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瓜主要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
作者 邹佳龙 殷纪伟 +5 位作者 武星廷 刘雪景 马莹雪 李浪 荆若男 徐振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7,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南瓜果实、花、籽粒、长短蔓和抗逆等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在辅助选择育种和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推进南瓜分子生物学、基因... 本文综述了南瓜果实、花、籽粒、长短蔓和抗逆等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在辅助选择育种和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推进南瓜分子生物学、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功能基因 性状定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饲料转化率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宣朋 张晓峰 +3 位作者 李文升 张天奇 李超 孙效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96,共20页
数量性状(QTL)定位是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选择和定位、培育新品种及加快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的重要手段。饲料转化率是鲤鱼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而通过QTL定位获得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基因... 数量性状(QTL)定位是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选择和定位、培育新品种及加快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的重要手段。饲料转化率是鲤鱼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而通过QTL定位获得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基因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具。研究利用SNP、SSR、EST-SSR等分子标记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 L.)遗传连锁图谱并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QTL定位。选用174个SSR标记、41个EST-SSR标记、345个SNP标记对德国镜鲤F2代群体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用JoinMap4.0软件包构建鲤鱼遗传连锁图谱。再用MapQTL5.0的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和多QTL区间定位法(MQMMapping,MQM)对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结果显示,在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多QTL区间定位中,共检测到15个QTLs区间,分布在9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7.70%—52.20%,解释表型变异最大的QTLs区间在第48连锁群上,为52.20%。HLJE314-SNP0919(LG25)区间标记覆盖的图距最小,为0.164 cM;最大的是HLJ1439-HLJ1438(LG39)区间,覆盖图距为24.922 cM。其中区间HLJ1439-HLJ1438、HLJ922-SNP0711解释表型变异均超过50.00%,可能是影响饲料转化率性状的主效QTLs区间。与饲料转化率相关的15个QTLs的加性效应方向并不一致,有3个区间具有负向加性效应,平均为0.027;12个正向加性效应,平均值为0.06。研究检测出的与鲤鱼饲料转化率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可为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更进一步的QTL精细定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饲料转化率 数量性状定位 MapQTL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体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张研 梁利群 +3 位作者 常玉梅 侯宁 鲁翠云 孙效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以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进行QTL单标记定位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 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体长性状的标... 以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进行QTL单标记定位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 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体长性状的标记回归研究中,共7个标记达到显著水平(P<0.01),对性状的贡献率为14.00%~27.00%,其中3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HLJ534,HLJ319,HLJ370座位可能与影响鲤鱼体长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在体长性状的QTL区间定位研究中,共6个QTL达到连锁群显著水平(P=0.05),对性状的贡献率为11.33.%~23.12%,其中2个达到连锁群极显著性水平(P=0.01),它们的加性效应方向并不一致。HLJ190-HLJ497区间和HLJ479-HLJ483区间是影响鲤鱼体长性状的主效QTL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微卫星 体长 数量性状定位(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鲤体长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天奇 张晓峰 +5 位作者 谭照君 曹柱 王宣朋 李文升 储志远 孙效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5-1250,共6页
以镜鲤良种后代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杂交F2群体的68个个体为材料,利用553个分子标记(217个SSR和336个SNP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4.0软件包对遗传连锁图谱进行构建。利用MapQTL5.0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进行QTL检... 以镜鲤良种后代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杂交F2群体的68个个体为材料,利用553个分子标记(217个SSR和336个SNP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4.0软件包对遗传连锁图谱进行构建。利用MapQTL5.0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进行QTL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 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对体长的区间定位中共检测到12个与体长性状相关的QTLs区间,分布在BL-1-1(SNP0137-SNP1481)、BL-4-1(SNP0092-HLJ797)、BL-5-1(SNP1268-HLJ423)、BL-7-1(HLJ870-SNP0702)、BL-12-1(SNP0922-HLJ639)、BL-16-1(HLJE351-SNP0674)、BL-25-1(SNP0394-SNP0862)、BL-35-1(HLJ668-SNP0832)、BL-43-1(SNP0389-SNP1425)、BL-47-1(HLJ057-HLJ1113)、BL-47-2(HLJ1439-HLJ1418)等11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是13.8%~64.9%,其中贡献率大于20%的主效QTLs有8个,是体长性状的主效QTLs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鲤 体长 数量性状定位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QTL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应江 游书梅 +5 位作者 蒋开锋 张涛 杨莉 杨乾华 秦俭 郑家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1-1932,共12页
