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要点解读
1
作者 谢明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5,140,共4页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是针对超声评估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超声检查方法、诊断标准,不同超声技术评估的优点、局限性及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指...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是针对超声评估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超声检查方法、诊断标准,不同超声技术评估的优点、局限性及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要点解读,帮助超声和临床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该指南,规范高血压心血管超声检查和诊断方法,指导临床超声检查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检查 心血管重构 心功能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评估
2
作者 王建安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优化其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已成为临床决策的关键工具。《中国心血管杂志...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优化其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已成为临床决策的关键工具。《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年第2期发表了多篇有关心血管影像学评估专题研究[1-6]。基于此,笔者试总结近年来CVD相关影像学评估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当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该领域的应用探索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心血管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 人工智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丛溪 陈亚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都具有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现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目前临床上对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合并症的处理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易被忽略。肺功能检查在二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都具有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现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目前临床上对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合并症的处理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易被忽略。肺功能检查在二者合并或鉴别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病情进展和预后情况等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旨在帮助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同时利用肺功能检查识别和恰当处理慢阻肺,提高疾病的综合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疾病 共病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贺春伟 彭洁 沈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9-534,共6页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具有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缺血等多重生物效应,且其安全性良好。本文综述近年来LIPU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潘茜 陆光荣 唐艳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增厚组和斑块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斑块指数与收缩压、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内-中膜厚度 斑块 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晓军 张新荣 +2 位作者 唐文伟 左维嵩 卢文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重复超声检查,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其差异;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球囊扩张效果等。结果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能明确诊断,对其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50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4.93±2.73)mm和(5.66±2.7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96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3.22±1.45)mm和(3.96±1.42)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16例PS瓣环直径,分别为(16.16±4.26)mm和(17.94±5.5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术中超声监测发现封堵器影响瓣膜开闭者9例,并经超声监测下重新调整位置直至正常。VSD及PDA介入术后造影共发现残余细小分流7例,24h后超声检查残余细小分流全部消失。16例PS患儿经球囊扩张后,右室-肺动脉压差均较术前下降超过50%,达到临床治疗标准。162例中除3例外均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病变直径测量与封堵器选择需以造影检查为标准,但在介入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超声检查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参数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峥 张新天 +3 位作者 顾俊毅 王敏 齐华林 陈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关系及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价值。方法共入选129例MHD患者,采用FRS和共存疾病指数(ICED)评估MHD患者ASCVD及危险因素;颈动脉B超测定...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关系及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价值。方法共入选129例MHD患者,采用FRS和共存疾病指数(ICED)评估MHD患者ASCVD及危险因素;颈动脉B超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颈总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CCA-IMTmax),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积(CCA-IMarea),同时记录有无颈动脉斑块(CPs)。结果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评分分组,结果显示,随着血管支数增加和病变程度加重,CCA-IMT、CCA-IMarea、CCA-IMTmax、CPs和FRS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s、FRS是预测ASCVD发生的独立变量;CPs、FRS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CCA-IMT、CCA-IMarea可独立预测脑血管疾病发生;CPs、CCA-IMT、CCA-IMarea、FRS均可预测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结论 CCA-IMT预测ASCVD的准确性优于CCA-IMarea、CCA-IMT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肾透析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汪太平 王其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7-479,共3页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疾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建丽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但由于担心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以及非病毒载体的低效性,基因治疗的发展缓慢。而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为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但由于担心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以及非病毒载体的低效性,基因治疗的发展缓慢。而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为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狄海燕 吴钟瑜 +3 位作者 吴银莲 彭芳华 张大英 李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正常的胎儿心脏,在显示胎儿循环的单一的二维切面基础上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结果54例均可以在多切面显示胎儿心血管连接及其比邻关系,包括下腔静脉-右房连接,脐...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正常的胎儿心脏,在显示胎儿循环的单一的二维切面基础上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结果54例均可以在多切面显示胎儿心血管连接及其比邻关系,包括下腔静脉-右房连接,脐静脉-下腔静脉连接,动脉弓,肺静脉-左房连接。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心脏及血管连接,能够改善和补充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能量多普勒 心血管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I/HFSA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管理中应用的临床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莹莹 杨杰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9-22,共4页
