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54例分析
1
作者 吴世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F0003-F0003,F000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中西医结合 HAMPT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PVT1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柳善伟 刘艳芬 +1 位作者 孟庆华 孙宪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在首次确诊(T1)、早期强化治疗前(T2)、巩固治疗前(T3)、延迟强化治疗前(T4)、维持治疗前(T5)进行骨髓检查及lncRNA-PVT1检查。收集同期2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ALL组和对照组的lncRNA-PVT1表达情况。将ALL患儿按照T3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统计两组的lncRNA-PVT1表达变化。分析lncRNA-PVT1与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儿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PVT1诊断ALL的AUC为0.919(95%CI:0.863-0.975),最佳截断值为1.465,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8.80%。根据lncRNA-PVT1的中位值2.18将64例ALL患儿分为低表达组(lncRNA-PVT1<2.18)和高表达组(lncRNA-PVT1≥2.18)。高表达组存在更高的Day 33 MRD,与低表达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T3、T4、T5时,高危组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均P<0.01);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非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35(9-37)个月,高表达组为25(5-33)个月(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Day 33 MRD(>10^(-2))、lncRNA-PVT1(≥2.18)是影响AL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PVT1参与儿童ALL的发病,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诊断价值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陈成璇 翁开枝 +3 位作者 温红 庄树铨 吴兴国 郑湧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6-1364,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治疗中及诱导后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并进一步探讨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87例B-ALL患儿中28例(2.2%)为亚二倍体核型。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P=0.004),而两组在性别比例、初诊年龄分组、早期治疗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5年EFS及OS率分别为75.0%(95%CI:66.8%-83.2%)、77.8%(95%CI:69.8%-85.8%)均低于不伴有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79.6%(95%CI:78.4%-80.8%)、86.4%(95%CI:85.4%-87.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按危险度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5年EFS及OS率均显著低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低危(LR)组[LR组EFS:91.4%(95%CI:88.4%-93.6%),P<0.001;OS:94.7%(95%CI:92.1%-96.4%),P<0.001];与除外亚二倍体核型的中危(IR)组BCP-ALL患儿相近[IR组EFS:79.4%(95%CI:74.9%-83.2%),P=0.343;OS:87.3%(95%CI:83.6%-90.2%),P=0.111];均高于高危(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组EFS:58.7%(95%CI:52.6%-64.8%),P=0.178;OS:69.9%(95%CI:63.5%-75.4%),P=0.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诱导治疗中对OS及EFS均无显著的影响;染色体数目<40的患儿OS更低(P=0.026),但对EFS无显著影响;诱导治疗后MRD≥0.01%是更低OS及EFS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2、0.001)。结论:儿童亚二倍体核型BCP-ALL预后中等,诱导治疗后MRD≥0.01%可能为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二倍体核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_2型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侠 刘文 +4 位作者 张凤奎 李峰敏 郭媛媛 李妍 宋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51-751,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异性
5
作者 张权一 潘荆华 +5 位作者 李秀芝 王丽叶 艾元洪 郝秀智 张贻林 易永林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49-54,共6页
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单克隆抗体1D_1、1C_2和1D_6细胞株,连续传代11个月,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这三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病人的白血病细... 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单克隆抗体1D_1、1C_2和1D_6细胞株,连续传代11个月,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这三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病人的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1、M_3、M_4、M_5型病人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与正常人白细胞也呈阴性反应,说明建立的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型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抗体 M2单克隆抗体细胞 特异性 免疫分诊断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标准探讨
6
作者 张建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82-484,共3页
对我院按1986年9月天津会议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方案初步诊断的25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5例未定型的急性白血病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分析,认为该方案有不严密之处。根据我们多年工作经验提出... 对我院按1986年9月天津会议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方案初步诊断的25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5例未定型的急性白血病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分析,认为该方案有不严密之处。根据我们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结合文献建议增加分化极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0)和急性混合型白血病两亚型,并提出了分化极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0)和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诊断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郭佳 朱易萍 +4 位作者 高举 李强 贾苍松 周晨燕 郭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其中按中国小儿肿瘤协作组B-VLH-2010方案化疗26例,LMB-89方案化疗例17例,中位随访时间24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化疗方案B-NHL/BALL患儿预期2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①本组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7.58岁(2.42-13.67岁),男女比例2.9:1,男女患儿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837);②本组43例B-NHL/B-ALL患儿中Burkitt淋巴瘤34例(79.0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ALL-L3型3例,其他成熟B细胞NHL 2例;③临床分期为:Ⅰ期4例(4/43,9.30%),Ⅱ期9例(9/43,20.93%),Ⅲ期23例(23/43,53.49%)和Ⅳ期(包括ALL-L3)7例(7/43,16.28%);④常见原发部位:腹腔(特别是回盲部)11例(11/43,25.58%),鼻咽部10例(10/43 23.26%),颌面部9例(9/43,20.93%),外周淋巴结8例(8/43,18.60%),其他5例如纵隔、骨髓等(5/43,11.63%);⑤本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4月(0.7-105月),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其中B-VLH-2010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79.1%±8.4%和74.1%±8.4%;LMB-89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87.5%18.3%和66.7%1 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34和0.691);LDH>2N患儿和骨髓浸润B-NHL/B-ALL患儿的2年EF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病人(P<0.05);⑥43例患儿中,1例病情未缓解并进展至死亡,8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2-9月)死亡/复发/进展组患儿年龄略大于非复发组患儿,以男性患儿多见,常伴有全身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明显,骨髓浸润及CNS浸润更为常见,分期多为Ⅲ期和Ⅳ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2N是B-NHL/B-ALL患儿死亡/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OR=31.129,P=0.02)。