型... 准确计算总孔隙度是页岩气储层测井精细评价的关键之一。以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依据AA1井元素俘获测井、常规测井数据、岩芯分析总孔隙度和总有机碳实验数据,分析了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认为:模型不能准确计算目标区块层位的总孔隙度,原因在于:(1)视密度孔隙度和视中子孔隙度的计算中,将岩石等效为骨架和孔隙两部分,忽视了页岩储层有机质的存在;(2)模型中的权值系数是依据有限岩芯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有一定的区域适用性。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评价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XX1井的总孔隙计算中,相对于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该方法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元素俘获测井 有机含量(toc) 页岩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繁茂膜海绵阻留海水中有机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辉 刘宏文 +4 位作者 安宗福 袁成玉 严滨 杜英侠 付晚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最低等多细胞动物海绵过滤功能影响。在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系统中,考察了CO2浓度为387、500、750、1000mg/L的环境下,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阻留灭菌海水中总有机碳(TOC)的能...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最低等多细胞动物海绵过滤功能影响。在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系统中,考察了CO2浓度为387、500、750、1000mg/L的环境下,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阻留灭菌海水中总有机碳(TOC)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模拟CO2浓度为387、500、750、1000mg/L的条件下,繁茂膜海绵在16 h内清除海水中TOC的效率分别为55.8%、67.6%、50.0%和15.4%,在24h对TOC的平均阻留率分别为(1.90±0.20)、(2.13±0.06)、(1.69±0.08)、(0.43±0.11)mg/(h·g海绵),平均清除率分别为(0.025±0.002)、(0.033±0.001)、(0.019±0.001)、(0.004±0.001)mL/(h·g海绵),由此可见,大气CO2浓度从约387mg/L升高至500mg/L时,促进了繁茂膜海绵阻留海水中TOC的能力,当浓度升高至750 mg/L时,抑制了繁茂膜海绵阻留TOC的能力,当浓度进一步升高至1000mg/L时,导致繁茂膜海绵几乎丧失了阻留海水中TOC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潮间带海绵过滤功能影响及其由此可能导致的近岸海域生态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大气CO2浓度 有机(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河流河口及海洋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和来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润梅 唐建辉 +6 位作者 黄国培 陈颖军 田崇国 潘晓辉 骆永明 李军 张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组成。研究表明: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6.4‰—–21.8‰,平均值为–24.5‰;渤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3.8‰—–21.7‰,平均值为–22.3‰。河口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06%—3.87%,平均值为1.31%;渤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2%—2.09%,平均值为1.08%。河流δ13C富集较轻,偏向陆源;海洋δ13C富集较重,偏向水生有机质来源。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的δ13C值差异较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6‰,但是流域地理位置距离近的河流δ13C值差异不大。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δ15N在1.5‰—10.2‰,平均值为5.5‰;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在4.4‰—5.6‰,平均值为5.0‰。河流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比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广,原因是河流受陆源有机物影响,且陆源有机物来源差异大。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相对均一,说明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受物源影响较小,体现了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对氮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中表层沉积物的δ13C与δ15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体现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根据经典的二元模式计算,35条河流陆源有机质的贡献比例范围为10%—90%,平均值为60%;渤海陆源贡献比例范围为10%—50%,平均值为20%。河流有机质的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水生有机质为辅。渤海有机质的来源以水生有机质为主,环渤海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碳同位素(δ13C)、氮同位素(δ15N)和Corg/Ntotal对有机质来源判别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稳定同位素有示踪性,然而其成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改造,在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物源时,须小心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toc) 氮(TN) 有机同位素(δ13C) 氮同位素(δ15N)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促进红壤水稻土中碳氮转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鹏 王秋敏 +4 位作者 蒋梦蝶 林杉 邬磊 赵劲松 胡荣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3-798,共6页
以母质相同而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两种水稻土(高有机质土,HO;低有机质土,LO)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强度的紫外(UV-B)辐射对两种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TOC)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增加;U... 以母质相同而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两种水稻土(高有机质土,HO;低有机质土,LO)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强度的紫外(UV-B)辐射对两种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TOC)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增加;UV-B辐射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和硝态氮的增加。在高强度的UV-B(2.83 W·m^(-2))辐射处理96 h后,LO和HO土壤的TOC含量分别减少了9.89%和10.16%,而DOC含量分别提高了39.24%和50.50%;同样辐射条件下,LO和HO土壤NO_3^--N含量分别比接受辐射前增加了74.48%和81.87%。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土壤碳库,减少氮素损失,应尽量避免地表裸露以降低UV-B辐射对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稻田土 、氮转化 有机(toc) 可溶性有机(D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主要有机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根鼎 江敏 +3 位作者 邢斌 戴习林 顾德平 胡伟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2009年4—9月期间,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场池塘两个养殖周期中总有机碳(TOC)、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的两个周期中(4—7月、7—9月),14个池塘BOD5... 