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活动预测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基于昆明高校的数据
1
作者 高春刚 李志强 +1 位作者 原方政 宋淑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目的:针对“男性女性化”话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活动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发放《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体育活动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1 030份。通过交... 目的:针对“男性女性化”话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活动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发放《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体育活动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1 030份。通过交叉表卡方检验对体育活动的每次平均持续时间、周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是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形式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检验;然后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纳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体育活动的各要素及其水平是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形式起到预测作用。结果:交叉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未分化的性别角色,与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小于30 min、每周1次的运动频率、无汗和微微出汗的运动强度相比,在男性化和女性化模型中,除了每周2~4次的运动频率对男性化具有正向提升之外,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双性化模型中,大于60分钟的运动持续时间、更高的运动频率、出汗较多和大汗淋漓的运动强度对双性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活动的每次持续时间、周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都可能是影响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原因;每次1小时以上、高于每周1次的运动频率、出汗较多的运动强度,都是双性化性别角色的有效预测变量;可以通过体育参与的情况对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进行初步的判别,或通过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来初步判别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性别角色 男性女性化 阳刚之气 双性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 被引量:134
2
作者 刘电芝 黄会欣 +3 位作者 贾凤芹 龚茜 黄颀 李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9-649,共11页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化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本研究根据性别角色研究的通行原则,基于1700个相关词汇,筛选出男女正性词各35个,中性词20个。在386名大学生中初测结果显示,男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因子,体现出男性的"工具性"特质;女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三个因子,反映出女性的"表达性"特质;中性化量表则有18个题目。之后在全国5008名大学生中的复测表明,该男性化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女性化量表为0.84;两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他评效度和专家效度较高。与已有性别角色量表比较,构成本量表的词汇有较大变化:男性化词汇体现的"理性化"特质反映出当代中国男性的特点;女性化词汇虽仍以"表达性"特质为主,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勤俭心细"的特征。大样本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群体数量各占约三分之一;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男性化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化比例女性高于男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减弱但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量表编制 词汇变化 性别角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 被引量:211
3
作者 钱铭怡 张光健 +1 位作者 罗珊红 张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 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24.5%。该研究与西方已有同类量表不同之处在于引入了负性量表,文中对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量表 大学生 社会赞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篮球课程中对大学生男性化性别角色影响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王丹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7期111-113,共3页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篮球课程中对大学生男性化性别角色影响的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篮球教学与性别角色认知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改变了篮球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性别角色...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篮球课程中对大学生男性化性别角色影响的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篮球教学与性别角色认知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改变了篮球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篮球课程作为传统的男性化运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挑战和重塑性别角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揭示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多重作用及其对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为促进性别平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篮球课程 性别角色 实证研究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一些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林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5年第4期17-22,共6页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指人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或信念。它的形成既有象家庭、社会期望、大众传播媒介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认知内部机制用作用.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一经形成后,便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广...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指人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或信念。它的形成既有象家庭、社会期望、大众传播媒介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认知内部机制用作用.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一经形成后,便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广泛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知觉、对事件的归因、记忆的内容、行为动机,以及对玩具、课程、职业等的选择,也影响到家庭和人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刻板观念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与幼儿的性别角色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9期198-199,共2页
学校是幼儿性别角色知识扩展和加深的场所,学校教育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文章从教学环境入手,分析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教师态度、教师行为、幼儿的教材等对幼儿性别角色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建立使女孩和男孩都... 学校是幼儿性别角色知识扩展和加深的场所,学校教育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文章从教学环境入手,分析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教师态度、教师行为、幼儿的教材等对幼儿性别角色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建立使女孩和男孩都能得到平等待遇,充分发挥其潜力,促进男女形成非陈规定型的形象的教育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性别角色期待 性别角色建构:幼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被引量:96
7
作者 蔡华俭 黄玄凤 宋海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486,共13页
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 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最强而且心理最健康;按照男性化模型,男性化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运用大样本的网络数据,探讨在中国文化下,上述三个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具体地,在性别角色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双性化模型得到支持,同时具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男性化模型和一致性模型都没有得到支持。这表明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理想模型——男性化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具有文化特异性。这一结果不仅增进和丰富了人们对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还对我国目前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双性化 主观幸福感 中国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态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少青 张俊 李文道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7,共7页
选取北京市1所重点中学和1所普通中学的586名初二学生为样本,进行性别角色、体质健康及体育态度的测量与调查。结果表明:双性化(38.9%)与未分化(36.2%)比例较高,单性化较低(24.9%)。男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男性化、女性... 选取北京市1所重点中学和1所普通中学的586名初二学生为样本,进行性别角色、体质健康及体育态度的测量与调查。结果表明:双性化(38.9%)与未分化(36.2%)比例较高,单性化较低(24.9%)。男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在体质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体测各单项指标随性别角色呈现不同规律;不同性别角色在体育重要性、喜欢程度、锻炼次数方面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群体中,体质健康由好及差的顺序为: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体质健康差异边缘显著(P=0.08);体测各单项指标随性别角色呈现另一种规律;不同性别角色的女生在重要性(P<0.05)、喜欢程度(P<0.001)方面差异显著。在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局限性、未来展望与相应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性别角色 体质健康 体育态度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域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性别角色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洁 倪湘宏 唐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0,共7页
利用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湖南1 25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解析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 利用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湖南1 25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解析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质和个体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期望认同程度有关,其中性别角色对男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2)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特质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良性形成。建议:针对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人而异地进行体育指导,淡化性别角色规范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选择的消极影响,引导其形成良性的体育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体育生活方式 差异分析 社会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莉琪 方富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4期31-35,共5页
