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反刍思维与安全感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冲动性人格和自杀风险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王燕
海洋
|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2
|
身份性人格权初论 |
黎桦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3
|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侠性人格内涵初探及其当代现实意义 |
徐皓洋
张永红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 |
安静
黄悦勤
童永胜
李献云
杨甫德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9
|
|
|
5
|
领导-下属外向性人格匹配性与下属工作投入的关系:基于支配补偿理论 |
陈乐妮
王桢
骆南峰
罗正学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
6
|
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人际关系性人格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影响 |
邓晶
钱铭怡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
7
|
物质性人格权的尊严构成与效果 |
曹相见
|
《法治研究》
CSSCI
|
2020 |
22
|
|
|
8
|
德性人格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现实维度 |
张卫国
李成
|
《学习论坛》
|
2003 |
1
|
|
|
9
|
晚年何其芳的检讨性人格 |
赵思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0
|
强化敏感性人格特质对两性亲密关系的影响:成人依恋类型的中介作用 |
谷莉
杨若汐
周广东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11
|
从有序到自由——论德性人格的层次 |
王东莉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2
|
论传统德性人格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
韩玲
张博颖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3
|
癫痫性人格改变责任能力鉴定2例 |
宫玉祥
|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
1999 |
0 |
|
|
14
|
强化疗法对癫癎性人格改变6例疗效观察 |
虞华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5
|
网络文化与现代公民的主体间性人格建构 |
时会永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6
|
以“法德共治”多重机制塑造市场主体的德性人格 |
张卫国
|
《伦理学研究》
|
2004 |
0 |
|
|
17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德性人格特征 |
韦崇岗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8
|
分布式领导如何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个性化工作协议与前摄性人格的作用 |
樊子立
马君
崔楷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
19
|
欺凌受害经历下强化敏感性人格特质与孤独感的关系:自我隐瞒的中介效应 |
谷莉
黄婉冰
杨雅兰
范兆兰
郭丰波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20
|
浏览短视频时长与大学生悲观性人格的关系:孤独和焦虑的中介作用 |
李会文
李威
侯安玉
辛芷仪
罗楚俞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