2009年4—9月期间,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场池塘两个养殖周期中总有机碳(TOC)、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的两个周期中(4—7月、7—9月),14个池塘BOD5分别为(8.62±3.08)mg/L和(10.47±3.87)mg/L,CODMn为(13.09±3.98)mg/L和(16.16±6.07)mg/L,TOC为(17.60±5.91)mg/L和(20.32±6.07)mg/L。TOC/CODMn分别为(1.35±0.22)和(1.32±0.30);TOC/BOD5为2.10±0.44和2.08±0.63;BOD5/CODMn为0.66±0.13和0.65±0.11。TOC、CODMn和BOD5两两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第一个养殖周期中:BOD5=0.4174TOC+1.2777,r=0.8022;CODMn=0.5616TOC+3.2091,r=0.8342;BOD5=0.6264CODMn+0.4209,r=0.8106。第二个养殖周期中:BOD5=0.4764TOC+0.7902,r=0.7480;CODMn=0.7941TOC+0.0237,r=0.7962;BOD5=0.568CODMn+1.2912,r=0.8920。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TOC、CODMn和BOD5之间的相关方程,可进行各指标之间的相互换算,从而与不同的水质标准或其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质管理和健康养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有机(toc) CODMN BOD5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铝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石健 王东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最佳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强化混凝技术,从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聚合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加大投药量有利于水中TOC及UV254的去除,且酸性条件更为有利。在pH=6.3,工业PA... 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最佳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强化混凝技术,从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聚合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加大投药量有利于水中TOC及UV254的去除,且酸性条件更为有利。在pH=6.3,工业PAC投药量为1.5×10-4mo(l有效铝)时去除效果最佳,水中总有机碳(TOC)及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6%及57%,实验室制备的聚合铝碱化度越高越有利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聚合铝 水中有机物(toc) 有机(toc) 紫外吸光度(UV2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有机物在亚/超临界水中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欧阳创 申哲民 +2 位作者 张亚南 姜伟立 周海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0,75,共5页
为了给超临界水氧化设备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思路,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连续化的超临界水氧化仿工业化装置(压力为24MPa,H2O2过氧量倍数为3倍),选取甲基红、靛红、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肼6种芳香烃化合物... 为了给超临界水氧化设备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思路,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连续化的超临界水氧化仿工业化装置(压力为24MPa,H2O2过氧量倍数为3倍),选取甲基红、靛红、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肼6种芳香烃化合物进行了从亚临界过渡到超临界状态下的水氧化试验,并以总有机碳(TOC)为表征研究了6种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以幂指数方程描述了6种化合物从亚临界到超临界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6种有机物在亚临界至超临界点时间段内,反应物TOC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良好的线性下降趋势,且在亚临界状态下,足够的反应停留时间就能取得较好的TOC去除效果,而在超临界状态下,反应过程十分迅速,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也会取得较好的TOC去除效果,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几分钟之内,TOC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还是较为明显;6种有机物的反应活化能介于26.2~54.341kJ/mol之间,表明不同结构化合物SCWO反应的温度升高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反应动力学 芳香烃化合物 有机(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废水TOC与COD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史郁 周旋 刘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文章通过对酵母废水生化进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COD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COD=3.865TOC+1248.40(进水),COD=2.667TOC+449.66(出水),以及理论值范围方程,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 文章通过对酵母废水生化进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COD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COD=3.865TOC+1248.40(进水),COD=2.667TOC+449.66(出水),以及理论值范围方程,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废水 toc(有机) COD(化学需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其源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房吉敦 吴丰昌 +4 位作者 熊永强 谢文军 谢彦 赵艳云 杨红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39,共7页
为研究玛珥湖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采集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中的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为6.7%、w(TN)为0.6%、δ13Corg(TOC同位素丰度)为-28.0‰、δ1... 为研究玛珥湖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采集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中的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为6.7%、w(TN)为0.6%、δ13Corg(TOC同位素丰度)为-28.0‰、δ15Ntotal(TN同位素丰度)为2.2‰.可溶性有机质主要包括脂肪烃、脂肪醇、脂肪酸和GDGTs(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等,其中脂肪酸是可溶性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可溶性有机质总量的68.8%,主要来源于内源性的藻类和厌氧菌;脂肪烃主要来源于陆源的C3木本植物;结合态脂肪醇具有明显的内源来源特征,而游离态脂肪醇却呈现陆源来源特征.四海龙湾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GDGTs,主要来源于陆源土壤,包括支链类GDGTs和类异戊二烯类GDGTs,其中类异戊二烯类GDGTs以GDGTⅣ和GDGTⅤ为主,但其在四海龙湾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对较小.研究显示,四海龙湾流域陆源是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陆源有机质的大量流入改变了四海龙湾的营养水平;不同种类可溶性有机质表现出不同的来源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对不同种类有机质降解速率的不同所致,并且导致降解所产生的二次有机质数量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toc(有机) 脂肪烃 脂肪醇 脂肪酸 GDGTs(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池塘中水体碳氮比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沁璇 王俊 +4 位作者 盛鹏程 罗毅志 吴琦芳 黄小红 叶雪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6-189,共4页