本文就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了该领域理论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儿童 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道阳 张更立 姚本先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8-664,共7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140名大学本科新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都把勇敢和善良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的第一位;虚伪和自私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2)男女大学生在善良... 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140名大学本科新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都把勇敢和善良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的第一位;虚伪和自私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2)男女大学生在善良是男女性别角色共有正价特质,负责、真诚、稳重和善良是男性角色正价特质,温柔与真诚是女性角色正价特质的重要性认识等方面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在男生认为的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中女生只认为勇敢、坚强、真诚、稳重、负责是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男生更认为温柔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女生更认为真诚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3)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私、虚伪、刻薄、饶舌是女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男生把势利是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女生把自私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负、自私、粗鲁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女生比男生更认为自负与懦弱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男生认为势利比自负更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角色 人格特质 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漆昌柱 邱泽瀚 +1 位作者 赵丹妹 肖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6,共4页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弱化女孩的女性化性别角色。参加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较参加体操训练更明显。(3)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钟建安 楼劼 叶耀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1-286,共6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性别角色定型的相关概念和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内容分析和受众反应两个角度回顾并总结了有关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的研究。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女权运动,电视广告中的性别角色... 文章首先介绍了性别角色定型的相关概念和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内容分析和受众反应两个角度回顾并总结了有关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的研究。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女权运动,电视广告中的性别角色定型并没有减弱;电视广告中的性别角色定型具有国际普遍性。受众反应的结果表明:受众对电视广告中的性别角色定型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比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女性主义意识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定型 广告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有关理论述评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妙林 许百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2年第4期61-64,55,共5页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化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简要叙述国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理论 ,重点介绍社会认知理论对性别角色发展的解释 ,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关键词 性别角色发展 性别差异 性别恒常性 性别同一性 性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耿晓伟 张峰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384-388,共5页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影响。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教育中应当开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自尊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大学生性别角色观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燕 魏祝晓娜 葛列众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3年第4期339-347,共9页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北京、杭州、西安和广州四个地区2000多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及其变迁,以及性别、地区及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男性的主要特质是阳刚、负责、稳重、成熟和高大;(2)女性的主要特质是温柔、善良、优...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北京、杭州、西安和广州四个地区2000多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及其变迁,以及性别、地区及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男性的主要特质是阳刚、负责、稳重、成熟和高大;(2)女性的主要特质是温柔、善良、优雅、细心和漂亮。(3)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仍趋向于传统,男生和女生对男性、女性主要特质的看法基本一致,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对于男女性的一些次要特质存在一定影响。(4)地区和教育程度因素对大学生性别角色观中男女性的一些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角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性别观念与大学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中会 王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对北京市某校1082名女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角色与大学适应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哪一种理想性别模型更适合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并探讨当今中国多元性别文化背景下,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模型的影响。研究结... 对北京市某校1082名女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角色与大学适应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哪一种理想性别模型更适合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并探讨当今中国多元性别文化背景下,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型是双性化模型;(2)平等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传统性别观念和反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有阻碍作用;(3)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的影响,是通过男性化、女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证明了双性化模型是女大学生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化特质 女性化特质 性别角色 性别观念 大学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角色观念与家庭消费结构——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新荣 吴涵 史宇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90,共18页
提升消费结构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内容,但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否会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目前尚未得到研究。本文首次将消费者需求理论扩展到时间配置选择,通过构建家庭效用模型,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 提升消费结构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内容,但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否会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目前尚未得到研究。本文首次将消费者需求理论扩展到时间配置选择,通过构建家庭效用模型,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初步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理论与实证分析一致表明,如果女性具有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则其所在家庭的享受型消费支出比例更低,且此结论在工具变量回归、安慰剂检验、稳健性分析等一系列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女性性别角色观念主要是通过“收入效应”和“时间效应”对家庭消费结构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偏见不仅有助于塑造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而且在促进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等经济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性别角色观念 享受型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改善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芳 贾文萍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2-53,共2页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文章从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情绪体验、自我归因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包括...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文章从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情绪体验、自我归因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包括客观地看待男女不平等现象;有意识地培养双性化人格;增强自信,积极悦纳自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心理健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体育行为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少青 王芳 王美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9,共6页
为探究青少年性别角色、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关系,从北京市6所中学选取1051名初二和高二学生进行量表测试和体质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性别角色对体质健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男性化特质对体质健康的直接效应不... 为探究青少年性别角色、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关系,从北京市6所中学选取1051名初二和高二学生进行量表测试和体质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性别角色对体质健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男性化特质对体质健康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女性化特质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体质健康。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均可以通过体育行为间接影响体质健康,但青少年性别角色影响体质健康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青少年的男性化特质不能直接影响体质健康,但可以通过体育行为间接影响体质健康;青少年的女性化特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体质健康,还可以通过体育行为间接影响体质健康。青少年性别角色对体质健康的影响机制在男女生中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性别角色 体育行为 体质健康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