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latonin及其衍生物作为急性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急救用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敦宪 霍玉书 +1 位作者 杜冠华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1-722,共2页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 ,Melatonin作为一种维生素样内源物质 ,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和极强的抗炎、抗自由基作用 ,在组织损伤方面可以发挥保护作用。近来实验研究证明 ,Melatonin对急性呼吸综合征具有改善症状作用 ,在Melatonin基础上新合...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 ,Melatonin作为一种维生素样内源物质 ,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和极强的抗炎、抗自由基作用 ,在组织损伤方面可以发挥保护作用。近来实验研究证明 ,Melatonin对急性呼吸综合征具有改善症状作用 ,在Melatonin基础上新合成的具有强大抗氧化作用的衍生物也表现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TONIN 急性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
2
作者 徐伟 于晓丽 艾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6-71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治疗 肺纤维化 呼吸功能衰竭 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后对我国公共卫生防病应急系统的反思 被引量:18
3
作者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594,共4页
根据笔者在北京参加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工作的亲身体会 ,分析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防病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 ,如缺乏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和防护措施 ,疫情报告系统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 根据笔者在北京参加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工作的亲身体会 ,分析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防病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 ,如缺乏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和防护措施 ,疫情报告系统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指挥体系及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机制 ,在科研攻关中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合作精神 ,医疗资源配置、储备及其体制欠合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 ,提出了建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具体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非典型肺炎 暴发 公共卫生防病系统 应急反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系统表现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华伟 杨跃进 +9 位作者 梁岩 何建国 潘世伟 吴文辉 常谦 段福建 张澍 陈新 高润霖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了 3 5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方法 :3 5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3 7 7岁 ( 15~ 82岁 ) ,临床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清酶 ,以及Χ线影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 5例患者中 ,有 10例 ( 2 8 6% )患者X线胸片显示心脏增大 ,以右心增大或全心增大为主 ,其中 3例呈现肺动脉段突出 ,10例中 6例为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急性期 (发病 1~ 2周 )心脏影像开始增大 ,恢复期 (发病 3~ 4周 ) ,大多数患者 ( 9例 )心脏影像恢复正常。 10例患者心脏在急性期时平均心胸比率为 0 5 9± 0 0 3 ,恢复期平均心胸比率为0 5 1± 0 0 2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心率加快并长时间呈偏高水平 ,在体温正常后 ,平均心率仍在 95次 /分以上。有 5例患者在发热期间发生过心肌酶 (肌酸激酶 ,CK)增高 ,3~ 5天后 ,心肌酶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恢复期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仍有 1例显示左、右心室增大 ,其余患者心脏大小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本组临床观察显示 ,SARS是以肺部为突出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 ,亦可累及心脏使一部分患者心脏增大。随着SARS病情好转大多数增大的心脏可恢复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 临床观察 血氧饱和度 血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后突发性耳聋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晓奉 谢兰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除了肺部并发症外还包括突发性耳聋。然而,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侵入并损伤耳蜗神经或耳蜗组织;耳蜗微血管血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除了肺部并发症外还包括突发性耳聋。然而,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侵入并损伤耳蜗神经或耳蜗组织;耳蜗微血管血栓形成并导致耳蜗血管阻塞;病毒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耳蜗炎症。研究SARS-CoV-2作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因的作用,可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制定治疗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恢复和避免不良反应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发生机制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病机制
6