2015年对浙北地区温室中华鳖、外塘中华鳖、加州鲈、乌鳢、翘嘴红鲌5个淡水养殖品种在1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水及周边外河水中碳、氮含量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养殖品种及周边外河水体中的碳氮比(简称C/N)水平。结果显示,各养殖品种养殖... 2015年对浙北地区温室中华鳖、外塘中华鳖、加州鲈、乌鳢、翘嘴红鲌5个淡水养殖品种在1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水及周边外河水中碳、氮含量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养殖品种及周边外河水体中的碳氮比(简称C/N)水平。结果显示,各养殖品种养殖水体中总有机碳(简称TOC)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氮(简称TN)含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8月达到最大值;而水体中C/N则随养殖时间先减小后增加,且在8月达到最小值;比较养殖水体和周边外河水中的C/N,结果显示,温室中华鳖养殖池水中C/N最低为0.65;翘嘴红鲌养殖池水中最高为5.59,各养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作为养殖水源的周边各外河水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高C/N的养殖水体水质显著优于(P<0.05)低C/N的养殖水体水质,说明养殖后期适当添加额外碳源,提高养殖水体C/N,可能是改善养殖环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养殖品种 氮比 养殖环境 有机(toc)含量 氮(T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骨料中碳质物成因及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光 于永顺 +6 位作者 胡进武 张熊 焦良轩 李果 宛良朋 佘振兵 王团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07,共7页
骨料中碳质物的类型和含量对混凝土强度有直接影响,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能提供碳质物含量高低的粗略估计或定性结果,对碳质物在岩石中的赋存形态和石墨化程度的研究成果也很有限。通过野外观测、显微镜下岩相学观察以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分... 骨料中碳质物的类型和含量对混凝土强度有直接影响,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能提供碳质物含量高低的粗略估计或定性结果,对碳质物在岩石中的赋存形态和石墨化程度的研究成果也很有限。通过野外观测、显微镜下岩相学观察以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查明了乌东德水电站施期料场碳酸盐岩骨料中碳质物的分布特征和石墨化程度,探讨了碳质物的成因;将总有机碳(TOC)定量检测方法运用于原岩、骨料和混凝土碳质物含量的测定,通过不同型号仪器测试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方法具有低检出限、高精度的特点,可适用于有机碳含量很低的骨料样品检测,弥补了传统定性检测方法的不足。研究结果还表明:拉曼光谱分析可快速获得碳质物石墨化程度的准确信息,而TOC分析技术可精确测定碳质物的含量,将二者有机结合,可提供骨料中碳质物产状、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独特信息,可为开展骨料中碳质物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物 石墨化程度 有机(toc) 拉曼光谱 施期料场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对华南地区感潮河流碳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娟 李秋艳 +3 位作者 林巧云 闫雨 何姿莹 陈仲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7-1155,共9页
河流是陆海碳输送的主要通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碳分布格局将会改变.本研究于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7月(丰水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潭江流域干支流开展有机碳、无机碳等水质指标监测,基于土地... 河流是陆海碳输送的主要通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碳分布格局将会改变.本研究于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7月(丰水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潭江流域干支流开展有机碳、无机碳等水质指标监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定流域分区和沿河岸不同距离(500、1000、1500、2000和2500m)缓冲区,采用差异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对华南地区感潮河流碳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体TOC(总有机碳)、TIC(总无机碳)平均值分别为(3.50±0.92)(2.61±2.10)mg/L,区域TOC、TIC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差异,丰水期TOC、TIC浓度均显著高于枯水期,感潮区TOC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潮区,建设用地占比高、林地占比低的核心城市生态区河流的TOC浓度较高.②1500m缓冲区是流域内景观格局对碳浓度变化作用最强的河岸带宽度,对碳的总解释率为20.03%;城市区域的排放对有机物浓度影响严重,耕地、林地的拦截吸附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连片坑塘、养殖池等对河流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较大.③水体中碳、氮、磷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水体污染与生活污水排放、养殖生产活动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因此,加强缓冲区坑塘、养殖池等的污染控制以及建成区与河流间绿化建设,是控制潭江等华南地区感潮河流中碳浓度以及入海碳通量的关键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感潮河流 有机(toc) 无机(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降解锌氧压浸出液中TOC含量的研究
20
作者 刘野平 胡东风 周东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20年第1期4-7,共4页
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的生产实践表明,锌氧压浸出生产工艺中,添加的木质磺酸钙会带入大量的TOC进入系统,如果生产工厂不能有效解决降解TOC的生产工艺问题,锌冶炼系统溶液中的TOC会不断富集,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严重影响电解各项技术... 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的生产实践表明,锌氧压浸出生产工艺中,添加的木质磺酸钙会带入大量的TOC进入系统,如果生产工厂不能有效解决降解TOC的生产工艺问题,锌冶炼系统溶液中的TOC会不断富集,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严重影响电解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最终导致电解不能进行。针对氧压浸出系统容易出现TOC含量富集的现象,本文探索了在二段氧压浸出工艺中氧气单耗、反应温度、氧分压及浸出时间对TOC氧化分解比率和锌浸出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在该工艺条件下锌浸出率高达98%以上,且TOC富集的浓度不会影响电解电积生产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有机) 氧压浸出 木质磺酸钙 锌精矿 氧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