结论:短程、强化疗可提高B-NHL/B-ALL疗效,本组患儿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B-NHL-2010和LMB 89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晚期B-NHL及B-ALL患儿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熟B细胞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卉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常艳 秦亚溱 李金兰 付家瑜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 5 /SSC设门分析 181例B 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 ,所有检测病例CD19阳性率 10 0 % ,HLA DR阳性率 98.9% ,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88.5...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 5 /SSC设门分析 181例B 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 ,所有检测病例CD19阳性率 10 0 % ,HLA DR阳性率 98.9% ,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88.5 % ,76 .8%和 76 .8% ,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 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 (≤ 14岁 )CD10 + 比例较高 ,青少年 (15 - 18岁 )和成人组 (≥ 19岁 )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 (或 )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 /CD34+ 型比例最高 ,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 -/CD34+ 型伴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 5 + 病例相比 ,CD4 5 -或者CD4 5 + /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 4 3例标本RT 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 :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髓系抗原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m bcr/abl+ 主要见于CD10 + /CD34+ 型。结论 :典型的B 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 DR ,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 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 5 + 多见于CD10 -B ALL。儿童组髓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 bcr/abl+ 多见于CD10 + /CD34+ 型B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四色流式细胞 免疫表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17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时昊 朱锋 +3 位作者 张红 肖爱琴 张志瑢 王克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背景与目的:CD117是c-kit受体(c-kit receptor,c—kit R)膜外区分子表面抗原标志。研究表明,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高表达,可作为髓系白血病膜抗原标志物,对诊断ANLL有临床参考... 背景与目的:CD117是c-kit受体(c-kit receptor,c—kit R)膜外区分子表面抗原标志。研究表明,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高表达,可作为髓系白血病膜抗原标志物,对诊断ANLL有临床参考价值。但是,CD117的表达与ANLL化疗疗效的关系如何及其表达是否可作为判断ANLL预后的指标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本文旨在研究成人ANLL中CD117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CD117的表达与ANLL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分别检测初诊的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8l例ANLL成人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D117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水平。设立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ANLL的M3亚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其他亚型均采用DA方案或/和HA方案治疗。分析ANLL各亚型CD117表达及其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根据CD117表达的阳性与否,将ANLL分为CD117阳性(+)组和CD117阴性(-)组,比较两组ANLL的CR。结果:对照组、ALL和ANLL CD1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3%(5/38)和70%(57/81),ANLL组CD11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LL组(P=0.000)。ANLL组CD117阳性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和ALL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0)。CD117阳性细胞水平高低依次为M3/M1、M2/M6/M4、M5;CR高低依次如下:M3:80%(8/10)、M1—M2:73.9%(31/42)、M4-M5:57.9%(11/19)。CD117(+)组和CD117(-)组CR率分别为51%(29/57)和67%(16/24)(P=0.192),两组CR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CD117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髓系免疫学标记之一。ANLL患者CD117阳性与否及其阳性水平的高低与化疗CR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D117表达不是判断ANLL的疗效及其长期存活率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CD117 疗效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成人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差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左媛 杜庆锋 +9 位作者 李荣 许娜 曹睿 廖立斌 许露露 张晋芳 黄彬涛 骆许静 肖晓珍 刘晓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709,共3页
目的应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差异。方法对125例ALL患者(成人86例、儿童39例)全部行八探针FISH(MYC、P16、E2A、TEL/AML1、BCR/ABL、MLL、IG... 目的应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差异。方法对125例ALL患者(成人86例、儿童39例)全部行八探针FISH(MYC、P16、E2A、TEL/AML1、BCR/ABL、MLL、IGH、多倍体的DNA探针)检测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八探针FISH检测结果显示,成人ALL患者与儿童ALL患者的TEL/AML1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与多倍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成人ALL患者与儿童ALL患者的(t9;22)易位、多倍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ALL患者与儿童ALL患者融合基因表达各有侧重,不同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其预后密切相关。FISH多探针诊断系统检测ALL患者常见遗传学异常省时、准确、高效,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形成很好的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探针FISH 染色体核分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JWA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群 盛瑞兰 +3 位作者 陆化 曹海霞 夏薇 周建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6-407,414,共3页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3 /13 ( 10 0 %阳性 ) ,完全缓解时为 1/4,复发患者为 3 /4,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转化而来为 1/3。结论 :JWA可能参与原发 ANL L 的某个发病过程 ,其与白血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WA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翠苹 王肖岚 +1 位作者 张卫平 徐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报道榄香烯乳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榄香烯乳200~40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持续12~15天,同时用HA方案:三... 