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莹 刘晶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8,共5页
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反思概念教学.结果发现:高一新生“物质的量”学习思维发展层次不高,概念体系的建构多处于多点结构以下;符号表征架构艰难;宏观与微观的失联、前备知识的不完善等... 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反思概念教学.结果发现:高一新生“物质的量”学习思维发展层次不高,概念体系的建构多处于多点结构以下;符号表征架构艰难;宏观与微观的失联、前备知识的不完善等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运用概念图、排解迷思概念、重视学生起点能力等方面对“物质的量”概念教学提出建议,促进学生思维向抽象拓展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O分类理论 物质的量 思维发展水平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进阶视角下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化侠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0,共6页
统计思维是数据素养的支撑,是大数据时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学习进阶能够描述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使用该方式研究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及特点,可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材编写提供参考.使用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编制的"小学生统计思... 统计思维是数据素养的支撑,是大数据时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学习进阶能够描述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使用该方式研究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及特点,可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材编写提供参考.使用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编制的"小学生统计思维测评试题",调查了13所学校的2 332名四~六年级学生.研究发现:小学生统计思维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处在过渡化、数量化特征水平,还达不到分析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速度不同,五~六年级的学生发展速度快;不同维度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不同,数据阅读与表示维度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数据分析维度发展速度缓、发展水平低;不同内容的发展水平不同,读取、描述、制作直观统计图发展水平高,数据不确定性、平均数、根据数据预测和判断的发展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思维 数据分析 学习进阶 思维发展水平 多维等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中学生思惟发展水平的研究
3
作者 权朝鲁 徐胜三 杨善堂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39-45,共7页
一目的思惟是智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成分。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按照学生的思惟特点组织教育与教学工作。对于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研究,目前在中外心理学界,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发展的特点以及城乡间、性别间有无差异... 一目的思惟是智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成分。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按照学生的思惟特点组织教育与教学工作。对于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研究,目前在中外心理学界,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发展的特点以及城乡间、性别间有无差异等问题也研究甚少。本研究按照中国心理学会发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研究协作组》所设计的方案,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的测试,试图对上述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以便为我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城市重点中学 山东省中学 中学生 逻辑推理 思维发展水平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解决问题 不同类型 中国心理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思维与理智感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极盛 《心理学探新》 1985年第3期33-40,共8页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与人的创造活动密切联系。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自信感等都是理智感的不同...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与人的创造活动密切联系。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自信感等都是理智感的不同表现形式。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产生理智感,同时理智惑对科学创造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旨在从定量角度探讨创造性思维与理智惑(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惑、自信感)的相互关系,即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与理智感发展水平的相关(青年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发展水平 创造性思维 显著性水平 青年时代 理智感 好奇心 求知欲 均数 老年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到一般方法论的分层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原珂 《现代哲学》 CSSCI 2000年第4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一般方法论 分层关系 人类思维发展水平
全文增补中
语言起源的心理前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心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46-51,共6页
人们对自己说话的起源早有种种解说。认为人能说话的特殊才能是上帝或神赐予的,是混淆了宗教和科学的概念。认为语言始于原始人模仿自然(或动物)的声响或抒发情感的看法,由于缺乏可资验证的科学依据,也只能同语言起源于远古传说中的神... 人们对自己说话的起源早有种种解说。认为人能说话的特殊才能是上帝或神赐予的,是混淆了宗教和科学的概念。认为语言始于原始人模仿自然(或动物)的声响或抒发情感的看法,由于缺乏可资验证的科学依据,也只能同语言起源于远古传说中的神授一样,都只是假设而已。至于语言源于劳动的经典说,过去人们对它的理解、阐释也未免简单化,况且,这一设想本身也还需要用科学的材料使之充实、具体。这一个多世纪来,自然科学家们各自以本学科内实践研究中得到的新资料、新成就为依据,通过不同程度的探索,对语言的起源作了推测。生物学家试图从测量古人类化石的脑容量或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的形成情况来判断思维发展水平,从而推测语言产生的相对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心理前提 心理机制 思维发展水平 儿童智力 儿童心理发展 解决问题 启示 因果关系 运动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