作者 崔玉芳 杜雪梅 孙启鸿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3期205-206,208,共3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波及中国在内的全球33个国家,已经造成经济和政治上的巨大损失,并严重危机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最近已经确定SARS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报道了其基因图谱序列。然而对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的致病途径,特别...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波及中国在内的全球33个国家,已经造成经济和政治上的巨大损失,并严重危机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最近已经确定SARS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报道了其基因图谱序列。然而对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的致病途径,特别是导致SARS的发病机理目前知之甚少。简述了当今SARS病毒在急性肺损伤和重要免疫器官损伤中作用的最新进展和可能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发病机制 SARS 冠状病毒 机体免疫系统 急性肺损伤 免疫器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病理变化及其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德文 李宁 +6 位作者 赵景民 彭瑞云 王翠娥 周本成 陆江阳 曹惠君 张建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2-696,I002,I003,I004,I005,共9页
目的 系统观察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同时间死亡患者近 30个脏器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及病变和病原体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①重症SAR... 目的 系统观察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同时间死亡患者近 30个脏器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及病变和病原体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①重症SARS死亡患者早期基本病变为以肺和免疫器官 (脾、淋巴结、黏膜淋巴组织)为主的全身各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质性改变和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及出血等为主的血循环障碍 ;中后期则以肺上皮坏死脱落和间质纤维增生伴早期纤维化及免疫器官进行性萎缩等病变为主 ,再次证实肺和免疫器官为主要靶器官 ;②肺脏病变经历急性渗漏性炎症期 (发病后 2周内 ,主要病变为严重的弥漫性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肺泡上皮坏死脱落伴增生机化性炎症期 (发病后 3~ 4周 )和纤维增生伴早期纤维化期 (发病后 5~ 6周 ) ,具有广泛性、速发性、进行性和阶段性、多样性等特点 ;③在重症SARS死亡患者中 ,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发生严重的破坏和广泛出血 ,脾小体和淋巴滤泡极度萎缩 ,淋巴细胞迅速发生凋亡和坏死 ,T、B淋巴细胞数量极度减少 ,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其病变同样具有广泛性、速发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④证实主要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 ,衣原体样颗粒也是致病病原体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病理学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外器官的病理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11 位作者 孙艳玲 王松山 杨建法 孟二红 潘登 陆江阳 李玲 李进 辛绍杰 赵敏 陈菊梅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0-481,F00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对 1例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患者除发生肺部变化之外 ,进一步观察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对 1例SARS的部分肺外器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患者除发生肺部变化之外 ,进一步观察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丘脑、桥脑及延髓 )呈现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 ,但神经细胞无明显变性、坏死 ;消化系统表现为消化道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血管扩张、充血 ,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少部分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核呈空泡状 ,偶见细胞凋亡 ,胰腺间质水肿 ,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睾丸曲细精管内偶见淋巴细胞浸润。本例死亡病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史。电镜下血管腔内血液中查见SARS冠状病毒颗粒 ,但脑、睾丸等组织内均未发现SARS冠状病毒颗粒。结论 SARS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可呈轻度缺氧反应性改变 ,未见冠状病毒感染 ;SARS发病期血液内存在冠状病毒 ;该死亡病例存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病变 ,推测慢性心血管疾病等可能为SARS患者的死亡促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RAS 病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祝庆余 秦鄂德 +14 位作者 于曼 司炳银 杨保安 刘洪 吕富双 常国辉 彭文明 范宝昌 邓永强 韩伟国 石玉玲 李林海 张泮河 赵秋敏 曹务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的抗体 ,分析确定新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结果 在临床确诊的 1 1 3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中 ,99份检测出有抗新冠状病毒的抗体。 1 0对双份血清检测结果显示 ,后采集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比发病初期采集的明显增高 ,最高的升高 1 2 8倍。中和试验结果证明 ,病人血清抗体能够中和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此次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新冠状病毒 病原关系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玉玲 李林海 +6 位作者 徐德兴 王露霞 祝庆余 司炳银 张雨 张泮和 段朝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2-574,I003,共4页
