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惠芬 李建勇 +3 位作者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薛永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33-7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2001年WHO分型特别提出4种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中inv(16)(p13;q22)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密切相关,是预后好的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M4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直接法及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 背景与目的2001年WHO分型特别提出4种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中inv(16)(p13;q22)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密切相关,是预后好的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M4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直接法及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技术对89例M4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并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其中伴有+22异常的患者进行inv(16)检测。结果89例M4患者中,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4%(36/89),共12种主要异常核型,其中5种为特异性染色体异常,见于25例患者,占核型异常患者的69.4%。单纯+8(10例)为最常见的数目异常;结构异常最多见的是inv(16)(5例);t(8;21)者3例;伴t(9;22)者有1例;其中5例inv(16)及3例+22均只见于M4Eo患者。3例+22患者FISH检测inv(16)均阳性。结论细胞遗传学研究对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细胞遗传学对inv(16)检测阳性低,对怀疑病例及所有+22异常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FISH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王翠翠 李振静 +1 位作者 贾秀红 李建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39,共7页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PN)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B4细胞经药物处理后对应设为SPN5、10、20μmol/L、740Y-P(10μmol/L)组以及20μmol/LSPN+740Y-P组,并以未经处理的NB4细胞为对...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PN)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B4细胞经药物处理后对应设为SPN5、10、20μmol/L、740Y-P(10μmol/L)组以及20μmol/LSPN+740Y-P组,并以未经处理的NB4细胞为对照组。经CCK-8、Hoechst33342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单丹磺酰戊二胺(MDC)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形态变化、细胞凋亡及自噬情况;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cyclinD1、LC3B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40Y-P组细胞增殖率、Bcl-2、cyclinD1mRNA表达、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MDC阳性比、Bax、LC3B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PN5、10和2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Bcl-2、cyclinD1mRNA表达水平、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MDC阳性比、Bax、LC3B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20μmol/LSPN组相比,20μmol/LSPN+740Y-P组细胞增殖率、Bcl-2、cyclinD1mRNA表达水平、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MDC阳性比、Bax、LC3B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740YP组相比,20μmol/LSPN+740Y-P组细胞增殖率、Bcl-2、cyclinD1mRNA表达水平、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MDC阳性比、Bax、LC3B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SPN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急性早幼白血病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钟玉钗 胡可丁 +1 位作者 姜义荣 黄晓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ALL患者,对照组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5例。对两组患者Tim-3、C-myc mRNA表达量...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ALL患者,对照组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5例。对两组患者Tim-3、C-myc mRNA表达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进行检测。统计患者死亡率,分析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im-3、C-myc、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1)。Tim-3、C-myc mRNA表达量、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危险度分型、髓外浸润相关(均P<0.05)。Tim-3、C-myc、CD8^(+)低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而CD3^(+)、CD4^(+)、CD4^(+)/CD8^(+)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有髓外浸润、高危分型占比、Tim-3、C-myc、CD8^(+)水平较高,CD3^(+)、CD4^(+)、CD4^(+)/CD8^(+)水平较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髓外浸润、危险度分型、Tim-3、C-myc、CD3^(+)、CD4^(+)、CD8^(+)、CD4^(+)/CD8^(+)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与Tim-3、C-myc、CD3^(+)、CD4^(+)、CD8^(+)、CD4^(+)/CD8^(+)单项诊断相比,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ALL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ALL患者Tim-3、C-myc mRNA表达量、CD8^(+)水平较高,CD3^(+)、CD4^(+)、CD4^(+)/CD8^(+)水平较低,且Tim-3、C-myc、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与患者髓外浸润、高危分型、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C-MYC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2通过miR-409-3p/TWIST1轴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海歌 王静 +1 位作者 肖梦瑶 崔雯萱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lncRNA SNHG12是否可通过miR-409-3p/TWIST1轴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用q RT-PCR检测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47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NHG12、miR-409-3p和TWIST1 mRNA的... 目的探讨lncRNA SNHG12是否可通过miR-409-3p/TWIST1轴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用q RT-PCR检测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47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NHG12、miR-409-3p和TWIST1 mRNA的表达水平;然后将HL-60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sh-SNHG12组、sh-SNHG12+inhibitor NC组、sh-SNHG12+miR-409-3p inhibitor组、sh-SNHG12+oe-NC组、sh-SNHG12+oe-TWIST1组;用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SNHG12、miR-409-3p和TWIST1 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WIST1、CyclinD1、Ki67、Cleaved-caspase-3、MMP-9蛋白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09-3p与SNHG12和TWIST1的靶向关系。结果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建株AML细胞中SNHG12和TWIS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miR-409-3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下调SNHG12表达显著降低HL-60细胞中SNHG12和TWIST1 mRNA表达、A_(450)(24、48 h)值、细胞迁移和侵袭个数、TWIST1、CyclinD1、Ki67、MMP-9蛋白表达,提高凋亡率、miR-409-3p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下调miR-409-3p表达或上调TWIST1表达均可减弱下调SNHG12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干扰SNHG12表达可提高miR-409-3p表达抑制TWIST1,进而抑制AM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SNHG12 miR-409-3p/TWIST1轴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SRSF2基因突变分析
