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放射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乔乃春 丁汇清 +1 位作者 陈来荣 朱云伟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 ,4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9例血管造影 8例为阳性 ,4例导管均准确...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 ,4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9例血管造影 8例为阳性 ,4例导管均准确定位。结论 :血管造影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 ,导管、导丝定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选择性血管造影 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结肠镜在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戴恒兵 涂景林 宁忠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8例。结果  2例诊断为升结肠血管畸形 ,作右半结肠切除 ;1例肝曲粘膜慢性炎 ,作右半结肠切除 ;1例盲肠炎 ...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8例。结果  2例诊断为升结肠血管畸形 ,作右半结肠切除 ;1例肝曲粘膜慢性炎 ,作右半结肠切除 ;1例盲肠炎 ,作盲肠切除 ;1例回肠溃疡伴出血作回肠部分切除 ;2例溃疡性结肠炎 ,保守痊愈 ;1例为非手术范围内的横结肠息肉 ,作内镜下息肉电切除。全组病例除 1例溃疡性结肠炎术后 6个月复发又治愈外 ,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肠镜应用 ,对处理原因不明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诊断 纤维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永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2010年4月—2013年4月7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及补液等基础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2010年4月—2013年4月7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及补液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生长抑素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生产抑素及口服云南白药胶囊进行止血,疗程均为3 d。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进行检测,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流变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上述血流变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变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与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血流变 生长抑素 云南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肠道清洁度下急诊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璟 唐瑾 +3 位作者 陈烨 智发朝 刘思德 何美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肠镜的必要性及最佳肠道准备方式。方法收集近年南方医院188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肠镜检查相关资料,根据检查时机将患者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不同肠镜检查时机对急性下消化...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肠镜的必要性及最佳肠道准备方式。方法收集近年南方医院188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肠镜检查相关资料,根据检查时机将患者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不同肠镜检查时机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断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纳入肠道清洁度进行多因素分层分析,分析不同肠道清洁度对急诊肠镜诊断率的影响。结果急诊组118例,择期组70例,两组的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724),但急诊组确定性出血灶的诊断率显著高于择期组(P=0.041),口服泻药的比例则显著低于择期组(P<0.001)。肠道清洁度"优"、"良"、"差"在口服泻药及清洁灌肠的患者中的比例依次为63.6%vs 13.5%、28.6%vs 24.3%、7.8%vs 62.2%(P<0.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清洁度"优"较"差"显著提高肠镜诊断率(P=0.012),多因素logistic模型中,分组与清洁度的交互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清洁度"优"时急诊组诊断率显著高于择期组(P=0.0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组清洁度"优"时诊断率显著高于清洁度"差"(P=0.015)。结论当肠道清洁度为"优"时,急诊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率优于择期肠镜,但通过清洁灌肠准备肠道时肠道清洁度差,从而降低了其诊断优势,因此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急诊肠镜肠道准备应尽量选用口服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急诊肠镜 择期肠镜 肠道准备方式 肠道清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慧婷 李骥 +7 位作者 董旭旸 吕红 杨红 李玥 舒慧君 孙曦羽 吴斌 钱家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UC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UC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占同期UC住院患者的0.7...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UC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UC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占同期UC住院患者的0.7%(11/1486),所有患者均处于中重度活动,其中9例(81.8%)为慢性复发型+广泛结肠型。5例患者存在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1例均接受禁食水、补液、生长抑素、输血等治疗,4例在首次大出血时即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其中3例出现术后再出血;其余7例中2例因再发大出血行急诊结肠全切+直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3例行择期结直肠全切或结肠全切+直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81.8%(9/11)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结直肠手术,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自动出院后失访,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往往是UC疾病活动的表现,易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内外科医师通力协作,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巨细胞病毒感染 术后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