为了定位与发掘水稻产量性状高配合力数量性状座位(QTL),本研究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泸恢8285与扬恢34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分别与泸98A、Ⅱ-32A、冈46A杂交构建的双列杂交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德阳、遂宁和泸州3... 为了定位与发掘水稻产量性状高配合力数量性状座位(QTL),本研究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泸恢8285与扬恢34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分别与泸98A、Ⅱ-32A、冈46A杂交构建的双列杂交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德阳、遂宁和泸州3种环境下对单株生物量、收获指数、单株产量、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50个QTL,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变幅在3.26%~34.26%之间,其中qEP2-2、qSP2-2、qFGP2-2、qTGW1和qTGW25个QTL在3种环境下均有检出,qHI3、qEP7、qSP7、qSSR12-1和qTGW3-25个QTL在2种环境下检出,其他的QTL仅在其中1种环境下检出。此外,有27个QTL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泸恢825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性状 一般配合力 数量性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与功能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连晓东 谭彬 +4 位作者 郑先波 陈谭星 王婷 栗焕楠 冯建灿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346,共13页
综述了桃果实、花、树体及抗根结线虫等主要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决定果皮茸毛有无、果肉颜色(黄/白)、果肉质地与核黏离性、短枝型矮化和柱型等质量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分析了1个与成熟期主效位点相... 综述了桃果实、花、树体及抗根结线虫等主要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决定果皮茸毛有无、果肉颜色(黄/白)、果肉质地与核黏离性、短枝型矮化和柱型等质量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分析了1个与成熟期主效位点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同时对决定果实糖、酸含量变化的QTL以及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蚜虫(Myzus persicae Sulzer.)抗性相关位点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桃性状定位和整个发育期调控糖、酸含量的基因及其作用模式研究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对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在辅助选择育种和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定位 功能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乔保建 黄柳柳 +1 位作者 江建华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12染色...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12染色体的C1069-R1709和R270-G2140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18.51%,2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柱头外露率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C63-C563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5.9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单花开花历时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染色体的G385-R2272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0.7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包颈长检测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3染色体的C136-R250、第5染色体的R521-C1230和第10染色体的R2194-R1629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39.40%,qPEL-5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qPEL-3和qPEL-10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异交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4个微卫星进行猪数量性状座位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左波 熊远著 +4 位作者 苏玉虹 邓昌彦 郑嵘 雷明刚 余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中选用 2 4个微卫星标记对所有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区间定位法进行QTL检测 ,通过置换实验来确定显著性阈值。在所研究的 32个生长和胴体性状中 ,3条染色体总共 16个QTL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 ,其中 4个达到染色体极显著性水平 (P <0 0 1) ;同时在 4号和 7号染色体上还检测到了影响器官重性状的 3个QTL ,达到了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某些QTL座位 ,其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于具有较低性状平均值的品种。 