5
作者 陶长锐 肖碧涛 +2 位作者 吴品 王智琦 晁红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SRSF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3例CMML患...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SRSF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3例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43例患者中,SRSF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9.5%,均为SRSF2p.P95点突变,其他突变率大于15%的基因分别是ASXL1(48.8%)、TET2(41.9%)、NRAS(30.2%)、RUNX1(25.6%)、SETBP1(16.3%)。CMML患者SRSF2基因突变的最常见共突变基因为ASXL1,其次为TET2。SRSF2突变型CMM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51-84)岁,明显高于野生型的51.5(23-85)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异常染色体核型比例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6例SRSF2mutASXL1mut及10例SRSF2wtASXL1wtCMML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分别有4例及1例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转化,转化率分别为66.7%(4/6)和10%(1/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SRSF2突变在CMML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伴SRSF2突变者具有年龄偏大、并常与ASXL1、TET2突变共存;SRSF2与ASXL1双突变的CMML患者有较高的急性白血病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F2基因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as锤头状核酶阻抑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英文)
6
作者 刘凌波 黎纬明 +2 位作者 邹萍 何伟 张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62-866,共5页
为了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T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增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新策略,构建可有效切割Fas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小鼠CTL细胞株CTLL-2之后,借助RT-PCR和Westernblo... 为了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T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增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新策略,构建可有效切割Fas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小鼠CTL细胞株CTLL-2之后,借助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其Fas的表达,同时检测转染前后其胱冬酶-3(Caspase-3)活性和凋亡(AnnexinV-FITC法)的改变,并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及pU6-RZ596转染组CTLL-2细胞的增殖情况和体外杀伤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WEHI-3)的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U6嵌合型锤头状核酶RZ596在细胞内能有效切割Fas,明显降低小鼠活化CTLL-2的Fas水平,与高表达Fas配体的WEHI-3孵育后,其存活率和体外杀伤WEHI-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小鼠活化CTLL-2的Fas表达,使其免于WEHI-3的膜Fas配体经Fas途径所致的凋亡,并提高CTL对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力,从而阻抑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核酶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嘉榆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CMML和ITP的共存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维奈克拉联合抗CD20单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该合并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维奈克拉 海曲泊帕 瑞帕妥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左洪莉 彭恩兰 +5 位作者 刘铁强 黄珊 李玉芳 姚晓兰 尚世臣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取CB6F1小鼠,经静脉注射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WEHI-3细胞,观察不同数量(1×106、2×106、5×106、1×107个)细胞接种与小鼠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取... 目的建立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取CB6F1小鼠,经静脉注射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WEHI-3细胞,观察不同数量(1×106、2×106、5×106、1×107个)细胞接种与小鼠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取接种1×106个细胞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其发病情况并在接种后每周行血常规检测。选择接种后4周因白血病发病濒死小鼠,取外周血行细胞涂片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白血病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检测,分离骨髓组织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化学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取肝、脾、肾、肺、心脏和脑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综合上述检测指标判断白血病模型建立的有效性。经腹腔分别注射阿糖胞苷(Ara-C)50、100mg/kg,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生存期,判断该模型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所有实验均取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接种不同数量WEHI-3细胞的小鼠均在17~33d发生白血病而死亡,接种细胞数量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936,P<0.01)。接种1×106个细胞的小鼠生存期为25~33(28.50±1.87)d,接种后4周因白血病发病濒死的小鼠表现如下: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最高可达81×109/L,与正常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涂片可见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的白血病细胞。骨髓细胞涂片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过氧化酶(POX)、特异性酯酶(SE)、非特异性酯酶(NSE)及氟化钠(NaF)抑制实验均阳性,符合AML-M4的特征;各器官病理切片中均可见大量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骨髓细胞内染色体为超二倍体;外周血CD4+/CD8+比值下降,表达C-KIT和MAC-3的细胞均较正常小鼠增多(P<0.05);MHC表型为H2Kb-H2Kd+的细胞比例升高,濒死时表型以H2Kb-H2Kd+为主。