目的 通过调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IgG、IgM抗体 ,找出冠状病毒与SARS之间可能存在的病因关糸 ;比较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 ,寻求该病毒特有的血清学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新分离SARS病毒作为抗原 ,采用... 目的 通过调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IgG、IgM抗体 ,找出冠状病毒与SARS之间可能存在的病因关糸 ;比较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 ,寻求该病毒特有的血清学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新分离SARS病毒作为抗原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对广州 4所医院SARS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临床诊断SARS病人13 0例 ,其中 117例出现病毒特异性抗体 ,阳性率达 90 % ,病人血清IgG抗体滴度 10天后明显上升 ,15天后抗体达到高峰 ,IgM抗体滴度2 0~ 3 0天达到高峰。检测 119例健康接触者和同一流行区 10 0例健康人 ,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 SARS病人血清与新分离SARS病毒抗原有高水平的特异反应 ,证实病人急性感染了这种新的病毒 ;病人恢复期血清IgG抗体在体内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抗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裴立英 高占成 +4 位作者 杨震 魏东光 王世鑫 吉健民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有关影响因素,以探讨罹患SARS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3家发生SARS院内感染的综合性医院,用调查问...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有关影响因素,以探讨罹患SARS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3家发生SARS院内感染的综合性医院,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调查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其对SARS发病是否有显著意义,并根据OR值确定其为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综合分析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的作用,确定哪些因素作用更为重要,即是具有独立作用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结果:在56个调查因素中,有22个因素与医务人员感染SARS有显著关联。其中,对SARS感染有保护作用的因素有19个,危险因素有3个。对上述22个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有因素中,穿两层防护服(OR=0.053)、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OR=0.072)、戴手套(OR=0.102)、用碘伏擦拭或浸泡进行手消毒(OR=0.231)和办公区通风良好(OR=0.32)是独立的有显著作用的保护因素;参加气管插管操作(OR=30.793)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医务人员实施严格的防护和消毒措施是避免感染的关键环节,同时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提供有效的通风环境是避免感染SARS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巴韦林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8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司斌 蒋桔泉 +1 位作者 刘孟丽 孙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8期530-53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小汤山医院某科收治的 3 8例SARS患者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根据利巴韦林的用量分为两组 ,小剂量组 18例 ,利巴韦林用量 60 0...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小汤山医院某科收治的 3 8例SARS患者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根据利巴韦林的用量分为两组 ,小剂量组 18例 ,利巴韦林用量 60 0~ 10 0 0mg ,静脉滴注 ,qd。大剂量组 2 0例 ,利巴韦林用量 10 0 0~ 3 0 0 0mg·d 1 ,静脉滴注 ,bid。分别观察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除 3例外 ,均在治疗 2周内体温降至正常 ,一般情况改善。 3 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无一例死亡。利巴韦林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白细胞 (WBC)计数和血小板 (PLT)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血清BUN有轻微升高 (P <0 .0 5 ) ,与利巴韦林的用量和疗程无关。利巴韦林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红细胞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该组资料显示 ,3 8例患者经不同剂量的利巴韦林治疗 ,结合综合和对症处理 ,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综合征 呼吸 急性 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脏及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景民 孙艳玲 +7 位作者 周光德 王松山 孟二红 杨建法 潘登 王业东 陆江阳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9-571,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肺脏的免疫反应类型和状况 ,及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CD3、CD4、CD8、CD2 0、CD5 7、CD68、S 10 0、HLA DR单克隆抗体 ,对 1例重型SARS的肺组织及免疫器...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肺脏的免疫反应类型和状况 ,及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CD3、CD4、CD8、CD2 0、CD5 7、CD68、S 10 0、HLA DR单克隆抗体 ,对 1例重型SARS的肺组织及免疫器官中多种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 ,并以健康人体脾脏及淋巴结作对照 ,观察分析各淋巴亚群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 该例重型SARS病例肺间质中主要以CD8+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杂以少数CD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半定量分析显示 ,3 1枚胸腔淋巴结中 ,CD3 +、CD4+、CD8+和CD2 0 +细胞数减少的淋巴结百分率分别为 74.2 %、67.7%、74.2 %、83 .9% ,其中各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减少者比例较高 ,腹腔淋巴结中各淋巴细胞亚群减少较轻 ;脾脏中CD3 +、CD4+、CD8+、CD2 0 +细胞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 ,其中以CD2 0 +细胞数目减少最为显著 ;而淋巴结及脾脏中CD5 7+、CD68+、S 10 0 +、HLA DR+细胞数目呈相对增加改变。