2QTL模型分析下 ,在 4号染色体上检测到影响板油重的 2个QTL ,并且它们的效应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数量性状座位定位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抽出度三个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乔保建 朱晓彪 +1 位作者 王盈盈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6,共8页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度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度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上,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剑叶叶鞘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4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12.83%~18.50%;qFLL-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qFLL-3和qFLL-4位点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3个最上节间长度性状的QTL,分别位于第1、3、6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5.64%~14.18%;qUIL-6位点在3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QTL均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4个包颈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5、10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6.80%~17.76%;qPEL-10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qPEL-5在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这两个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位点分别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环境 穗抽出度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玉米种子活力相关生理性状的QTL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赞平 陈彦惠 +4 位作者 张亚奇 张良坤 任真真 苏慧慧 赵西拥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9,共5页
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效。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和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活力高的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幼苗均匀、生长健壮,同时可以节约播种量,减少劳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效。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和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活力高的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幼苗均匀、生长健壮,同时可以节约播种量,减少劳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QTL定位和克隆是解析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基于豫537A×沈137构建的一个RILs群体的212个家系为材料,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玉米种子活力相关生理指标的QTL,共检测到11个QTLs,分别分布在第1、2、4、6、7、8条等6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5.52%-12.10%之间,这些QTL的确定有助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种子活力相关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活力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重组自交系 生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GA_3的敏感性及其QTLs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盈盈 乔保建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以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IL)及其亲本为遗传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两个环境下研究了水稻抽穗期4个异交性状对外源GA3处理的敏感性及其QTLs定位。结果表明:两个环境下BIL群体4个异... 以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IL)及其亲本为遗传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两个环境下研究了水稻抽穗期4个异交性状对外源GA3处理的敏感性及其QTLs定位。结果表明:两个环境下BIL群体4个异交性状GA3处理值较对照显著增加。最上节间长度反应指数在两个生长环境中共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第1、3、11染色体上,对GA3敏感的等位基因分别来自Kasalath、Kasalath、Nipponbare,解释表型变异的7.70%~13.77%。柱头外露率反应指数共检测到2个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7染色体上,对GA3敏感的等位基因分别来自Nipponbare和Kasalath,解释表型变异的14.17%和20.58%。小花开花历时反应指数在两个生长环境中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11染色体上,对GA3敏感的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解释表型变异的10.76%。开颖角度反应指数共检测到2个QTLs,分别位于第1和第7染色体上,对GA3敏感的等位基因分别来自Nipponbare和Kasalath,解释表型变异的9.42%和14.17%。与Nipponbare相比,Kasalath含有较多的增强GA3敏感性的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异交性状 GA3处理效应 反应指数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晓昀 王士杰 +3 位作者 赵红霞 朱继杰 李妙 王国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目的】为了深入分析棉花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加速适机采棉花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方法】通过构建包含413个单株的F2群体,结合高密度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图谱,开展株高(... 【目的】为了深入分析棉花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加速适机采棉花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方法】通过构建包含413个单株的F2群体,结合高密度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图谱,开展株高(Plant height,PH)、第一果枝节位(Node of the first fruiting branch,NFFB)及其高度(Height of NFFB,HNFFB)、第四果枝第一果节长度(First node length of the forth fruiting branch,FNLFFB)、第七果枝第一果节长度(First node length of the seventh fruiting branch,FNLSFB)等5个株型性状和开花期(Flowering time,FT)、花铃期(Flowering to boll-opening period,FBP)、全生育期(Whole growth period,WGP)等3个生育期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研究。