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简称心导管检查,应用于临床已有70余年历史了,是了解心脏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来源,也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监护观察心脏手术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研究心脏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方法.心导管检... 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简称心导管检查,应用于临床已有70余年历史了,是了解心脏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来源,也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监护观察心脏手术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研究心脏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方法.心导管检查最先施行的是右心导管检查,继而发展为左心导管检查,在此基础上陆续出现了其他的介入性操作技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右心导管检查是将心导管沿静脉达右侧心脏各部和肺动脉及其分支,根据导管走行径路,观察各部位的压力及血氧含量,计算出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分流量等.左心导管检查是将心导管沿动脉逆行至左心室,可测定主动脉、左心室各部位压力,可对左心功能进行测定.近年来无创检查方法发展迅速,大大减少了有创检查的风险,但是心导管检查仍然是评估心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状态的金标准.2017年5月,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和心血管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SCAI)在线发表了有关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共识文件(1)该共识定义了临床相关的血液动力学概念及如何进行评估,重点阐述了心导管检查的临床应用.该共识实用性强,详细介绍了不同临床情况下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 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 心血管疾病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创成像技术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嘉敏 李瑞 +2 位作者 雷丰 唐阳阳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223,共6页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作为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参与介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创成像技术量化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体积等参数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风险评估...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作为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参与介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创成像技术量化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体积等参数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风险评估及疗效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系统地综述基于多模态无创成像技术评估心外膜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现况,以期在临床实践中为无创成像技术评估EAT提供参考,实现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凡 卜丽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作为近年新兴的活体成像技术,已成功用于观察各种小动物模型及人类浅表组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该技术显现出独特优势,如非侵入性、观察连续性、高分辨率、实时性、价格优势等,使充分...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作为近年新兴的活体成像技术,已成功用于观察各种小动物模型及人类浅表组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该技术显现出独特优势,如非侵入性、观察连续性、高分辨率、实时性、价格优势等,使充分利用模型动物进行实时连续心血管形态功能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对UBM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就其在动脉粥样斑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心脏发育和引导穿刺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心血管疾病 疾病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阳春 李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12-3514,3518,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就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转染 基因 超声疗法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超声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立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22,共2页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对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病因学诊断和临床治疗,而忽视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观测和研究。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为例,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多注重对患者...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对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病因学诊断和临床治疗,而忽视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观测和研究。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为例,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多注重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严重程度和范围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机制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可视化 病因学诊断 超声 心肌血流灌注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游洁芸 吴剑 邹云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4-727,共4页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或将靶向于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至超声微泡外壳,经静脉将靶向超声微泡注入体内,使其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或将靶向于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至超声微泡外壳,经静脉将靶向超声微泡注入体内,使其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显影1-2。该技术是目前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空间时间分辨率、早期定量评价、分子显像、无创、无放射污染、相对安全性、仪器便携等优点3-7。近年来,其在涉及炎症、血栓、血管新生等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周瑛华 张贵涛 +2 位作者 周琪琳 马雅军 李淑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无创性、便捷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微栓子评价、指导脑保护措施制定,减少脑损伤的发生。本文综述TCD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无创性、便捷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微栓子评价、指导脑保护措施制定,减少脑损伤的发生。本文综述TCD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以为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讲座)
18
作者 吴靖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6-207,共2页
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化合物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的接受。如平衡法心血池显影判断心功能水平和诊断室壁瘤,心肌灌注显像判断心肌有否缺血,已成为儿科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放射性核素检查和CT、MNR以及超声检查... 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化合物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的接受。如平衡法心血池显影判断心功能水平和诊断室壁瘤,心肌灌注显像判断心肌有否缺血,已成为儿科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放射性核素检查和CT、MNR以及超声检查均为影像诊断,他们之间已形成互补和相互支持。但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其独特的优点,主要是能进行动态观察(动脉相、静脉相、延迟相)、无创伤性、能反复应用以及能反映脏器和细胞功能。如心肌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儿童 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智能诊断系统联合钼靶X线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
19
作者 李葚煦 吴静云 +1 位作者 孔迅 陈路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智能诊断系统联合钼靶X线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B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07例NMBL,包括64个恶性(恶性组)、43个良性(良性组)病变。比较组间临床、常规超声、超声智能诊断系统[人工智能(AI)系统]及钼靶X线... 目的观察超声智能诊断系统联合钼靶X线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B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07例NMBL,包括64个恶性(恶性组)、43个良性(良性组)病变。比较组间临床、常规超声、超声智能诊断系统[人工智能(AI)系统]及钼靶X线检查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I系统联合钼靶X线检查鉴别良、恶性NMBL的效能。结果组间病灶最大径、腋窝肿大淋巴结率、钼靶X线片显示可疑恶性钙化率、AI系统恶性风险及AI系统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AI系统恶性风险获得AI系统二分类。单一钼靶X线片显示可疑恶性钙化、AI系统BI-RADS分类及AI系统二分类鉴别良、恶性NMBL的AUC分别为0.840、0.810及0.817;钼靶X线片显示可疑恶性钙化分别与AI系统BI-RADAS分类及AI系统二分类联合鉴别良、恶性NMBL的AUC均为0.856,与单一AI系统BI-RADAS分类/AI系统二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单一钼靶X线片显示可疑恶性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对基于年龄、病灶最大径、腋窝肿大淋巴结及钼靶X线片显示可疑恶性钙化联合AI系统恶性风险构建的模型1、联合AI系统BI-RADS分类构建的模型2及联合AI系统二分类构建的模型3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钼靶X线片显示可疑恶性钙化、AI系统恶性风险、AI系统BI-RADS分类及AI系统二分类均为恶性NMBL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上述3个模型鉴别诊断良、恶性NMBL的AUC依次为0.966、0.964及0.957。结论超声智能诊断系统联合钼靶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NMBL;联合临床指标或有助于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乳腺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正革 徐礼胜 +3 位作者 许家林 郭丽婷 崔慧颖 姚育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9-713,共15页
超声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前景广阔。超声波在身体组织中产生的机械、空化及生化等一系列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血管中的斑块或血栓... 超声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前景广阔。超声波在身体组织中产生的机械、空化及生化等一系列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血管中的斑块或血栓。但是,安全性是超声疗法应用于临床中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超声波在身体组织中的传播会引起组织损伤。另外,安全处理因超声刺激而产生的斑块或血栓碎片也是超声疗法应用中面临的挑战。除了确保安全性,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参数从而提高超声疗法疗效是超声疗法应用于临床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超声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各种临床、动物及体外模型实验研究结果,综述了超声干预治疗的机制、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参数的效果、如何确保安全性,以及提高超声疗法疗效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治疗 心血管疾病 空化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