结论 结果提示SARS肺组织原位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 ,推测肺脏内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具有清除受感染细胞内冠状病毒病原体和诱发肺组织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 ;疾病后期重型SARS病例免疫器官可能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程度减少及比例失衡 ,并呈围病变肺组织愈近 ,淋巴结内主要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肺脏 免疫器官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游绍莉 辛绍杰 +6 位作者 李保森 赵军 荣义辉 吴贻琛 杨永平 张伟 邹正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特别是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解放军第 30 2医院收治的 70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 10~ 74岁 (33 81± 12 73岁 ) ,其中重症 38例 ,非重症 32例。其症状...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特别是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解放军第 30 2医院收治的 70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 10~ 74岁 (33 81± 12 73岁 ) ,其中重症 38例 ,非重症 32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发热、乏力、咳嗽、气促、头痛等 ,热程为 7 2 0± 4 5 7天。根据胸片表现及症状把SARS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 ,各期时间为 3 19± 2 32、8 18± 4 36、8 82± 7 0 1天。随着年龄增高重症比例增高 ;重症SARS体温较非重症组难控制 (最高体温 38 74± 0 97℃和 38 0 2±0 14℃) ,病程明显较非重症组长 (2 7 78± 9 99天与 14 93± 5 80天 ) ;重症组ALT、LDH、HBDH升高比例也较非重症组明显增高 (ALT :78 95 %与 5 0 0 0 % ;LDH、HBDH :4 2 11%与 18 75 % )。年龄大 ,合并慢性疾病 ,LDH、HBDH明显升高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之一 ;治疗以综合方疗法为主 ,经验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阻止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结论 重症SARS虽然病情较重 ,死亡率高 ,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临床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量化评估与干预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晓红 齐艳 +2 位作者 党莉杰 邓光辉 穆新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 :量化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心理状态 ,即时、准确地甄别伴随严重心理危机的 SARS患者 ,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研制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 目的 :量化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心理状态 ,即时、准确地甄别伴随严重心理危机的 SARS患者 ,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研制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等 ,对 4 6例 SARS患者实施心理评估 ,并将该评估结果与其他肺炎患者、MSSNS的一般住院患者常模作对照比较。结果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一般住院患者常模、其他肺炎患者未呈现显著差异 ;SARS患者组内的心理反应差异与其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个体背景及发热持续时间呈显著相关。 结论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符合患者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 ,即疾病本身所导致的患者心理差异不大 ,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才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因素 ;SARS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强度受其年轻、未婚、非医务人员、发热持续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因此 ,对 SARS患者心理异常的有效干预 ,必须以科学评估为前提 ;以影响因素分析为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心理状态 量化评估 干预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成像技术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人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树平 张燕群 +6 位作者 叶宏军 胡向红 郭勇 孟昭明 左拥军 王占宇 王建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814-816,共3页
目的 探讨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临床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 10例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DR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其胸部表现。结果 SARS病人胸片表现为两肺纹理明显增重 ,一侧或双侧肺内磨玻璃样改变有或没有实变影并... 目的 探讨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临床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 10例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DR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其胸部表现。结果 SARS病人胸片表现为两肺纹理明显增重 ,一侧或双侧肺内磨玻璃样改变有或没有实变影并存 ,病灶有以双下肺受累明显并向上蔓延的趋势 ,类似火焰上升的态势 ,病变一般发展迅速。在病人摄片及后处理过程中主要应用的DR成像技术有窗宽、窗位调整、反白技术、局部放大等。