Ara-C可延长该白血病模型型小鼠的生存期,且100mg/kg剂量效优低于50mg/kg(P<0.05)。结论静脉接种WEHI-3白血病细胞可在CB6F1小鼠中成功构建AML-M4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WEHI-3细胞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D5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及微小残留病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马钰 高雅黛 +2 位作者 郭静 郑晓敏 张晓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ARID5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风险及微小残留病(MR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对54例ALL患儿及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对照人群的ARID5B基因... 目的:探讨ARID5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风险及微小残留病(MR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对54例ALL患儿及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对照人群的ARID5B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ALL的易感性及其与MRD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rs10994982、rs7089424、rs10740055、rs7073837、rs4245595、rs709044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s10821936位点上,ALL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ARID5B基因rs10821936的C/C基因型是ALL患儿MRD早期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RID5B基因rs10821936与儿童ALL发生及MRD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RID5B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WEHI-3细胞表面免疫应答分子的表达与Fas配体功能研究
10
作者 刘凌波 黎纬明 +1 位作者 何伟 邹萍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35-538,共4页
为了研究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株WEHI-3细胞表面免疫应答分子Fas、Fas配体(FasL)、CD80分子表达以及FasL的功能,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EHI-3细胞表面Fas、FasL和CD80分子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FasL功能... 为了研究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株WEHI-3细胞表面免疫应答分子Fas、Fas配体(FasL)、CD80分子表达以及FasL的功能,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EHI-3细胞表面Fas、FasL和CD80分子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FasL功能。结果表明:WEHI-3细胞表面CD80和Fas表达率分别为(5.06±0.41)%、(6.75±2.31)%(n=5),但FasL表达率高达(63.73±5.23)%(n=5),当WEHI-3(效应细胞,E)和Fas+YAC-1细胞(靶细胞,T)以3∶1、10∶1和30∶1混合培养时,YAC-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6±4.5)%,(35±3.2)%和(43±2.7)%(n=5)。结论:WEHI-3细胞高表达FasL,低表达Fas和CD80,并能诱导Fas+YAC-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FASL Fas CD80 WEHI-3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11
作者 赵艳凤 姜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3-51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致急死尸解1例
12
作者 魏兵 杨育生 李甘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75-676,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笑 王艳 +4 位作者 郭玉洁 牛志云 马莉 周旭泉 张敬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CMML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18例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7例以阿扎胞苷为基础治疗。其中20例获得应答,7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患者均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5例CR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中位随访16.4(9.4-20.5)个月后,4例CR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CMM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4个月(95%CI:12.437-22.363)。按照MDAPS、CPSS、CPSS-mol、MMM预后积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仅发现MDAPS预后积分系统不同危险度分层与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ML患者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皮肤过敏和肝功能损伤。所有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对CMML患者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良好。CR多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对于无应答的患者,可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可以延缓病情但并不能阻止CMML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去甲基化药物 完全缓解 总生存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宛鑫 宋丽霞 +6 位作者 洪坤 程金来 周子玉 朱亚英 谭余庆 刘丽 赵保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46-1953,共8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基于抗炎和调控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雌性小鼠20只,皮下注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建立白血病模型,根据肿瘤体积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雷公藤内酯酮组按10 mg/kg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予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坏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磷酸化κB抑制因子激酶(p-IKK)、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较慢,抑瘤率为43.5%;雷公藤内酯酮组小鼠肿瘤组织坏死较多;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p-IκB、p-IKK和p-NF-κB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Beta多样性显示2组小鼠的菌群结构组成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上,p__Tenericutes丰度明显升高(P<0.05);p__Bacteroidetes、p__Firmicutes的丰度增加,p__Proteobacteria丰度减少。在属水平,雷公藤内酯酮上调有益菌g__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g__Alloprevotella、g__Ruminiclostridium_9等丰度,下调条件致病菌g__Alistipes、 g__Enterorhabdus和Ruminiclostridium_6丰度。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具有一定的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鼠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p-NF-κB蛋白 p-IκB蛋白 p-IKK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16
作者 查蔷 李建勇 沈文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2,共6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此类患者治疗的选择带来了一定挑战。已有研究提示合并AID对CMML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ML患者合并AID的类型、可能发病机制、预后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鉴别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韫秀 张继红 +5 位作者 胡延平 曹方方 张男 陈芳 刘璇 张旻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7-862,共6页