【结果】8个性状均呈现连续的双向超亲分布,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正向相关性,PH与其他株型性状均为极显著正相关,NFFB与3个生育期相关性状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共定位到36个加性QTL(Additive QTL,aQTL)位点,包括14个PH相关aQTL、6个NFFB相关aQTL、3个HNFFB相关aQTL、5个FNLFFB相关aQTL、3个FNLSFB相关aQTL、2个FT相关aQTL、2个FBP相关aQTL、1个WGP相关aQTL,单个aQTL贡献率为1.70%~10.38%。这些aQTL分布于20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1~4个aQTL。发现3个aQTL重叠区段,分别为A11染色体的qNFFB-A11-1与qWGP-A11-1、D3染色体的qHNFFB-D3-1与qPH-D3-1、D8染色体的qNFFB-D8-1与qFNLSFB-D8-1。检测到263个上位性QTL(Epistatic QTL,eQTL),单个eQTL的贡献率为1.17%~6.19%;19个aQTL与21个eQTL位置重叠;At基因组分布有17个aQTL和202个eQTL,Dt基因组分布有19个aQTL和61个eQTL。【结论】本研究为探索棉花株型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为机采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株型 生育期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薇遗传图谱构建及株型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聖姬 王淑安 +4 位作者 张恩亮 李林芳 高露璐 杨如同 王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8-1826,共9页
紫薇是中国重要的木本观花植物,株型是其重要的观赏性状,但是目前尚未见关于其株型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的研究。以紫薇金幌、堇秀构建的181个F_(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构建1张由36个连锁群组成的包含429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 紫薇是中国重要的木本观花植物,株型是其重要的观赏性状,但是目前尚未见关于其株型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的研究。以紫薇金幌、堇秀构建的181个F_(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构建1张由36个连锁群组成的包含429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为1998.81 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4.63 cM;LG1连锁群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77.60 cM,LG27连锁群覆盖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9.32 cM。基于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7个株型的QTL位点,其中控制株高的QTL位点有4个,解释4.32%~56.93%的表型变异;控制地径的QTL位点有2个,分别解释56.43%和59.02%的表型变异;控制分枝数的QTL位点有1个,解释54.60%的表型变异。本研究率先构建了基于功能分子标记的紫薇种内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了7个紫薇株型的QTL位点,可以解释4.32%~59.02%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可为紫薇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 遗传图谱 株型 数量性状座(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UV-B的QTL定位和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文雄 江宝月 +3 位作者 贾小丽 邓家耀 吴杏春 梁康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44-648,共5页
以“Lemont”(美国)和“Dular”(印度)杂交建立的包含123个家系的水稻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了含有97对SSR分子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以该遗传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分别在2005年晚季和2006年早季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 以“Lemont”(美国)和“Dular”(印度)杂交建立的包含123个家系的水稻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了含有97对SSR分子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以该遗传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分别在2005年晚季和2006年早季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考察了株高性状,并转换成抑制率进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定位,共检测到2个抗UV—B辐射增强的加性QTLs,分别位于第4和第6染色体上,解释了4.72%和2.69%的遗传变异,分析还发现控制该性状QTL存在环境互作效应,分别解释了8.36%和5.42%的遗传变异,大于加性QTLs。同时检测到7对上位性互作基因,解释了0.00~6.88%的遗传变异,也存在-9环境的互作效应,解释了1.94%~23.31%的遗传变异,暗示着基因上位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定位 重组自交系 抗UV—B 遗传连锁图谱 QTL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状遗传CC小鼠与精准医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朋 陈孟毅 +2 位作者 李程程 樊飞跃 孟爱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5,共6页
生物组学技术在生物学、医学上的转化应用,为精准的个体化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体系,精准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实验动物学研究是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转化到临床不可或缺的手段。为应对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疾病的复杂性、多样性特... 生物组学技术在生物学、医学上的转化应用,为精准的个体化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体系,精准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实验动物学研究是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转化到临床不可或缺的手段。为应对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疾病的复杂性、多样性特点,2002年国际复杂性状联盟(Complex Trait Consortium,CTC)倡议研发建立新的小鼠遗传资源库;通过不同纯系小鼠品系间的杂交创建小鼠复杂性状遗传资源库(Collaborative Cross mice,CC小鼠)。随着原始亲本小鼠(founder)选定、杂交品系的繁殖,CC小鼠在检测小鼠表型、疾病易感性、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系列的尝试。文中将就CC小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药物评价个体化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CC小鼠 数量性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和陆稻分化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及水旱不同栽培条件下连续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佩 张培风 +1 位作者 李合顺 王学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7,69,共9页