多项DR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摄片成功率 ,并能极大程度地保障胸片质量 ,为临床SARS病人诊治提供尽可能多的所需信息 ,同时又可以尽量减少影像科人员与非典病人的接触 ,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保护医务人员。结论 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数字影像 磨玻璃影 实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迅 孟夏 +3 位作者 董继斌 梁旻 胡放 陈红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冠状病毒被认为是新近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 .迄今公共数据库中已发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分离的 12个SARS病毒株基因组完整序列 .突起蛋白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 ,包含许多抗原决定簇 .SARS冠状病毒突起蛋白的相对保守性为... 冠状病毒被认为是新近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 .迄今公共数据库中已发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分离的 12个SARS病毒株基因组完整序列 .突起蛋白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 ,包含许多抗原决定簇 .SARS冠状病毒突起蛋白的相对保守性为有效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灭活或减毒的冠状病毒疫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疫苗 突起蛋白 SARS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分期与分型特点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正升 杨永平 +4 位作者 陈菊梅 辛绍杰 张伟 周先志 胡良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7-780,共4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临床分期与分型特点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SPSS 11 0及SDAS软件回顾性地分析 33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 ,提出具体的分期、分型方案及其各自的特点。结果 SARS患者的...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临床分期与分型特点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SPSS 11 0及SDAS软件回顾性地分析 33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 ,提出具体的分期、分型方案及其各自的特点。结果 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 4期 ,即潜伏期、初期、极期及恢复期。潜伏期 112 (5 70± 2 4 5 )天。初期 :为病程的第 110 (3 98± 2 4 8)天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胸片无异常。极期 :包括肺部炎性渗出、肺实变和多器官衰竭 (MOF) 3个阶段。肺部炎性渗出阶段可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 ,约 95 %的患者为病程的第 2 3周 ,持续时间为 12 1天。主要特点为明显咳嗽 ,可有轻度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X线表现为云雾状或斑片样小片状、片状阴影 ;肺实变阶段大多出现I型呼吸衰竭 ,呼吸困难更突出 ,低氧血症更明显 ,双肺弥漫性实变 ,呈磨玻璃样改变。恢复期 :大多在病程第 3周后 ,时间为 5 5 6 (2 4 37± 8 81)天。该期又可分为两期 ,即Ⅰ期 (完全恢复 )和Ⅱ期 (很可能存在肺纤维化)。SARS临床分型分为轻型 (普通型 )、重型及极重型(暴发型 )。3型的临床特征差异很大 ,病死率分别为零、5 76 %和 6 1 5 4%。结论 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分期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致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现状
19
作者 马佩佩 洪帆 +1 位作者 徐涛 陈菊祥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损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神经系统,甚至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本文从致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预后3个方面阐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对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现状,系统性归纳了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损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神经系统,甚至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本文从致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预后3个方面阐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对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现状,系统性归纳了COVID-19神经系统病变的病理机制,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病理机制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者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定量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又宁 范保星 +3 位作者 郝峰英 黄升勇 游波 陈唯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3-784,共2页
目的 检测SARS患者体内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的含量。方法 抽取 2 2例SARS康复者不同康复时期的血液 ,经病毒灭活后分离血清 ,用ELISA法对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进行检测。结果 IgG类抗体在所有康复者体内都呈阳性 ,且检... 目的 检测SARS患者体内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的含量。方法 抽取 2 2例SARS康复者不同康复时期的血液 ,经病毒灭活后分离血清 ,用ELISA法对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进行检测。结果 IgG类抗体在所有康复者体内都呈阳性 ,且检测到康复 71天的患者该类抗体仍然没有衰减 ;IgM类抗体在康复 5 0天的部分患者 (5 / 2 2 ,2 2 73%)中仍呈阳性 ,而在 6 5天时则全部为阴性。对照组 2 2例 ,两类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 可能所有SARS康复者体内都产生了冠状病毒特异的IgG类抗体 ,并且这种抗体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免疫球蛋白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