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经左右桡动脉入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58例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福纯 颜昌福 +8 位作者 贺剑 付国奇 艾民 江军 周双陆 赵星 杨景美 张宽 李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起病12 h内经左或右桡动脉径路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桡... 目的探讨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起病12 h内经左或右桡动脉径路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单纯PTCA 8例(13.8%),PTCA+支架植入50例(86.2%);梗死相关血管(罪犯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3级53例(91.4%),血流TIMI2级5例(8.6%);桡动脉穿刺术区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11例(19%);前臂血肿的发生率为4例(5.2%);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结论急诊经左或右桡动脉PCI治疗AMI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的应用
2
作者 陈璐 任震晴 +5 位作者 王立春 冯国琴 李江英 黄佩玉 姜文娟 王晓翠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7期713-718,共6页
目的构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23年2—8月,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以病区为单位将研究对象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构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23年2—8月,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以病区为单位将研究对象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构建并实施急诊行PCI治疗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后8 h和出院前1 d或当天运动恐惧水平、运动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和B型钠尿肽结果。结果研究期间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干预后,观察组运动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和B型钠尿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干预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提高运动自我效能,舒缓不良情绪,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进一步验证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运动恐惧 心脏康复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结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曹慧 丁晓秋 李盼盼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不接受替罗非班治疗)。主要评估指标为术后的血流得分、心脏超声指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PCI术后的TMPⅡ级和TIMIⅢ级血流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在LVEF、CI和SVI方面。观察组心脏超声指标LVEDD和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并优化射血分数。两组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证明替罗非班的安全性。结论替罗非班结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AMI并发糖尿病患者中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为一稳定、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AMI 糖尿病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伟章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171例为研究对象,低剂量组87例,术前和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高剂量组84例,术前给予...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171例为研究对象,低剂量组87例,术前和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高剂量组84例,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术后3d40mg口服,以后维持20mg口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tatin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48h高剂量组SCr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9),术后72h低剂量组患者EGFR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22),术后24h高剂量组Cystatin C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06);低剂量组CIN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39)。高剂量组患者术后各炎症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用量≥150mL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571,95%CI:1.087-7.813),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是CIN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6,OR=0.756,95%CI:0.341-0.947)。结论急诊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阿托伐他汀 急诊经冠脉介入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建芳 卢艳飞 +1 位作者 黄海英 覃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3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急诊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未应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的47例患者相关...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急诊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未应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的47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n)、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及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n)、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n)及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家属及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尿酸水平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波 张建维 +7 位作者 曹树军 马莉 韩兰唐 俞晓薇 张银 王立中 胡硕强 王文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了解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38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 目的了解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38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共81例为高尿酸血症组,余尿酸正常者为正常尿酸组(n=304)。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1%(81/385);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高血压(58%比41%)、既往MI病史(11.1%比4.9%)、Killip>1级(26%比16%)、多支病变(63%比5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在TIMI分级<2级、CTFC>40、TMPG<2级所占比例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增加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无复流现象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彦霞 宋超 金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致死心...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致死心梗、心源性死亡、出血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阮爱兵 吕爱玲 《安徽医学》 2014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6.8%,P>0.05);青年组手术并发症(2.6%vs12.6%)、住院天数(8.2±0.9 vs 18.5±2.1)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心功能恢复较中老年组好(54.2±4.5%vs 4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vs 15.6%)及再住院率(7.9%vs 20.3%)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青年组与中老年组AMI疗效确切,但青年人疗效较中老年人更明显,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俞永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5,共2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重建冠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但冠脉介入操作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可能。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急诊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光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1周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1周后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景隆 李美瑜 吕明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患病1年内死亡率和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适合延误早期介入治疗后有严重狭窄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全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152例AM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4.07%,病死率2.63%,平均住院13 d。