本研究以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和Ch6-11为亲本,后代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各性状的QTL定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 本研究以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和Ch6-11为亲本,后代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各性状的QTL定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栽培稻无论是形态上还是基因组上,都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利用F 2群体(父、母本和前述的SSD群体相同)采用Bulk混合选择的方法,在F 4代开始进行水、旱田两种条件下种植,以模拟水陆稻的分化条件,经过5代的种植后繁殖成株系,分别得到CA、CB两个群体。对这两个群体的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对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3个性状进行QTL分析,两年共检测到19个QTL,分别位于1,2,3,7,8,9,11号染色体上。其中株高qPH-1效应最大,贡献率为22%(2009年安徽),16%(2009年北京),16%(2010年北京),表现为来自亲本Ch5-10的等位基因增加株高;利用Bulk方法而得到的CA群体(经过水田筛选5代、289个株系)和CB群体(经过旱田筛选5代、332个株系),考察其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始穗期、株高、剑叶宽等5个性状。2009年安徽和北京两地试验发现:两群体间除安徽始穗期和北京剑叶宽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氯酸钾抗性和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结果,选择qSLtr-2、qSLratio-2、qRL28-2-1和qRL28-4附近的标记RM166、RM5472、RI05751和RM5979,及未定位到QTL的标记RM259对CA群体和CB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两群体间t测验结果表明,RM5472、RI05751和RM59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M259和RM166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人工模拟水、陆稻选择的条件下这2个群体有了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始穗期 株高 数量性状定位 剑叶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俊丽 吴登俊 《四川畜牧兽医》 2001年第10期29-30,共2页
本文综述了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的方法和进展。
关键词 绵羊 QTL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数量性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群体QTL定位的最大似然分析法
18
作者 徐宁迎 《浙江畜牧兽医》 2001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标记 基因定位 回交群体 数量性状定位 最大似然分析 似然函数 构建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及QTL定位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思凯 王然 齐秀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2-673,共12页
猕猴桃属植物共有54个种和21个变种,我国是原产地,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由于猕猴桃属植物具有雌雄异株、丰富的倍性变异及实生苗童期较长等特征,使得传统育种工作周期长、效率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发了较多分子标记应用于猕猴桃研... 猕猴桃属植物共有54个种和21个变种,我国是原产地,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由于猕猴桃属植物具有雌雄异株、丰富的倍性变异及实生苗童期较长等特征,使得传统育种工作周期长、效率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发了较多分子标记应用于猕猴桃研究领域,利用分子标记也构建了一些猕猴桃遗传图谱并进行了部分重要性状的QTL定位,为后续猕猴桃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综述了猕猴桃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基础,归纳了已发表的猕猴桃遗传连锁图谱和定位到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梳理出当前QTL定位技术在猕猴桃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猕猴桃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技术在研究和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以期为猕猴桃分子辅助育种更好的服务于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9311来源的粳型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微效QTL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鑫燕 朱孔志 +5 位作者 张昌泉 洪燃 孙鹏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40-1747,共8页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3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于2...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3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1年连续2年分别于2个环境内种植,测定各株系稻米的糊化温度(碱消值),利用t测验与轮回亲本比较。结合高通量重测序技术鉴定各代换系的基因型,以一年两地检出的极显著差异位点作为一个QTL,共检测到4个控制GT的微效QTL,即qGT2-1、qGT7-1、qGT8-1和qGT12-1,分别位于第2、第7、第8和第12染色体上。加性效应分析结果显示,4个QTL的效应值均为负值,表明来自籼稻品种9311的这4个片段对碱消值的效应均为负效应。其中qGT7-1和qGT12-1 2个QTL在2年4个环境均被检测到,遗传效应的趋势也一致,加性效应贡献率为11.31%~28.95%。以受体亲本碱消值差异最大的代换系N53株系及亲本为材料,对稻米淀粉精细结构进行分析,推测支链淀粉中短链含量的减少可能会引起GT的升高。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相应QTL及开展稻米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糊化温度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