报道榄香烯乳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榄香烯乳200~40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持续12~15天,同时用HA方案:三尖杉酯碱4~6mg/d1-7,阿糖胞苷100-200mg/d1~7;对照组:单用HA方案,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CR率80%,对照组CR率60.9%;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3.9%。结论:榄香烯乳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肯定的疗效,此药不良反应轻,无骨髓抑制,在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仍能继续使用榄香烯乳治疗,故榄香烯乳可成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凋亡基因livin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娴静 孙慧 +1 位作者 王桂叶 范清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A在初治AN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p<0.05);复发后其表达又升高。在初治ANLL患者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ANLL的发病呈正相关;livin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livin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凋亡基因 LIVIN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VγΙ-Jγ基因重排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兵 张剑 +1 位作者 周淑芸 孙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0,102,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基因重排阳性ANLL治疗缓解率低于重排阴性ANLL病人(P<0.05)。结论:①IgH或TCR基因重排并非局限于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发生于部分ANLL病人;②多重PCR技术可以一次PCR扩增同时检测两种重排基因,更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基因重排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亚群及其NCR受体测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楼瑾 汪明春 +1 位作者 李明 聂李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63-2064,共2页
目的:探讨初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亚群分布及自然细胞毒受体(NCR)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26例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细胞亚群、自然细胞毒受体。结果: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目的:探讨初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亚群分布及自然细胞毒受体(NCR)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26例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细胞亚群、自然细胞毒受体。结果: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56bright及CD56d im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Kp30、NKp44、NKp46在CD56+CD3-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可能与NK细胞及亚群减低,自然细胞毒受体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杀伤细胞 天然 受体 自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春燕 付蓉 +20 位作者 刘文会 程毓倩 宋文秀 杜丽娟 阮二宝 张丽彤 王晓明 梁勇 王国锦 瞿文 宋嘉 张荣莉 关晶 李丽娟 宋妍 高珊 刘惠 江汇涓 王珺 邹鹏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为了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对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析,总结疗效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51.1%;6、12、18、24、36个月总生存率及无... 为了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对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析,总结疗效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51.1%;6、12、18、24、36个月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8.6%、55.8%、53.8%、46.4%、21.3%及57.9%、38.6%、33.3%、31.6%、0%。经分析年龄<40岁、化疗前白细胞数<10.0×109/L、骨髓抑制期白细胞<1.0×109/L、发病1个月内给予化疗、化疗前输注全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及生存率较高;首疗诱导缓解、获得缓解时间、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复发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并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对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建勇 马力 +5 位作者 肖冰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温丙昭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19)和t(y;1),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异常der(1)(1∷3∷7)、der(6)t(6;9)(q?;p13)、der(1)t(1;11)、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和der(7)(9∷18∷7),并且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分析,其中der(9)(9∷18∷7)及der(7)(9∷18∷7)为世界上首例报道。结论:M-FISH在检测ALL复杂核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先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杂核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测定与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欢 徐学聚 +6 位作者 张园 郭力 王颖超 方营旗 邹湘 刘玉峰 盛光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82-218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免疫射散法、...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免疫射散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和生化法测定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group)化疗前、缓解后以及同期的46例健康儿童(CONgroup)血液中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时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后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ALL患儿化疗前后p-Hcy与TSGF成正相关(r=0.723,P<0.05),p-Hcy与LDH成正相关(r=0.818,P<0.01),p-Hcy与hs-CRP成正相关(r=0.822,P<0.01)。结论:p-Hcy、LDH、hs-CRP及TSGF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ALL诊断及治疗的联合应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酶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文艳 涂三芳 +1 位作者 陆志刚 李玉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36-539,共4页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还对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及新药研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论述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NLL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对疾病预后评估做个总结。近年来,对ANLL各型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有助于开发新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慧娟 姜健 +7 位作者 仲任 李学荣 卢愿 汤静燕 蒋慧 袁晓军 王宁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B细胞型ALL患儿601例,539例(89.68%)随访至2011年9月30日。601例患儿中,低危284例、中危231例、高危86例,均按照诊疗建议治疗。诱导期间缓解率为98.84%(7例未缓解),第一次事件发生时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2.94年),至随访终止日的539例随访病例中共完成治疗403例(74.77%);低危组完成治疗223例(86.43%),中危组150例(73.17%),高危组30例(39.47%),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为(83.3±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9.2±1.9)%;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9.5±3.3)%,5年EFS率为(70.9±3.7)%。低、中、高危三组间3年及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比较满意,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 SCMC-ALL-2005方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