结论:对于胸痛...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152例AM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4.07%,病死率2.63%,平均住院13 d。结论:对于胸痛>12 h但<24 h,仍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急诊PCI仍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敖志华 李磊 熊岗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4例A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62例)与中老年组(>40岁,692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4例A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62例)与中老年组(>40岁,692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冠脉病变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CCE)情况。结果青年组的高脂血症例数、BMI、心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GRACE评分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的BNP、肌钙蛋白I、D二聚体明显低于中老年组,AST、TG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少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大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组AMI患者行急诊PCI相对安全,其中肥胖、高脂血症、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心衰、猝死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前后BNP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爽 陈玉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后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检测介入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非急诊冠脉介入术的8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后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检测介入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非急诊冠脉介入术的8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行PCI组较非PCI组BNP水平降低更加显著(P<0.01),死亡率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AMI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体现心功能恢复的差异,表明急诊冠脉介入术在治疗AMI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文奇 《北方药学》 201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通过对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实验数据观察,分析讨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 目的:通过对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实验数据观察,分析讨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内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样本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前到术后36h持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样本则进行常规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且无其他药物干涉。观测两组样本的冠脉无复流、出血事件、30天内再梗死情况及30天内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100%,没有出现冠脉无复流、30天内无再梗死发生;对照组样本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8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开通冠脉、改善冠脉血流有疗效意义,并且能有效防止手术后再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庞延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依据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8例。甲组在发病后3 h内...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依据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8例。甲组在发病后3 h内开展手术治疗,乙组在发病3 h后开展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乙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发生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作次数分别为(1.49±0.35)、(0.84±0.05)、(1.20±0.33)、(0.52±0.01)次,均明显少于乙组的(4.92±1.55)、(3.24±0.67)、(3.22±0.60)、(2.14±0.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急性冠脉介入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显著,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深刻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先乾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2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主治医生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主治医生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门-球时间。结果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典型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疼痛者40例,出现呼吸困难、腹痛、意识障碍等非典型症状者60例。研究组患者的门-球时间为(53.5±13.1)min,短于对照组的(89.8±38.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既包括典型胸骨后疼痛、心前区疼痛也包括非典型的呼吸困难、腹痛、意识障碍等,且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住院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海玲 马茜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人。试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人。试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27.91±4.73)、(30.93±3.52)h;住院时间分别为(5.65±4.81)、(9.37±2.23)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04%、39.13%;两组患者在三项临床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8,P=0.001;t=4.751,P<0.001;χ~2=8.118,P=0.004)。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分别为(11.85±3.02)分、(14.61±4.18)分,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1,P<0.00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1.89±5.03)分,对照组得分为(87.11±4.39)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01)。结论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介入治疗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9
作者 闫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冠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 护理体会 急诊 并发症发生率 T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20
作者 蔡忠贵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A1组、A2组、A3组、A4组,每组30例。A1组常规对患者实施PCI治疗;A2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A1组、A2组、A3组、A4组,每组30例。A1组常规对患者实施PCI治疗;A2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1 atm=101.325 kPa)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时间均为30 s/次;A3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第1次、第2次以及第3次时间分别为30 s、60 s以及90 s;A4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时间均为60 s/次。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72 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1组、A2组、A3组、A4组患者的血清CK-MB峰值水平分别为(166.91±11.91)、(126.61±9.01)、(52.91±7.31)、(89.51±7.31)ng/ml,术后72 h cTnI水平分别为(16.81±2.31)、(12.51±1.91)、(5.71±1.61)、(7.51±2.11)ng/ml;四组患者的血清CK-MB峰值、术后72 h cTnI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A1组、A2组、A4组、A3组,四组患者的血清CK-MB峰值、术后72 h cTnI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四组患者的hs-CRP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 A2组、A3组、A4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低于A1组, A3组患者的hs-CRP水平低于A2组、A4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A4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于患者血清指标的改善意义显著,尤其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第1次、第2次以及第3次时间分别为30 s、60 s以及90 s,最终获得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后适应 循环时间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