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DMS)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的免疫表型特点,探究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述疾病中的意义和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14例CMML患者、48... 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DMS)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的免疫表型特点,探究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述疾病中的意义和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14例CMML患者、48例MDS患者、46例AML-M5b患者及18例正常人骨髓标本的免疫分型特点。结果表明,CMML患者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DS、AML-M5b患者及正常人骨髓(P<0.05),后3者之间无显著差别。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骨髓标本(P<0.05),但与CMML患者无明显差别。AML-M5b患者骨髓成熟粒细胞比例较CMML、MDS患者及正常骨髓标本明显减低(P<0.05)。MDS、AML-M5b及CMML患者骨髓CD45/SSC特点与正常骨髓标本均存在一定差异。CMML患者骨髓具有CD2、CD56异常表达及CD14拖尾现象,与MDS、AML-M5b及正常骨髓标本相比差异显著(P<0.05)。MDS与CM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CD15表达缺失或减低现象较正常骨髓标本及AML-M 5b患者显著,且CMML患者异常率高于MDS患者(P<0.05),两者粒细胞群均有显著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现象,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抗原表达呈不同程度异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DS、CMML及AML-M5b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程度的相似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综合分析其免疫表型,对于区分CMML、MDS以及AML-M5b具有重要鉴别意义。其中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伴有CD2、CD56异常表达,CD14拖尾现象,CD15缺失或减低及成熟粒细胞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对CMML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流式细胞 免疫分型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MLAA-2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芙玲 张王刚 +2 位作者 蒙昕 陈刚 王剑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66-471,共6页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EREX法筛库获得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抗原新基因MLAA-22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做基因表达鉴定。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MLAA-22基因的相关信息,分析MLAA-22抗原CTL表位,制备其多克隆抗体...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EREX法筛库获得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抗原新基因MLAA-22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做基因表达鉴定。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MLAA-22基因的相关信息,分析MLAA-22抗原CTL表位,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鉴定的方法,在转录翻译水平检测该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肿瘤抗原新基因MLAA-22 cDNA全长为2.0kb,定位于染色体17q11.2,编码6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72.4kD,非分泌型,亚细胞定位在胞浆,属于不稳定蛋白,但具有一定的亲水和热稳定性,无信号肽。MLAA-22有多个基序(motif),可能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Protean等软件分析选取了序列543-556位作为MLAA-22的抗原表位,采用多通道同步固相全自动合成系统合成15肽,将纯化后的MLAA-22预测抗原多肽通过C末端Cys的-SH与KLH偶联,免疫兔子,制备相应的多抗,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1∶8000。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LAA-22在M5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表达量高于正常人,在其他血液肿瘤细胞中低表达,但在胃、肾和前列腺癌等组织中不表达。结论:mlaa-22是一个新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新基因,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LAA-22 SEREX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的治疗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静昕 张王刚 +4 位作者 陈银霞 赵万红 田玮 杨云 刘苏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8-48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是否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M5和ALL的白血病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4±11.2%和24.7±7.96%,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仅为3±1.2%;两个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M5与ALL组之间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甲基色氨酸(1-MT)治疗的白血病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消退,生存期延长(P<0.05),部分治疗小鼠达到无病长期生存(注射肿瘤细胞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结论: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均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1-甲基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吲哚胺2 3-二氧化酶 1-甲基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PDK1信号系统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糖代谢和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晓巍 赵初娴 +3 位作者 李肃 王椿 宋献民 白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的mRNA水平。采用基因沉默构建siRNA HIF-1α质粒,分别转染作用于U937和U937/DNR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qPCR检测PDK1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染料JC-1水平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血气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含量。用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作用于U937/DNR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结果·PDK1 mRNA在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和U937/DNR细胞中均高表达。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可显著抑制U937和U937/DNR细胞的增殖活力、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以及乳酸的生成。DCA能够逆转U937/DNR细胞和已复发的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对DNR的耐药。结论·HIF-1α-PDK1信号系统可调控细胞糖代谢并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多药耐药 低氧诱导因子-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